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便秘诊断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是一种排便异常 ,病人一般存在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 <3次 )、排便困难、粪便呈干硬球状 ,间或有排便不尽感 ,甚至需用手法辅助排便等 ,上述症状若同时存在两种以上时 ,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1 ] 。便秘在我国成年人中非常多见。北京[2 ] 、天津、广州[3 ] 、杭州的人群调查资料表明 ,便秘的人群患病率为 3%~ 1 7% ,女性多于男性 ,老年人多于青壮年。便秘病人的苦恼很多 ,其就诊率也很高。所以 ,要求医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对便秘病人的诊断和处理。但目前对便秘的诊断和处理 ,有时失之偏颇。首先 ,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满足于诊断症状性便秘 ,只…  相似文献   

2.
便秘是一种排便异常,病人一般存在排便次数减少(每周<3次)、排便困难、粪便呈干硬球状,间或有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辅助排便等,上述症状若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1] 。便秘在我国成年人中非常多见。北京、天津、广州、杭州的人群调查资料表明[2 ,3 ] ,便秘的人群患病率为3%~17% ,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青、壮年。便秘病人的苦恼很多,其就诊率也很高。临床医生应能熟练掌握对便秘病人的诊断和处理。现从以下方面对便秘病人的诊断和处理加以探讨。1 对诊断的思考面对便秘病人,首先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满足于诊断症状性便…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一个症状。患者可能认为粪便过硬、过少,排便费力、不尽或次数少为便秘,甚至把下腹胀满或绞痛亦视为便秘。为明确便秘的概念,Painter认为不能每日不费力地排一次软便为便秘。但排他习惯个体差异颇大,正常人可多自1~2次/日,少至1次/2~3日,而Drossman认为排使过程25%的时间内用力不算便秘。故便秘的诊断应主要依据排便习惯的改变和排便困难的程度而定。正常的排便机制是每日3~4次,常在进食后通过胃-结肠反射发生的结  相似文献   

4.
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有三种情况属于便秘的范畴,即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大多数人每日至少排便1次,粪便并不干燥坚硬。便秘者一周排便不到3次或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每次排便异常困难,时间很长,粪便坚如羊粪,量很少,而这又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相似文献   

5.
小儿功能性便秘与罗马Ⅲ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便秘指不是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健康婴儿和儿童的排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母乳喂养儿通常每天可达到12次,而很罕见的情况下为3~4周1次。在奶粉喂养儿生后第1周大便即可成形。这些婴儿排便时往往伴有疼痛,有发展为功能性便秘的倾向。生后第1周的新生儿平均排便次数通常为4次以上,而到4岁时减至每天1~2次。大约97%的婴幼儿每天排便次数从1岁时的3次降为4岁时的1次。早期或高强度的排便训练并不能提前控制排便,18个月时大多数婴儿能部分控制排便,完全能控制排便的年龄则因人而异。到4岁时98%的健康儿童都能自行排便。与排便…  相似文献   

6.
OMGE临床指南:便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定义 便秘是一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患者的观点 不同的患者对便秘有不同的症状感受。一些患者 (5 2 % )认为排便费力即为便秘 ,一些患者则认为便秘是硬球状便 (4 4 % )或想排便时排不出大便 (34% )或排便频次少 (33% )即为便秘。临床医生的观点 如果不服用泻剂的患者至少有下列两项在过去 12个月有 12周 (即罗马Ⅱ标准 )出现 :·每周排便少于 3次·排硬便的次数超过 2 5 %·排便不净感的次数超过 2 5 %·过度用力在 2 5 %以上的排便·需要手指辅助排便二、发病机制 便秘的原因很多 ,文献报道很多是重叠的 ,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病因 ,…  相似文献   

7.
根据罗马Ⅲ的标准[1],便秘的定义为:(1)排便困难,硬便,排便频率减少或排便不尽感;(2)每周完全排便<3次,每天排便量<35 g;(3)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长.胃肠道转运状况推荐用国际通用的Bristol粪便分型来判断,符合便秘标准者多为BristolⅠ~Ⅱ型.老年性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便秘患病率为11.5%[2],随着人口渐趋老龄化,便秘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全身性疾病,诱发直肠癌、结肠癌等,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重视老年人便秘的诊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蜜调通关散注肛治疗严重特发性便秘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以来 ,我科使用蜜调通关散注肛治疗严重特发性便秘 30例 ,并与开塞露注肛治疗对比 ,效果较佳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 1 990年 1月召开的便秘诊治标准研讨会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 [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 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便秘诊断标准 [2 ] ,具备下列条件 1、3或 2、3者纳入观察对象。 1 72 h以上未曾排便 ,伴腹胀 ,有便感 ,不能排便 ;2大便量极少 ,排便困难 ,伴腹胀 ,有便感 ,不能排便 ;3指诊直肠腔内充满粪便 ,直肠扩张。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  相似文献   

9.
慢性便秘的规范化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便秘的诊断需要规范化、程序化,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属便秘,尽管这类病人多数为功能性疾病,但还是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的便秘,对于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应包括分型、分期。1便秘的定义根据罗马Ⅲ的标准[1],便秘的定义为:①排便困难,硬便,排便频率减少或排便不尽感;②每周完全  相似文献   

10.
老年便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梁堃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761-1763
健康成人排便习惯因人而异。大便次数可为每周3次到每天3次。便秘的罗马Ⅱ标准定义为在不用泻剂的情况下,在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12W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1/4的时间排便费力。②〉1/4的时间粪便是团块或硬结。③〉1/4的时间排便不尽感。④〉1/4的时间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梗阻。⑤〉1/4的时间排便需用手协助。⑥〉1/4的时间每周排便〈3次。便秘的发生不分年龄和性别,其中老年便秘占25%-30%,长期住院的老年病人便秘发生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性便秘是较为常见的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因大肠功能异常或结肠无力所致。自2007年7月~2008年9月,笔者采用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该病3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见①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或大便不干但排便困难,或有排便不尽感,便秘史在3个月以上;②胃肠钡餐或肛门指检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③除外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  相似文献   

12.
正便秘是老年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为主要临床表现[1-2]。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便秘患病率约为22%[3],而长期住院的老年人患病率甚至高达79%[4]。年老之人,脏腑功能减退,肠道蠕动能力下降,加之长期运动量减少、不定时排便、少纤  相似文献   

13.
王振华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0):523-523
慢性便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伊托必利治疗 43例便秘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便秘患者 43例 ,病程 6个月~ 10年。在过去 12个月中 ,至少有 12周每周排便少于 3次 ,伴有 1/4以上的排便费力 ,或大便硬结 ,或排便未尽感 ,或伴有与排便排气有关的腹痛或不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半月内均做结肠镜及其他相关检查 ,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将 43例患者分为 2组 ,甲组 3 3例 ,男性 4例 ,女性 2 9例 ,平均年龄 (3 5 .6± 14 .1)岁 ,均为便秘无便意患者 ,少数…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急性期常需绝对卧床休息,而卧床患者常发生便秘。我们应用新型全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治疗卧床所致便秘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需绝对卧床休息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50.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0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急性肾炎7例。均有排便<3次/W、排便困难、粪便坚硬或粪便量少等表现。过去无便秘史,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治疗方法与效果:服用西沙比利5mg,每日3次;效果不显著者,3天后改10mg,每日3次。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导泻剂。每天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腹痛情况。经上述治疗,本组有效(每周排便5~10次,便软,排便不费力)26例,无效(每周排便<3次,便硬,排便费力)4例,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5.
赵秀华 《山东医药》2011,51(33):117-117
习惯性便秘是指慢性功能性便秘,一般以2 d以上无排便,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及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为临床特点。近年来,我们对79例老年习惯性便秘进行健康指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肛肠科共收治中老年习惯性便秘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46~91岁、平均72岁。其中,不良排便习惯37例,饮食不当21例,精神因素6例,其它15例。临床特点:①便秘次数减少,即每周排便少于3次,严重者2~4周排便1次。②排便困难,部分患者每日排便可多次,  相似文献   

16.
西沙必利在治疗一些肠道推进功能障碍的疾病上有益处。研究旨在比较西沙必利和安慰剂对IBS伴便秘病人症状上的作用。 方法:70名18~75岁IBS伴便秘的门诊病人,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1周至少发作3次,并且以往治疗不满意。IBS便秘定义为:①腹痛在排便后缓解或伴有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变;②便秘(至少符合下列2个条件):a.1周排便少于3天;b.硬便;c.排便习惯改变(费力、紧迫感或排便不尽感);d.排粘液;③腹胀或腹部膨隆。采用随机、双盲、配对方法,入选前询问详细病史并作直乙结肠镜检查,治疗前后作体检及实验室检查。40岁以上有症状的病人在近6个月内接受过  相似文献   

17.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 (或) 排便困难﹝1﹞.其中,排便次数减少是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有不尽感或排便时需要用手法辅助等.随着我国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便秘的人数也在愈发增加,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于普林等﹝2﹞对6个城市8252名≥...  相似文献   

18.
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4:排便紊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康婴幼儿和儿童排便频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 ,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幼儿变化范围最为明显 ,可每天多至 12次 ,也可少至 3~ 4周排便 1次。人工喂养婴儿在喂配方饮食第一周后可排硬便。尽管这些患儿无确定的肠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但其排便时可有疼痛 ,以致有发展为功能性粪便潴留的倾向。 2 5 %的儿科胃肠科门诊患儿主诉排便异常相关症状[1] 。一、幼儿排便困难 (infantdyschezia) [1~ 3 ]每次排便需用力数分钟才能排出软便和稀便。患儿极度烦躁、尖叫或大声哭闹 ,因用力排便憋得面色发红或发紫 ,持续 10~ 2 0分钟 ,排便后…  相似文献   

19.
便秘是一种病理改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加[1],约1/3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2]。美国大学胃肠病学便秘小组定义便秘为"不满意的排便,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两者兼而有之。"[1]。便秘的原因很多:胃肠动力的缺乏;肠道所受刺激不足;摄入过少,或者其中的粗纤维和水分不足;肠黏膜的敏感性降低,不能适时地引起  相似文献   

20.
【诊断】一、临床表现 (一)腹痛或腹部不适感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可伴腹胀,多位于左下腹部,进餐后出现,排便后缓解。 (二)排便异常排便次数<3次/周,或>3次/日,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带粘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二)腹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