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年10万人中约有24人次首次发生脑出血。在脑血管病例中,脑出血的发病率各地报道不一,大约在10~42.3%之间,江苏省南京市一组资料统计,各种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频发率列为首位,占46.89%;脑血栓形成次之,占37.58%;尸体解剖报告脑出血的发病率更高,为46~81%,有人认为可能与脑出血的死亡率高,尸检机会多有关。脑出血的死亡率在50%以上,伴有昏迷者死亡率高达70~100%。在临床上,要减少脑出血的死亡率,取决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关于脑出血的诊断,以往教科书上认为,腰椎  相似文献   

2.
2022年,世界卒中组织在旗下《国际卒中杂志》上发表了2项最新全球卒中统计报告,更新了全球的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布,分析了性别和地理差异,并提供了卒中归因危险因素最新数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卒中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第三大残疾合并死亡原因,从1990年至2019年,卒中的疾病负担(按绝对病例数计算)大幅增加,目前全球卒中负担以较大比例分布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且70岁以下人群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显著增加。全球卒中的五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高体重指数、高空腹血糖、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吸烟。中国卒中防治正面临巨大挑战,卒中已成为中国成人致死、致残的第一位病因,也是中国伤残调整生命年的首位原因。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上存在“北高南低、中部突出”趋势;农村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发达国家;缺血性卒中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出血性卒中则趋于下降;卒中防治知晓率低。综上,积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分级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224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发脑血管意外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依次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栓塞;2.高龄透析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增加;3.2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的透析患者透析病程中有24例有高血压;4.脑出血及脑栓塞发生率低于脑血栓形成,但预后差;5.存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随着高龄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和长期透析病例的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是慢性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与认识,减少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提高慢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关资料表明,心血管疾患在我国居首位,其中脑出血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增高趋势.高血压是原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它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因此,控制高血压的进展是防治脑出血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于凤云 《家庭护士》2007,5(8):85-86
有关资料表明,心血管疾患在我国居首位,其中脑出血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增高趋势.高血压是原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它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因此,控制高血压的进展是防治脑出血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大多数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7.
在脑卒中死亡率下降的今天,极高的致残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致残率,但不能减少卒中的发生,积极的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再发,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卒中所致的致残率。高血压、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脂症、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酗洒等均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大幅度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展性卒中(SIP)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由于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且致残率、死亡率均比一般卒中高,属难治性脑血管疾病。现对我院收治的SIP56例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模式的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由于急性脑动脉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4h或者死亡,包括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发病率极高的疾病,随着对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在社区生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50%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3
在脑卒中死亡率下降的今天,极高的致残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致残率,但不能减少卒中的发生,积极的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再发,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卒中所致的致残率。高血压、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脂症、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酗洒等均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大幅度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结果急性卒中患者中有38例发生SAP,发病率为39%;男性、有脑卒中病史、有肺部疾病、有呛咳症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分、年龄≥65岁,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下降者,吸烟指数≥40者,昏迷,平卧体位,频繁吸痰、呕吐急性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性相对高;SAP患者死亡率31.59%,非SAP患者死亡率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致死率高,危险因素多。只有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才能降低SAP的发生率,促进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 脑卒中患者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其高死亡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如何减少脑卒中后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死率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卒中后大约有10%患者死于肺栓塞,肺栓塞的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且卒中患者因活动减少或长期卧床等因素,血液回流速度缓慢,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故需要对其进行预防和康复护理以减少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及致死率。本文主要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地区血液流变学参数24小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成为人类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之一,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占总脑血管病发病率的2/3[1]。虽然其死亡率不如脑出血(死亡率为77%)死亡率高,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部分病人,在急性期能控制其脑血栓形成的危险致病因素和进行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区地处祖国北方寒冷地带,生活、饮食习惯等具有蒙族特点,发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所以研究我区中老年健康人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流变特性,探索“人体生物钟”变化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掌握其规律性,对治疗和预防脑血管…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虽然随着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卒中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ICH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致残率仍然非常高,其存活的患者60%-80%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身心及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由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以及康复科的部分医生顾虑早期电针刺激会加重脑出血,  相似文献   

15.
王俊婷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0):888-889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发病率高,致残率也高。据统计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死亡率在我国占第二、三位,致残率约为86.5%[1]。近年来,由于脑血管意外早期诊断技术以及急性期处理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恢复期的积极、合理的康复治疗,降低了死亡率,并且各种后遗症的康复率和十年存活率已明显提高[2],我院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的疗养员采取康复功能锻炼结合中医特色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在西方国家,脑出血约占所有卒中病例的15%,而国内的脑出血比例则高达20%~30%,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出血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因此  相似文献   

17.
在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中,脑梗塞约占80%,脑出血约占13%,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7%。脑梗塞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但是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等,已发现了一些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如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使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现就其主要危险因素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与卒中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卒中危险因素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10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的脑微出血发生率、发生部位及数目,探讨脑微出血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脑微出血发生率(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卒中患者中,脑出血类型患者最易发生脑微出血,但与腔隙性脑梗死类型和脑梗死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20例患者中有脑微出血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高于无脑微出血者(P0.05)。研究组中,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的平均总体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微出血在卒中类型中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且与卒中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卒中预防的首要目标是对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及时诊断和积极干预。尽管近年来许多新的危险因素逐渐被发现,但高血压、糖尿病及心房颤动仍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缺血性卒中亚型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及缺血性心脏病常见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则常见于腔隙性梗死患者,而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相关。本文将对不同缺血性卒中亚型危险因素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缺血性卒中是卒中的主要类型,约占卒中总发病率的70%-75%。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将逐渐增高。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在发病1周内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SIP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狭窄、心房纤颤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素,亦是其危险因素。S IP临床最常见于腔隙性梗死和大动脉闭塞性疾病,最少见于脑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