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QTVI技术对冠心病不同节段心肌收缩运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31名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组(冠脉造影阴性)10例,冠脉病变组(冠脉造影阳性)21例。结合同步心电图,在TVI模式下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取样左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侧壁和室间隔之基底段、中段共12个节段测量心电图R波顶点至QTVI曲线收缩峰值速度的时间(TR-PV),比较两组之间该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组及冠脉病变组相同室壁的基底段与中段TR-PV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冠脉病变组心肌节段TR-PV与正常组相比,前壁、后壁的基底段与中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侧壁的基底段与中段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收缩运动存在失同步化,TR-PV是对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的收缩运动功能失常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功能。方法应用QTVI测量30例足月儿和30例早产儿有无临床心功能不全表现,通过标准心尖左室四腔观、两腔观切面获得的左心室的4个室壁(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Vs呈梯度变化,基底部瓣环处速度最高,中间部次之,心尖部最低,各节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足月儿左室壁各节段Vs高于早产儿。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评价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足月儿左心室心肌运动速度高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4周组、手术8周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应用QTVI技术定量评价大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结果:手术4周组左室前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侧壁的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明显小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应室壁节段的Vs(P<0.05),而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侧壁基底段的Vs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8周组第8周末大鼠左室壁所有节段的Vs小于手术4周组第4周末相应节段的Vs(P<0.05)。结论:QTVI技术能从长轴方向上准确、定量评价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组织追踪成像(TTI)技术及MRI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探讨左室局域梗死心肌的运动幅度及舒缩功能变化。方法:利用QTVI及TTI技术对8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冠脉结扎前、后2h扫查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二腔、心尖四腔切面,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Bas)、二尖瓣环水平(Mv)、中部乳头肌水平(Mid)及心尖部心内膜下(AP),同步获取上述水平各取样点在左室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后室间隔及前室间隔的心肌沿长轴方向运动组织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观察各节段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及位移,记录各取样点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变化,并对心肌梗死犬进行MRI检测,观察梗死节段心肌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变化情况。将两种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脉结扎后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纵向上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均较结扎前减低(P<0.05或P<0.01),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减低,Ve丧失正常时由心底到心尖逐渐减低的规律。MRI结果显示,广泛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及部分侧壁运动减弱且厚度变薄。运动减弱及心肌厚度变薄区域与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一致。结论:QTVI及TT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室局域梗死心肌节段性运动情况的及舒张、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MRI所显示梗死节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功能,探讨SRI评价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组30例,冠心病组30例,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定左室各室壁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统计两组左室各壁出现的收缩后缩短(PSS)的节段数;定量检测各节段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比较各组左室壁各节段TCEC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的SRS、SRE、SRA明显降低(P<0.05),PSS的检出率明显增多(P<0.05),与非缺血节段比较,缺血节段TCEC延长(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SRI)技术为定量、准确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组织速度(QTVI)及应变显像技术(S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室间隔非对称性HCM患者30例,根据左室流出道压差分为梗阻型及非梗阻型两组,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取标准的心尖四腔切面,分别测量室间隔与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沿心脏长轴方向上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应变(εet),并将病变组和正常组的室壁Vs、εet与相应室壁厚度作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同一室壁Vs从基底段到心尖段呈显著下降趋势。HCM两组收缩期Vs各节段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中间段Vs与心尖和基底段Vs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HCM两组间Vs亦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组各节段εe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CM两组各节段εe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室间隔中段εet最低(P<0.001)。HCM两组间εet未见显著性差异;③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的Vs与室壁厚度相关性差(r=0.23),εet(绝对值)与室壁厚度高度负相关(r=-0.83)。结论:超声组织速度及应变显像技术均能敏感检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组织应变显像较组织速度显像更能真实反映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患儿左心室纵向运动速度的特点,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量21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和22例正常儿童于标准心尖四腔(后间隔、侧壁)、心尖两腔(下壁、前壁)及心尖长轴(后壁、前间隔)切面获得的左心室6个室壁的瓣环、基底段及中间段的收缩期心肌纵向运动速度(Vs).计算各室壁心肌相邻节段间的速度差(△V1=瓣环段速度-基底段速度、△V2=基底段速度-中间段速度).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EFE患儿的Vs明显降低,个别节段的△V明显降低,治疗后Vs明显好转,△V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EFE患儿的收缩功能明显降低,QTVI可用于定量评价EFE患儿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冠心病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客观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心室心肌分为正常组20例、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0例,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的18个节段的心肌动态图像,对仅由冠状动脉LAD供血的相应左室壁节段径向应变、圆周应变、纵向应变,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前壁及前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组及梗死组的前壁及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均较正常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7.58%、圆周应变<-20.52%,径向应变<36.26%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且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前降支供血相应区域有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5.86%、圆周应变<-18.30%,径向应变<34.60%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梗死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梗死组前间隔、前壁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底及心尖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缺血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尖水平及在心底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VVI技术测量其狭窄冠脉供血区域心肌已出现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对于LAD患者,应用VVI技术测量前间隔及前壁各水平心肌纵向、圆周应变能较好鉴别靶血管病变程度,并能定位冠心病患者的缺血节段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行CAG检查前作QTVI检查,根据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情况(以心底部5cm/s,中段3cm/s界定)分为无心肌缺血组(n=26)和心肌缺血组(n=27)。测定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段运动的收缩期峰流速(Vs)与峰值位移(Ds),比较2组的Vs及Ds,并与CAG结果对照,以评价QTV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其中8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前1天、植入后1周、4周采用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Vs),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肌缺血组左室相应节段的Vs和Ds均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QTVI发现的有心肌缺血的27例患者,CAG均能发现2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8例LAD病变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或P〈0.05),与冠脉支架植入前相比,治疗后1周及4周,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增快(P〈0.01或P〈0.05)。结论 QTVI技术通过定量测定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及局域性心功能不良,可以评价冠心病严重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可作为一种测定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局部心肌速度的无创技术,用以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兰  林英忠  李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2):1797-1798,1802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45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及48例冠心病组(异常组)进行左室壁各段心肌运动速度检测,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QTVI能敏感定量评价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无创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长轴纵向与短轴径向收缩的不同步性。方法 CHF患者38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2例,获取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切面以及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QTVI测量左心室长轴基底部及中间部12个室壁节段的心肌收缩速度的达峰时间(Ts),2DS测量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6个室壁节段径向应变的达峰时间(Ts),从以上两种方法中,分别可以得到长轴12节段及短轴6节段Ts的最大时间差值(Ts-dif)及其标准差(Ts-SD)。结果①对照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T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正常人左室心肌的收缩运动是同步的。②CHF组Ts与对照组Ts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P<0.05)。两种方法检测不同步指数Ts-12SD,Ts-6dif明显延长(P值均<0.05)。③CHF组QTVI显示左室长轴纵向收缩最延迟的部位以后壁、侧壁为主,2DS显示短轴径向收缩最延迟的部位以侧壁、下壁为主。结论①CHF患者左室长轴纵向与短轴径向均存在收缩不同步;②QTVI与2DS均能检测CHF患者左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情况;③CHF患者左心室收缩最延迟部位QTVI检测长轴纵向与2DS检测短轴径向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的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例左室肥厚组(LVH),28例非左室肥厚组(NLVH)及30例正常对照组。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各室壁心肌的速度、应变率曲线,测定收缩期、舒张早期、房缩期的峰值速度(VS、VE,、VA)及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结果:左室局部收缩功能:SRS: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LVH组后壁、下壁、前壁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Vs:NLVH组及LVH组各室壁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左室局部舒张功能:SRE:LVH组及NLVH组各室壁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VE:NLVH及LVH组除部分室壁外其余室壁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SRA:LVH组及NLVH组除前间隔外余室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VA:NLVH组后间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VH组各室壁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组织速度曲线与位移曲线对AMI犬左室局域心肌收缩功能评价的优劣性。方法:在TVI条件下采集心尖二腔、四腔及五腔切面,应用组织速度曲线及位移曲线对24条开胸犬正常及AMI后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记录峰值收缩速度(Vs)及峰值位移(Ds)。结果:AMI后丧失了正常时Vs、Ds左室长轴方向的从心底到心尖逐渐降低的运动规律;受累节段的Vs、Ds明显低于正常时的相应节段P<0.05,综合应用速度曲线与位移曲线能明显提高AMI诊断的特异性。结论:组织速度及位移曲线均能敏感、直观、无创性的定量评价左室局域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84-587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超Tri-plane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清晰标准的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6个壁共12个节段,测量同一心动周期下各个节段收缩期的达峰时间(Tp)及达峰速度(Vp),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室壁肥厚组的Tp均明显延长,V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室壁无肥厚组的室壁运动Tp、Vp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追踪技术可用来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壁心肌收缩运动的同步性,且左室壁肥厚组较无肥厚组患者收缩运动同步性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各室壁心肌节段运动在时间上的协调性.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VVI技术对35例健康志愿者左室各节段收缩期达峰值速度、75%速度、50%速度的时间定量分析.结果:前间隔、后间隔和前壁的心尖段达50%速度时间均比同一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下壁径向收缩达75%速度、50%速度时间迟于前间隔、前壁、侧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能够无创、定量、准确和快速评价心肌运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冠心病组)及同期的无心肺疾病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VVI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组LAD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包括后间隔心尖段(A)、中间段(B)、侧壁心尖段(C)]、心尖两腔切面[包括左室前壁心尖段(D)、中间段(E)、基底段(F)]、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包括前室间隔中间段(G)、基底段(H)]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率(SRs)、应变(ε);同时测量冠心病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作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术前除A、C节段外,其余各节段Vs、SRs、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冠心病组B、D、E、F、G、H节段中除B节段外,其余节段Vs、SRs、ε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冠心病组患者支架植入前LVEF[(4750±680)%]明显高于支架植入后[(5940±710)%](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姚成立  刘怀荣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075-1077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研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运动的不同步性。方法选取3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QTVI技术在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获得左心室18节段的速度时间曲线,测量达收缩期峰值速度时间(TS)、达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间(TE)以及TS、TE标准差(TS-SD、TE-SD);计算18节段TS、TE最大差值(max-ΔTS、max-ΔTE)、同一壁各节段TS、TE最大差值(同一壁-ΔTS、同一壁-ΔTE)及同节段各壁TS、TE最大差值(同节段-ΔTS、同节段-ΔTE)。结果LBBB组max-ΔTS、max-ΔTE、同一壁-ΔTS、同一壁-ΔTE、同节段-ΔTS、同节段-ΔTE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QRS间期与TS-SD、TE-SD无相关性。结论LBBB时左心室运动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QTVI技术在评价LBBB心室运动不同步性方面具有无创、简捷、准确、可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pathy,DCM)左心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DCM患儿15例,分为DCM A组(轻度心衰)和DCM B组(中、重度心衰),健康儿童12例为对照组.同步获取心尖四腔、左室两腔和左室长轴切面的动态三平面组织速度图,分析各组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肌速度曲线.结果:(1)DCM A组、B组左室各节段射血期峰值收缩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较对照组普遍降低,尤以B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A组部分节段无显著降低(P>0.05).(2)DCM组共42个节段收缩后收缩(Post-systolic short-ening,PSS)速度高于射血期Vs,其中B组30个(71.43%),A组12个(28.57%).结合应变分析,其中21个节段(50.00%)为等容舒张期主动收缩,11个节段(26.19%)为矛盾运动.结论:利用QTVI技术能准确评价儿童DCM患者左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获取正常人心肌各节段速度参数与时间速度积分(位移)参数,初步描述其心肌舒缩功能的特点,建立正常值区间.方法:以40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获取标准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及心尖长轴切面的组织多普勒图像,描记心肌各节段(瓣环、基底、中间、心尖)的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切面下室间隔、前壁、前间隔的组织运动速度及位移均分别低于侧壁、下壁及后壁,而前壁、侧壁及后壁舒张期速度Ve/Va比值分别高于下壁、室间隔、前间隔,且均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室壁的各节段的组织运动速度及位移为从瓣尖部至心尖部逐渐降低.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能精确测定心肌局部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及位移变化,对评价心肌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