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经病理诊断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变,术后应用吲哚美辛辅助治疗。结果 15例均手术切除病变颅骨,咬除病变组织直到正常骨缘,侵蚀到硬脑膜者则剪去病变脑膜,术后辅以吲哚美辛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联合吲哚美辛辅助治疗能加速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痊愈进程,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出院后随访1~2年,均预后好,未见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彻底清除病灶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网顾性分析15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15例患者经术后病检均得以确诊,手术办法包括病变刮除和病变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全部患者无复发。结论正确认识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可以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颅骨是嗜酸性肉芽肿的好发部位,常呈缓慢起病,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多为年龄较小的患者[1],其中发生在额骨的病变居首位,而且该部位病变常常不同程度累及眉弓、眶上壁、眶内侧壁、额窦后壁及鼻根部,对患者的美观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同时针对病灶切除后的颅骨缺损进行个性化修补,是决定术后美观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资料与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男4例,女2例;年龄4~19岁,平均9.6岁.发生于额部3例,顶部2例,颞部1例.病程1个月-1年.突眼伴阵发性头痛1例,头部疼痛性肿块伴有尿崩2例,无疼性包块3例.2例伴有全身症状.3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例同时伴有血沉增快.所有病例均于头颅局部扪及质硬、边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样肿块,有不同程度压痛,头颅X线平片均见溶骨样破坏,颅骨缺损,头颅CT平扫见软组织密度肿块,4例行增强检查,无明显强化.本组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见颅骨均有不同程度地破坏,肿块呈肉红色,质脆,易出血.对4例超过3cm的颅骨缺损用钛网实施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6.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3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骨修补的材料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我科用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37例,对手术方法做了改进,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颅骨缺损病人共37例,男33例,女4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2岁。缺损原因:外伤23例,脑出血7例,脑脓肿2例,颅骨转移性腺癌1例,颅骨结核1例,脑膜瘤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缺损部位及面积:颞顶部21例,额顶部5例、额部6例,顶枕部3例,颞枕部2例;面积3cm×3cm~10cm×8cm。修补时间:一期修补6例(骨折、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转移性腺癌、骨瘤各1例,脑膜瘤2例);二期修补(3~6个月)31例。1.2方法2例不配合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行常规CT检查+辅助颅骨3维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颅脑损伤患者,单纯头颅CT平扫15例,需排除顶部周围骨折行头颅CT平扫+颅骨切线位x线片4例,头颅CT平扫+颅骨3维成像43例。结果常规头颅CT平扫对于颅骨线状骨折、凹陷骨折需结合平扫层次判断走行和形态,1例窦旁凹陷性骨折加拍颅骨切线位x线片,图形叠加明显。而头颅CT平扫+颅骨3维成像43例中,线状骨折走行及凹陷性粉碎性骨折范围与形状改变在3维颅骨成像中清晰显现,不需加拍x线片可明确颅盖骨骨折情况。3维颅骨成像检查排除了2例CT平扫可疑线状骨折,确诊1例CT平扫阴性骨折。结论常规CT检查+辅助颅骨3维有助于颅脑损伤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颅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0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16岁,平均9.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3个月。SEG发生于额骨5例,顶骨2例均为单发性,额骨及颞骨1例为多发  相似文献   

9.
报告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8例,内17例以头部肿块及疼痛为主诉,无神经损害的局灶体征。17例行切除术,其中15例术后2~5年恢复良好。认为外伤起一定发病因素的作用,预后同病灶范围及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10.
颅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发病率低,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8例.8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其中3例行病灶局部放疗,5例行手术及放疗,效果好,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 980至 2 0 0 0年 ,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1 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5例。年龄 8~4 5岁 ,平均 2 0 5岁。病程 :3个月至 5年 2个月 ,平均 7个月。1 8岁以下 6例 ,1 8岁以上 5例。颅骨单发病灶 7例 ,多发 (2个或 2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4岁。左额顶部包块2年入院。入院前1年半有过头部外伤史,2年前无明显原因的左额顶部出现核桃大小的包块,质硬,轻度疼痛,无恶心、呕吐。查体:左额顶部明显隆起,有6cm×5cm×3cm骨隆起、质硬,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头颅CT:考虑左额骨良性肿瘤病变:左额骨嗜酸性肉芽肿。MRI:颅骨肿瘤。于2004年3月5日在全麻(气管内插管)下行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肉眼所见一颅骨组织2块,大者近圆形,直径7~8cm,骨板厚1~1.2cm,中央见一直径5cm骨性突出肿物,表面光滑,点片状暗红色,高出骨表面3.5~4cm,颅骨内板中央凿开直径1.5cm口,见骨内肿物4cm×4.…  相似文献   

13.
小儿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儿超低温自体颅骨冷藏再植术的优越性。方法收集两院小儿88例临床病例,采用超低温(-85℃)保存颅骨骨瓣3-6个月回植,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结果术后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积液、无排斥反应、美观、成本低,显微镜下组织结构与新鲜颅骨标本组织结构大致相同,未见颅骨细胞破坏。颅骨修补术前移植骨瓣的细菌培养为阴性。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头颅X线及头颅螺旋CT检查:1~2个月内可见骨瓣边缘有1~2mm的骨质吸收;4~6个月后骨瓣周围边缘缝隙变窄;12个月后可达骨性愈合。同时多体位颅骨螺旋CT显像示:骨显影清晰。证明回植骨瓣成活良好。结论小儿超低温同种自体颅骨冷藏再植术是修补颅骨缺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使用多排螺旋CT 血管生成技术(MSCTA)及脑数字减影(DSA)血管造影在烟雾病(M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8 排螺旋CT 进行头部螺旋容积扫描,分析23 例烟雾病的CT 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利用"血管生长(add vessel)"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采用多平面体积重组及容积重建图像对脑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和DSA 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 平扫13 例患者显示不同部位的脑出血,5 例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的脑梗死,3 例患者仅见局限性的脑萎缩,2 例患者CT 平扫未发现明显异常.MSCTA 均清晰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3 例均显示纤细迂曲的"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其中15 例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数字血管减影(DSA)证实.结论 采用血管生成、容积重建技术,MSCTA 是明确诊断烟雾病的有效非创伤性首选检查方法,可替代DSA 进行烟雾病的筛选、诊断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非肿瘤性质而又具有肿瘤某些征象的骨瘤样病变,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我科自2000年1月至今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SEG)6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分析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病理学特点及手术疗效,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及手术疗效,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位于额骨,顶骨及枕骨各1例,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影。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骨窗位常呈特征性的蜂窝状或日光放射状的溶骨性改变。MRI信号特点复杂,MRI平扫表现为高低信号混杂影为主,增强后不均匀强化。9例患者行病变扩大切除术加钛网修补术,1例行病变扩大切除术。肉眼见病变呈暗红色,突出颅骨表面;镜下见大量囊状扩张的壁薄血管,血管腔内被血细胞填充,组织分化成熟。随访3至24个月无复发。结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单发病灶,行扩大整块切除加一期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8例,术后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无病灶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在成人开颅术后骨瓣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01—2014‐0560例成人开颅术后患者,均应用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行骨瓣复位,术后根据头颅CT、MRI及颅骨薄层三维重建评估骨瓣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60例患者术中应用可吸收颅骨锁将骨瓣牢固固定,出院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颅骨薄层三维重建显示复位良好,内外侧面平整,颅骨锁在C T、M RI检查中未出现伪影;术后随访3~27月,患者切口周围均无不适感,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发热,无皮下积液,骨瓣固定牢固;1例额颞叶星形胶质瘤患者术后第1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术中发现颅骨锁已完全吸收,颅骨间连接紧密(骨间组织病理回示纤维组织)。结论应用 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进行骨瓣复位固定,操作简单省时,术后无感染及排异反应,在颅骨愈合的关键时期保持坚强的内固定,并最终被完全吸收。故将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应用于成人开颅术后骨瓣复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6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52.6岁;3例入院时初步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1例TIA、1例颅内病变性质待查、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除神经系统外,易受累系统依次为呼吸系统(4例)、皮肤(3例)、消化道系统和肾脏(2例)、心血管系统(1例)。6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均增高,鼻窦CT均提示鼻窦炎,2例病理提示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病理提示血管炎细胞浸润或纤维素样坏死。3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中2例失访,3例病情缓解,1例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加量后病情稳定。结论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多见,易造成误诊、漏诊,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合并哮喘、鼻窦炎等疾病的患者,应注意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设备的研发,设计可以依据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临床脑出血微创操作过程的颅骨模型。方法以融解的石蜡灌铸内置有假想病灶的颅骨标本制为颅骨模型,采集CT数据,通过自编软件平台进行3D重建。结果完成蜡灌铸的脑出血颅骨模型,且该模型在扫描和重建中可清晰地显示和区别标记物、骨骼、石蜡、假想病灶。结论蜡铸脑出血颅骨模型方法简易、低廉、可重复,能较理想地评估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设备原型机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