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预后转归。方法:监测2003年1月~2006年1月经检测系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的160例新生儿生后3天及随访时静脉血乙肝五项。对HBsAg、HBeAg、Ab-HBc、Ab-HBe中任一项阳性者,均采集患儿母亲血检查乙肝五项。结果:160例新生儿生后第3天血清HBsAg阳性43例,HBeAg阳性76例,Ab-HBc阳性130例;160例患儿母亲血清HBsAg阳性96例,HBeAg阳性120例,Ab-HBc阳性144例。3个月~1岁时对患儿乙肝五项复查,HBsAg阳性13例,HBeAg阳性70例,Ab-HBc阳性80例。结论:新生儿经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在生后3个月以后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与消灭乙型肝炎,日本近10年来采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合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之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使婴幼儿中乙型肝炎携带者人数大为减少,预期不远的将来可以消除乙型肝炎携带状态。 相似文献
3.
关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持续时间和是否需要加强 ,仍然是目前血源乙肝疫苗及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过程中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现将我们对 1992年 1月至 1994年 1月出生的新生儿免疫接种后 7年持续观察其免疫效果的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对 1992年 1月至 1994年 1月在我院分娩、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 12 8例 ,随机分为 2组 ,按 0、1、6月程序即出生后 2 4h时内 ,出生 1个月 ,出生 6个月各注射 1次 ,甲组接种血源乙肝疫苗 30 μg× 3次 ,乙组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15 μg× 3次 ,并多次采血对其效果进行测试。1.2 …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口市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的实施状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HBsAg阳性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4.65%的孕妇在孕期注射了HBIG,75.35%孕妇的孩子出生后接受了主被动联合免疫;剖宫产率77.67%,30.54%剖宫产指征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84.76%孕产妇因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而行人工喂养;宫内感染率为7.35%,合并HBeAg阳性孕产妇宫内感染率20.00%,儿童慢性HBV感染率为2.94%。结论:母婴联合主被动免疫是被接受的主要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措施,需加强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出生后联合免疫,并重视合并HBeAg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管理。 相似文献
5.
6.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乙肝疫勒的免疫效果。方法 1994-1999年间,应用7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4批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以及美国MSD公司(Recombivax-HB),Amgen公司和比利时Smith Kine Beecham公司(EngerisB)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各一批,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614名新生儿,其中416名新生儿母亲为HBsAg,HBeAg双阳性,81名新生儿母亲为HBsAg阳性HBeAg阴性,117名新生儿母亲HBV感染的指标阴性。结果 在1年的观察期间中,178名免疫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有22名HBsAg持续阳性,母婴传播阻断率在80.56%-92.59%之间,显高于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75.43%);3批国外酵母疫苗的阻断率分别为90.33%、86.59%和92.59%。未见抗体GMT和母婴传播阻断率间有相关关系。酵母疫苗高的传播阻断率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免疫较早有关。结论 国产酵母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达到国外同类疫苗水平。 相似文献
7.
8.
陈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4):237-237
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以下简称学术会议)最近在北京召开。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庄辉院士表示,近年来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趋势和特征有所改变。首先是传播途径有所不同,由于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普遍开展,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比例下降,而病源性传播、性行为传播及肠道外传播(如静脉注射毒品等)则明显增多。其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患者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亲,母婴传播应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常规免疫预防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分娩与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899名,到院参与的母亲230名,儿童250名,检测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名母亲注射与未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儿童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HBs阳性率为65.63%、78.29%;250名儿童中母亲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抗-HBs阳性率77.14%、7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不同喂养方式的儿童均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产妇婴儿经免疫预防后几乎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产妇孕晚期使用HBIG,分娩及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抗体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02例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纳入研究,60例妊娠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组,42例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从妊娠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200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研究组60例新生儿中,有5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8.3%;7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1.7%,7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6.6×10^2 copies/m1)明显低于母亲(7.4×10^2 copies/ml),P〈0.05。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有30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71.4%;3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8.6%,33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7.0×10^2copies/m1)与母亲相似(7.2×10^2copies/m1)。研究组新生儿病毒平均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上应对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孕产妇给予HBIG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12.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为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 ,尽管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 ,由于病毒性肝炎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 ,致使部分婴儿的预防措施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我国婴幼儿的乙型肝炎传播主要发生在母婴传播 ,国内外资料报告乙肝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约 13%~ 44 % [1 ,2 ] ,宫内乙肝病毒感染常导致乙肝疫苗接种阻断母婴传播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对通州市人民医院 2 6 2例待产孕妇进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年 12月至 1997年 4月江苏省通州市人民医院待产之产妇 2 6 2例 ,在… 相似文献
13.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我国控制乙肝病毒(HBV)传播和降低HBV感染率最有效的措施。而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公认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sAg感染率可高达90%~100%。因此预防乙肝病毒的围产期传播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了解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用于阻断乙肝母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2)
目的探究孕晚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将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晚期HBV感染240例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及对照组120例,研究组每日口服一次替比夫定600 mg,每月一次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至分娩后停药,对照组每月一次肌注HBIG 200 IU,所有孕妇治疗前均接受HBV两对半及HBV DNA检测,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取静脉血行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及乙肝病毒DNA定量。对新生儿的畸形、窒息、早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BV DNA研究组平均下降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 DNA阳性58例,宫内感染4例,占6.90%;阴性62例,宫内感染0例。对照组HBV DNA阳性59例,宫内感染18例,占30.51%;阴性61例,宫内感染0例。HBV阳性患者中,研究组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的畸形率、窒息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出生体质量、身长、阿氏评分(Apgar评分)及胎龄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晚期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且抗病毒治疗药物替比夫定的安全性高,不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近郊农村乙肝病毒携带家庭高发人群进行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情况调研。阻断组:18例HBsAg(+)孕晚期(7、8、9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400 IU/月肌注。非阻断组:20例HBsAg(+)孕妇自然孕产。生后两组婴儿均按正规乙肝疫苗接种。1岁后做肝功、乙肝抗体检测、对比调研。结果:阻断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83.9%,失败率16.1%。非阻断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42.9%,失败率51.8%。阻断组与非阻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易于慢性化、重症化.据WHO估计,全球有20多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3.5亿,每年约有100万慢性乙肝患者死亡.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HBsAg携带率为10%~15% .母婴传播是HBV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研究表明,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80%~95% ,其中有25%可能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探讨乙肝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联合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水平随时间推移而下降,部分儿童无免疫应答或低应答,仍有HBV感染风险。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epB和HBIG联合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了综述,为完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