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及治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温病营血分证是热邪深入 ,劫灼营阴 ,扰乱心神 ,甚或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系列证候。临床上营分证以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为辨证要点 ;血分证以舌质深绛、斑疹显露及出血为辨证要点。营分与血分的温热证都是以身热夜甚、口干反不渴饮、舌绛为共同特征 ,但有程度不同之别。营分证时有谵语 (浅昏迷 )、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血分证有时时谵语或昏愦不语 (深昏迷 ) ,斑疹显露 ,咳、吐、衄、便血 ,舌质深绛。营分证的病机是营分热盛 ,热损营阴 ,心神被扰 ,而血分证的病机是热甚迫血 ,热瘀交结 ,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2.
家兔耳静脉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制作温病营血分证动物模型为对照组,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动物出现高热,WBC显著升高(p<0.01),PT、TT、KPTT显著延长(p<0.01),BPC、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与湿重、干重明显增长、加重(p<0.01),脏器组织病理形态学见淤血、出血、微血栓形成及变性坏死等病变。腹腔注入苦寒液的动物与对照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皆有显著改善(p<0.01),而单纯用凉血液其效果明显比苦寒液差(p<0.01)。提示治疗营血分证应注重运用苦寒解毒法。  相似文献   

3.
<正>温病卫分证是指温邪自口鼻侵入犯肺,导致肺卫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肺气宣发与肃降失去平衡,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微恶风寒、汗出、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该病为初春季节气候由寒转暖时的多发病、常见病。中医认为该病基本病机是肺经郁热,卫气不宣。肺经郁热可见咳嗽、咳黄痰、咽红肿痛等症状,卫气不宣可见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涕等卫表见证。在治疗上多采用辛凉宣透之法,一者使  相似文献   

4.
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来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温病血分证的实验研究,本质上多侧重于模型复制、标准判断及指标制定,治法上多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及养阴生津为主。结论: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为中医理论和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在辨证思路、实验技术手段等方面还有待突破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 营分病变是温病危重阶段之一,深入探讨确有必要,为此本文拟就营分证治有关问题作以初步分析。若有不妥,敬请指正。一、邪扰、营热、阴伤是营分证基本病理无邪则不为温病,欲治温病自当祛邪,要祛邪须辨邪之特性属何,方能确立治法。辨治营分证亦当如此。以审证求因之法辨之可见,  相似文献   

6.
温病营血分证是温病极期、后期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脏腑阴络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前人认识及今人实践,从络病理论源流概况、络病与病络关系以及病络与温病营血分证的关系,阐发古蕴,融会新知.以络病理论为基础,以病络概念为立足点,对营血分证与病络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病络是温病营血分证的主要病理基础,络脉是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滋养阴液在温病营血分证中之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提出营血分证阴伤特点是津液、营阴、血液、阴精等的耗伤,其实质是各种阴液功能的严重失常及伴随出现的全身脏腑组织功能障碍和实质损害。营血分证中的阴伤不仅会导致阳热亢盛难解,而且可致瘀血、出血倾向,降低人体抗邪、透邪外出能力,加重脏腑的损害。文中还提出了诊治营血分证阴伤的若干注意问题,并分析了养阴的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8.
热入血室证同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首次对热入血室进行了论述。后世对该证的研究颇多,争论也不少,焦点是血室到底位于何处。目前对血室的解释主要有冲脉、肝脏、冲任、胞宫等多种说法[1],此外,也有医家认为热入血室即营血分证[2-3]。笔者拟就热入血室与营血分证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一、辨先兆,握机病象之先热入营分,是温病病势进退的枢机时刻。进则深入血分,耗血、动血、甚至阴竭阳衰而转危;退则犹可转为气分,邪却正复而向愈。因此,营分证治疗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早发现营分证。现代临床研究提示,在温病气营传变过程中,病情进入营分证之前,都有先兆症出现,时间为0.5—8天。所谓营分先兆症是气分证向营分证转变过渡阶段出现的带有营分证信息的某些症状与体征,亦即在一派气分邪热炽盛见症的同时,出  相似文献   

11.
对营分证的辨证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于临证时有正确的辨证思路,达到准确辨证的目的。作者在长期的教、医、研实践中,摸索出营分证的辨证规律是:首辨特征症状,熟知形成原因;次辨具体证型,分清心营心包;还要注意动态变化,掌握传变趋向;最后还要辨察证候兼夹,详审体质差异。临床辨证掌握了这些特点,治疗上就能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防其变。  相似文献   

12.
13.
一、用凉血,当分出血部位热毒深入血分、血热炽盛、迫血妄行,是温病血分阶段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也是导致血分其他病变的原始动因。因此,血分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任红艳 《光明中医》2008,23(8):1096-1097
中庸之道乃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理学”的核心,中华文化中各个部分核心的,总括。那么身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学,其体系当中无疑会有中庸思想的存在及运用。故而本文就叶天士“卫气营血”治法,即“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从卫、气、营、血依次论述其中所包含的中庸之道,以揭示中医学通过调节机体,使其达到自我和谐而稳定发展之祛邪勿伤正的中医学治疗疾病之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15.
温病营分证血瘀病机与证候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分证是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一个阶段.对于营分证的病机认识及证候分析多从热灼营阴,心神被扰来认识.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92-693
<正>凉血散血出自叶天士《温热论》第八条。根据叶氏确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原则,血分证是指邪热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灼热、噪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等热盛动血兼证。综合这些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卫气营血证候的浅深轻重程度和病证的发展趋势,可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生理上论述营气的分布与作用主要发挥于体表;继而论证温病学中的原有的"营分证"实质是邪热由营入血之初的血分轻证,说明它并不是温病应有营气病证;最后列举并阐述了温病营气表证的典型证候,它们与伤寒的营气证候有共同的生理,为沟通寒温理论奠定了辨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董建华教授治疗温病营分证验案的整理分析,发现“透热”是贯穿温病营分证治疗过程之始终的大法,这些营分证病例有夹宿食者、有夹瘀血者、有湿热郁遏者,因此,透热法,在用药上已超越了叶天士用清宣之品透热的范围,凡能宣畅气机、排除障碍,使营分热毒能够外透的药物,均在透热之列。究其原  相似文献   

19.
热毒血瘀是温病和许多内科杂病病变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治疗方法除叶天士强调的"凉血散血"外,其他如清热解毒法、养阴生津法、益气固脱法、调畅气机法等,均是温病热毒血瘀证的重要治法.对其治法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温热病和一些内科杂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证候的病变本质,深入理解络病理论,探求其演变规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理解中医学理论,进一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方药,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车卫东 《陕西中医》1989,10(7):305-306
<正> 温病血分证血瘀主要是指热入血分后,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不行;也包括热邪迫血妄行,血液瘀积于脉外的病理过程。血瘀作为温病血分证的重要病理基础,不仅与血分证主症密切相关,而且对血分证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温病血分证中血瘀形成的机理,血分证主症与血瘀的关系及活血化瘀药在血分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做一论述,以冀对血瘀在血分证中的地位有个更为深入的认识。一、血分证病机与血脉瘀滞直接相关血为运行于脉管中的有形物质。热邪深入血分,势必引起血液和脉络的各种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