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地震对幸存伤员所造成的身心伤害以及早期康复对伤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伤员损伤部位进行分类,并对每一位伤员制定明确的康复计划。采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制定的肢体残疾康复评定标准和SEQ心理评估量表,在康复治疗开始前后进行测评。根据评定结果,分析伤员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康复方案。结果:治疗后地震骨折伤员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心理状态显著改善。32例地震骨折伤员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积分由1.63分提高到8.49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由4.28分提高到9.24分,3例脑损伤伤员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经治疗后均可达到满分。48例地震伤员心理评分由7.75分降低到3.53分。结论: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且心理支持贯穿始终,对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地震伤员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心理干预在对灾难伤员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在汶川大地震后我院收治的受灾伤员21例,通过对他们的心理干预,分析比较他们在心理干预前后的精神状态、生活观念、恢复质量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等状况。结果:21例灾区伤员在心理干预后,恢复状况明显好于进行心理干预前期的状况,且精神状态良好,生活观念积极,有助于后期疾病的恢复。结论:心理干预对灾害伤员有明显的教育指导作用,对提高该类人群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异地治疗伤员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伤员异地进行心理治疗干预方法。方法对37位来自汶川大地震的伤员在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心理干预,分别使用了支持性治疗技术、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催眠治疗技术、团体辅导治疗技术和药物疗法,对震区躯体创伤患者进行分阶段的心理干预。采用SQR量表对震后伤员以自身为对照进行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对比,寻找最优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大部分伤员病情与情绪稳定, SQR量表前后结果显示,对震后伤员进行的异地心理干预治疗基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本研究为震后紧急心理干预提供了实例,总结了震后异地心理干预的经验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护理在地震伤员心理救治中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阳  朱世琼 《当代医学》2010,16(1):97-98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本院收治的六百多名地震伤员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地震伤员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心理问题有所缓解,情绪得到有效释放,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和正常生活。方法对本院从五月到一月收治的六百多名地震伤员进行人性化护理,并进行一系列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评估实施后病人的心理变化。结果笔者认为灾后及时、有效地进行人性化护理及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伤员灾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康复,增强了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震转诊伤员急性创伤后精神障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地震转诊的33名伤员中一部分伤员出现的急性创伤后精神障碍相的治疗和心理护理,探讨灾害后精神疾病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使患者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尽早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重建家园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来穗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受灾群众心理应激状况的研究,探讨躯体损伤对大地震幸存者心理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医治受灾群众身心,使之能尽早回归社会.方法 地震1周后米穗的受灾群众55人(其中有躯体损伤的27人,无躯体损伤的28人),通过晤谈以及PCL-C、SRQ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大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PCL-C≥50分占43.63%,SRQ≥7分占78.18%,PCL-C≥50并SRQ≥7分占41.82%).有躯体损伤者的PCL-C、SRQ量表分值较高(PCL-C总分为49.780±14.503,SRQ总分为12.110±4.619),但与无躯体损伤者的得分(PCL-C总分为44.46±13.206,SRQ总分为10.460±5.000)差异不明显(P>0.05).伤员的"回避症状"及"激怂症状"分值较高,其中"努力回避地震的相关活动或场所"及"感觉和周围的人隔离开来了"两个方面存有躯体损伤者和无躯体损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34,0.018).结论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其中伤员应激症状更趋于回避与激惹.因此在积极治疗躯体损伤的同时,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可以减缓灾难所致的心理创伤,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鹏程  陈茂君 《四川医学》2009,30(10):1673-1674
目的调查地震期间伤员焦虑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地震伤员入院后即给予焦虑状态评估,再统一的进行心理辅导,3d后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伤员普遍表现出焦虑、恐惧和躯体症状,认知力发生变化。干预前后焦虑状态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辅导能大大缓解伤员的焦虑情绪,减少躯体症状,是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震对受灾伤员和陪护家属的心理影响.方法 震后4周左右,爱心病房的心理医生和心理疏导护士,利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创伤经验症状量表对受灾伤员和陪护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进行应答人数与总人数和应答次数与总次数的百分比较.结果 受灾伤员和陪护家属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情绪、认知过程、适应过程、交往心理和生理反应等方面的心理影响.结论 消除受灾伤员和陪护家属的心理影响是地震灾后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转诊伤员36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转诊伤员的伤情特点和诊疗对策。方法:对36例汶川地震转诊的伤员伤情进行分析,采取集中诊治、多专业参与、尽早检查,采用治疗、康复、心理疏导同步运行,共同评估、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手术治疗11例,重症伤员在ICU治疗4例,进行心理,重点疏导7例,康复治疗26例,安装腰背辅助支具6例,安装肢体辅助支具2例。结果:平均住院时间28.88天;完全康复34例,部分康复2例(脊髓不全损伤恢复期、坐骨神经损伤各1例)。结论:地震转诊伤员具有伤员集中、复合伤多、漏诊多、并发症多、需要康复和心理疏导者多等特点;成立专门病房,多专业参与,治疗、康复、心理疏导同步运行是转诊伤员高效有序诊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地震伤员中应用取得的良好价值。方法根据SRQ、SCL-90评定结果、应激反应程度,对113例地震伤员分别进行个体化和集体化心理干预。结果 111例地震伤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得到正确疏导,顺利康复,2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能得到正确处理。结论地震伤员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早评估、早干预能避免早期心理疾病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地震伤员开展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对青海玉树地震后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3名伤员开展创新性心理护理,并分别记录伤员在不同时期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r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价数据。判断心理护理对伤员心理康复的作用。结果13例地震灾区伤员干预后SAS、SDS分值明显降低,干预前与第l、第2次干预后比较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第3、第4次干预前后SAS、SDS分值变化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地震伤员治疗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心理护理,无论是对伤员专科治疗的配合,还是令其及早康复,融入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护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鲁小萌 《甘肃医药》2015,(2):158-160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干预及康复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乳腺癌逐渐成为我国女性杀手之一,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手术治疗乳腺癌效果明显,但同时也造成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损害。如何使术后乳腺癌患者更好的恢复,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后心理辅疗对患者心理治疗作用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达到最大化治愈疾病的效果,心理辅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地震伤员脊柱骨折的特点,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地震伤员脊柱骨折的优势。方法 根据我院救治地震灾区伤员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地震伤员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3例、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创面感染3例、内脏挫裂伤1例、四肢骨折8例、有明显心理应激患者为4人,表现为轻度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行为。通过手术、抗感染、中医药治疗、早期康复及心理干预,仅有1例感染创面未愈合,骨折均愈合,心理应激反应消失。除1例截瘫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结论 经中西医药综合治疗,有助于脊髓损伤恢复、控制感染、降低致残率、恢复患者信心及勇气。  相似文献   

14.
郭丰 《中外医疗》2009,28(7):108-108
康复医学着眼于残疾的预防和功能的改善,不仅帮助患者身体上的治疗,更重视心理上的康复。它对地震后的幸存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汶川地震后的康复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震所致伤亡的基本特征是发生突然、复合伤多、致残率高、伤亡率高,5.12四川汶川地震后。我院收治了32名后送地震伤员,均伴有不同程度骨与关节损伤,因此如何开展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残疾、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院对此批伤员应用骨科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知识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汶川大地震水磨镇受灾人群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门诊及巡诊对部分受灾人群进行皮肤调查,根据发病特点配制专科外用药"水磨Ⅰ号"、"水磨Ⅱ号"予以治疗。回访总结发病规律并对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7名患者给予自制外用药物治疗,3 d后显效1153例(67.94%),6 d后显效1215例(71.60%)。结论:地震后特殊环境下受灾人群皮肤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自制外用药物治疗常见皮肤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骨骼肌肉系统ICF核心组合应用于芦山地震骨盆骨折伤员的可行性,为ICF核心组合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骨折伤员中的应用提供初步研究证据。 方法 采用骨骼肌肉系统ICF核心组合综合版,对2013年4月20~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 10例芦山地震骨盆骨折伤员进行功能评价,数据以统计描述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骨盆骨折是芦山地震后较为严重的损伤,骨折类型复杂,合并伤多。在身体功能评价中,主要为骨盆骨折伤员的睡眠、能量和内在驱力、痛觉以及运动和皮肤修复功能的损伤。在身体结构评价中,主要为骨盆、躯干、下肢和皮肤结构的损伤。在活动与参与评价中,伤员表现为体位转换、行走、护理身体各部等活动的困难。 结论 骨骼肌肉系统ICF核心组合能够为芦山地震后的骨盆骨折伤员提供一套相对全面的和系统的评价方法,从身体功能、结构以及活动和参与功能3个方面评估伤员的功能障碍情况。骨骼肌肉系统ICF核心组合如何有效的、针对性的应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后骨盆骨折以及其他骨折伤员的康复评估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措施预防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267例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级评估,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应用综合康复措施后,尚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伤员。结论综合康复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金露  杨月婵  朱世琼 《当代医学》2010,16(26):28-29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康复病房病房管理模式,更好地为地震伤员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使用自制的就医需求调查表对40例地震伤员康复病房的地震伤员和40例康复科的普通病人进行就医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合地震伤员康复病房特点的独特、有效的病房管理模式。结果地震伤员和普通康复科的病员在年龄、起床时间、睡觉时间、睡眠质量、治疗安排、心理状况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地震伤员康复病房和康复科的普通病房在病房管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地震后重症伤员康复治疗与心理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导致大批人员伤亡,身心受到严重损伤,如重度颅脑损伤、脊柱及骨盆骨折、四肢肢体坏死后截肢、对伤员的打击巨大,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等,虽然经过医务人员积极的早期救治,大多数伤员获得新生,但有相当一部分伤员会留下程度不同的残疾。如果及早的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措施,就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机体的功能,减少残疾的发生。下面就骨折、截肢、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后截瘫等伤员的康复治疗、心理救援与灾害伦理,预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