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初中生在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弹性上的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23名初中生进行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弹性量表的测试.结果 ①整体上初中生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弹性((x)=2.94,4.44,3.16~4.07),在困境条件、年级、性别上均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99名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量表上各因子得分与其在SCL-90自评量表各心理症状得分呈负相关;且各个层面上的高、低自我价值感组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中生自我价值感水平的高低及其不同因子和层面与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即初中生自我价值感水平越高,其心理症状就越少,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权变性自尊量表、自我价值权变性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自我价值的整体权变性和家人支持、竞争、外表、学术能力、他人认同5个领域的权变性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自我价值权变性的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在竞争、外表和他人认同3个领域的权变性上,高、低自尊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男生在竞争领域的权变性可以有效预测自尊水平(Beta=0.44,P0.001),女生在竞争(Beta=0.34,P0.01)、他人认同(Beta=-0.25,P0.05)、外表(Beta=-0.24,P0.05)和传统价值标准(Beta=-0.22,P0.05)4个领域的权变性可以有效预测其自尊水平。结论自我价值感的权变性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及优差自我价值感的特点。方法:对558名不同类型学校(重点、普通、职业中学)的学生,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三所中学的男、女生除了在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上有较显显著的差异外(P〈0.05),在自我价值感的其他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显著地高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学生(P〈0.001);学生成绩优秀的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日益凸显,如何建构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成了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我妨碍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妨碍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被试的SH与总体SW、个人一般SW、社会一般SW、个人特殊SW和社会特殊SW之间有显著相关;②被试的SW和SH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③SH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进而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方法:用身体自我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1173名大学生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总体上比较满意(5.11±1.26),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其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相貌特征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最紧密;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有显著正相关,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认知,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三所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509份,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常模相比,地方高校男女大学生在各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且高于常模。在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年级差异显著;在个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年级、性别差异均显著;在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显著;在个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结论重庆市地方高校大学自我价值感高于常模,年级、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黄希庭主编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初一到高三60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业成绩与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调查了699名山区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结果发现,普通中学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职业中学,职业中学学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普遍中学,男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高于女生,三年级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高于一、二年级学生,所有学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均高于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对广州市的5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与年级的中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一学生的客观支持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级(F=7.607,P<0.01);②男生学校归属感总分显著低于女生(t=-3.270,P<0.01),初一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得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级(F=29.746,P<0.01);③学校归属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8,0.184,0.304,0.293;P<0.01);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7.484,4.872;P<0.01,t=2.042,P<0.05)。结论应通过完善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学校归属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对2所中学的224名被试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问卷测试。结果1中学生社会支持在性别差异上不显著,但是在支持的部分维度上年级的差异效果显著;2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和学校投入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显著;3相关分析发现主观支持和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和同伴关系以及学校融入(分别r=0.279,r=0.273,r=0.277,r=0.218,P0.01)都有显著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教师行为(r=0.260)、学校投入(r=0.139)以及同伴关系(r=0.313)和学校融入(r=0.271)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学校归属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性格优点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被试为长沙地区的中学教师,共227人。结果:中学教师24个性格优点中最突出的有,感恩、正直、公平、爱和友善。中学教师的性格优点与生活满意度正相关显著;有11种性格优点,即好奇、好学、创造、洞察力、勇敢、毅力、爱、团队、希望、幽默、活力与正性情感正相关显著;负性情感则只与好奇、幽默的负相关显著。结论:活力、希望、好奇、公正、欣赏对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中生依恋类型与独处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独处行为量表》对442名高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依恋回避与孤僻和积极独处的相关分别为0.451和0.233(P<0.01),与孤独的相关为-0.383(P<0.01);依恋焦虑与社交回避和孤独的相关分别为0.410和0.622(P<0.01),而与积极独处的相关为-0.140(P<0.01)。方差分析显示不同依恋类型被试的独处行为明显不同,专注型的积极独处得分最低,而孤独得分最高;冷漠型在孤僻分量表得分最高;而害怕型则在社交回避分量表得分最高。结论:安全型依恋者以积极独处为主要特征,害怕型依恋以社交回避为主要特征,专注型依恋以孤独为主要特征,而冷漠型依恋则以孤僻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高自立组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所有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自立组;②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量表与自立行为问卷各维度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自立行为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自立水平越高,其自我概念越积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人格三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283名艺术类职校生进行调查,数据结果应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职校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量表上得分集中在一二等级;2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2.69,-0.404;P0.01);3精神质和神经质对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04,P0.05;β=-0.208,P0.01),共可以解释社会适应能力19.3%的变异。其中,精神质对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最重要的预测作用。结论: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与其人格特征相互印证,不同人格类型艺术类职校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中艺术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 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概念量表对494名高中艺术生进行了测量.结果 (1)高中艺术生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独生与否的差异;(2)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成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小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组织承诺的关系.方法:问卷调查561名中小学教师,运用分层回归分析、优势分析和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①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组织气氛对预测教师组织承诺做出了新贡献.②支持气氛对5承诺维度的相对贡献都最大.③在情感、氛围、发展、规范和管理等5承诺维度上,活力型气氛学校教师承诺水平都显著高于涣散型气氛学校;在情感承诺上,凝聚型气氛学校显著高于涣散型学校;在氛围、发展和管理承诺上,活力型学校显著高于凝聚型学校.结论:优化组织气氛可以提高组织承诺,其中,校长支持行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19.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peer popularity has long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educational literature. Nonetheless, comparisons between high- and low-status children have often ,failed to take achievement into account. In this study, low-achieving third- and fourth-grade boys of low sociometric status were compared to higher achieving boys of high sociometric statu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revision of a previously used social knowledge interview method elicited high levels of prosocial responding by all group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Results of two teacher-rating scale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and low-status children of comparable achievement levels approached but did not reach significance. However, children who were low in both achievement und sociometric status were rated as significantly loss competent by their teachers. The teacher-rating scale data suggest that achievement is a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when examining social statu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Possible explanations regarding the role of achievement in affecting social status differences, along with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