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血液相容性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中,血浆蛋白吸附现象的解析是探讨异物表面凝血机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生物统计和吸附动力学为基础,推导了一个描述高聚物与水的界面自由能(x)和在其表面吸附蛋白量(y)之间关系的理论方程。结果表明,回归曲线与实验报导的典型结果相吻合,说明方程y=(a bx)(1-e~(-cx))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表面吸附白蛋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对吸附在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陶瓷和羟基聚磷酸钙钠表面的白蛋白进行交联,使蛋白质互相交联形成一层蛋白膜,达到在材料表面较为牢固地吸附一层蛋白质的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蛋白质牢固地吸附在材料表面,不能被尿素溶液所洗脱。  相似文献   

3.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 ,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 (SPR)传感器 ,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2 36 3 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 ,在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为5mg/ml的相同条件下 ,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 ,饱和吸附浓度也最小 (表面浓度为 1ng/mm2 )。其次是裸金膜 (表面浓度为 3.5ng/mm2 ) ,再其次是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膜 (表面浓度为 3.8ng/mm2 )和Pellethane 2 36 3 55D聚氨酯 (表面浓度为 4 .3ng/mm2 ) ,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最高的是有机玻璃膜 (表面浓度为 4 .5ng/mm2 )。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与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密切相关。表面等离激元技术与本文采用的在金膜上铺展高分子材料的离心铺膜法和LB技术等样品制备技术相结合 ,为生物材料表面对蛋白质吸附特性的实时、动态、原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灵敏度的方法 ,并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纤维蛋白原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SPR)传感器,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2363-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在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为5mg/ml的相同条件下,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饱和吸附浓度也最小(表面浓度为1ng/mm^2)。其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研究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同位素标记半体内评价法。对乳过氧化物酶放射性碘标记配方进行对比研究后确立了本研究采用的配方,~(125)I标记率为70~78%,比活度为0.7~0.8mci/mg。通过对同种材料单一管法和不同材料串联管法对比研究,认为不同材料串联管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可在同一血流情况下评价不同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并避免了动物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用本研究确立的方法测定了两种聚氯乙烯材料,三种硅橡胶材料和四种聚氨酯材料表面吸附白蛋白的量,实验结果表明:结论与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基本是一致的。同时由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材料表面吸附白蛋白与血小板粘附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本研究方法可作为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的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并可进行表面血栓形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物材料表面血浆蛋白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生物材料和血液接触后,血浆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材料表面的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蛋白对血小板的作用,材料表面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的影响和血液相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生物材料表面血浆蛋白的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综述了生物材料和血液接触后,血浆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材料表面的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蛋白对血小板的作用,材料表面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的影响和血液相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丝素纤维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分别采用氦气和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探究不同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形貌、亲水性、力学性能及蛋白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等离子体均可对丝素纤维表面产生刻蚀作用,且氧气等离子体的刻蚀作用较强。然而,氦气等离子体对改善材料表面亲水性效果较优。拉伸断裂强度结果显示,氧气等离子体对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的力学性能损伤较大。蛋白吸附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等离子体均能降低血浆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且氦气等离子体处理的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氦气等离子体处理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可能更有助于减少血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从而降低形成血栓的风险,且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在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材料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 (PEG) ,从表面能与界面自由能的角度分析了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 )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关系 ,结果表明接枝了 PEG长链分子的 PET材料具有优先吸附白蛋白的性质 ,其中接枝 PEG6 0 0 0的 PET优先吸附倾向最明显。预接触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 PET材料表面的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 :吸附白蛋白的表面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而吸附了纤维蛋白原的材料表面具有降低血液相容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QCM-D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随时间构象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生物材料表面白蛋白的吸附行为和构象变化.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壳聚糖和空晶片等3种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表面的白蛋白吸附层粘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3种材料表面与水长时间接触后,疏水性顺序是:聚乳酸>空晶片>壳聚糖.长时间的白蛋白吸附实验显示,当吸附层质量达到平衡后,表征白蛋白粘弹性的|ΔD/ΔF|值随时间越来越大,并且在不同表面上的变化速率也不同.结果表明:白蛋白分子在材料表面发生与时间相关的构象铺展而造成蛋白层粘弹性随时间增大.并且疏水性越强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的粘弹性变化越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无水乙醇对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材料亲水性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热致分相法制备圆盘状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测量经无水乙醇处理组及对照组聚乳酸支架吸附水量。以负压法分别将无水乙醇处理组及对照组材料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内部蛋白的复合及分布情况。结果 无水乙醇处理后,多孔PLA支架吸附水的能力明显增加,所复合活性蛋白在支架材料内部的分布更加合理。结论 无水乙醇能够迅速提高三维多孔聚乳酸支架材料的整体亲水性能,在组织工程研究中有利于材料支架和细胞或生长因子的复合。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亲水性差 ,细胞吸附力差 ,在材料表面包被、铰链某种蛋白或短肽则有利于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 ,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文重点介绍了与成骨细胞有关的蛋白或短肽 ,并描述了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医用智能高分子材料刺激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医用智能高分子材料对于由外界环境微小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的刺激 ,其自身的各种性质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能以固体、溶液或吸附于载体表面的形式存在 ,包括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交联的水溶性聚合物(即水凝胶 )和固定于载体表面的聚合物。本文综述了智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和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肝素化聚醚砜抗凝血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聚醚砜(PES)、聚氨酯(PEU)、聚乙烯(GAMBRO)作为对比,对肝素化聚醚砜材料(H-PES)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制备了肝素化聚醚砜抗凝血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进行了观察,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血液与材料作用时血液中的总蛋白、球蛋白、血小板、凝血因子、白细胞及红细胞,采用分光光度计对材料表面溶血率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材料复钙时间变化.结果:实验表明,4种材料吸附总蛋白量大体相当,但肝素化PES吸附球蛋白只占总蛋白量的30%,血小板吸附量仅为19×10^9/L,比本体材料减少了55%,H-PES复钙时间是本体材料的2倍,而且引起的Ca^2+的消耗也较少,仅有0.1mmol/L,但对白细胞吸附控制都不是很理想.除PES以外,其余材料的溶血率都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5.
骨组织工程材料的表面修饰和细胞粘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亲水性差,细胞吸附力差,在材料表面包被,铰链某种蛋白或短肽则有利于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重点介绍了与成骨细胞有关的蛋白或短肽,并描述了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316L不锈钢、NiTi合金的表面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含SrFe12O19磁性粉末的TiO2薄膜,磁化后在材料表面形成微磁场,可以延长其动态凝血时间,降低其溶血率,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目的:讨论材料表面微磁场与血液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柠檬酸法制备SrFe12O19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了磁性粉末的成分及形貌,用磁强计检测了SrFe12O19粉末的磁性能;用溶胶凝胶法在316L不锈钢、NiTi合金的表面制备含SrFe12O19磁性粉末的TiO2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薄膜成分;通过动态凝血时间和溶血率的测定结果分析材料表面微磁场与血液相容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材料表面产生的磁场阻碍了血液中Ca2+、和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红细胞等分子在材料表面上的黏附,从而抑制了凝血反应的进行,因而具有抗血栓的作用,提高了材料与血液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及相关材料用于神经修复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我们从壳聚糖的带正电性、吸附蛋白的能力、对神经细胞的特异性及表面的粗糙程度、孔径和表面形貌等方面叙述了壳聚糖的神经亲和性及壳聚糖与相关材料用于神经修复的进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亲/疏水性作为材料表面的一个重要理化特征,与化学信号和机械刺激产生的力学信号一样,参与调控细胞中蛋白或基因表达的级联激活,从而影响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等体外生物学行为。本文就亲/疏水性材料表面的改性方法,以及对蛋白吸附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光化学固定法--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的一种新方法--光化学固定法,指出该方法优于其它化学和物理的表面改性方法。简要叙述了光化学固定法的原理和光活性基团的分类,并对光化学固定法在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和前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许多金属及合金被用于各种修复和心血管系统植入材料中,而用于心血管的非生物材料的主要缺陷是在组织与植入物表面有血栓形成,其原因主要为植入物接触血液时,血小板即粘附,继而出现瞬间蛋白吸附现象。本文作者利用阳极氧化法将铝表面包裹成各种厚度的氧化层以观察氧化铝表面和无氧化层的铝及聚醚氨基甲酸乙酯脲(PEuu)表面的蛋白吸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