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对咽鼓管周围组织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在处理咽鼓管咽口周围结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6例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对咽鼓管扁桃体和咽鼓管圆枕后方肥大淋巴组织的处理方法。结果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术后治愈率和好转率较常规腺样体刮除术高(P<0.05)。结论鼻内镜直视下用弯头外侧开口吸切头经口腔入路切除腺样体对于清除咽鼓管周围淋巴组织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甚为重要,而且降低了咽鼓管咽口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咽口的内窥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鼓管功能失调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引起咽鼓管功能失调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对鼻咽部病理改变的观察有助于对咽鼓管功能失调原因的认识。文中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对15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咽口的病理改变进行了观察。材料与方法: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儿童45例(77耳),年龄5~12岁,成人60例(78耳),年龄25~73岁,以4%利多卡因行鼻腔表面麻醉,应用纤维内窥镜观察鼻咽部。结果,儿童56耳(727%)咽鼓管咽口被粘脓性鼻分泌物阻塞;40耳(52.0%)咽口被腺样体挤压;13耳(119%)咽鼓管咽口腺样体肥大;8耳(10.4…  相似文献   

3.
儿童腺样体病变易引起重视,而成年和青年腺样体大多萎缩很少发生病变。Becker近年发现少数超过12岁的青年或成人耳咽管可受腺样体病变影响,腺样体炎症可导致鼓室粘膜水肿并妨碍耳咽管主动通气功能。1988至1990年作者选择腺样体肥大(有些甚至突入耳咽管咽口),其它疗法失败的中耳炎病人12例,年龄11~56岁,全麻下手术。鼻腔内窥镜下,经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3月在本科因腺样体肥大行经口入路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35例成人患者随访3个月~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鼻内镜检查情况,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无出血,无腺样体残留,无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软腭损伤,无鼻咽粘连,3l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88.6"/0),4例患者症状好转(11.4"/o)。鼻内镜检查见鼻咽部黏膜光滑,未见腺样体残留及复发,咽鼓管咽口暴露良好。结论临床医生应逐步认识并重视成人腺样体肥大的问题,以免漏诊误诊,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成人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电动钻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功能有关,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咽口机械性阻塞,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我科1998年2月-2004年2月在鼻内镜下使用电动钻切除肥大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7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学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72例(144耳)正常人为对照组,89例(151耳)SOM患者为SOM组。用纤维鼻咽镜观察对照组和SOM组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及SOM组咽鼓管咽口周围形态改变。结果:①对照组和SOM组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中三角形及缝隙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对照组和SOM组儿童咽鼓管咽口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成人SOM咽鼓管咽口周围形态改变与儿童不同。结论:①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在SOM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为探索成人SOM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②在SOM组儿童中发现所有患儿咽鼓管咽口周围主要是鼻咽部炎症,次之是腺样体肥大和咽鼓管扁桃体肥大。③本研究采用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咽鼓管咽口及鼻咽侧壁,对于明确SOM的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鼻咽部内窥镜观察结果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ary otitismedia,SOM)的相关性。方法对75例150耳正常儿童(对照组)和92例152耳SOM患儿(SOM组),在纤维鼻咽镜下观察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及周围病变,比较两组结果。结果①对照组咽鼓管咽口形态椭圆形30耳(20.00%)、喇叭形30耳(20.00%)、三角形44耳(29.33%)、缝隙形46耳(30.67%),SOM组上述各型耳数分别为28(18.42%)、27(17.76%)、47(30.92%)、50(32.89%)耳,两组咽鼓管咽口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OM组儿童咽鼓管咽口周围病变主要是鼻咽部炎症(74耳,48.68%),其次是腺样体肥大(46耳,30.26%)、咽鼓管扁桃体肥大(20耳,13.16%)及咽口水肿(12耳,7.89%);对照组则主要是咽口周围水肿(80耳,53.33%)、腺样体肥大(40耳,26.67%)、鼻咽部粘脓性分泌物(20耳,13.33%)以及咽鼓管扁桃体肥大(10耳,6.67%)。结论儿童SOM发病与咽鼓管咽口形态无关,而与咽鼓管周围病理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36例经保守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术前施行了耳部检查、鼻咽侧位片与鼻内窥镜检查,确定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然后施行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手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3年余的随访,26例在1~6个月听力恢复正常,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在40~80之间;6例听力基本正常,只是某些频率下降了10~20dB;4例遗留轻度的气导听力下降.鼻咽侧位片显示已无肥大腺样体,部分患者鼻咽镜检查示咽鼓管咽口的压迫已经解除.结论腺样体肥大压迫或接近咽鼓管咽口是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鼻内窥镜检查是确定二者是否有关的有效方法.鼓室置管可较快地提高听力,腺样体切除则可防止中耳炎复发.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腺样体疾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鼻内窥镜和微波治疗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腺样体疾患患者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8例患者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0~34(平均22)岁。病史1~8年。18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头痛(可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耳闷胀感,鼻咽部不适,自口咽吸出粘涕等。检查:腺样体肥大、充血,有粘液性分泌物附着。4例腺样体肥大并引起咽鼓管扁桃体充血,压迫双侧咽鼓管口。1.2治疗方法用1%麻黄素地卡因棉片,充分收敛鼻粘膜腔后,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70°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25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采用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825例腺样体肥大患者术后所有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听力学检查均恢复正常,复查鼻咽侧位片或电子鼻咽镜见鼻咽部光滑,后鼻孔通畅,咽鼓管咽口无狭窄。术后随访3~20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并发症少见。结论 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58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均常规进行病史采集、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对部分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录像,单盲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其与咽鼓管咽口的关系。统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258病例中经声导抗检查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108例(41.9%),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27例(10.5%);对合并和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患儿性别、病程长短、腭扁桃体大小等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无明显影响,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性大,多元回归分析证明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程度。结论有必要对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常规进行听力学检查,以确认或除外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或与咽鼓管园枕及咽口关系密切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咽科学     
990813成人腺样体临床和形态学研究/李学佩…//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8,33(5)一264 应用鼻内窥镜对100例成人鼻咽部检查,发现89.。%鼻咽腺样体肥大,其中有典型腺样体纵沟者占48例(5 3.9%)。因此认为成人腺样体基本消退的观点应予修正。16例鼻咽取活组织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反映了成人腺样体肥大与儿童不同,成人腺样体肥大可能是对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刺激的免疫反应。16例中9例显示以慢性炎症为主的组织学表现说明感染对成人腺样体肥大的作用。图2参4(简文)990814咽丛神经切断术的应用解剖/彭玉成…//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8,33(增刊)(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儿童32例,采用全麻下扁桃体切除和经口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分析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与睡眠呼吸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进行手术前后的睡眠监测有关参数的比较。结果:腺样体厚度与鼻咽通气道的比值(AN值) 和扁桃体厚度与咽腔宽度的比值 (TP值)与AHI成正相关;所有手术的患儿围手术期没有出现急性呼吸道阻塞及术后出血、感染的情况,随访12~24个月,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没有鼻咽粘连、腺样体残留、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手术后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和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均比手术前有显著好转。结论:扁桃体与腺样体肥大是儿童OSAHS的主要原因,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是治疗儿童OSAHS的有效办法,经口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直视、彻底和避免损伤周围附近重要结构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为显著,10岁后逐渐萎缩[1].腺样体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者称为腺样体肥大,本病常见于儿童,但部分成人亦可发生,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肥大的腺样体不同程度地阻塞后鼻孔和压迫咽鼓管,以及分泌物对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刺激,可引起耳鼻咽喉和下呼吸道多种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所致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35耳腺样体肥大所致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行常规声阻抗、纯音测听及鼻咽镜检查.在鼻内窥镜下切除增生组织,咽鼓管置管,并结合药物治疗.结果复发18例、35耳中10例腺样体有不同程度的增生,6例咽鼓管扁桃体增生,2例咽鼓管咽口形成瘢痕.经治疗,16例、32耳治愈,1例、2耳好转,有效率97.1%.结论传统腺样体手术由于不能在直视下进行,故手术切除增生组织的范围、深度不能确切保证,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周围淋巴组织代偿性增生也是重要因素.内镜下直视手术及咽鼓管置管,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的关系,探讨其病理联系,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9月诊断为SOM并伴有咽口周围炎症性病变者172例(284耳),针对其相关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并行咽鼓管扩张注药,分析疗效与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伴有慢性鼻咽炎52例(77耳),咽隐窝粘连23例(38耳),腺样体肥大15例(28耳),腺样体萎缩不全并感染28例(48耳),鼻咽囊肿7例(11耳),鼻咽结核2例(3耳),慢性鼻炎鼻窦炎45例(79耳)。不同的咽口周围疾病对分泌性中耳炎的预后影响不同。腺样体肥大者治疗后最好,鼻咽结核者治疗后最差。结论不同类型的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影响,临床上应当区别对待之。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行纤维鼻咽镜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不是单一的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我科自 1 996年 6月~ 1 997年 6月对 63例 (81耳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Olympus纤维鼻咽镜进行鼻腔 -鼻咽部检查 ,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63例 (81耳 ) ,男 40例 ,女2 3例。 8~ 1 7岁 2 2例 (37耳 ) ,其中鼻腔或鼻咽部脓性分泌物 8例 ,腺样体红肿 8例 ,咽鼓管咽口肿胀 3例 ,腺样体肿大伴咽鼓管咽口淋巴滤泡增生 3例 ;>1 7~ 69岁 41例 (44耳 ) ,其中鼻腔或鼻咽部脓性分泌物 1 2例 ,鼻腔息肉 8例 ,下鼻甲后端肥大 2例 ,鼻咽部充血 5例 ,鼻咽…  相似文献   

18.
应用鼻内窥镜行腺样体切除术21例,男13例,女8例,4~13岁,平均5.6岁.临床诊断为腺样体肥大4例,腺样体肥大加扁桃体肥大6例,腺样体肥大加渗出性中耳炎11例.症状主要为鼻阻塞、张口呼吸、打鼾和听力下降.检查示腺样体面容5例,轻度鸡胸1例,双侧扁桃体Ⅱ~Ⅲ度肥大5例,扁桃体已摘除1例,单侧鼓室积液7例,双侧鼓室积液4例.纯音测听结果示传导性聋曲线11例,声导抗测试鼓室功能曲线呈B型或C型,镫骨肌反射消失.患者术前X线侧位片,CT或核磁共振均显示腺样体团块阻塞鼻咽腔内.手术所用内窥镜为Storz公司生产的硬性鼻内窥镜,直径2.7mm和4mm,视野为0°~30°,国产鼻内窥镜手术器械和腺样体刮匙.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患儿取平卧仰头位,常规消毒面部和口腔,并以2%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和咽部黏膜约10min.全麻后伴扁桃体肥大者先行扁桃体切除术,伴渗出性中耳炎者行鼓膜穿刺或置管术,然后行腺样体手术.用细导尿管一根自一侧鼻腔插入,前端从口内拉出,两端打结牵拉软腭,内窥镜可从鼻腔或口腔置入,腺样体刮匙从口腔置入,在内窥镜直视下先用腺样体刮匙刮除腺样体大部分,迅速用大棉球压迫鼻咽部止血,取出纱球,再次置入内窥镜,用鼻息肉钳或电动切割吸引器摘除残余组织和残存于鼻咽顶部、后鼻孔及咽鼓管圆枕周围的淋巴组织直至手术满意,并彻底止血.21例随访半年以上,除12例因结痂或鼻黏膜肿胀引起一过性鼻阻塞外,无鼻咽出血、瘢痕狭窄等并发症,未见复发者,无1例需再次手术.1例渗出性中耳炎听力未完全恢复正常,余者临床症状均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切除腺样体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2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且腺样体肥大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23例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等离子刀组98例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刀切除腺样体,两组患儿术后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转归情况。结果等离子刀组98例中痊愈94例,治愈率为95.92%(94/98),高于对照组88.62%(109/123)(P<0.05);等离子刀组平均痊愈时间为9.32天,较对照组(12.86天)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离子刀组无一例术后出血及腺样体残留;对照组3例腺样体组织残留,1例左侧咽鼓管咽口少许瘢痕组织。结论鼻内窥镜下等离子刀切除腺样体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防止腺样体残留,减轻术后水肿对咽鼓管的不良影响,从而明显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辅助腺样体切除术(EA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腺样体切除术 ( CA)已有 10 0余年历史 ,用切除器、刮匙经口咽放入鼻咽部非直视下手术 ,故切除不完全 ,在后鼻孔后上方、鼻咽顶、咽鼓管口残留腺样体组织的比例高达 94 .9% ,成为术后复发性中耳炎、鼻咽炎、鼻窦炎感染细菌的贮留部 ,鼻阻仍然存在。为此 ,文献上曾有采有硬质内窥镜经鼻腔放入 ,直视下刮除 ,用子宫刮匙括除咽鼓管隆凸处残留腺样体获成功的报道 ,近年更有在鼻窦内窥镜下经鼻用显微切削器 ( mi-crodebrider)手术者 ,但操作有一定困难。该作者对 2 36例患儿 (男 139,女 97例 ,年龄 1~ 12岁 ,平均 52个月 )中的 2 19例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