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菊花、叶和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菊花、叶、茎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组(CHA),分为菊花水提物组(JH-S),菊花醇提物组(JH-C),菊叶水提物组(JY-S),菊叶醇提物组(JY-C),菊花茎水提物组(JJ-S),菊花茎醇提物组(JJ-C),分别测定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及对羟基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脂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菊花,叶,茎提取物和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菊花、叶、茎的水、醇提取物(0.20 g·L-1)和绿原酸相比,还原能力分别为2.260,2.270,2.261,2.260,2.261,2.272,2.256均无差异,且各醇提物和水提物之间也无差异;对·OH,O-2·均具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水提物的作用均好于其醇提物,尤其抗O-2·作用明显强于绿原酸清除DPPH·,脂自由基方面效果均优于水提物,菊茎醇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略高于绿原酸,相同浓度下菊叶清除脂自由基作用胜于菊花。结论:菊花、叶和茎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菊叶抗氧化作用与菊花相当。菊叶和茎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品种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考察,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质量差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绿原酸为标准品,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不同品种菊花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不同。结论:确定了测定菊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为洛阳菊花开发不同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测定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HPLC法,色谱柱为Nova-PakC18柱(4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2.65)30∶70,检测波长为328nm。结果:20批菊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干燥品计为0.060%~0.467%。结论:绿原酸可作为菊花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4.
山银花茎、叶、花中绿原酸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揭示山银花茎、叶及花中绿原酸的分布状况,为确定金银花药材合理的药用部位及良种选育特征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山银花茎、叶及花中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分布规律。结果绿原酸在花中主要分布于萼筒一子房壁外表皮细胞及其下3~5层细胞、花冠外表皮细胞及其下1~2层细胞和花冠内表皮纤毛细胞;在叶片中主要分布于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纤毛细胞;在茎中仅零星分布于次生韧皮部细胞。结论 花中绿原酸分布最为广泛、含量最丰富,叶片次之,茎中最少;花冠内表皮纤毛和花冠外表皮腺毛的密集程度,以及萼筒和花冠的长度可作为山银花的育种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HPLC测定祁菊中绿原酸及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方法.方法 绿原酸的测定以水浴加热回流提取祁菊,YWG-Cl8(200 mm×4.6 mm)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O.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甲醇(70:30),检测波长328 nm;体积流量1 mL/mm,柱温为室温;总黄酮以乙醇回流提取样品,以芦丁为对照品,于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样品溶液的总黄酮量.结果 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在O.052~O.58 mg/mL,r=O.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为O.44(n=5);芦丁的线性范围在O.055~0.55 mg/mL,r=O.999 O,平均回收率为96.46%,RSD为1.42(n=5).结论 利用HPLC法测定祁菊中绿原酸,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的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该栽培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典菊花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用固相萃取技术优化菊花含测中绿原酸前处理的方法,减少样品对色谱柱和液相仪的污损,缩短液相分析时间。方法:将药典中供试品的制备方法:(1)原药典法中加热回流提取改为超声处理30min;(2)原药典法中残渣加水定容改为残杂加水过C18小柱后再定溶。结果:含测方法的改变对菊花中绿原酸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测定结果相当,制备方法简化,液相分析时间明显缩短,既节约了分析时间和试剂,又减少了样品对色谱柱和液相仪器的污损,消除了杂峰对绿原酸峰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菊花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菊花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L9 (34 ) 正交实验, 考察浸提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温度等影响因素;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菊花叶提取液中总黄酮;参照Fenton反应原理研究菊花叶总黄酮的清除·OH中作用.结果 菊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40 %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采用料液比1:20 ( m:V) ,在60 ℃下浸提2.5 h;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较好分离富集菊花叶黄酮类物质;菊花叶中总黄酮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 该研究为菊花叶中有效成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菊花速溶片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菊花为常用中药 ,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菊花速溶片是菊花经提取精制 ,利用固体速溶制备技术研制的纯中药制剂 ,可迅速溶于热水或唾液中 ,有起效快、服用方便等特点 ,适于吞咽困难和老、幼病人 ,也便于在工作现场不易获得饮用水的人员服用[1 ] 。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用 HPLC法[2 ,3 ] ,其他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 ,但 HPLC法仪器昂贵 ,难以在基层单位普及 ,因此本文建立了用 UV法测定菊花速溶片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 ,结果如下。1 仪器与试药UV- 2 65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 ;KQ5 2 0 0 DB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  相似文献   

9.
不同贮藏期、不同品种菊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菊花中总黄酮含量与其贮藏期、品种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1999年至1995年的相同品种及制法的菊花中总黄酮含量逐年下降;1999年采制的野菊花蕾、白菊花、野菊花和黄菊花中总黄酮含量依次降低;结论:随着菊花贮藏期的延长,总黄酮含量下降;同一年份不同品种的菊花中总黄酮含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湖北产不同品种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湖北产不同品种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515高效液相色谱仪,INERTSIL(4μm,4.6mm×250mm)柱,流动相为0.1mol/L磷酸二氢纳的缓冲溶液(PH2.65)-甲醇(76:24);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系统为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28nm.结果:绿原酸浓度线性范围在0.095~0.475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菊花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春  杨金笛  林帅 《山西中医》2009,25(6):40-41
目的:检测不同菊花中多糖的含量。方法:在硫酸-苯酚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91nm波长处吸光度,计算不同菊花中多糖的含量。结果:野菊、一般菊、贡菊、杭菊、七彩菊多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03%、18.68%、22.67%、45.52%、19.57%。结论:菊花和野菊花中,杭菊的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薛黎明  秦雪梅  郭吉刚 《中草药》2007,38(5):751-754
目的以白菊花内总氨基酸、总黄酮、绿原酸和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为指标,探索山西芮城白菊花质量与采收期、加工方法的关系并与原产地白菊花比较质量。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的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总氨基酸的量以及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量。结果胎菊除绿原酸外各指标显著高于各花期,可作为高等茶饮,普通茶饮品以半开菊和盛开菊适合,产量较高,指标适合。加工方法以机械加工更快、更适宜大生产。结论白菊花质量与采收期和加工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山西引种白菊花主要有效成分的量与原产地相当;挥发油量受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影响大于产地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杭白菊中绿原酸及其他成分(总黄酮、总糖、氨基氮、挥发油)含量在采摘期中的变化。方法测定2001年,2002年度不同采摘日期的杭白菊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反相HPLC测定杭白菊甲醇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亚硝酸钠 硝酸铝显色法、苯酚-浓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总糖含量,甲醛滴定法测定水浸出物中的氨基氮,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结果杭白菊绿原酸、氨基氮含量在整个采摘周期中无明显变化;总黄酮含量随采摘期推迟呈下降趋势;两年中挥发油及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2002年度两者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而2001年挥发油含量在采摘前期无明显变化,采摘后期降低,总糖含量在采摘前期变化不明显,而在采摘后期却明显升高。结论杭白菊总体质量与采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怀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怀菊花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怀菊花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1)、corchoionoside C(2)、(6S,9R)-长寿花糖苷(3)、lippianoside E(4)、amarantholidol A glycoside(5)、4-甲氧基苄基-β-D-葡萄糖苷(6)、everiastoside E(7)、苯乙醇-β-巢菜糖苷(8)、二氢丁香苷(9)、苯甲醇-β-巢菜糖苷(10)、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1)、京尼平苷(1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存储时间和存储方法对杭白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光  盛静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483-1484
目的考察杭白菊存储时间及存储方法与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取不同存储时间、存储方法的杭白菊采用超声提取总黄酮,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存储时间的杭白菊,其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变化。杭白菊中总黄酮含量随存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总黄酮的含量与杭白菊的存储时间、存储条件和方法有关。真空包装和冷藏可有效地延缓总黄酮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周晓霞 《中医药学刊》2010,(12):2645-2647
目的:探索杭白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其浸提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杭白菊总黄酮的优化浸提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其浸提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优化浸提工艺条件为:用40倍量70%乙醇80℃提取2.25h;优化条件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为:ln(Vs-V)=-1.8789t+0.8342(r=0.9957)。结论:所得浸提条件可用于指导杭白菊总黄酮的浸提过程的工程放大和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杭白菊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近年来本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从整体、离体及细胞水平研究杭白菊总提取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及增强心肌收缩力方面所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杭白菊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抗白菊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近年来本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从整体,离体及细胞水平研究杭白菊总提取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及增强心肌收缩力方面所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在杭白菊中残留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静  屠婕红  陈伟光  黄佳  吴永江 《中草药》2007,38(9):1408-1410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吡虫啉在杭白菊中的残留动态。方法杭白菊中的吡虫啉以有机溶剂提取,经硅胶柱净化处理,以HPLC法定量。结果吡虫啉在杭白菊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49%,RSD为2.87%,吡虫啉在杭白菊中的半衰期为2.71d。结论吡虫啉在杭白菊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最低检出浓度(0.02mg/kg),此值大大低于FAO规定的吡虫啉在蔬菜作物上的最高残留限量(0.5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