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补泻针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很多,针刺手法是主要因素之一。补泻针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针刺手法,是指采用适当的针剌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平衡阴阳的方法,它是在捻转、提插等基本针刺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补泻针法包括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分别用于虚证、实证、无明显虚实之证或虚实夹杂之证。目前对补泻针法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尚不成熟,且近年来很少有人将相对量化的补泻针法应用于不同病证的疗效情况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
针刺刺激客观化测量包括针刺操作(针灸针的运动形式、力度等)的客观化测量和机体(腧穴)对针刺刺激反应的客观化测量,是循证针灸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针刺手法的客观化测量是一直以来针灸研究的难点问题。美国科学家近年研发的针刺传感器(acusensor)可以测量针刺人体腧穴时的手法信息,获得提插、捻转的数据与曲线;国内学者研发的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ATP-1及SYF-1可以测量提插、捻转和摆动,还有助于测量复合针灸手法,但针刺需要在传感器上进行。在机体(腧穴)针刺反应测量方面,简要介绍了针刺局部超声检测和功能性磁共振检测。由于不同的测量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对针刺刺激客观化测量的技术与方法的现状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针刺的疗效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选穴,还需施以适宜的手法,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古人云:“取穴容易,补泻难”。针刺的补泻手法与刺激量的关系,各家说法不一。历代医家认为补泻手法是运用进退、提插、捻转、徐疾、搓盘、摇扪、针向等基本操作方法来体现。而与刺激量的关系不大,近代不  相似文献   

4.
提插与捻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形式,而在调气与补泻中有着相同的作用,但是两种手法产生的效果却有差异。在调气中提插所产生的刺激量较大,故调气效果较捻转好。在补泻中两种手法的针刺效果也不同,提插补泻与捻转补泻对皮肤温度影响不一致,两种补泻手法治疗疾病的性质也有差异。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结合病情和针刺部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针刺的强弱针刺的强弱,一般是指针刺手法的轻重,并依据病人对针感的反应来衡量的。刺激量可分为强、中、弱三种。强刺激:在针进入人体一定深度时,使用大弧度捻转,大幅度提插或结合浅、中、深三步进针法,或在留针中间,  相似文献   

6.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针刺手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现代医家对古籍中针刺手法的记载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挥,故产生了种类多样的针刺手法。捣法、提插法与雀啄法均是以上下进退为主要操作形式的针刺手法,三者操作形式类似,但是,由于针刺幅度和频率不同,在临床治疗中产生的效果亦各不相同。捣法以大幅度的重捣轻提为主要操作特点,体现刺激量大、针感强的特征;提插法以幅度均匀的上提下插为主要操作特点,刺激量与针感因人因病等各异;雀啄法以进针原处的小幅度高频率的提插动作为主要操作特点,侧重于下插,刺激量与针感略小。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运用不同刺激方式,对穴位发挥不同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试论《内经》中阴阳理论与针刺手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左右螺旋方向不同,从而产生阴阳属性不同的现象,推论出左侧螺旋和右侧螺旋是中医学对于“阴阳”二气的运动方式和路径的认识和归纳。再结合针刺补泻手法中,左右旋转(捻转)以及在旋转中结合下降、上升(提插)方向的不同,产生了阴、阳两种不同的针剌效应,推导出“左旋向下沉降是阳气的运动方式,右旋向上升浮是阴气的运动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王水清 《中国医刊》2000,35(10):49-50
1 以捻转为主达到针刺得气 针刺捻转手法 ,是最基本的单式手法之一。其特点是刺激强 ,易于引起机体反应而得气。《金针赋》指出 :“气不至者 ,……以针摇动 ,进捻搓弹 ,直待气至。”以捻转为主的手法 ,可以带动穴位一定面积的反应 ,且不易刺伤穴位下的组织 ,在针刺方向、角度不适当时 ,可辅助以相应的提插方法加以调整。如果进行手不离针的捻转 ,“无问其数”而仍不得气 ,即可采取留针候气 ,这也是古人常用之法。1 998年 1 0月曾遇一患者 ,足太阳膀胱经被寒湿所阻 ,痹证 ,取夹脊、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穴 ,施以捻转提插…  相似文献   

9.
针刺补泻手法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但由于其操作复杂,不得要领者很难掌握,笔者就随师郑魁山教授多年临症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以弘扬郑氏针法。 一、补泻须先得气 《灵枢·终始》篇说:“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补则益实。”各种补泻手法都须强调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手法才能达到补或泻的目的。其基本方法是:进针后以搜法寻找针感,找到感应点后,针尖向着感应点行提插、捻  相似文献   

10.
飞针手法是针灸临床中常用的针刺手法,在广东地区应用广泛。但目前,飞针手法应用过于狭窄,而且临床上误用和滥用者也不少。在研究飞针手法时,应从基础着手,包括进针术、催气术、导气术、补泻术及出针术等,并探讨飞针法的优点,将我国各个针灸大师的飞针手法及长期研究进行综合整理,意在将飞针手法发扬光大,以促进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合谷穴对其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迎随补泻古今异同辨析李瑞(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北京100029)关键词:迎随补泻:针法:子午流注迎随补泻针法是(内经)记载古代针刺补泻方法中的一种,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课堂教学。然而,究其真义,现在所使用的迎随补泻与(灵枢经)中记载的迎随补泻却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整理热补类手法的实验性文章,肯定针刺补泻手法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 以补泻手法中热补类手法为例,归纳00-07年关于此类补泻手法的现代实验研究进展. 结论 热补类手法在镇痛以及各系统中均有其客观价值.热补手法的疗效在镇痛效应、治疗胃溃疡、保护胃粘膜中优于捻转补法,在治疗急性心肌损伤及高脂血症中优于平补平泻法.温通针法可有效改善大鼠的脑缺血状态,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功能,有效清除急性脑出血后血肿,且疗效均优于捻转针刺.但是在镇痛效应中,无论是中枢还是外周效应,热补针法的疗效均不如电针.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逆向碰撞技术,针刺兔“足三里”穴,探讨不同深度传入冲动纤维类型以及提插、捻转两种手法与神经冲动传导之间的关系。针刺兔“足三里”穴的浅、中、深三层,C类复合动作电位分别衰减25.03±7.27%,3.33±1.49%,3.18±1.45%,浅层与深层比较P<0.01,浅层与中层比较P<0.01;AB类复合动作电位分别衰减26.98±8.43%,20.31±5.55%,7.18±5.22%,浅层与深层比较P<0.05。可见C类和AB类纤维传入冲动在浅层占优势,古人提出穴位分三才补泻,从神经纤维在各层的分布偏重及传入冲动量的不同来分析,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针刺兔“足三里”穴,在C类纤维上进行提插与捻转手法比较,其冲动传入短时反应与长时反应的比例提插手法为1:3.8,捻转手法为1:2.8,但衰减值的比较由于观察例数少,未有统计学意义,似可认为提插手法的针后反应比捻转手法长,结合临床针感情况分析,提插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内经针刺补泻法举隅西宁市中医院李治民,马衍颖《内经》十分重视依靠针刺手法和根据病人呼吸施术,以行补泻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拟举其要者探讨之,以就正于同道。1呼吸补泻法。是根据病人的呼吸而进针、提针、捻转,以进行补泻的方法,施行泻法的具体操作是:“...  相似文献   

16.
浅谈“烧山火”、“透天凉”针剌的手法问题宋丽娟(附属医院针灸科)关键词烧山大,透天凉,针剌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手法是在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较高级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古今针灸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成效显著。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并结...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头皮针穴名方案》的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用改进的徐疾补泻法针刺,对100例中风偏瘫病人由针前五项主要体征记分15.290±0.461,增进为20.490±0.406疗效很显著(P<0.01)。补泻组5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47例有效率72.5%,疗效显著(P<0.05),提示补泻手法明显优于持续捻转的平针法。  相似文献   

18.
迎随补泻法是一种原则补泻法,是多种手法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及临床运用可概括为三大方面:一为时机迎随补泻法,乃候气而刺也,候卫气之往来,营气之流注时刻及邪气之盛衰,气至而泻,气去而补,强调“逢时”,即针刺的时间性。二为针法迎随补泻,主要以针芒迎随法影响颇大,但在实际运用中尚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其它捻转、提插、呼吸、深浅等法,亦属迎随之列。三为穴法迎随补泻,以子母补泻法应用较为广泛,分有本经、异经,知  相似文献   

19.
针刺手法是实现补虚泻实的重要环节.广义的针刺手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针刺操作的全过程;狭义的针刺手法是指进针之后到出针之前所采用的各种行针和补泻手法.合理的针刺操作,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提高疗效.针刺单式补泻手法的基本操作有捻转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徐疾补泻法、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