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在不同时间点通过舌诊仪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舌象进行测量,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舌诊仪对舌苔颜色、舌苔面积、齿痕、瘀斑、裂纹、点刺相关的10个指标进行采集与分析。首先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非痰瘀互结证患者入院当天(第0天)与健康人舌象的指标;然后对入院治疗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患者在第0、5、10天舌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采集149例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8例,最终纳入141例,其中痰瘀互结证83例,非痰瘀互结证58例,另设置健康人组22例。对其中39例(痰瘀互结证组24例,非痰瘀互结证组15例)进行了3个时点的重复测量。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舌苔面积、舌苔G值、齿痕数量、齿痕面积、裂纹数量、裂纹长度、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比较,齿痕数量、齿痕面积、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同证候类型患者舌象指标在3个时点比较,除痰瘀互结证组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诊参数提供了中医诊断客观化、量化的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候要素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分别于入院时、发病第7天、14天、28天,4个时点进行证候采集和评价,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阴虚风动证→痰火证→痰瘀证→气虚血瘀证.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风痰证→痰火证→痰瘀证→痰瘀证.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存在不同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风不同时期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候要素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分别于入院时、发病第7天、14天、28天,4个时点进行证候采集和评价,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阴虚风动证→痰火证→痰瘀证→气虚血瘀证。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风痰证→痰火证→痰瘀证→痰瘀证。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存在不同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风不同时期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争胜 《甘肃医药》2011,(6):364-36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2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证侯分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出现的频率最高,依次为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大肠热结、风痰闭神。结论:中风病患者的症状、舌象和脉象是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型的基础,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型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快速而有效的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证候辨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起点,中医证候评价量表的研究一直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备受关注。该文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以“类人证候”思想为指导,集合多种动物行为学及机能学实验,构建痰瘀互结证小动物模型类人证候评价量表理论思路,并对痰瘀互结证包括舌象、脉象、精神状况、疼痛、异常分泌物、麻木、痿废、眩晕、肿块等证候的测量方式进行探索,以期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建立新标准,为中医辨证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及非痰非瘀证46项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舌、脉象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医病机脏腑定位于心和肾,以心气虚为主,兼肾气虚,痰证患者尚多伴脾气虚;在46项临床症状中,仅15项症状在痰证、瘀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相伴出现频率较高。除共有的本虚证外,痰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白腻苔和滑脉,尚见胸脘痞满和腹胀等;瘀证则以紫舌、舌生瘀斑为主,尚见痛有定处;痰瘀互阻证则兼上述两种证候的主要症状。结论综合应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有关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主要临床特征及脏腑定位的信息,对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74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33.5%)、苔黄(67.1%)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痰热壅肺证(18.9%)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痰热壅肺证中以舌红苔黄所占比重最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43.5%)、苔白(55.9%)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肺肾气虚证(12.7%)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肺肾气虚证中以舌淡红苔白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本研究显示,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苔黄出现频率最高。反映了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以痰热为基本特点的证候特点。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苔白出现频率最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舌象逐渐趋于正常或体现出本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收集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指标内部可靠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揭示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及其与相关症状,舌象,脉象的关系。从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本组病例症状,舌象和脉象等指标可归属于火证,痰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四类证候,上述结果结果有助于完善中风急性期证侯诊断规范。  相似文献   

9.
113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医证候与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医证候与造影特点.方法:病例为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113例.全部患者经右侧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按常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分析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关系.结果:113例患者中51例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62例经股动途径完成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及梗阻病变患者血瘀证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者,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增加,血瘀证、痰阻证、痰瘀互阻证及气虚证明显增加.有冠状动脉狭窄及梗阻病变患者暗舌、弦脉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者,暗舌、弦脉出现频率随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的增加而增加,滑脉亦有类似变化趋势,与血瘀、痰阻证出现的规律一致.结论:血瘀证是冠状动脉异常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临床证候,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增加,血瘀证、痰阻证、痰瘀互阻证及气虚证明显增加,舌脉的变化从中医症状学的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冠状动脉病变发展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收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和研究,根据症状,舌象、脉象的频散分布。发现前人把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综合为风、火、痰、瘀、气、虚6类是有其临床基础的。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证和痰证是中风发病时的主要病因病机、风证,火热证是中风病诸证组合中的主要证候。对本组病例的覆盖率较高的主要有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血瘀内停证,风火夹痰证、风火上扰、痰瘀互结证5类证候,可以作  相似文献   

11.
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是以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的喉科疾病,二者在中医学的认识中,可属于久瘖之范畴。前人认为久瘖多因为外邪久滞,脾肾不足,心火炽盛,风、痰、火作祟,而肺窍不利所致,教材则认为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属痰瘀互结型。谢慧副教授临证,认为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与痰、瘀关系密切,然正虚亦是关键因素。在声带小结、息肉的治疗中,谢慧副教授根据病情,从痰、瘀、虚出发,根据邪实、正虚情况,变法制方,分阶段论治,消痰散结、化瘀补虚,重视条畅气机,善于运用血肉有情之品,重视调护,以纯中医药方法治疗声带小结及息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规律。[方法]制定合格检索策略,全面收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名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归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核心辨证依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 540篇,相关专著136本,最后共有合格研究文献89篇,专著67本。综合文献系统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痞满,恶心欲呕,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口黏,肢体困重,有痰,舌质暗,舌有瘀斑、斑点,苔腻,白腻苔,脉弦,脉滑。[结论]本研究结果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舌象、脉象与相关文献一致,临床症状覆盖了文献相关诊断标准的内容,提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较复杂,兼证较多,可兼气滞、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也可寒化和热化,但这一结果还需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全面收集心力衰竭的中医古籍医案文献,分别建立症状、用药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症状及用药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收集到符合标准的医案文献334篇。心衰患者临床常见中医症状:喘息不得卧、胸闷、气短、心悸等;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胖大、苔白腻等;脉象:脉沉细无力、脉迟缓、脉结代、脉涩等;症状因子分析得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等病机变化;心衰的症状聚类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等;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相符合。临床常用中药频次为人参、附子、茯苓、桂枝、生白术等;药物种类频次为补气药、温阳药、利水药等;通过对高频次用药的因子和聚类分析,可以得出与归类频数统计相同结论,心衰患者临床常用药物为补气药、温阳药、利水药、化痰药、养阴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心阳不振、气阴两虚、痰浊水饮内停、瘀血内阻为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型,温振心阳、益气养阴、化痰利水、活血化瘀为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开发出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采集分析系统,使某些中医病证模型动物表征指标的采集与分析数字化、自动化,从而达到客观、科学的要求。方法利用本系统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毛色、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与足爪等多项中医证候表征指标采集分析,并与检测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微循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在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与足爪颜色的三原色分量值(RGB值:R表示红色值、G表示绿色值、B表示蓝色值)比较(多数指标RGB百分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肉眼观察到的症状及其他病理指标反应的病证情况相一致。结论本系统初步实现了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某些望诊指标采集的数字化,分析自动化,达到了客观、科学的要求,且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文章总结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提出乳腺增生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兼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冲任失调为基础的病变特点,痰瘀互结亦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从而使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文章总结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提出乳腺增生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兼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冲任失调为基础的病变特点,痰瘀互结亦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从而使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食道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50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证候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并根据是否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治疗将食道癌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的构成特点。结果:乏力、气短、舌淡红、纳差、盗汗、苔薄白、呃逆为食道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其中乏力、气短、纳差、口干、呃逆、盗汗、反酸、舌红、苔薄白、脉细弱为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而盗汗、消瘦、咽干、呕吐痰涎、进食哽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为未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食道癌的中医证型以脾气亏虚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胃不和、气阴两虚,痰气交阻。未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与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相比,痰气交阻证更为多见,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食道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证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改变与当前诊疗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海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型,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临床治疗的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中医院门诊或肿瘤科病房治疗的2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海南地区常住人口,统计所有患者单一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及频数,并应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处理,归纳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证候类型.结果 气虚、痰湿、阴虚出现频率分别为60.0%、42.5%、31.7%.两证组合和三证组合分别占到40.8%和37.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被归为三大类证候组合,分别为脾虚痰湿、气阴两虚、痰热内蕴伴血瘀.咳嗽痰多、食后腹胀、苔黄腻舌胖边有齿痕、泄泻便溏是诊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的主要症状体征,贡献度分别为19.258%、16.445%、10.200%、8.534%;咳喘无力舌红苔少、口干咽燥、脉细数是诊断气阴两虚的主要症状体征,贡献度分别为24.980%、16.257%、12.645%;咳嗽喘促、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发热口渴、脉沉迟脉细数是诊断痰热内蕴伴血瘀的主要症状体征,贡献度分别为22.560%、19.271%、9.440%、7.980%.结论 气虚、痰湿、阴虚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证候,两证组合和三证组合最常见,脾虚痰湿、气阴两虚、痰热内蕴伴血瘀是海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证候分型.  相似文献   

19.
216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证候特点,确定其主要的症状表现,指导通腑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的症状表现,对症状进行频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前46位高频症状经因子分析后提取出19个关键症状。特异性症状聚类分析结果为:鼻鼾、痰鸣、气促、声高气粗、口臭、头痛、腹胀、胸闷、心烦易怒、躁扰不宁、虚烦不眠聚为第一类,咽干、口渴、口苦、口干聚为第二类,倦怠乏力、气短聚为一类,咳嗽、大便秘结各单列一类;舌苔脉象聚类分析结果为:沉脉、舌生瘀斑、厚苔、白苔、红舌、数脉、紫舌、少苔、细脉聚为第一类,腻苔、滑脉、弦脉、黄苔聚为第二类,淡红舌单列一类;黄腻苔、弦滑脉是临床中常见的组合。结论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属本虚标实,实性证候要素以痰、热、瘀、腑实为主,虚性证候要素以气阴两虚为主。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要动态地辨证应用,同时注意与扶正法的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