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总结韩为主任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证属阴虚风动型的临床经验.韩为主任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总体病机复杂,但其病之本源离不开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治疗上提倡阴阳气血并重,针药结合,针灸治疗主穴运用"通督调神"针法,四肢配穴采用经筋刺法,重在通调阳气、舒筋解痉;药饮善用增液柔筋汤滋阴补血、祛风通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风后的偏瘫痉挛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中风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两组病人按标准分别进行针药治疗和针刺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30d,即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MAS评分结果显示针药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CSI指数比较,针药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11):1761-176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肢体痉挛评分为(32.12±5.24)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6.43±8.5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4.32±9.32)分;对照组肢体痉挛评分为(68.53±7.35)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2.32±6.7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2.16±8.21)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肢体痉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t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SHAS)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SH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84例。两组均予内科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 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评分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pasm, MAS)评价腕关节痉挛程度改善情况,同时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对腕关节痉挛恢复情况予以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及FMA-UE、WMFT、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MA-UE、WMF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FMA-UE、WMF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5.48%)(P<0.05)。以有效为界,分为有效者及非有效者,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及各评分系统进行校正,提示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SHAS患者腕关节痉挛程度改善良好预后的OR值高达8.768 (95%可信区间1.254~53.744, 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可改善SHA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并可减轻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5.
刘叶辉 《中国医疗前沿》2012,(18):42+36-42,3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逍遥散加减治疗,以氟西汀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疗效均有提高;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均有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兆娟 《医学综述》2009,15(18):2832-2834
近年来,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受到重视,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报道较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现状和进展,从取穴、针法、针灸结合其他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针灸能够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而且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并提出优化选穴、规范临床试验设计、统一疗效标准、进行机制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上从建库至2020年5月5日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处方,利用SPSS 24.0、IBM...  相似文献   

8.
9.
杨骏认为督脉失司,失其统率脊柱与养阳养筋之力为痉挛性斜颈发病主因,外感风邪诱发此病。治疗以通督养阳为大法,针灸取穴以督脉为主,配以足太阳膀胱经穴养精柔筋,加以中药以期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的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步行能力[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BBS、MWS及MBI分别为(42.17±11.73)分、(0.77±0.31)m/s、(76.23±27.37)分与(37.19±10.86)分、(0.51±0.24)m/s、(55.88±22.46)分,均较治疗前的(29.24±8.89)分、(0.38±0.22)m/s、(37.42±14.26)分与(28.05±9.02)分、(0.37±0.21)m/s、(36.53±13.84)分有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MWS及M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41例、康复组41例。针灸组采用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等;康复组采用理疗、肢体功能训练等其他康复治疗。5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减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针灸组与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3.3%;显著有效率分别为:33.3%、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康复组。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疗效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综合疗法,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两组各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巴氏AS功能指数、病情整体评分、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巴氏AS计量指数、时刻髋关节活动度、血沉及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病情整体评分、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时刻髋关节活动度、血沉及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中医辨证分风邪外犯、肝火上炎、气滞血瘀三型,分别用中药银翘散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及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用中药煎剂口服,1日2次。针刺取穴翳风、耳门、听宫、听会、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足窍阴等腧穴,隔日针刺1次;并用血塞通注射液输液治疗。对照组用凯时(前列腺素E1)及甲钴胺治疗。两组皆14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间治疗后听力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耳鸣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1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及中药结合治疗突发性聋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优势和价值。方法将186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保守治疗方案,包括完全禁食与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使用地塞米松、在肠道功能恢复后经过适当的肠内营养后即恢复经口饮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减少生长抑素及激素的用量,加用中药汤剂,并予以灌肠、外敷、针灸等治疗。总结和分析对比经典非手术治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明确,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9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给予合理控制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压者配合降压药物治疗,合并高脂血症者给予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患者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63%,对照组为6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该疗法弥补了西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失眠,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月期间于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治未病科就诊的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7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并评价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25羟维生素D[25(OH)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去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75.00%(33/44),联合组患者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93.48%(43/46),联合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中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25(OH)D、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并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α-糜蛋白酶4 000 U、2%利多卡因4 mL、阿托品0.5 mg、注射用水15 mL混合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活血通络中药通管汤口服治疗。结果两组输卵管通畅情况、妊娠率、受孕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合用,显著提高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受孕率,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1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对照2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53.86%,对照2组为77.50%,治疗组为90.0%。三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而对照2组又优于对照1组(P0.05)。说明针灸推拿疗效优于中药熏蒸,而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推拿疗效率更优于针灸推拿。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弱精子症导致男性不育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弱精子症导致男性不育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三组。西医组69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95例,采用中药四子种王胶囊治疗;中西医结合组116例,采用常规西药加中药四子种王胶囊治疗。各组均以90 d为1个疗程,对比用药前后各组精液参数变化并对其配偶妊娠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结束后,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及精液各参数变化与西医组、中医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改善男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质量,提高男性弱精子症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