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构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数据库。方法在广西6个城市建立监测点,定期对6类食品进行采样,食品检验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检测6类1276份食品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51株,检出率为4.00%。结论在广西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淡水产品、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食品受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以评价与预警北京市食品污染状况和制定相关食品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进行了本次调查。方法:2004~2005年间从北京市几个市场及宾馆饭店共采集了270份熟食、生肉制品、水产品等8类食品进行检测Lm。样品经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增菌液(LB1,LB2)增菌后,采用科玛嘉(CHROMagar)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显色平板分离,做相应的生化试验及经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共检出Lm58株,检出率为21.5%。其中熟肉制品采集50件,检出率最高为48%,生肉制品共采集115件,检出率为18.3%,生食蔬菜采集35件,检出率为20%,水产品采集25件,检出率为16%,冰淇淋采集45件中检出率为2.2%。结论:本次实验结果阳性率非常高,本市8种食品中都存在一定程度Lm污染,以熟肉制品污染率最高。生肉制品为食品链中Lm的主要来源,直接人口的食品如熟肉及生食蔬菜是控制Lm感染的关键环节。因而这也需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斯特菌属(1isteria)现在有2个群7个种,分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LM)(亦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伊氏李斯特菌(L.ivanovii)(亦称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亦称无害李斯特菌)、韦氏李斯特菌(L.welshimei)、塞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菌(L.grayi)和莫氏李斯特菌(L.murrayi)。  相似文献   

4.
2002-2004年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监测了解主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构建广西食品致病菌污染数据库,为有效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宁、桂林等6个市采集6大类食品,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方法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大肠杆菌0157:H7、志贺氏菌以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2002~2004年在6市5类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54株,检出率4.49%;其次为检出单增细胞李斯特菌51株,检出率为4.24%,志贺氏菌为1.64%、大肠杆菌O157:H7为0.25%;而另1类食品海产品中副溶血检出率高达20.00%(41/205)。结论 广西主要食品均遭受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生肉污染最为严重,受到了沙门氏菌、L.m、0157:H7、志贺氏菌的污染,熟肉、水产品、生食蔬菜也遭受L.m污染;而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严重。有针对性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病因子,为顺义区熟肉食制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危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细菌培养法从熟肉制品监测样本中分离单增李斯特氏菌,PCR检测阳性菌株的16sRNA、侵袭蛋白P60、李氏溶血素、迟发型超敏反应蛋白等致病因子。结果180件食品样本共分离出6株单增李斯特氏菌;通过PCR检测致病因子,6株细菌都检出16sRNA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蛋白的目的基因,5株检出李氏溶血素和侵袭蛋白目的基因,各引物检测目的基因的敏感性略有差异。结论顺义区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较为严重,83.33%(5/6)菌株携带李氏溶血素、侵袭蛋白P60等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加大对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重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0-2003)、荧光PCR法。结果对所采的50份样品用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法均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存在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本次调查的污染率为6%,建议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胡顺文  韩建敏  牟霞  陈燕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94-1795
目的掌握莒南县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按GB4789.30—2003方法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果2006年从610份食品中共分离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9株,总污染率为6.32%,生肉类、熟肉及生食蔬菜的污染率分别为9.94%、4.48%、3.78%。结论该县存在发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秦皇岛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方法]用LB增菌液增菌后,接种青岛海博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动力试验、溶血实验及API生化鉴定。[结果]从120份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总检出率为7.5%,其中从豆制品中检出2株,检出率为20%,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4株,检出率为20%,水产品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15%,其他样品未检出。[结论]我市首次从豆制品水产品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且超市食品中该菌污染严重,应对超市食品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李氏菌)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严重,已列为90年代食品四大致病菌之一。在北美和西欧由食品污染导致李氏菌感染患者呈增长趋势,对李氏菌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解湖北省食品中李氏菌的污染情况,我们对肉类、乳制品、蔬菜、水产品等食品进行了李氏菌检测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4a型、Zb型由中国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提供。2.试剂Q”:EB、LB(LB;、和LB。)、MMA、TSA-YE等均按国标方法配制。3.样品:样品总计311份,其中肉类102份(生肉类56份、熟肉制品46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禹州市主要消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政府制定食品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采集的961份食品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 共检出35份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3.64%。冷藏熟肉制品、冷鲜禽肉以及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依次为9.26%、17.65%、8.93%,其他类食品未检出。不同包装类型食品中散装食品检出率(5.23%)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1.64%),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2,P=0.003);不同年度、不同季度、不同场所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禹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存在污染,其中冷藏熟肉制品、冷鲜禽肉、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污染风险较大,建议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加强对此类食品的监督和管理,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胶体金标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McAb),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方法以纯化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号54001、54002)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建立胶体金标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结果筛选出2株单抗杂交瘤细胞株F5、F9,并获得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M。通过选用柠檬酸钠法制备胶体金标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抗体,测定其最适蛋白结合浓度为12 g/ml。结论成功制备了胶体金标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食品中病原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市居民主要的消费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调查,从而掌握该菌对食品的污染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食品店出售的食品共计15种543份,采用国标法进行检测。结果 543份食品中,4种食品中检测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1%。其中生畜肉检出2株,检出率3.77%;生禽肉检出2株,检出率6.67%;凉拌菜检出1株,检出率3.33%;即食非发酵类豆制品1株,检出率1.82%,其余食品均未检出。结论生畜肉、生禽肉、凉拌菜、即食非发酵类豆制品检出率均较高。提示存在发生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开展食品污染源调查,提高公众在食品储藏和加工方面的卫生意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通州区6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探讨所污染菌株携带的三个毒力基因(hlyA、iap、prfA)的状况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PCR分型情况。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API Listeria试剂条鉴定系统对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和生化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实验菌株携带毒力因子的情况,使用随机引物PCR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通州区共采集6类食品样品121件,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8株,检出率为14.9%;18株实验菌株均携带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特异的毒力因子;随机引物PCR方法将实验菌株分成6个随机引物PCR型别。结论:本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较为严重,且毒力基因prfA、hly、iap同时存在,说明有潜在的致病能力,应引起相关部门关注;通州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其PCR型别差别较大,有多种型别的细菌存在;也可根据PCR分型看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内部污染问题。但来源不同的菌株之间PCR分型无关联,无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研究。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和反应体系对生肉、熟肉、生奶、乳制品、水产品、冷冻食品、生食蔬菜共七大类食品中分离的10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RAPD法基因分型,并按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指纹图谱。结果:10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共得26种RAPD指纹图谱,以第12、18、23和10型为主要型别,分别为15、14、8和6株。结论:RAPD技术可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型26种,我省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基因型为第12、18、23和10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广东省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进行分子分型,并建立PFGE数据库。方法参照美国PulseNet的Lm PFGE分子分型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食物种类、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7株Lm分成41个PFGE型,型别较为分散;从鸡肉中分离的菌株数最多(37株),PFGE分型也最多(19个);冷藏和冷冻食品的分离率较高,其中有26株菌仅存在1-2个电泳条带的差异,相似度极高;韶关和惠州地区分离的Lm存在着地区特异性;随时间变迁,部分菌株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广东省食品中分离的Lm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但部分菌株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PCR检测方法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快速、敏感、特异的PCR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特异性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溶血素基因(hlyA),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在706bp处出现nuc基因的目的片断,只有单增李斯特菌的目的片段获得扩增,其他菌种扩增均呈阴性;该方法可以检测到3.3ng/L的DNA。结论PCR方法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和简便。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PCR-ELISA方法,将其应用于人工污染的食物样品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资料,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MAN6.0和Primer Premier5.0,以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基因hlyA为基础,选用PCR引物,应用地高辛标记试剂盒,获得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地高辛标记片段。根据PCR目的片段序列,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并将PCR方法与PCR-ELISA方法对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牛奶样品的检测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应用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PCR-ELISA方法完成检测约需6h。该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检测的结果,与国家食源性疾病检测网的鉴定结果100%符合。经过12h的增菌培养,PCR-ELISA方法最低可从25ml样品中检出1CFU,检测敏感性为传统PCR方法的10~100倍。结论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靠性好,对于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测能力,增强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