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例)给予正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并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注射剂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明显下降(P0.05),而CD4+细胞和CD4+/CD8+明显上升(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痰菌转阴率、病灶有效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日用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在强化血糖控制的同时有利于肺结核痰菌转阴、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肺结核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效果,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抗结核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符合选例标准的78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接受短程化疗的疗效。结果满疗程血糖控制良好组(Ⅰ组)痰菌阴转率92.3%,与同期接受短程化疗的单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9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Ⅱ组)痰菌阴转率为66.7%,Ⅰ组与Ⅱ组痰菌阴转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疗程Ⅰ组与Ⅱ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9.5%和52.4%(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7.6%和15.4%(P<0.01),2组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近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差者,疗效较差;对血糖控制不良者或满疗程肺结核仍呈活动性者,应考虑适当延长疗程;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抗结核及合理降糖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化学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不同血糖水平初治肺结核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血糖正常肺结核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2~3HREZ/9~10HRE方案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血糖控制。结果两组X线胸片及痰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1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化学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10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3HRZE/9~10HRE方案治疗,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8.0%vs 90.0%,P0.05),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沉、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肺结核化学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强化血糖控制有益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任艳 《临床肺科杂志》2006,11(2):154-155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对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1月~2003年1月沈阳市胸科医院住院20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降糖方案,比较不同方案对肺结核治疗的影响。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个月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痰菌阴转等指标。结果应用有胰岛素治疗组比口服降糖药组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明显(P<0.05,P<0.01,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用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初治菌阳空洞性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OAD组),比较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空洞闭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SII组、MSII组在血糖控制、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OAD组,CSII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优于MSII组。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在平稳有效安全降糖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痰菌转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总结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控制血糖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7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组空洞形成率高,痰菌阳性率高,单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疗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高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高于血糖控制较差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明显影响抗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9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及12周后空洞闭合及病灶吸收率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及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的治疗中,胰岛素泵能降低胰岛素剂量,维持血糖稳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要玉霞  郭慧明 《山东医药》2012,52(33):70-71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灶特点、治疗情况,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回顾性调查方法,以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8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胸部病灶均较对照组严重,糖尿病组胸部病灶的空洞形成率(32.1%)显著高于对照组(17.0%)(P<0.01),糖尿病组病灶范围多占据2个以上肺野,对照组多为一个肺野.糖尿病组强化期和疗程末痰菌阴转率、病灶显吸率、空洞闭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组治疗失败的原因多由于血糖控制不良,而对照组治疗失败的原因则多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胸部病变较单纯肺结核患者更重,疗程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显吸率和空洞闭合率更低,提示我们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的结核病早期筛查工作,同时在抗结核的治疗过程中关注对血糖的监测和控制,以保证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例)给予正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并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注射剂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明显下降(P〈0.05),而CD4+细胞和CD4+/CD8+明显上升(P〈0.0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 995~ 2 0 0 0年 6 6例随机分两组 ,设对照组 33例 ,常规化疗 (2 HRZS(E) / 1 2 HR) ,适当控制饮食 ,应用降糖药物 (胰岛素、二甲双胍 )。治疗组 33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 (胸腺素或转移因子 )治疗 3个月以上。结果 治疗组 3月末、6月末、1 4月末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而治疗组 3个月也高于对照组 6个月。疗程结束时 ,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统计学处理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 ,抗痨规律全程用药 ,控制血糖 ,加用免疫调节剂 ,使痰阴转率高 ,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快 ,缩短疗程 ,减少副作用 ,降低传染源 ,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效果,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抗结核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符合选例标准的78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接受短程化疗的疗效。结果满疗程血糖控制良好组(Ⅰ组)痰菌阴转率92.3%,与同期接受短程化疗的单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9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Ⅱ组)痰菌阴转率为66.7%,Ⅰ组与Ⅱ组痰菌阴转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疗程Ⅰ组与Ⅱ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9.5%和52.4%(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7.6%和15.4%(P〈0.01),2组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近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差者,疗效较差;对血糖控制不良者或满疗程肺结核仍呈活动性者,应考虑适当延长疗程;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抗结核及合理降糖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强化降糖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肺结核治疗方法,其中,研究组运用强化降糖方案治疗,对照组则运用常规降糖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水平、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强化降糖治疗能够够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益于血糖指标的控制及痰菌转阴率的提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永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122-1123
目的对比不同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A和B组,分别接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并同期选择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和痰菌转阴等指标。结果 B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病灶显效率、空洞闭合率及痰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P〈0.05)。A、B组在6个月与12个月组间比较痰转阴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尽早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诺和锐30特充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7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诺和锐30特充组90例,口服降糖药组88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化疗(2HREZ/7HRE)基础上,通过控制饮食以及降糖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末诺和锐30特充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病灶吸收有效率(P〈0.01)和空洞闭合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诺和锐30组尤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诺和锐30特充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高,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快,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初治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选取老年初治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5例单纯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对症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包括胸部病变范围、临床症状、痰菌检查结果、空洞变化等)。结果老年初治肺结核结合2型糖尿病患者病灶范围更广,X线检查肺野多为2个及以上,发热、咯血、空洞情况更为普遍,达88.7%、59.7%、41.2%;单纯性肺结核X线检查肺野多为1个,发热、咯血、空洞情况分别为65.5%、38.1%、16.4%;研究组治疗90d后痰菌检查(-)患者为35.5%,空洞闭合率26.9%,不良反应率27.4%,30.6%患者病灶范围缩小;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情况优于研究组,痰菌检查(-)患者为70.1%,空洞闭合率77.8%,不良反应9.1%,58.2%患者病灶范围缩小;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4.5%,22例无效均系血糖控制不佳;对照组总有效率89.1%,6例无效患者中,5例有药物不良反应(P<0.05)。结论老年初治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低,药物不良反应率高,空洞不易闭合,预后恢复差,临床治疗应降糖和抗结核并重。  相似文献   

18.
微卡治疗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目的探讨微卡治疗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5例,随机分入微卡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均为3DLZE/6DL,治疗组加用微卡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化疗组分别为68.4%和45.9%,疗程结束(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8.9%和51.4%。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组与化疗组疗程结束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1.6%和59.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7.1%和50%,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微卡可提高老年夏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具体年龄、糖尿病病程、病灶范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糖蛋白等指标情况,探讨痰菌未阴转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0岁占比最高(52.50%),显著高于66~70岁(32.50%)和60~65岁(15.0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5年者占比最高(47.50%)显著高于2~4年(35.00%)和0~1年(1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范围为≥3肺叶占比最高(57.50%),显著高于1个肺叶(10.00%)和2个肺叶(32.5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洞情况方面,肺叶空洞≥2个者占比较高(62.50%),显著高于无空洞(0.00%)和单肺叶空洞(3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10.0 mmol/L者占比最高(52.50%),显著高于6.1 mmol/L(10.00%)和6.1~10.0 mmol/L(37.5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糖蛋白≥12.00%占比最高(55.00%),显著高于7.00%(17.50%)和7.00%~12.00%(27.50%)(1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老年患者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及早治疗,并重视血糖控制,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探讨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在维持血糖基础上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皮下注射,连用12周,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90 d后,观察组CD+4构成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这P0.05,而CD+8构成比(23.3±5.7)%显著低于对照组。2两组血糖控制平稳,观察组与治疗组空洞闭合比例、病灶吸收比例及痰菌阴转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抗结核治疗中加用胸腺肽注射液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加快空洞闭合、痰菌阴转与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