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太白米甙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文豪  薛智 《药学学报》1988,23(1):61-63
前文报道从百合科假百合属植物假百合Notholiron hyacinthinum(Wils)Staff的干燥小鳞茎——太白米中分得四个甾体生物碱甙及其甙元(solanidine),用光谱方法已经鉴了其中的三个,即甙Ⅰ为β_1-chaconine,甙Ⅱ为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甙Ⅲ为太白米甙。本文报道甙Ⅳ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伊贝母中伊贝碱甙C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吉林栽培的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中分得一种新的甾体生物碱甙,命名为伊贝碱甙C(yibeinosideC)。根据红外、质谱、氢谱、碳谱、1H-1HCOSY和1H-13CCOSY谱确定其结构为22,26-环亚胺胆甾-6-酮-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半乳糖甙(1)。  相似文献   

3.
从平贝母茎叶中分离的平贝啶甙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自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地上茎叶中分得一种新的甾体生物碱甙,定名为平贝啶甙(pingbeidinoside),mp 242~243.2℃[a]D25+6.9°(c 0.145,MeOH)。经IR,MS,1HNMR和13CNMR谱解析,推定其结构为3β,16α,20-三羟基-Δ5-22,26-缩亚胺胆甾烷-25-O-α-D-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4.
平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Ⅱ.平贝碱甙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文报道从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鳞茎中分离得有祛痰作用的西贝素、贝母辛和一种新的C-去甲-D-异甾体生物碱(平贝碱甲)。最近,我们又从该植物鳞茎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出总生物碱,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得到一种新的有祛痰作用的C-去甲-D-异甾体生物碱甙,定名为平贝碱甙。  相似文献   

5.
乌棒子甙甲和甙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美德  茅青 《药学学报》1984,19(12):899-903
从远志科植物乌棒子(Polygala caudata Rehd et Wils)的根皮和茎皮中分得四种(口山)酮类成分和一种甾醇甙,分别鉴定为优(口山)酮(Ⅰ),豆甾醇葡萄糖甙(Ⅱ),乌棒子甙甲(wubangziside A,Ⅲ),乌棒子甙乙(wubangziside B,Ⅳ)和芒果甙(Ⅴ)。本文报道两种新(口山)酮甙乌棒子甙甲和甙乙的结构测定以及三种已知化合物的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13)CNMR在C_(21)甾甙甙元结构的确证,取代基的位置,糖的种类,糖的连接位置和连接顺序,甙键构型的判断等方面的应用,酯化位移规律,甙化位移值的应用以及应用部分弛豫傅立叶转换(PRFT)技术推断糖的连接顺序。  相似文献   

7.
黄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勤  刘永隆 《药学学报》1989,24(7):525-531
本文首次报道自豆科甘草属黄甘草Glycyrrhiza eurycarpa P.C.Li(G.Korshinskyi non Grig.)根及根茎中分得四个黄酮甙,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及CD),化合物Ⅰ的结构推定为芒柄花素-7-O-[D-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formononetin-7-O-[D-apio-β-D-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c),为一新天然产物,命名为黄甘草甙(glycyrosidc,Ⅰ)。化合物Ⅱ,Ⅲ,Ⅳ分别鉴定为甘草甙(liquiritin,Ⅱ)、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Ⅲ)和夏佛托甙(schaftoside,Ⅳ)。  相似文献   

8.
前文曾报道从中药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中分得黄酮、三萜和有机酸等化合物。现又从槲寄生的乙醇提取物中,经大孔吸附树脂层析和反复硅胶柱层析分得化合物Ⅷ~Ⅺ,经波谱分析和水解试验,确定Ⅷ的结构为2,3-丁二醇单葡萄糖甙;Ⅸ的结构为紫丁香甙;Ⅹ的结构为五加甙E;Ⅺ的结构为紫丁香甙元-O-β-D-芹糖基(1→2)葡萄糖甙。Ⅷ为一新结构的醇甙。  相似文献   

9.
胆木中两个新生物碱甙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树干中,分得两个新生物碱甙,分别命名为胆木碱庚(nauclecoside)和胆木碱辛(nauclecosidine)。根据它们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推断胆木碱庚的结构为Ⅰa,胆木碱辛为Ⅱa。并且还得到一已知碱胆木碱壬,鉴定为喜果甙(vincoside laetam,Ⅲ)。  相似文献   

10.
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和制备型硅胶高压柱层析,从秦皮(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五种成分,根据光谱分析、物理化学常数测定及水解产物的制备,证实其中三种为香豆素郧七叶亭、七叶灵和梣皮甙;一种为酚甙(丁香甙);另外一种为新的天然产物,证明其结构是香豆素多糖甙、甙元为7,8-二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8位羟基连有一分子葡萄糖和两分子鼠李糖,命名为宿柱白蜡甙(Stylosin)。香豆素的多糖甙在自然界中极少发现。从中国秦皮(包括中国药典规定的三个品种)中分离出檸皮甙和丁香甙,过去文献尚未报道。  相似文献   

11.
魏峰  楼之岑  刘一民  缪振春   《药学学报》1994,29(7):511-518
从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二个新三萜皂甙,命名为川续断皂甙(asperosaponins)F和H1。川续断皂甙F(I)是含六个糖的皂甙,川续断皂甙H1(II)是含八个糖的皂甙。运用化学方法及光谱(1HNMR,13CNMR,1H-1H COSY,——维多重接力COSY,选择性远程DEPT和三重共振NOE差谱)解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β-D-吡喃木糖(1→4)-β-D-吡哺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半乳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I)和3-0-[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半乳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一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II)。并总结出一些光谱方面的变化规律,可用于糖的鉴定,以及构型、糖链的连接顺序和糖与甙元之间的连接位置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黑柴胡中新三萜皂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lff)根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由该植物中获得。其中二个新三萜皂甙,即柴胡皂甙k和l(saikosaponin k and l),其结构经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等波谱测定和解析,分别确定为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呋糖甙和3β,16α,23,28,30-五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呋糖甙。  相似文献   

13.
中国辽宁栽培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辽宁栽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inn)的总皂甙用低压硅胶柱和反相Rp18Labar柱层析分离得到18种化合物,用IR,MS(FD-MS,FAB-MS),13C-NMR及化学方法鉴定了16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棕榈酸(1),齐墩果酸(2),胡萝卜甙(daucosterin 3),人参皂甙-Rh1(4),—Rg3(5),—Rg2(6),—Rg1(7),—Rf(8),—Re(9),—Rd(10),—Rb2(11),—Rb1(12)、—R0(13),蔗糖(14),人参三糖(15)及一种新皂甙(16),结构为:20(s)原人参二醇-3-[-O-β-D-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20-[-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甙,命名为人参皂甙-RAO(ginsenoside-RA0)。化合物(4)和(5)系首次从西洋参中分离出的已知皂甙。  相似文献   

14.
黄毛忽木皂甙A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毛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为五加科木属植物。从其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皂甙化合物(I),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MS,Longrange 1H-1HCOSY和1H-13cHETCOR)解析和化学反应(酸水解,乙酰化和碱水解)证明,化合物1的结构确定为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该化合物是一个新的三萜皂甙,命名为黄毛木皂甙A(aradecoside A)。  相似文献   

15.
无毒棉花籽中黄酮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无毒棉花籽(glandlesscottonseed)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聚酰胺-6、硅胶和Sephadex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用UV ,MS ,1HNMR ,13CNMR ,1H-1HCOSY ,1H-13CCOSY ,HMBC和TOCSY等光谱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无毒棉花籽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为:山奈酚-3-O-β-D-芹菜糖( 1→2 )-[α-L-鼠李糖(1→6)]-β-D-葡糖苷(I)、槲皮素-3-O-β-D-芹菜糖 ( 1→2)-[α-L-鼠李糖( 1→6)]-β-D-葡糖苷(II)、槲皮素-3-O-β-D-芹菜糖 ( 1→2 )-β-D-葡糖苷(III)、芦丁(IV)和陆地棉苷(V)。结论 I是一个新化合物,II和II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晓  彭树林  王明奎  丁立生 《药学学报》1999,34(11):835-838
目的:对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MS,1HNMR,13CNMR(DEPT) ,1H 1HCOSY 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杨梅树皮素(1),杨梅树皮苷(2) ,槲皮素(3),柽柳素(4) ,豆甾醇(5) ,仙客来D-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 →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 和珍珠菜苷(7) 。结论:化合物7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 和6 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用核磁共振新技术测定日本续断皂甙E1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峰  楼之岑  高明  缪振春 《药学学报》1995,30(11):831-837
从日本续断Dipsocus japunicus Miq.根的乙醇提到物中得到一个新三萜皂甙(5糖甙),命名为日本续断皂甙E1(japondipsaponin E1)。用化学方法及1HNMR,13CNMR,1H-1H COSY,一维多重接力COSY,选择性远程DEPT和三重共振NOE差谱等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O-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8.
柴胡皂甙m和柴胡皂甙n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lff)根中分得二个新三萜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β,23,28-三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呋糖甙,命名为柴胡皂甙m(saikosaponin m,IV),和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甙,命名为柴胡皂甙n(saikos-aponinn,IX)。  相似文献   

19.
黑种草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民族药黑种草子(Semen nigellae)中分离得到七个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黑种草甙(nigeglanoside)和黑种草糖(nigelancae)。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解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山萘酚-3-O-β-D-吡喃半乳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甙和2-O-α-D-吡喃半乳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呋喃果糖甙。另外五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附子碱的氯化物(fuzitinechloride)、常春藤皂甙、蔗糖(sucr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环劳顿醇(cyclolanden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