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面,不言而喻,经饮食疗法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控制,必要时应使用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时应了解年龄增加对胰岛素作用系统的影响,还应考虑高龄患者所特有的肝、肾功能低下。一、胰岛素作用系统1.胰岛素分泌Spence1921年报道,随着...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常人血糖的流动完全再现正常血糖的流动是进行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等糖尿病治疗的方向。正常人血糖流动情况如图1所示。正常人在24小时内的胰岛素分泌以分为基础分泌与血糖升高时而同步分泌的追加分泌,则较为容易理解。两餐间与夜间肝糖释放量受基础分...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     
一、血糖正常化治疗方法糖尿病不仅有以高血糖为主的糖代谢异常,尚有蛋白、脂质代谢异常。高血糖的原因是胰β细胞的胰岛素合成分泌低下致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性增大致胰岛素作用减弱。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可增强胰岛素作用,减弱胰岛素抵抗性,而药物疗法主要是补充胰岛素不足。现行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可以认为是对症疗法或补充疗法。 1.饮食疗法无论糖尿病类型如何,饮食疗法都十分重要。但是,IDDM在青少年多见,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限制饮食不能过分。小儿一般按1000Kcal+(年龄-1)×100Kcal计算,如10岁的IDDM患者需1900KCal,与一般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QOL) ,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其中重要环节是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对 1型糖尿病患者及饮食、运动疗法不能很好控制血糖水平的 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 ,胰岛素治疗至关重要。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胰岛素存在一定量的基础分泌 ,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 (追加分泌 )。为有效控制血糖 ,胰岛素治疗应尽量接近人体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传统的胰岛素治疗 ,使用速效胰岛素 (常规…  相似文献   

5.
日本武田药品工业(社长仓林育四郎)研制出一种口服降血糖新药—AO—一二八。该药与以往降血糖药物全然不同,它能够调节糖分的吸收,可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由于这种药物可以抑制多余糖分的吸收,可使糖尿病患者免于遭受饮食疗法的痛苦。目前,该社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期做为糖尿病和肥胖患者饮食疗法的辅助药物。糖尿病大体上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二大类。通常,前者应用胰岛素,后者应用磺酰脲类或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不过,二者均需配合饮食疗法。饮食的限制,加之注射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和注射(胰岛素)疗法两种。坚持饮食疗法,由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很使人烦恼;而注射疗法则因与饮食相关,很难使不断变化的胰岛素量保持一定的值。因此上述治疗方法还有不足之处。新药:IAP针对这一情况,最近从百日咳的培养液中提取出具有特殊性质的促胰岛素分泌的活性蛋白质(IAP),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即将百日咳菌在37℃下大约培养50小时后,加入防腐剂,施以热处理,进行离心分离,取其上清液。然后将此上清液加入以羟磷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的目标首先在于防止代谢障碍所引起的急性症状,第二是尽可能使病人参加与正常人同样的社会活动,第三是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最终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合并症。本文论述近年来糖尿病治疗上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一、饮食疗法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要求是:对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要摄取低能量、低脂肪食,对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食物内容要一定且有规律  相似文献   

8.
IDDM和NIDDM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从病因或病理方面完全可理解成不同的疾病。前者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呈完全、永久性枯歇状态;而后者是针对食后血糖上升而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从病程早期即出现不足,24小时的基础分泌发生障碍,甚至随着持续性高血糖而出现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因此,两者的治疗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及其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及其指标田原宏等一、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引起持续性高血糖的疾病,糖尿病的威胁是持续性高血糖和发生波及全身的慢性并发症。最近美国发表了糖尿病调节和并发症的试验(DCCT)结果,结果显示严格的血糖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使用的口服剂有磺酰脲类(SU)和双胍(BG)两种。1.作用机理SU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例如发现在SU对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例,其血中胰岛素增加。但仍有许多病例经持续治疗,尽管血糖维持正常水平,而血中胰岛素含量却又降到SU治疗前的低值。由此可见SU的降糖作用不仅是刺激胰岛素分泌,还有胰腺外的抗糖尿病作用,可能是提高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即所谓胰腺外用,但至今对其机理仍然不完全清楚。没有发现SU引起靶器官的胰岛素受体数量、亲和性有很大的变化,推论可能是作用胰岛素受体后的调节而调节胰岛素,但胰岛必须存在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超速效型及长效可溶型胰岛素制剂横野浩一等北美实施的糖尿病管理和并发症实验(DCCT)显示,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和进展十分重要。从前和今后都要求严格控制血糖,因此,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比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性的改善药石田俊彦最近日益增加的糖尿病患者其背景是存在多种环境因素(表1),由此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性。但也有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血糖值正常化的患者,其背景多为胰岛素分泌功能不全,有显著的胰岛素抵抗性。从而对这样患者的严格血糖管理必须合用作用机...  相似文献   

13.
肥胖的治疗是以饮食疗法为主,当饮食疗法不能顺利实施时,应辅以药物疗法和精神疗法。食欲是人的本能,抑制食欲是不容易的。1930年发现苯异丙胺(amphetamine)可抑制食欲,以后又开发出儿种食欲抑制剂。除此之外,作为治疗药物还有肠管吸收抑制剂、增加能量消耗的物质、消化酶阻滞剂等。下面就各个制剂进行概述。一、食欲抑制剂食欲由饱腹中枢和摄食中枢调节。儿茶酚胺通过调节神经元的活动抑制食欲。因而抑制食欲药大多数具有儿茶酚胺作用,例如amph-  相似文献   

14.
何时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为宜兼子俊男当前对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在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为此最重要的是使血糖浓度保持接近正常。当年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的结果已经证明。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是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虽然已认真地执行,但血糖仍...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河原久子副教授和东京工业大学赤池敏宏教授合作,以治疗糖尿病为目的,共同研制了一种埋入式人工胰脏,经动物实验确认,这种胰脏有控制血糖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本次研制的这种人工胰脏,是一个直径4公分,厚5毫米的圆盘。研究人员把胰脏细胞和培...  相似文献   

16.
在内脏脂肪蓄积性肥胖时,由于来自肥胖脂肪组织的游离脂肪酸、TNF-α、抵抗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过度和脂联素分泌减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此时屡屡见到的高胰岛素血症也成为高血压的原因,胰岛素作用不足又引起糖耐量异常.此外还容易并发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是要防止由于胰岛素不足引起的代谢异常,但也不要引起低血糖。给予最适量的胰岛素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往所应用的胰岛索多次注射疗法及胰岛素持续注射疗法都很难精确地控制血糖。在人和猴子中已证实,血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葡萄糖的浓度具有短周期性变化(约10~13min),这与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周期性有关。Matthews 等将这种胰岛素周期性分泌的现象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进行胰岛素间歇注射法与持续注射法的比较。Bratusch 等将血糖值维持在禁食水平,应用葡萄糖消耗量和抑制肝内葡萄糖异生量作为衡量胰岛  相似文献   

18.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多见于中年以后,通常发病缓慢,不易发展为酮症。象这样的NIDDM 占糖尿病患者的80%以上。患者具有遗传因素,肥胖和应激等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关。NIDDM 发病的原因在于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或二者兼有。一、NIDDM 与胰岛素的分泌1.葡萄糖负荷时胰岛素的分泌给NIDDM 患者(包括IGT,impairedglucosetolerance,葡萄糖耐力下降)口服葡萄糖的情况下可看到,随着空腹时血糖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脂肪细胞的胰岛素信号及糖质输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细胞作为胰岛素感受性器官,可做为阐明胰岛素刺激而促进糖质输送信号机制的最佳模型,目前正开展着深入的研究。最近又注意到脂肪细胞是一种分泌INF-α和莱普亭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内分泌器官。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基质胰岛素受体系2个α亚单位(95kDa)和...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抵抗改善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中,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是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等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抵抗,即所谓胰岛素抵抗性。为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而开发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已经有一部分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在临床开始使用。已发现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