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占全  毕朝煜  冀娟 《北京医学》2012,34(4):320-323
正肾小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及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其主要表现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小球及肾间质异常堆积,导致有效肾单位丧失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1]。  相似文献   

2.
罗格列酮(rosiglitszone,RSG)属于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药物,是新型的胰岛索增敏剂。近来的研究发现它除了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等代谢调节作用外,还有抗炎症、抗肿瘤和抗脏器纤维化等作用,这些作用提示其可能对肾脏疾病有独特效果。在肾脏病中肾间质纤维化是许多不同病因的进展性肾病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了慢性肾疾病的预后。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是以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肾损伤。此模型相对避免了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代谢异常的影响。本实验用UUO模型观察RSG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纤维化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纤维化 (包括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 )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其病理特征为进行性细胞外基质 (ECM )积聚和肾小球细胞丢失。近年来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针对胶原 ,细胞因子 ,ECM ,细胞凋亡等致纤维化因素 ,确立了多种抗肾纤维化的方法 ,如抗TGF - β抗体 ,干扰素 ,激素 ,ACEI等。现代医学抗肾纤维化的研究和应用虽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大多尚处于实验阶段或仅用于肾纤维化的动物模型。相反 ,中医药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特别是中药单味药及其有效成份提取物 ,专方专…  相似文献   

4.
肾纤维化是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损伤等作用下,肾间质细胞及细胞间质增多,尤其是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基质降解受抑制而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导致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内血管硬化。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终共同通道。目前认为各种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正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朱红  蔡洪流  沈汉超 《浙江医学》2002,24(8):460-461,464,I001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P法检测6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穿刺标本中α-SMA的表达,并对小管间质病变进行分级。结果 对照组肾组织中α-SMA仅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有表达,患者组肾小管间质α-SMA表达均呈阳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小管间质α-SMA表达阳性率随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增高而增加(P<0.01);小管间质α-SMA表达阳性率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n=69,r=0.514、0.582,均P<0.001)。结论 肾间质的肌成纤维细胞参与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中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指肾脏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损伤等作用下的病理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在肾脏过度增生与沉积为特征[1~2],是决定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肾纤维化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间质细胞和细胞间质对肾纤维化的作用等方面,并确立了多种抗肾纤维化的方法,如抗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抗体、干扰素、激素、ACEI、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等.近年来,广大研究者发现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使其凋亡等发挥对肾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从而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这将为中医药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开辟广阔的前景.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进行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特征,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在肾组织活检标本的分析中发现,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相关,而与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许多项目的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提示了肾脏的生理紊乱,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重要的病理过程,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屏障的蛋白质,具有肾毒性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小球滤出的某些蛋白成分由于被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吞噬而对小管和间质有致病作用;滤出的补体成分可加重间质炎症细胞侵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能刺激肾间质细胞而加重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经发展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肾功损害,而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取决于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目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均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而中药因其成分及配伍的多样性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领域中突显了中医特色及优势。有望为防治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常常伴随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10年肾脏存活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远较肾小球病变为重要。目前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在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其治疗方面中医中药有其独到的方面,很多实验发现一些单味中药具有保护肾功能,防止肾小管间质损害和纤维化,就此做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的共同归宿,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多变而且危重.慢性肾衰竭属中医"水肿""虚劳""关格""癃闭"等证的范畴,是难治性重证.  相似文献   

12.
陈雨思 《海南医学》2016,(20):3364-3366
肾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细胞再生、减少凋亡等多种机制来改善肾纤维化的进程。本文就肝细胞生长因子抗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肾脏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包括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移植慢性排斥性病变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后共同通路。目前研究证明,肾脏纤维化与肾周血管损伤有关,肾周血管新生则可以延缓肾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脂质肾毒性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脏疾病中常伴有各种类型的脂质代谢异常。早在1860年,Virchow在描述Bright’s肾病时就提及“脂质变性”,1982年Moorhead基于Munk等近20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于柳叶刀(LANCET)中以假说的形式,在题为“慢性进行性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疾病中的脂质肾毒性”中明确地提出“脂质”具“肾  相似文献   

15.
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娅  陈楠 《上海医学》2001,24(2):121-123
肾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肾脏疾病预后有密切联系,即小管间质损害的程度与血肌酐上升速度显著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由于基质蛋白合成增加、降解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系浸润,以及致纤维化的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病理主要表现为间质内大量基质蛋白积聚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间质纤维化是各种炎症、非炎症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局,其严重程度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水平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血浆蛋白及缺血、低氧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紊乱,加重…  相似文献   

16.
肾间质纤维化是临床上多种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变化,成纤维细胞是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的功能细胞,成纤维细胞过量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大量分泌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病进展到肾衰竭阶段共同的病理过程,肾间质纤维化与慢性肾病预后密切相关,TGF-β_1和CTGF在肾脏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许多中药中成药通过对肾脏纤维化TGF-β_1和CTGF进行干预发挥抗纤维化作用。该文将对近年单味中药在肾脏纤维化的体内外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5/6肾切除(5/6NT)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动态变化。方法通过5/6NT大鼠在不同的时间段对肾组织标本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肾脏病理动态变化情况。结果5/6NT大鼠肾脏病理变化为:第2周,肾小球增大,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扩张;第8周,系膜重度增生,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和增宽;第12周出现局灶节段性硬化的肾小球,肾问质轻度纤维化;第40周时,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硬化,肾间质重度纤维化。结论5/6肾切除模型符合人类肾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是研究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蛋白尿的产生与损害肾脏机制及定量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娃  孙德珍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1-1053
目的:综述蛋白尿的产生与损害肾脏机制及定量检测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文献。结果及结论:肾小球滤过膜和/或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蛋白尿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已能从分子水平揭示肾性蛋白尿的部分机制;蛋白尿可造成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细胞损伤,导致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促进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Up/Ucr)的测定能够可靠反映24h尿蛋白排泄量(24h Up),可以成为理想的蛋白尿定量检测诊断指标,便于临床筛查和追踪。  相似文献   

20.
目前普遍认为肾功能衰竭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相关 ,而此过程又与纤维组织增生关系密切。肾小球疾病纤维组织增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肾组织内细胞外基质 ( 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进行性增加或积聚。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是 ECM的主要成分 ,其血中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硬化或组织纤维化的状况。本研究通过检测肾脏病患者血清 HA的变化 ,探讨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慢性肾炎组 45例 ,男 2 0例 ,女 2 5例。平均年龄 3 5± 6.7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期 1 9例 ,慢性肾衰者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