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氏承《内经》、仲景之学,提出疗湿热弥漫三焦之"分消走泄"法。傅青主之完带汤虽早于此法创立,然其"从湿治带"的组方思想已有"分消走泄"之义。从"分消走泄"之义、傅氏"治带"思想、完带汤方义三方面阐释论述"分消走泄"法在完带汤中之体现。  相似文献   

2.
分消走泄与和解法刍议河南中医学院(450003)韦大文山东中医学院(250014)董锡玑关键词分消走泄,和解少阳,祛湿,温热论“分消走泄”语出叶天士《温热论》第7条,是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几版统编《温病学》教材,皆将其归...  相似文献   

3.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的治疗法则之一。早在古代就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现代医家丰富了其内涵,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笔者将"分消走泄"法用于指导妇科临床实践,治疗妇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临床医案分析来阐述"分消走泄"法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消走泄"法为清代叶天士于《温热论》中提出,后世多有发挥和应用,是临床常用治法。在长期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基础上,就"分消走泄"之意,以及其源流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湿温证用分消走泄法之刍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温证用分消走泄法之刍见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中医院郑家淑(316100)关键词分消走泄法,湿温分消走泄是指:用分消上下之势,化湿行气之法,使三焦气机通畅,邪有走泄之路。其始见于叶氏《外感温热篇》第七条“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  相似文献   

6.
探析时国臣教授基于温病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系统分析分消走泄源流与释义、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理念,阐释分消走泄法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依据及具体应用,并具体举例说明该法治疗湿热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消走泄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的特色治法,主要应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湿热弥漫三焦病证的治疗。对1990年至今我校图书馆提供的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分消走泄"法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从理论梳理、应用统计、科研进展三方面总结、分析,以期发现现阶段中医界对"分消走泄"法研究的成果及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脾胃湿热苦辛通降以分消,肺脾同病化湿除痰以泄热,肝胆湿热清利和中以疏泄,大肠湿热分消走泄以和中等几方面,介绍了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脾胃湿热证的经验,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肾脏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湿热与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清利湿热也成为治疗各种肾脏病的主要目标之一。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的治疗法则之一,逐渐被一些医家认为是适应现代人体质和发病倾向的重要治法,肾病湿热证治疗也可以灵活应用。"分消走泄"法有效地指导着多种疾病的临床实践,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1谈分消走泄法"分消"是从施治方法与部位而言,即为分消上下之势,因势利导,从上、中、下三焦把湿热之邪消除,通过祛湿使阳气通达;"走泄"是从选药特点而论,走,即走动,流动不居;泄,即使实邪外泄、外散之意。"走泄"即通过  相似文献   

10.
正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家在继承《黄帝内经》学术思想和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分消走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其"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是指以苦温燥湿祛其中焦之湿,以淡渗利湿祛其下焦之湿。张仲景创"辛开苦降,分消其邪"之法,如泻心汤、柴胡剂、麻杏苡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开上、畅中、渗下,蕴含了分消走泄法的雏  相似文献   

11.
"分消"即分开消除,给湿邪以不同出径,导湿热邪浊排除体外。"走泄"即外泄、外透,舒展气机,则气通湿除,祛邪外达。分消走泄法即疏通气机,清泄湿热,使三焦湿热逐步清除的一种治疗方法。心衰常见症状有咳喘、咯痰、心悸气短、纳呆、腹胀、尿少、四肢水肿等。三仁汤将"分消走泄"作为立方依据,可宣通肺气、燥湿和中、淡渗利水,将湿热邪浊从上、中、下三路驱除,使心衰诸症缓解。  相似文献   

12.
介绍邹旭教授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邹旭教授学术思想传承了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同时结合岭南病患发病特点,强调心血管疾病"痰瘀互结"的特点,治疗上重视运化痰湿的重要性,倡导"调脾护心",重视"运脾化痰"方法,并将前贤叶天氏"分消走泄"治则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本文从论述"分消走泄"涵义、临床应用由起初为针对湿热病专设至后世拓展至内伤杂病以及邹旭教授将其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思路与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3.
分消走泄法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军 《北京中医药》2010,29(10):762-763,794
目的 探讨分消走泄法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结合临床肾病治疗经验,探讨分消走泄法在肾病中应用.结果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家在继承<内经>学术思想和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温病的方法,作者研究认为分消走泄法是治疗肾病湿热病的基本方法,应用辛宣芳化、辛开苦降、淡渗利湿三类药物合用以兼顾三焦,同时伍以健脾醒胃、理气行滞之品,用之得法,湿热分消,脾运恢复,则三焦之气自然通畅而肾病好转.分消走泄也可应用于肾病湿浊,具体包括"化""散""泄"和"分利"等.结论 分消走泄法虽然是温病的重要治法之一,不但适用于外感湿热病的治疗,肾病亦可宗其法而变通应用.不仅应用于肾病湿热证,而且可以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湿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中医》2021,39(4):9-11
"分消走泄法"是《温热论》提出的治疗理念,在中医治病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光珍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脏病临床工作,认为湿热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本文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及叶天士分消走泄法的基本涵义,总结刘光珍教授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分消走泄法是指宣展气机,泄化痰热,使留于三焦之湿热痰浊从表里分消的一种治法。因其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极具临床指导意义,故探讨之。  相似文献   

16.
分消走泄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展翔  黄海 《山西中医》2007,23(4):48-48
1 分消走泄法的源流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家在继承《内经》学术思想和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经》中对湿温病的用药特点和作用原理有原则性的提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发挥《内经》理论应用于临床,将发汗、清化、渗利诸法结合治疗多种湿病,方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其中的方药配伍蕴含了分消走泄配伍方法的雏形[1].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常用方剂,它体现了叶天士在《温病论》第7条中所云:"……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宣畅气机,泄化痰浊、痰热,是治疗大法;温胆汤芳香化湿与淡渗利湿并用,达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思想,将湿热痰浊分而消之,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如:中风、痴呆、头痛、眩晕、癫痫、厥证、失眠,以及咳嗽、心悸、胸痹等。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8.
分消走泄法的思想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张仲景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其配伍已具有其雏形,而叶天士第一次正式提出"分消走泄法"。分消走泄法是指宣展气机,泄化痰热,使留于三焦之湿热邪气从表里分消,不仅可用于治疗外感湿热病症,也可用于内伤杂病有湿热的患者。酒精性脂肪肝从中医学角度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酒伤肝脾,湿热毒邪内蕴,邪气伏内待发,故用分消走泄法角度思考讨论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为临床提供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消走泄",是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之湿热病病机所提出的治疗大法。叶氏认为,湿热之邪留滞三焦,治疗重点并非"温补阳气",而是应以"温通阳气"为总则,具体以"分消走泄"之法开上、畅中、渗下,使三焦气化畅通,小便得利,则湿热自去。此亦叶氏所言"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主旨。  相似文献   

20.
浅析李雁教授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膀胱癌的经验。认为膀胱癌以脾肾不足为本,湿蕴三焦为标;故补虚以健脾益肾为主,祛邪则法宗分消走泄,宣畅三焦气机,因势利导湿邪。临证扶正祛邪兼顾,收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