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9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按抽签法分为A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B组45例: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临床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71.11%(P 0.05);治疗前,A、B组NIH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P 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A组的11.11%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有效性更佳,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有一定安全性,但治疗时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医治中运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对象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使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单独运用阿司匹林医治的45例患者为参照组,运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医治的45例患者为实验组。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梗死的医治中运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疗法可以让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用药依达拉奉、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4例。常规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NHISS分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5%,优于常规组;治疗组NHISS评分为(10.57±2.47)分,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现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选择依达拉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方案可提升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斯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91%,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7%,对照组为13.21%,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效果极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单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施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说评分(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为(9.4±2.5)分,观察组为(6.2±2.2)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为9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有效率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以及拜阿司匹林双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联合组,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开展临床治疗,联合组同时选择氯吡格雷以及拜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治疗,进行治疗后两周比较NIHSS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接受联合治疗后,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4.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氯吡格雷以及拜阿司匹林同时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备极高的治疗有效性、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脑梗死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阿司匹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方案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疗效;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0%、7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活动能力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能力的恢复,同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和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及单用阿加曲班抗凝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比较及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发病48 h内入院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常规脑保护,活血化瘀治疗基础上单用阿加曲班抗凝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阿加曲班抗凝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前、治疗48 h后、1周后及2周后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并对比二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1)阿加曲班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较单用阿加曲班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且无增加明显不良反应;(2)阿加曲班及阿加曲班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1周时神经功能恢复尤为显著,此后恢复较慢。结论阿加曲班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脑梗塞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门诊收入的7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时间段脑梗死应用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6~24小时内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压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治疗后7天NIHSS评分比及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凝试验指标包括FBG(纤维蛋白原)、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实施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法选取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为期一年时间内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6)以及常规治疗组(n=46)。给予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负荷计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总体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3.91%),P<0.05。实验完成后,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改善,但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血小板集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与分析三种不同康复锻炼方案在脑梗死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B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Bobath康复锻炼,C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Bobath康复锻炼+运动想象康复锻炼,对比三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BI)、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 stroke score,NIHSS)。结果三组康复锻炼后与康复锻炼前相比FMA评分均升高,BI指数升高,NIHSS评分降低,C组与A组、B组分别相比FMA评分升高更加显著,BI指数升高更加显著,NIH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锻炼+Bobath康复锻炼+运动想象康复锻炼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术后可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联合针灸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患者资料自临床住院患者中获取,入院治疗时间均是2018年2月—2019年2月,患者共计100例,盲选法均分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指标选择:有效率、负性情绪、吞咽困难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HAMD、SAS评分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联合针灸治疗,整体有效率提升,负性情绪改善,有效控制吞咽困难疾病症状,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共计30例),参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月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63.33%),观察组治疗1月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参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采纳手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于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纳入的9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遵照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取中西医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与对照组的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评分更高(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于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中效果显著,改善相关症状,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恢复,快速稳定病情,为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患者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的疗效及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76例,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38例以及单一组38例。给予单一组依达拉奉治疗,给予联合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分析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尽管联合组百分比略高,但联合组治疗与单一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未发现差异,P>0.05,经药物治疗后,联合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单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评估MMSE评分无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7天以及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可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43例。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76.74%),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优,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活动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活动生活能力评分明显较优,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活动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究经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50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5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以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评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应用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IHSS)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就诊的CH患者90例,区组随机化分组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组。CH入组患者于入院后第1 d,第7 d及第14 d,检测SF、评估NIHSS,详细记录并分别对比依达拉奉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组CH患者的SF、NIHSS。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入院后第1 d的SF、NIHSS无差距(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其入院后第7 d,第14 d SF、NIHSS差距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通过改善CH患者的SF和NIHSS,减少CH后引起的脑部损伤,促进患者相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