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虽无公认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在免疫抑制疗法和非免疫抑制疗法上均有较大的进展,也出现了众多的生化制剂,在并发症的治疗上也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虽无公认的治疗方法 ,但近年来在免疫抑制疗法和非免疫抑制疗法上均有较大的进展 ,也出现了众多的生化制剂 ,在并发症的治疗上也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膜性肾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据国外统计肾病综合征约占正常人口的2%,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三分之一,属难治性肾病。IMN患者中75%~85%有肾病程度的蛋白尿,约40%~60%的患者在5~2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相似文献   

4.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70%~80%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部分可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小于10%伴有肾功能下降。病理特征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并伴有基底膜的增厚。因其易并发高脂血症、静脉栓塞、感染等,且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确定,故为难治性肾病的一种。2011年KDIGO指南对于肾病综合征型膜性肾病推荐使用环磷酰胺联合甲基强的松龙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其毒副作用不容忽  相似文献   

5.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展刘刚综述王海燕审校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但是,目前IMN的病因、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其临床发展快慢不一,其中约25%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自缓解,还有20%~40%的患...  相似文献   

6.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虽然有关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已经进行了30多年,但是由于病情变化缓慢且自发性波动,预后差别大以及药物治疗相对不敏感等特点,至今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膜性肾病流行病学、机制以及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1定义及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7.
8.
正膜性肾病(menbranous nephrology,MN)是引起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最主要的病因。病因未明的MN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nbranous nephrology,IMN)。IMN通常起病隐匿,20%~35%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自行缓解,故之前认为预后良好,但后来发现临床表现差异大,随着病程的进展,疗效不佳。因此全面认识IMN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进展缓慢,存在肾功能逐渐恶化和自发缓解两种倾向,且药物治疗时间长、患者对治疗的敏感度不一、不良反应多。因此,IMN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目前IMN的治疗作一循证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特发行膜性肾病(IM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中老年男性群体中发病率更高[1,2]。近年来IMN发病率逐渐升高,呈年轻化趋势[3]。IMN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早治疗、早诊断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以下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予以综述。1诊断进展IMN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肾小球足细胞某些成分(中性肽链内切酶、M型磷脂酶A2受体、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与其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沉着于上皮细胞下,再激活补体攻击复合物、损伤足细胞相关蛋白及足细胞,造  相似文献   

11.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我们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危险度给予对应治疗[11,31].尿蛋白<4g/24h,肾功能正常患者,使用ACEI±ARB,限制蛋白饮食,控制血压≤125/75mmHg,并密切监视尿蛋白和肾功能.尿蛋白4~8g/24h肾功能正常患者,除上述处理外,应密切观察6个月,病情无好转者应接受细胞毒药物治疗,如果无效可选择CsA治疗.尿蛋白>8g/24h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立即接受使用ACEI±ARB,限制蛋白饮食,控制血压≤125/75mmHg,观察时间≤6月,可选择CsA治疗.如果无效,可使用细胞毒加激素治疗.当一种治疗出现副作用时,可以使用CsA、FK506或MMF等替代.对于肾功能不全(Scr>354μmol/L)或肾活检示Ⅳ期、广泛间质纤维化的患者,ACEI类药物和控制血压在125/75 mm Hg仍是首选的治疗.对于持续存在肾综的患者,还应注意高脂血症、高凝倾向及免疫治疗带来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1],其发病率在中国的增长更是疾风迅雷。曾有文献报道,截止到1997年,IMN发病率已从之前的6. 48%显着上升至22. 79%。特别是在2009年~2011年期间,IMN已成为中国继IgA肾病(IgAN)后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该病好  相似文献   

13.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lomem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增厚为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疾病,也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该病具有自我缓解倾向,过去曾认为无需治疗.但介于该病发病原因多样性及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复杂等特点,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应该根据尿蛋白多少及肾功能等情况来决定治疗与否.现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一些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诊断,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及家族性三大类。继发性膜性肾病约占25%,常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及药物等;目前仅有较少的家族聚集的膜性肾病报道,致病基因尚未明。临床中仍是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常见。有研究表明其已是成年原发性肾病综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异性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国外报道它占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NS)的25%~40%,本研究所的统计为20%,是位居首位的病理类型[1-2]。虽然有关的研究已进行了20余年,但由于其病情变化缓慢且自发性波动、预后差别大以及药物治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疾病,也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该病具有自我缓解倾向,过去曾认为无需治疗.但介于该病发病原因多样性及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复杂等特点,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应该根据尿蛋白多少及肾功能等情况来决定治疗与否.现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一些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Ig G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可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根据其病因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及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1],后者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  相似文献   

19.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难治性NS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1]。虽有自行缓解的可能,但大多数患者特别是大量蛋白尿患者,常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IMN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没有特发性膜性肾病这一病名,因而中医对IMN的研究即是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研究显示,以辨识证素为基础,建立基于证素和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IMN发病率逐渐升高且趋向年轻化,因此全面认识IMN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现对IMN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有助于临床上IMN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