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痰菌检查转阴率、治疗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强化治疗效果,提高痰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在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30例支气管结核引起管腔狭窄的病例,在规则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进行球囊扩张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支气管镜改变及影像学改变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在经电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70%),部分缓解6例(20%),2例因气管软化球囊扩张后无明显变化,最终置入支架而完全缓解;1例患者,经过球囊扩张1次后没有及时复查,放弃治疗。结论经电子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是一种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所接收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80例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均为电子支气管介入治疗,医务人员分别对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疾病治疗显效的人数进行了记录与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该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支气管结核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有着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高,该治疗方法的显效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分别选择艾拉莫德以及羟氯喹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拟定每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45例):拟定甲泼尼龙+羟氯喹药物方案展开疾病治疗;试验组(45例):拟定甲泼尼龙+艾拉莫德药物方案展开疾病治疗;就组间药物治疗总有效率、用药副反应总占比以及血清指标水平展开对比。结果试验组干燥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73.33%)(P 0.05);试验组干燥综合征患者用药副反应总占比(8.89%),同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燥综合征患者RF水平、IgG水平以及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于临床接受艾拉莫德药物治疗后,利于药物疗效的提升,RF水平、IgG水平以及ESR水平的降低以及PLT水平的提升,并且可以保证用药安全性,最终促进干燥综合征患者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注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下注药以及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半年,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年后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注药联合雾化吸入效果理想,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作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喉镜直视下经口气管插管、常规负压吸痰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及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VAP发生率、病死率以及有创通气时间和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结核易在中晚期出现气道内肉芽肿增生和纤维疤痕,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全身用药疗效不佳,是结核病临床治疗所面临的严重课题。雾化吸入、全身抗结核用药是无法控制干酪物、肉芽组织对气管、支气管瘢痕狭窄的形成,我院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固化、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技术已日渐成熟,本组病例搜集2009~2013年我院通过纤微支气管镜镜下微波、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病人155例,平均每位患者镜下微波治疗3~5次,球囊扩张7~8次,均得到较为满意效果,这里不但需要仪器设备精细、医生持技术操作水平精湛,更需要护士的密切配合,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回输治疗早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TACE+RFA+CIK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ACE+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对照组为87.18%(34/3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及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年及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介入疗法可通过增加早期肝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其肝功能,进而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纤维支气管镜下采取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市肺科医院支气管结核并发支气管狭窄患者40例,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氩气刀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半年。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并发气道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佳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支镜气道注射药物治疗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雾化吸入疗法,研究组经过纤支镜气道内膜下注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3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纤支镜气道内膜下注射药物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铵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所在医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探究每组应用治疗药物;对照组(40例):噻托溴铵药物;试验组(40例):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铵药物;比较用药结果。结果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MWD长于对照组,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rg评分以及CRP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Borg评分以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于临床接受克拉霉素+噻托溴铵药物治疗后,对于肺功能改善、Borg评分以及血清CRP浓度降低,均获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诊疗的64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转归情况、HBV DNA水平以及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的终止治疗率、部分停药率以及肝衰竭发生率、HBV DNA水平、AST水平以及AL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能够使患者肝损伤风险降低,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康复效果及疾病知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评价干预后患者糖尿病足危险程度及糖尿病足感染率,并评价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疾病知晓情况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足部各级分级占比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低危足占比明显提高,中、高危足占比明显降低,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尿病足危险程度下降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糖尿病足各方面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糖尿病足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护理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干预后糖尿病足危险程度明显下降,感染率明显下降,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肺结核疾病采取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开展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肺结核患者4 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所选肺结核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2 100例肺结核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2 100例肺结核患者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肺结核患者,为其提供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能够良好缓解肺结核患者病情,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牙周病患者行正畸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50例来我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各25例。对对照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对实验组行正畸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分析50例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咀嚼功能、探诊出血率、菌斑指数、平均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以及龈沟出血指数。结果实验组牙周病患者的探诊出血率、菌斑指数、平均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以及龈沟出血指数相比于对照组均较低,实验组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相比于对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牙周病患者的咀嚼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牙周病患者的咀嚼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行正畸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患者咀嚼功能和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疗效。方法本院截止2018年4月-2019年3月阶段内收治的8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与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而后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的进行评定,其中显效、有效及无效的评定标准以CT检查及痰涂片检测为依据。结果研究组患者合计疗效的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4 6,P=0.013 2),P <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机率的12.50%虽然低于对照组的22.50%,但是差异不大,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提高复治肺结核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的价值,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总计70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参照组、试验组例数一致。参照组35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住院期间常规护理,试验组35例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比参照组以及试验组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遵医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度、遵医率以及护理问卷满意度调查结果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住院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期间配合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从而规范患者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预后情况,护理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施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血脂指标对比中,治疗前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黏度相关指标观察中,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策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探究每组采取的护理对策;对照组(70例):采取传统基础护理对策展开病症护理;试验组(70例):采取传统基础护理对策+早期康复护理对策展开病症护理;最终就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试验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脑梗死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于临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最终对于脑梗死患者综合医护水平的改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