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前治疗肿瘤的手段多种多样,已经不完全局限于传统的手术切除及放化疗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普及使"精准医学"正逐步被应用到临床肿瘤领域。随着基因组学及生物大分子技术的日渐成熟,肿瘤精准医学将个体疾病的遗传学信息、诊断、治疗三者结合,使肿瘤的诊治更具有针对性、靶向性和特异性。因此,找到一种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状态的标志物至关重要。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ct DNA)是肿瘤细胞在坏死、凋亡后释放的一种游离DNA,由于其在血液中循环,所以对ct DNA的检测可以及时反映肿瘤状态。目前ct DNA检测已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由于高度特异性及灵敏性的新技术不断出现,检测ct DNA可作为一种"液体活检",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在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免疫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对CTC了解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研究已经从细胞数量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然而CTC检测的标准化尚处于初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就CTC检测的现状及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作一论述,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 tumorcells,CTC)计数有助于早期诊断肿瘤转移,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肿瘤预后。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临床及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展望做一简要综述。循环肿瘤细胞(CTC)一经发现,就得到了广泛重视,CTC被认为是肿瘤播散转移的标志。研究表明,肿瘤组织每  相似文献   

4.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的早发现和精准治疗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基于痕量、无创、实时快速检测技术,检测患者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患者表观遗传学特点,在分子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精细的分类及诊断,可实现对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日益发展的各种基于血浆ctDNA的分子诊断技术可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用药指导提供有重要价值的生物标志,为恶性肿瘤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检及基于肿瘤基因检测的靶向治疗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是目前进行肿瘤诊断和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基石。组织活检因其有创性、高风险性、难以重复性及异质性,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液体活检则是组织活检有效的补充,它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检测方法,可通过分析个体化的基因表达谱,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降低检测成本。目前液体活检方法如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CTC)、血小板RNA等用于肿瘤检测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心脏黏液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目前对心脏黏液瘤的认知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亟待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基础、影像和临床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应当建立基于基础、影像和临床研究的系统性心脏黏液瘤超声诊断技术方法,并主动在临床实践加以应用,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性,指导制定更为精准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心脏粘液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目前对心脏粘液瘤的认知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亟待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基础、影像和临床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应当建立基于基础、影像和临床研究的系统性心脏粘液瘤超声诊断技术方法并主动在临床实践加以应用,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性,并指导制定更为精准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相比, 实现了多样本、多位点、多变异类型的大规模平行检测, 在提供临床诊疗信息的同时还能挖掘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信息, 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另一方面, 基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医药产业的转化产出也逐渐加大,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方式将肿瘤带入"个体化精准诊疗"时代, 从病种管理逐渐发展到基因管理, 以患者基因组大数据为核心, 实现疾病的分类、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案的制定, 因此基因检测在整个肿瘤的管理过程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 高通量测序在肿瘤临床应用中涉及了靶向治疗、辅助诊断、评估预后、复发或耐药监测等诸多方面, 本文对以上各方面的临床实践现状和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游离在循环体液中的肿瘤细胞;CTC检测避免了侵入性组织活检的局限性,取材便捷、无创,在动态反映肿瘤状态、疗效监测与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的CTC计数是评估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CTC携带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与核酸分析的转化研究,将有助于提高CTC的捕获效率与诊断性能。虽然CTC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其在肿瘤诊疗上的潜力不容小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肿瘤复发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外周血中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对解决复发转移监测、肿瘤分子特征等临床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出现,使得CTC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了很大提高。本文从CTC的形成机制、检测方法以及CTC检测与结肠癌患者的治疗疗效、预后及手术的相关性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CTC检测在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9):1116-1122
精准医疗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和方法为肝癌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检测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自发脱落或外源因素诱导脱落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肿瘤细胞,即循环肿瘤细胞(CTCs),可为肝癌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和复发转移等提供重要的指导。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CTC检测具有无创、实时、方便、高效等显著特点,有望为肝癌患者开辟一条个性化的精准治疗之路。本文将对CTC在肝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和展望,以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循环肿瘤D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治胃癌的关键。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肿瘤标志物已应用于临床诊断,但由于肿瘤标志物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临床应用局限,难以满足"精准医疗"要求。研究表明,循环肿瘤DNA(ct DNA)检测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相对无创性的新型"液体活检"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机体肿瘤状态、转移、复发及预后评估。本文阐述ct DNA与胃癌的关系,介绍目前常用的ct DNA检测技术,探讨ct DNA在胃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在新型肿瘤标志物研发领域异军突起,新型检测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肿瘤液体活检是通过各种技术检测肿瘤释放到体液,尤其是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肿瘤游离DNA以及外泌体等物质,实现肿瘤精准诊疗。因具备微创性、能够克服肿瘤异质性、便于实时动态监测等优势,液体活检在肿瘤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等方面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基础研究、检测技术、质控规范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也对肿瘤液体活检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乳腺癌的女性患者4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女性15例为对照组。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原位杂交计数法检测CTC。比较治疗前CTC与常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诊断晚期乳腺癌的效能;分析治疗前CTC阳性率与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治疗前后CTC阳性率及数量变化与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研究组CTC阳性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CTC阳性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CEA、CA125、CA15-3相比,CTC诊断晚期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97,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86.05%、87.93%。治疗前CTC阳性率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临床分期、Ki67标记指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无关(P0.05)。治疗后CTC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治疗后CTC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数量减少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TC数量增加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在晚期乳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文  周洲 《协和医学杂志》2021,12(4):445-449
精准医疗是在诊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在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医学手段,基因检测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方式。自人类基因组数据成功解析以来,人们对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迅速崛起的精准医疗围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有机结合,不仅推动了心血管疾病遗传学研究的快速进展,且为制定个体化疾病诊疗方案奠定了基础。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态性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基因检测不仅可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且能够针对不同分子病理途径制定最佳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而促进精准医学的应用。本文将着重介绍基因检测在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精准医学"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个体的基因和表型特征,进行早期快速诊断、适时个性化干预、精准有效治疗。"精准医学"贯穿疾病干预整个过程:精准预测、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我们更明白实施精准检测、监测、监控等获得的实验室数据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基础,搭建"精准检测"实验室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前提。如何  相似文献   

17.
医工融合培养模式在肿瘤学研究生培养中, 将医学和工程学科的知识与技术相结合, 有助于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促进肿瘤研究的合作与创新, 同时可促进肿瘤专业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推动肿瘤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医工融合培养模式在肿瘤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培养肿瘤学专业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医工融合思维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可在肿瘤发生早期就已出现,故检测肿瘤的微转移是长期以来检验医学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CTC检测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肿瘤转移的监测达到了单细胞水平,成为肿瘤的"液态活检"。该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超声分子影像技术不断发展,逐步实现了一种超声分子探针集疾病早期精确诊断、靶向治疗及疗效评价于一体的"一站式精准诊疗"模式。本文主要对超声分子探针在精准医学中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哮喘是一种慢性、异质性炎性疾病,具有复杂的病理机制和多种临床表型。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测序等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医学”、“精密医学”越来越多的被提起并用于各种疾病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也逐渐实现了从局部对症治疗到细胞再到分子水平的精准靶向治疗。本综述旨在对目前支气管哮喘精准靶向治疗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精准治疗在哮喘疾病中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