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4):238-242
[目的]探讨糜酶抑制剂(Chy-I)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Chy-I组,模型组和Chy-I组利用四氯化碳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Chy-I组在建立模型的同时灌胃给予Chy-I,剂量为每日10 mg/kg.实验第56 d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AngⅡ,TGF-β1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肝组织中AngⅡ,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hy-I组肝纤维化明显减轻,AngⅡ,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肝组织中AngⅡ,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Chy-I对肝纤维化大鼠具有预防与治疗作用,其机制认为可能与调节AngⅡ,TGF-β1水平、抑制肝纤维化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本研究用四氯化碳(CC 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防治组在造模后1h始以山莨菪碱7.0mg.kg-1.d-1腹腔注射。大、小剂量治疗组造模后第4周始腹腔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14.0mg.kg-1.d-1和7.0mg.kg-1.d-1。第10周末测定血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透明质酸(HA),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TβRⅠmR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山莨菪碱给药组大鼠血清ALT和HA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同时该药还能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TβRⅠmRNA的表达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论:山莨菪碱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天然牛磺酸治疗组,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血清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和TβRⅡmRNA表达;分别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肝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TGF-β1含量为(1.65±0.32)μg/L,显著低于模型组(3.93±0.32)μg/L,P<0.01;治疗组肝组织TGF-β1,Smad3蛋白表达分别为(4.5±0.6)%、(2.5±0.8)%,显著低于模型组(7.5±1.2)%、(3.9±0.8)%,P<0.05,Smad7为(6.2±1.3)%,显著高于模型组(1.3±0.2)%,P<0.01;治疗组肝组织TGF-β1,TβRⅠ和TβRⅡmRNA表达分别为0.83±0.21、0.45±0.16、0.63±0.15,显著低于模型组1.62±0.45、0.93±0.24、1.25±0.45,P<0.01;治疗组肝纤维化分期积分为2.07±0.31,显著低于模型组3.18±0.42,P<0.01.[结论]天然牛磺酸能抑制TGF-β1及其受体和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具有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中、晚期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12.5% CCl4 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的第8、13周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 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第8、13周纤维化肝组织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其表达相互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晚期肝纤维化中,TGF-β1及TβR Ⅰ mRNA水平的增高是其蛋白表达上调的主要机制,NF-κB、TGF-β1及TβR Ⅰ共同作用促进肝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Ⅰ型受体(TGF-RⅠ)和Ⅱ型受体(TGF-RⅡ)表达的影响。方法 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至造模第9周。模型组随机分为3组:造模结束即处死(S组)、IL-10治疗2周后处死(I组)及自然恢复2周后处死(R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各组肝脏及血清中TGF一β1、TGF-RⅠ和TGF-RⅡ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肝病理组织学显示I组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R组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TGF-β1、TGF-RⅠ和TGF-R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S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I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阳性指数接近P〉0.05),R组降低,但阳性指数仍明显高于I组(P〈0.05)。血清TGF-β1在S组浓度最高,I组最低。R组较S组略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I组(P〈0.05)。结论 外源性IL-10可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TGF-β1及相应受体的表达。减弱TGF-β1致纤维化的作用.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3):159-162
[目的]探讨糜酶抑制剂(Chy-I)在体外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DMEM)、模型组(TGF-β1)和Chy-I大、中、小剂量(TGF-β1+100 g/L Chy-I,TGF-β1+10 g/L Chy-I,TGF-β1+1 g/L Chy-I)组,检测Chy-I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α-SMA及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α-SMA及I型胶原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hy-I各剂量组HSC-T6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hy-I各剂量组HSC-T6细胞中α-SMA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亦呈剂量依赖性,Chy-I各组HSC-T6细胞内α-SMA及I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Chy-I在体外对HSC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认为可能与抑制HSC增殖水平及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的表达对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斑点杂交技术,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过程肝内TGF-β1、TGF-β RⅡ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内TGF-β1、TGF-β RⅡ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GF-β1与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TGF-β RⅡ与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之间也均呈正相关。结论:TGF-β1是肝纤维化的重要介质,TGF-β RⅡ表达增加是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盐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盐治疗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丹酚酸B盐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给予丹酚酸B盐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用盐酸水解法检测全部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Ⅰ,T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Ⅱ,TβR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而丹酚酸B盐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丹酚酸B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检测大鼠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2及其受体TβRⅠ/Ⅱ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分别于第1~18周分批处死动物(肝癌组3只,对照组1只).取肝组织标本作组织切片和病理检查;抽提肝组织RNA并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GF-β1/2、TβRⅠ/Ⅱ mRNA表达水平,以β-actin为内参照.结果:相对于β-actin,正常大鼠肝脏TGF-β1和TGF-β2的mRNA含量分别为0.007 6±0.002 8和0.001 6±0.001 1;TβRⅠ和TβRⅡ分别为0.003 4±0.001 4和0.061 2±0.043 3.在大鼠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1和TGF-β2的表达逐渐升高,TβRⅠ和TβRⅡ基因的表达则逐渐下降.结论:肝癌细胞中TGF-β1和TGF-β2及TβRⅠ和TβRⅡ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使TGF-β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TGF-β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腺癌、1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TβRⅠ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P<0.01),TβRⅡ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TβRⅠ、TβRⅡ在中、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癌组织(P<0.05,P<0.01),但三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三者之间表达呈一致性,两两均呈正相关,但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TβRⅠ、TβRⅡ的表达缺乏相关性。结论 TGF-β1、TβRⅠ、TβRⅡ表达的异常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但TβRⅠ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始动因素,起着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受体(Tβ1RⅠ)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 g/L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β1RⅠ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检测Tβ1RⅠmRNA的表达.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Tβ1RⅠ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②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Tβ1RⅠ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其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除13周 Tβ1RⅠ蛋白外,护肝片均显著抑制模型复制8周和13周后纤维化肝组织Tβ1RⅠ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它可能在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上抑制Tβ1RⅠ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 β RⅠ)表达质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重组DNA技术构建反义T β R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经与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后,采用尾静脉注射将其导入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体内;通过Northern印迹、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外源导入质粒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检测血清TGF β1浓度以及肝组织羟脯氨酸测定,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与Van Gieson 染色观察反义T β RⅠ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反义T β RⅠ表达质粒可在肝组织中获得确切表达,其表达可抑制TGF β1表达(P<0.05),降低羟脯氨酸含量(P<0.01),减少Ⅰ、Ⅲ型胶原的沉积(P<0.01),并促进肝脏病理形态一定程度的改善(P<0.01).结论反义T β RⅠ表达质粒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GF-β1及其受体TGF-β1受体-Ⅰ(TGF-beta type Ⅰ receptors,TβR Ⅰ)和受体-Ⅱ(TGF-beta type Ⅱ receptors,TβR Ⅱ)mRNA在PCOS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的方法建立PCOS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中TGF-β1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KT-PCK方法检测TGF-β1受体TβR Ⅰ和TβRⅡ 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F-β.在PCOS各阶段卵泡卵母细胞、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COS间质细胞、窦状卵泡膜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凝胶图像分析显示TβR Ⅰ和TβRⅡ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OS组TGF-β1表达异常是导致卵巢间质纤维化、包膜增厚的主要原因;TGF-β1也参与PCOS卵泡发育、闭锁的调控.PCOS大鼠TGF-β1受体表达的上调,是使TGF-β1致纤维化功能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子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出生9日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ASR模型组(n=12)及对照组(n=10)。模型组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T)1.25 mg,建立ASR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中性茶油。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TGF-β1和 TGF-βRⅠ的表达量,采用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SR模型组大鼠血清T水平明显增高(P<0.01);子宫内膜、肌层TGF-β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肌层TGF-βRⅠ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内膜TGF-βRⅠ表达量却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ASR模型组大鼠子宫肌层变薄,内膜萎缩,腺体减少。结论:ASR模型子宫内膜及肌层TGF-β1和TGF-βRⅠ表达量异常,损伤子宫内膜的分化和肌层的发育,影响胚胎的植入。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抗肝纤维化及对TGF-β1、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至造模第10周,处死所有大鼠,采用PV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l-Ⅰ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在各组血清中的表达。结果经CCl4诱导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肝组织中Col-Ⅰ和血清中TGF-β1表达明显增强。在正常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中Col-Ⅰ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98、0.315、0.503,模型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F-β1表达含量分别为491.29pg/L、629.91pg/L、959.09pg/L,呈递增趋势。模型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其表达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肝纤维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I型胶原蛋白及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IL-1β及IL-1βR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 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β受体(IL-1βR)的表达,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CC l4所致2、4、6、8周肝纤维化模型及对照组大鼠肝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IL-1β及IL-1βR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IL-1β及IL-1βR无明显表达;2周模型组病理变化以炎症及肝细胞变性为主,肝组织细胞IL-1β及IL-1β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4周模型组间质成分增生明显,坏死肝细胞中IL-1β及IL-1βR无明显表达,与2周模型组相比IL-1β及IL-1βR表达减少(P<0.01);6周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隔形成,与4周模型组相比IL-1β及IL-1βR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8周模型组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肝组织细胞IL-1β及IL-1βR表达程度与6周模型组相似。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损伤因子均能刺激肝组织细胞表达IL-1β及IL-1β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分析TGFβ1、TβRⅡ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腺瘤组织为28.6%,大肠癌组织中为57.1%(P<0.05);TβR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1.8%,低于腺瘤组织(90.5%)(P<0.01);TGFβ1、TβRⅡ表达的改变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或P<0.001)。结论TGFβ1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演进密切相关;TβRⅡ的失表达不仅有助于提高细胞对TGFβ1的生长抵抗,也增强了大肠癌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1):18-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分析TGF-β1、TβRⅡ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腺瘤组织为28.6%,大肠癌组织中为57.1%(P<0.05);TβR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1.8%,低于腺瘤组织(90.5%)(P<0.01);TGF-β1、TβRⅡ表达的改变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或P<0.001).结论 TGF-β1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演进密切相关;TβRⅡ的失表达不仅有助于提高细胞对TGF-β1的生长抵抗,也增强了大肠癌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白细胞介索10(IL-10)干预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中的表达,阐明外源性IL-10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肝纤维化模型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Ⅰ组,24只),分别于CCl4造模第7周及11周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灌注分离肝星形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新分离肝星形细胞中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原代培养72 h后肝星形细胞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于上述两个时间段分别将各组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IL-10干预模型,并对大鼠肝星形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与正常组相比,纤维化模型组TGF-β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IL-10干预后则明显降低(P<0.01).纤维化模型组星形细胞TGF-β1mRNA水平在第11周时低于第7周(P<0.05).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结果相平行.结论IL-10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中TGF-β1表达,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Gamma-Interferon,IFN-γ)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80只大鼠,设正常对照组10只,余70只大鼠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致肝纤维化后,取大鼠10只处死验证造模成功。余6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联合用药组、纤愈方治疗组、IFN-γ治疗组),连续用药12周,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肝组织切片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TβR-Ⅰ)、Smad2/3的表达。[结果]①肝组织病理:各治疗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联合用药组纤维化程度较IFN-γ治疗组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但纤愈方治疗组与IFN-γ治疗组之间以及联合治疗组与纤愈方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肝纤维化指标(HA、TGF-β1):各治疗组大鼠HA较模型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联合用药组较纤愈方治疗组与IFN-γ治疗组低,纤愈方治疗组和IFN-γ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治疗组大鼠TGF-β1较模型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纤愈方治疗组、IFN-γ治疗组及联合用药组TGF-β1均无显著性意义。③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肝脏中TGF-β1、TβR-Ⅰ和Smad2/3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弱。联合用药组TGF-β1、TβR-Ⅰ、Smad2/3蛋白表达的面积和强度较纤愈方治疗组和IFN-γ治疗组均减弱,纤愈方组和IFN-γ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用药组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作用,对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