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植骨与人工异体植骨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中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至2013年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植骨方式不同分成自体植骨组和人工异体植骨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水平全长、丘部总高、轴长和体宽,评价患者总恢复情况。结果 自体植骨组在切口干燥时间和愈合时间均小于人工异体植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引流量,自体植骨组明显小于人工异体植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5,P=0.036)。对90例患者进行了12~18个月的随访,对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天、第4个月和第8个月的Böhler角、Gissane角、轴长、体宽、丘部总高和水平全长进行测量,发现两组患者在这5个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öhler角、Gissane角和丘部总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较大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大于95%。自体植骨组有1例患者切口流出淡黄色液体,并延迟愈合,1例腓肠皮神经损伤;人工异体植骨组2 例切口流出淡黄色液体,延迟愈合,2例皮肤坏死,1例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结论 自体植骨与人工异体植骨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中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人工骨和自体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胫骨平台Ⅱ、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后,18例行人工骨(β-TCP)植骨钛板内固定,15例行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随访12—24个月,根据Merchant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表现评价胫骨平台术后塌陷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按Merchan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2mm的患者自体骨组有13例,占本组患者总数的86.7%,人工骨组12例,占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骨组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周至12周,而人工骨组再塌陷时间多在术后6周至6个月,后者发生再塌陷时间较前者明显延迟。结论人工骨植骨钛板内固定在预防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再塌陷较白体骨植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植骨或不植骨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4月~2008年8月于我院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植骨组)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未植骨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资料完整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两组Maryland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术后跟骨外形恢复进行观察及功能评分。结果植骨组术后Maryland评分为(88.32±1.73)分,未植骨组为(81.43±1.9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外形比较:术后1个月对两组骨折患者进行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4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2年两组跟骨高度、Bolher角比较差异显著(P〈0.05);跟骨宽度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好,较未植骨治疗其对骨外形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BMP复合骨配合LCP治疗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植骨配合LCP治疗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62例患者,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骨组(A组,22例)、同种异体骨组(B组,23例)、BMP复合人工骨组(C组,17例)。比较不同时间点三组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优良率及12个月后的治愈率。结果:A、B两组骨不连治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4,P0.05)。A、C及B、C组间比较骨不连治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时间段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月与12个月时,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复合骨在配合LCP治疗尺桡骨骨折不愈合中与自体骨基本等效,并优于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开颅去骨瓣手术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钛合金行颅骨缺损修补,实验组应用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行颅骨缺损修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7 d,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亦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实验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颈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其中32例选用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为治疗A组,28例使用字体髂骨植骨为治疗B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高度丢失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Cobb,s角矫正能力强(P0.05),人工植骨和自体髂骨植骨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重建了锥体的高度,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有效的放置内固定失败以及矫正度丢失,是临床上治疗胸腰段骨折有效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64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有64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围术期的情况、术后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围术期指标均优于观察组患者,且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若患者身体状况不佳,可以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后路单侧椎弓根,将同种异体骨进行植入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按照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将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进行结合来治疗,通过两组治疗方式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后,进行随访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中,锥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中Cobb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Cobb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达到46.67%、66.67%、93.33%,而对照组患者植骨融合率达到20.00%、33.33%、4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通过分组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方式对患者作用非常明显,能有效增强植骨融合率,降低骨植入造成的缺损,缩小Cobb角度,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有重要作用.对临床推广应用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86-89
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比较,评价Genex人工骨在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120例,其中65例Genex人工骨组使用Genex人工骨,55例自体髂骨组使用自体髂骨。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VAS)、终末随访时VAS评分、终末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终末随访时关节面塌陷程度,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Genex人工骨组术中失血量少于自体髂骨组,手术时间短于自体髂骨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自体髂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终末随访时VAS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随访Genex人工骨组关节面塌陷程度明显少于自体髂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结论 Genex人工骨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与自体骨相当,但在防止关节面下沉,减少手术时间及改善术后疼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融合组(A组,26例)与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的椎间隙高度、滑脱复位率、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易0.05)。临床优良率采用Nakai评分标准:A组优16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88.5%;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明显增加,但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都有不同程度丢失。A组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短期内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两者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陶瓷骨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保头髋疗法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向。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Ⅰ- Ⅱ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组织工程化人工陶瓷骨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打压植骨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陶瓷骨打压植骨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部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①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髋部疼痛VAS评分:术前两组髋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③影像学结果:术后6、12个月,观察组髋部X线、CT及MRI检查可见植入的陶瓷骨及新生骨长入倾向,且影像学资料未见股骨头坏死进一步进展;而对照组可见植入的陶瓷骨但未见明显新生骨长入,虽然影像学资料未显示股骨头坏死进一步进展,但MRI可见股骨头内T2高信号。结论 陶瓷骨打压植骨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有效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症状,延缓股骨头塌陷时间,为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头疗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骨科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0例,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组,B组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组。患者分别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组总时间,术后测量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总费用以及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时间,综合评价分析2组在临床应用期间的疗效。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可以在感染性骨缺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锐雄 《吉林医学》2014,(15):14-15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骨不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髓内钉固定植骨的观察组与钢板内固定植骨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可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棘突骨块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35例,给予常规组Cage植骨融合,干预组给予自体棘突骨块融合,随访两组患者6~24个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优良率为94.29%,与常规组9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12个月VAS疼痛评分、椎间高度、腰椎前凸角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植骨融合率为94.29%,常规组植骨融合率为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e植骨融合与自体棘突骨块融合均可用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块重建钢板及自体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肱骨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行双块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体植骨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骨不连愈合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2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不连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而术后感染、愈合畸形、骨折端成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骨不连患者应用双块重建钢板及自体植骨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修复的疗效.方法 将67例颈椎疾病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钛网组(30例)和骼骨组(37例,后期失访5例).钛网组行颈椎前路次全切钛网植骨术,髂骨组行颈椎前路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的变化.结果 钛网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小于髂骨组(均P< 0.05),两组住院日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及术后1年较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较术后3个月后上缘至后下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患者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可减少术中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但老年患者普遍骨质疏松,选择钛网融合时应慎重,应当优先考虑自体髂骨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平均椎间高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椎体高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17.2%患者术后出现取骨区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用组),另65例患者接受单纯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单用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不良事件、人工骨完全吸收后的骨质愈合情况等.结果 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术后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26.2%(17/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完全吸收后,遗留明确或可疑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29.2%(1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两者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降低人工骨被完全吸收后遗留骨缺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人工骨和自体骨在复杂跟骨骨折异形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骨组与自体骨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人工骨组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自体骨组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并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及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的变化情况,且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骨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自体骨组(P<0.05),人工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自体骨组(P<0.05),人工骨组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与自体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3个月的B?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人工骨组后3个月的B?hler角、Gissane角与自体骨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骨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自体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随访4~1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锁定发钢板内固定术中,应用人工骨和自体骨在促进骨折恢复方面效果相当,且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接近,但使用人工骨可减少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人工骨的使用并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75-78+82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自体骨植骨时脊柱融合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2例,两组均在脊柱融合时使用自体骨植骨,依据术后不同的干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感染预防方案;研究组联合应用万古霉素。观察比较两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比率、融合节段数2以及住院时长;两组的脊柱融合骨愈合情况;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感染发生比率。结果两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比率、融合节段数2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在脊柱融合骨愈合分级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共发生2例(5.6%)感染,对照组术后共发生5例(13.9%)感染;研究组不同时间点下及总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体骨植骨进行脊柱融合时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且不会对患者的骨愈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