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控制排斥反应是临床肾移植获得成功的基石之一。结合临床和病理学表现,排斥反应的经典类型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1-2])。随着Banff分类的更新,2005年依据效应机制的不同,将排斥反应分为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 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3])。  相似文献   

2.
由于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检测技术的突破,移植后产生的抗体对移植物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证据证明了抗体与排斥反应尤其是慢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就器官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活、移植肾功能障碍等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郭晖 《器官移植》2021,12(3):262-271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亦称体液性排斥反应,是由抗体、补体等多种体液免疫效应因子参与所致的排斥反应免疫损伤。AMR在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排斥反应中均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本文对AMR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中AMR病理学的研究历程及其主要成果以及移植肾AMR的主要病变特征进行综述,旨在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AMR提供依据,以保障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Janus激酶(JAK2)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途径的激活在IL-6介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K-2细胞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 h,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0 h、24 h、48 h7、2 h不同时间点α-SMA mRNA、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5 ng/ml浓度的IL-6刺激24 h、48 h、72 h后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检测0、5、10、25、50 ng/ml浓度的IL-6刺激30 min,以及IL-6(25 ng/ml)刺激0、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后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AG490预处理细胞4 h,IL-6(25 ng/ml)分别刺激30 min后及48 h后P-STAT3、P-JAK2和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刺激前比较,IL-6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α-SMA mRNA、蛋白的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蛋白的表达;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P-STAT3的表达,高峰发生在30 min;AG490部分抑制STAT3、JAK2的磷酸化,部分抑制IL-6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的上调、部分抑制IL-6诱导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HK-2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IL-6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 方法 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对于符合AMR诊断的受者,比较分析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DSA类别、补体结合能力和移植肾病理组织Banff评分。对无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移植物进行Kalan-Meier生存分析。 结果 在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中,HLA抗体的不同类别、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补体相关检测C1q结合力和C4d管周毛细血管沉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组织形态学损伤方面,两组在微血管炎、动脉内膜炎、肾小管-间质炎、移植肾小球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表现的Banf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稳定组,稳定组明显低于不符合排斥病理诊断的受者(P=0.002)。 结论 肾移植术后定期监测抗HLA抗体和做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查非常必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AMR。   相似文献   

7.
廖涛  杨哲  张燕楠  韩飞  孙启全 《器官移植》2020,11(3):362-368
目的  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  建立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脏移植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同系对照组、非致敏组、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每组供、受体各9只)。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水平和病理学表现,分析其排斥反应的特点。结果  同系对照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在3个月观察期内均长期存活,非致敏组、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7.0±0.7)d、(2.6±0.5)d和(5.0±0.7)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1)。预致敏组在心脏移植术后3 d、预致敏+环孢素组在心脏移植术后5 d DSA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非致敏组病理学表现为心肌细胞破坏,形成间质炎,C4d少量沉积,CD3细胞大量浸润;预致敏组和预致敏+环孢素组病理学表现为心肌细胞破坏,形成毛细血管炎,C4d大量沉积,但是前者CD3细胞浸润多于后者。结论  利用不同品系间小鼠皮肤移植和心脏移植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可成功建立实用性强的小鼠心脏移植急性AMR模型,为后续AMR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郭晖 《器官移植》2021,12(2):134-142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是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效应机制之一, 也是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类型。2019年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根据免疫损伤病变的特征将TCMR分为急性TCMR (aTCMR)和慢性活动性TCMR (caTCMR)。本文对TCMR的基本定义、移植肾Banff标准中TCMR病理学的研究历程和TCMR的基本病变及其诊断分级进行综述, 旨在为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TCMR提供依据, 以预防其进展为caTCMR, 进而保障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选择性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特异性清除体内活化的浆细胞,对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具有重要治疗作用。总结本院首例硼替佐米(bortezomib)治疗AMR的临床资料,为AMR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1例二次肾移植患者,移植后肌酐恢复到正常值,移植后20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恢复透析。活检病理证实为细胞性和抗体介导的混合性排斥反应。应用硼替佐米[第1天(1.3mg/m2)、第4天(1.0mg/m2)、第8天(1.0mg/m2)]同时联合甲泼尼龙250mg/次和双膜法血浆置换。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CD139和CD19表达、二次病理活检,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等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应用后随访31个月,各种指标变化:1血肌酐恢复并稳定在140umol/L左右;2PRA由最高66.7%,下降至0;3浆细胞表达在第1剂硼替佐米后先明显下降后反弹升高;4病理穿刺检测:C4D染色由强阳性变为阴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由ⅡA变为可疑;5出现血小板移抑制、低血压、3级周围神经病变等。结论硼替佐米可清除体内活化的浆细胞,对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肾脏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EMT)过程中细胞极性蛋白Par-3的表达及上调Par-3蛋白表达对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 应用TGF-β1 (10 μg/L)刺激NRK52E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a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Lipofectmine 2000将pKH3-HA-Par-3质粒瞬时转染NEK52E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上调表达Par-3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TGF-β1刺激后,NRK52E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Par-3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模式下调,72 h TGF-β1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Par-3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质体转染外源性质粒pKH3-HA-Par-3上调表达Par-3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NRK52E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 结论 在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中细胞极性Par-3蛋白表达下调,基因转染上调表达Par-3可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Par-3蛋白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可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D257/CD256及其受体在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87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因移植肾失功切除的移植肾组织标本46份和2009年行程序性活组织检查的移植肾组织标本10份。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CD256、CD257、BAFF-R、BCMA、TACI及CD138、CD3和CD20等分子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Histo Quest Analysis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Banff 2005标准,对移植肾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组15例、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组16例和未明原因病例(UAC)组15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256、CD257及其受体BAFF-R、BCMA和TACI均表达于ABMR组和TCM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或胞浆,而UAC组和正常对照组无表达或弱表达。CD257在ABMR组、CD256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FF-R和BCMA在ABMR组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CI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与UA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8+细胞除浸润于肾组织间质外,也浸润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或胞膜。CD138+细胞在ABMR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CD3+细胞主要浸润于肾组织间质,以散在分布为主,在ABMR组和TCMR组均有表达,但在TCMR组表达水平更高。CD20+细胞亦主要分布于肾组织间质,成簇分布为主,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水平相似。相关性分析显示,CD256与BCMA、TACI和CD138+细胞具有显著相关性;而CD257与BAFF-R、BCMA、TACI和CD138+细胞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D256信号与CD257信号可能均参与了ABMR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银杏叶提取物(EGb)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C,经TGF-β1、EGb干预后,应用细胞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细胞角化蛋白-18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应用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P-1表达。结果:TGF-β1(8ng/ml)刺激HKC细胞72h后,细胞角化蛋白-18表达明显下调,α-SMA、Ⅰ型胶原、MCP-1表达明显上调;加入EGb25、50、100、150mg/L干预72h后,α-SMA、Ⅰ型胶原和MCP-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细胞角化蛋白-18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EGb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TGF-β1诱导的HKC表型转化,该作用机制可能与EGb下调MCP-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PI3K/Akt信号通路在吡咯喹啉醌促雪旺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 kinase/Akt,PI3K/Akt)信号通路在吡咯喹啉醌促雪旺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雪旺细胞,S-100免疫荧光鉴定;Western blot检测PI3K下游因子Akt磷酸化激活形式(p-Akt)的表达,并通过PI3K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阻断该通路后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毗咯喹啉醌可使雪旺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加入吡咯喹啉醌后30 min即可检测到p-Akt的表达,4 h达高峰,12 h基本无表达;吡咯喹啉醌在1~100 nmol/L范围内可使p-Akt表达增加;加入wortmannin阻断PI3K后p-Akt上调表达消失(P<0.05).结论 吡咯喹啉醌可使雪旺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PI3K/Akt信号通路在吡咯喹啉醌促雪旺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包括急性排斥反应(AR)和以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CLAD)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同种异体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外泌体是真核生物细胞间通讯的一种细胞外纳米囊泡,可以携带复杂生物学信息,参与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已成为排斥反应中的重要免疫介质,通过多种途径调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在排斥反应的监测和治疗中亦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类型、外泌体调控排斥反应的机制、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及其在排斥反应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综合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家族8样蛋白2(TIPE2)在小鼠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择16只雄性野生型C57BL/6N小鼠和16只雄性TIPE2基因敲除C57BL/6N小鼠, 6~8周龄, 体质量20~25 g,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WT-Sham组)、野生型CLP组(WT-CLP组)、TIPE2基因敲除型假手术组(WT-Sham组)和TIPE2基因敲除CLP组(KO-CLP组), 每组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小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术后24 h时采集下腔静脉血标本,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cTnI浓度, 然后处死小鼠, 取心肌组织, 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 采用q-PCR法检测TNF-α、IL-1β及IL-6的mRNA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TIPE2、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p-GSK-3β)及β-catenin表达。结果与相应Sham组比较, 相应CLP组血清cTnI浓度升高, 心肌组织TN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是否介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促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10ng/m1)刺激组:③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10μmol/L)预处理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组。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48h后a-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组细胞a-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经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再以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刺激,细胞a-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水平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够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介导该效应,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