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采血不足量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方法对2009年1~12月江门市发生采血不足量的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和采血者工作资历,以及发生原因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有37089人次无偿献血,发生采血不足量341袋,占0.92%,其中男性献血者占55.4%,女性占44.6%;献血者年龄30岁以下占88.6%,30~岁占8.20%,40岁及以上占3.20%;主要原因:献血者晕针占70.4%,护士采血技术原因占29.6%;献血者献血经历:首次献血占84.2%,两次及以上占15.8%;采血护士工龄在3年内采血不足量发生率1.22%,4~10年的发生率0.92%,10年以上的发生率0.51%。结论做好献血服务,提高采集技术,在采血过程中加强沟通,有助于减少采血不足量发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2.
薛丽  郑然  王伟 《当代护士》2018,(1):31-32
目的通过分析苏州市中心血站采血不足量发生的原因和分布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2015-2016年采血不足量的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采血人员、献血量、献血次数、动员方式、献血地点及发生不足量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46569人次无偿献血中,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0.18%。在不同性别、年龄、动员方式和献血地点中采血不足量存在分布差异(P0.05),不同采血点发生采血不足量的原因不同(P0.05),而采血护士的工作年限,采血量的多少与不足量血的产生并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采血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率,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采集过程中发生采血不足量原因的分析,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有效减少血液报废,更好地保障医院临床用血。方法汇总2014年1月-2016年12月3年的采集量,以及发生采血不足量的各种原因,做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对性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针对发生采血不足量的原因采取对员工培训,加强与献血者沟通等措施,采血不足量现象从2014-201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所占比例从0.29%下降至0.20%。结论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静脉采集技术,加强宣传做好献血者沟通及服务,缓解献血者情绪,为献血者营造温馨、和谐、有序的献血氛围,有助于减少采血不足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血不足量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减少不足量的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方法对南京市2011年1~10月47434名无偿献血者中出现的263例不足量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1~10月本中心献血不足量比例为0.554%。主要原因是采血护士的穿刺技术和献血不良反应,分别为0.232%和0.323%。其中团体献血组献血不良反应比例低于街头献血组。结论提高采血护士穿刺技术和预防献血反应,可以减少采血不足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可能在采血活动中导致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持续改进,减少血液浪费和血源流失。方法统计中山市2016年采集全血的情况,分析是否与献血者性别、献血频次、献血模式、献血环境、献血量和采血岗工作人员资历等因素相关。结果 2016年44518例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发生采血不足量344例,发生率为0.77%,1-12月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献血者性别、献血频次、献血环境、献血模式和献血量的不同对采血不足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岗工作人员的资历对采血不足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献血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加强对女性和首次献血者献血过程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和尽可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采血不足量在献血后血液报废原因中占一定的比例[1],采血不足量不仅浪费血液资源及原辅材料,同时还给献血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精神压力,从而不利于推广全民无偿献血。为探索预防采血不足量的措施,达到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保护血液资源的目的,本文对本血站2000年、2001年共362人次,42 972 m l不足量血液进行原因分析,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明显地降低了采血不足量的发生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江门市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对江门市中心血站2017—2020年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1265例无偿献血者进行现场调查,对不良反应发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本血站2017—2020年无偿献血共180 221人次,报告不良反应1265例次,总发生率为0.702%。女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18~29岁年龄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学生群体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职业为高,时间分布中以夏季(6—8月)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2次以上者,1次献血400 mL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精神紧张所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各种献血不良反应诱因中居首位。结论 精神紧张是引起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多见于学生、年轻献血人群和献血200 mL的初次献血者中,应通过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提高采血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统计江西省血液中心近3年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比例,为建立相应的献血招募对策、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0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183307人次的血液采集和检测不合格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献血时间、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职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江西省血液中心自愿无偿献血人次年提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断降低;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最高,献血者文化程度与不合格率呈反比。结论要努力宣传发展多种群体参加献血,尽快扩大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招募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统计江西省血液中心近3年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比例,为建立相应的献血招募对策、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0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183307人次的血液采集和检测不合格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献血时间、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职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江西省血液中心自愿无偿献血人次年提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断降低: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最高,献血者文化程度与不合格率呈反比。结论要努力宣传发展多种群体参加献血.尽快扩大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招募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00~2002年政府下达计划献血指标,2003~2004年逐步取消献血计划指标.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献血量由200ml向400ml转变.实践证明采血不足量多由献血不良反应、血管等因素所致,笔者比较了采集200ml和400ml血液不足量是否有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及分析淮安市近5年无偿献血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发展无偿献血事业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江苏省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无偿献血总采集量及献血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单位采集量均呈正增长趋势,且400 ml献血量增长幅度最快;团体自愿、个人自愿献血均呈正增长趋势,但个人自愿献血增长幅度远小于团体自愿献血;非标量血采集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提高400 ml献血比例;多样化、多地区、多渠道的招募个人自愿的无偿献血者;加强采血前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源 《当代护士》2006,(1):105-106
目的寻求降低献血反应率的有效措施.方法观察长沙市无偿献血者36400名,用广州华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和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ACD-B采血袋,按操作规程采集300ml或400ml全血.结果初次献血者的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的反应发生率(p<0.01),献血400ml者的反应率高于献血300ml者的反应率(p<0.01).结论加强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工作,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减轻疼痛,劝告初次献血者最好只献300ml,将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采血量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219 140名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是否足量分为采血足量组(n=218 674)和采血量不足组(n=466)。收集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资料并进行分类,单因素分析后记录采血量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献血量、献血次数、献血环境、献血季节、献血方式、年龄、体重、职业类别是无偿献血者采血量不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采血量不足与献血量、献血次数、献血环境、献血季节、献血方式、年龄、体重、职业类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采血量不足的发生,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中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过程中造成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以2000年1月~2005年12月到本院输血科进行无偿献血的63070名驻京部队官兵为观察对象,对献血过程中出现采血量不足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63070名献血者中,共出现569名采血量不足,占采血人数的0.90%。采血量不足的献血者中,静脉穿刺技术造成的有257人,占45.17%;心理因素造成的202人,占35.50%;其他因素造成的110人,占19.33%。结论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静脉穿刺技术是造成采血量不足的主要因素,献血者的心理素质、对献血的认识、采血环境等也会对采血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98年10月国家实施《献血法》以来,我站共接待无偿献血3762人次。其中男性2338例:女性1424例。发生献血反应105例,占无偿献血总人数的2.8%。女性发生献血反应人数高于男性。经国内外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少量献血无损健康,反而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因为无偿献血一次采集的血液量200ml约占人体总血液量的5%,对人体不会有影响,但我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献血者体重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481名献血反应者的体重资料,对各个体重区间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体重的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低体重献血者因献血反应致采血不足量人数随体重增加亦呈下降趋势.结论 对于体重相对较轻的献血者,降低预采血量能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并能减少不足量血液的报废,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对该血站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发生不良反应的627例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类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其诱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女性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18~29岁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夏季(6~8月)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仅献血1次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1次以上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紧张是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占59.97%。结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与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献血次数均有关,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其主要诱因为献血者精神紧张,血站相关人员可通过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加强献血知识宣传、提高服务质量等对策预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献血量一般为200ml或400ml为一个标准单位,不足标准为采血量不足。采血量不足可引起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失调,这样的血液不能应用于临床。在实际的采血操作中,受性别、年龄、血型、季节、受教育程度、采血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血量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对北京市血液中心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2年中采血量不足的血液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旨在探讨采血量不足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蒋保云  刘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3):3453-3456
目的 探讨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对血站血液质量管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该中心接收的无偿献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6-12月接收的无偿献血20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采供血管理,研究组应用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对血液质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一针穿刺率、不良事故发生率、疼痛评分;比较两组血站血液分类差错状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一针穿刺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工作环境卫生学检查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供血过程中,研究组血站血液分类总差错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0.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以及一针穿刺率,同时可以降低不良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献血的疼痛程度,保证献血者的安全,从而提高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海南地区不足量献血情况,了解不足量献血的分布状况,寻找不足量献血产生规律,为减少不足量献血的产生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4年2 454例不足量献血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不足量比例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海南地区2014年不足量献血比例为2.74%,重复献血和首次献血、街头献血和团体献血、男性献血和女性献血产生的不足量献血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除重复献血和街头献血以外,400 m L献血和200 m L献血产生的不足量献血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者自身状态是不足量产生中的重要因素。做好献血服务,加强与献血者沟通交流,提高采集技术,有助于减少采血不足量发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