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玲  谢远俊 《中国性科学》2011,20(5):42-45,58
同性恋者自我认同是指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同性性倾向,并以同性恋者的身份组织个人生活,与社会发生积极的互动。自我认同对于维护同性恋者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使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3名男同性恋者的半结构式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材料的进行编码分析,探索男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发展历程。结果发现:男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发展经历了同性吸引、自我标签化(即确认自己的同性性取向)、同性性接触和自我表露(即告知他人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等阶段;男同性恋者的身份公开主要发生在自我和私人层面,他们倾向于向周围人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更不愿意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性行为对促进男同性恋者认同而言并不是必须的;家庭环境是影响同性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社会性别规范与男同性恋者性身份认同的关系,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帮助自我不和谐同性恋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名男同性恋者进行半结构式荫’谈,选取189名男同性恋者运用男同性恋性身份认同问卷(The Gay Identity Questionnaire),以及自编社会性别情况调刍浓进行调查。结果:男同性恋者普遍认同1和0的划分代表了性交模式的不同(3.35±1.27),但并不认同1和O的划分代表了社会性别特征(2.44±0.80)。男同群体认为0的社会压力大于1(3.05±1.20),并且倾向于向异性恋者隐瞒自己的1、0身份(3.09±0.08),而不向同性恋者隐瞒自己的1、0身份(2.54±0.86)。性身份认同第三阶段在“对于1、0身份的理解”、“隐瞒1、0身份”及“对具有女性特质的看法”方面多题的得分高于第四阶段(P〈0.05)。结论:社会性别规范以及社会文化赋予1、0身份的额外含义会给男同性恋者带来压力。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发展是同性恋者内心接纳自己性身份的重要转折,也是从自我不和谐状态到和谐状态的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就男同性恋大学生自我认同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与分析,进一步丰富男同性恋者自我认同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等收集资料,再采用定性研究中的滚雪球法确定目标群体,选取了10位身边可接触到的男同性恋在校大学生,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法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和研究。结果:本文根据自我认同概念,从同志身份认同、性行为角色认同、性别角色认同三方面探讨了男同性恋者自我认同过程,结合访谈分析出其认同受到家庭环境、同志圈亚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反映出该群体相关的社会生存现状。结论:男同性恋大学生自我认同是一个内在与外化两个系统间相互磨合的一个过程,不仅是其个体自身认知的发展阶段,也是受外在系统影响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晴锋 《中国性科学》2013,22(10):102-107
目的:了解男同性恋者性角色与性别角色之间的区别.方法:采取定性研究中的滚雪球式个案访谈与参与观察.结果:通常认为同性恋者的性角色有“攻”和“受”之分,然而性角色并不总是与性别角色相一致,女性气质的男同性恋者在性行为中可能扮演主动的角色,反之亦然.性别角色与性角色之间无法相互推断.性角色和性别角色部分源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划分,但性角色并不是完全由生理因素决定,攻、受行为并没有完全结构化.结论:男同性恋社群中“受”的角色占多数,这与长期的历史-社会塑造、文化心态有关.通过性别角色规范作为中介,文化对同性恋社群性行为的作用得以实现,从中亦可以发现社会/文化是如何建构行为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社会孤独对同性恋者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于2021年1月至4月选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感情和社会孤独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的调查问题对374名同性恋者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 控制了受教育程度后,家庭适应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是社会孤独影响同性恋者核心自我评价的平行中介变量,其效应值分别为-0.052和-0.081;出柜状况调节了同性恋者的社会孤独通过家庭适应性影响核心自我评价后半路径的中介过程(β=-0.033,P<0.05);性角色偏好调节了同性恋者的社会孤独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影响核心自我评价后半路径的中介过程(β=0.028,P<0.05)。结论 同性恋者的社会孤独通过家庭适应性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平行中介影响核心自我评价。同时,出柜状况调节了同性恋者的社会孤独通过家庭适应性影响核心自我评价后半路径的中介过程,而性角色偏好调节了同性恋者的社会孤独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影响核心自我评价后半路径的中介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对待同性恋者的偏见程度,以及大学生社会支配倾向与同性恋偏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9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配倾向中文版量表以及同性恋态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同性恋偏见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男生对同性恋的偏见程度显著高于女生.(2)社会支配倾向与同性恋偏见呈显著正相关,且支持群体基础的支配、反对平等、排外主义三个成分均与同性恋偏见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配倾向中的排外主义维度能显著预测同性恋偏见.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者态度较为宽容;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偏见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社会支配倾向与同性恋偏见关系密切;减少同性恋偏见可从降低社会支配倾向入手.  相似文献   

7.
男男同性恋(MSM)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是为当今多数人所不认同和歧视的群体,而且也是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本文首先探讨了男同性恋者的常见精神健康问题,其次分析了造成男男同性恋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以了解男同性恋者的心理状况,减少对男同性恋者的歧视,为以后研究男男同性恋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志红 《中国性科学》2013,22(4):92-94,96
女同性恋者作为性多元人群中的一个群体,有其独特的话语模式,这种话语模式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女同性恋者的言行举止和她们的身份认同。单从性爱对象来看,女同性恋者无疑是对传统异性恋关系的挑战和超越;但若从社会性别视角来分析女同性恋者的话语模式,我们会发现那可能是另一种对主流异性恋关系的回归。本文通过对国内某大型女同性恋社区网站的文本分析,探讨主流异性恋语境对女同性恋话语模式的渗透和影响,以及女同性恋者名符其实的多元话语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男同性恋者婚内ED的发病率,以引起医学界及社会决策层的重视.方法回顾自2004年至今到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男科门诊就诊ED的男同性恋者及其同性伴侣共83例,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IIEF-5)进行调查.结果评分5~7分45例,8~11分20例,12~21分3例,共出现ED 68例,占81.93%,有同性伴侣35例,其与同性性关系出现ED为0例,占O%.结论男同性恋者婚内ED发病率相当严重,而与同性性生活ED发病率为0,显示其ED的出现与生理无关,无需过多医学干预,而只是一个性倾向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男男性接触者(man who have sex with man,MSM)是指与同性之间存在性接触的男性人群,其主要包括素质性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和异性恋中的男性.1由于该人群中普遍存在多性伴、无固定性伴、一夜情、群交、虐恋等社会因素,加之口腔、直肠的先天解剖生理特征,2使MSM人群成为性传播疾病(STD)的高发人群,防治和干预的重点人群.本文对MSM人群中STD的发病情况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