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莉  张建荣 《医疗装备》2021,(1):181-182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联合渐进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7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渐进性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联合渐进性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谢宁伟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27-142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前及护理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Barthel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3周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全科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全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与FA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 FAM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全科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付玉平 《医疗装备》2023,(22):127-129
目的 探讨中频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4月樟树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频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1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三期十步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干预的58例作为对照组,行三期十步法干预的5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生活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神经功能(Barthel评分)以及负性情绪(HAMD及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状况、生活活力、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三期十步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及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瞿峥艳 《现代养生》2023,(10):777-780
目的 探究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选择医院因脑梗死偏瘫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压疮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跌倒和坠床、疼痛、深静脉血栓)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并比较,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感知能力、潮湿程度、移动能力、活动能力、营养摄取、摩擦力和剪切力各项Brade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和坠床、疼痛数字评分表(NRS)和Caprini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3.94%,较对照组(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徐雪梅  徐君  刘芸芸  李玲 《医疗装备》2022,(17):183-187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理论结合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4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质量控制理论结合责任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Barthel指数及生命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及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介入治疗的AIS患者,联合应用质量控制理论结合责任制护理干预措施相比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法对两组运动功能进行测评,积分越高功能越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法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测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40.31±6.04)、(28.00±2.17)分]与对照组[(27.34±5.59)、(17.34±2.8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83、21.151,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57.06±5.63)分]与对照组[(42.05±5.3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3,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患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高龄老年脑血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科进行治疗的高龄老年脑血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和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老年脑血栓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陶锦红 《药物与人》2014,(4):163-164
目的 :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4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护理和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Barthel指数以及F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观察指标可见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单纯阿司匹林组脑梗死患者采取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联合药物干预组对于就诊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NHIS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药物干预组疗效达到90%远高于单纯阿司匹林组76%,χ^2=6.933,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和6%)差异不显著,χ^2=1.032,P>0.05。联合药物干预组血小板聚集率、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单纯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神经功能和患者生活能力,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循证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出院时,循证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循证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业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5例相关中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在病情平稳后选择的锻炼方式,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病情平稳时的Fugl-Meyer量表积分Barthel指数计分均处于较差的状态,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选择在家属帮助下自行锻炼,观察组患者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比较1个月后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积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计分)。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量表积分(包括上肢、下肢、总运动积分)及Barthel指数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专业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能加快中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升其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在脊柱骨折患者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脊柱骨折患者按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全程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V.AS评分、Barthel.指数、术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V.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并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干预,对比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于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FegMevyer积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后,其Barthel指数、Feg-Mevyer积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肌力恢复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4周、 8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肌力恢复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效果理想,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64例,按治疗方法 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按照危险分层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调控血压、血糖、血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每日1次,用药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均有改善,Barthel指数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6.67±3.02)分比(7.42±3.02)分;75.36±23.56比68.36±22.36,P<0.05].这种优势在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更为突出.结论 注射用尤瑞克林在脑梗死的早期即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尚松环 《中国校医》2021,35(10):770-772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1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上下肢肌痉挛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Berg Balance Scale, BBS)为(46.42±3.52)分,高于对照组的(41.37±3.82)分,(t=5.372,P<0.01);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5.64±21.52),高于对照组的(24.49±20.18),(t=5.545,P<0.01),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4.69±10.29),高于对照组的(17.39±9.36),(t=2.896,P<0.01);干预后,上肢0-Ⅰ级29例(93.55%)多于对照组21例(70.00%)(χ2=14.087,P<0.01),下肢0-Ⅰ级28例(90.32%)多于对照组19例(63.33%)(χ2=10.227,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平衡能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利于缓解肌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