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连续或间断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各48例。单侧组患者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患者采用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术前、术后24小时及术后1、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Cobb角变化情况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P<0.05),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少于双侧组(P<0.05)。术后24小时及术后1、3、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ODI和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手术方式分为Wiltse入路组(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 47例)和经皮入路组(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51例)。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使用C臂机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 观察术后残余腰痛情况、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伤椎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变化。结果 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经皮入路组(P均<0.05)。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 Wiltse入路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经皮入路组(P均<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 Wiltse入路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经皮入路组,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表(JOA)评分高于经皮入路组(P<0.05)。术前及术后1周, 两组伤椎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5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按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0)和B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疼痛感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椎旁肌入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及72 h疼痛感觉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1周疼痛感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症状不需要行椎管减压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减少了对椎旁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经椎弓根入路行PVP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行PVP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质疏松生活质量量表(QUALEFF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VAS、QUALEFFO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填充量、术中X线曝光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1日-2015年5月1日,入住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外科腰椎退变的患者。回顾性统计行单侧钉棒固定患者18例,双侧32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施行。比较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观察术后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通过以上参数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术后VAS评分明显提升并维持至末次随访,两种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良好疗效,单侧椎弓根钉棒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残留慢性腰背肌肉疼痛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C臂机下定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48例。术后采用通用的VAS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疗效。结果:136例患者在单侧椎弓根PKP手术后24~48小时感觉疼痛明显减轻,2例加重,10例症状无明显改善,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1.89%。结论:单侧椎弓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头尾结合入路与完全头侧入路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2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9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尾结合入路组和完全头侧入路组, 每组45例。完全头侧入路组采用腹腔镜下完全头侧入路手术, 头尾结合入路组采用腹腔镜下头尾结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完全头侧入路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完全头侧入路组(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肛门排气、首次进食、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均短于完全头侧入路组(P均<0.05)。头尾结合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44%, 2/45)低于完全头侧入路组(20.00%, 9/45), P<0.05。结论与完全头侧入路手术相比, 腹腔镜下头尾结合入路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效果更好, 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LSS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 研究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切口长度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 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0.05)。术后1、3个月, 研究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00%, 1/50)低于对照组(16.00%, 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 P=0.036)。结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LSS效果明显, 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减轻术后疼痛, 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 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前外侧入路组, 每组35例。前外侧入路组给予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组给予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髋关节量表(Harris)、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跌倒风险、平衡感、10 m步行测试结果、骨生成指标[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 两组VAS评分、跌倒风险评分低于术前, 且前外侧入路组VAS评分、跌倒风险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 前外侧入路组OHS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 前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平衡感评分、10 m步行测试结果、OC及BALP水平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后外侧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27%, 5/35)高于前外侧入路组(2.85%, 1/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纯PKP与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PKP,观察组采用体位复位联合PK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椎体恢复高度、Cobb角、骨水泥分布及骨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骨渗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d VAS评分降低,术后3 d、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增加,Cobb角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前行体位复位可加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改善术后疼痛,且不增加骨水泥泄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11月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分析平均住院的时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减轻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RS数字量表评分、椎体压缩比、Cobb角;并发症。结果全方位护理组NRS数字量表评分、椎体压缩比、Cobb角、平均住院的时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减轻的时间、并发症和常规护理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微创植骨融合术在青壮年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用双色球法,划分A组(45例,内固定)和B组(46例,内固定+微创植骨),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swestry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A组;B组Cobb角小于A组;B组Oswestry评分低于A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内固定加微创植骨融合术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对患者的胸腰椎功能恢复非常有帮助,既能够矫正后凸畸形,还有利于促进骨性融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择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obb角为(3.1±0.7)°,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分别为(89.7±5.2)%和(90.5±4.4)%,VAS评分为(1.5±0.6)分,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发生率为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采取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将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在给予全身麻醉后行体位复位,获取满意的复位后,采取经皮置钉手术.术后进行1年随访,分析患者手术前后ODI指数、VAS评分及各项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O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经体位复位后、撑开钉棒后,后凸Cobb角、前缘、中部椎体高度丢失率均取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采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小的创伤性,能够良好矫正伤椎,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探究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展开系统性调查,按照随机电脑分组依据分成分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而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的疼痛程度对比无统计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选用PKP术和PVP术均有各自的治疗效果,相对而言,PKP术在缓解疼痛、提高椎体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按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1.078),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402、5.835、11.222),P <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533),P <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疼痛,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8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选择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组选择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分析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结果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组视觉模拟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是医院骨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后入路手术治疗,48例)、参照组(接受前入路手术治疗,48例),对比临床疗效、ODI评分、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显著比参照组(72.92%)高,研究组治疗后ODI评分显著比参照组低,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显著比参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17%)显著比参照组(20.83%)低,P<0.05。结论后入路手术可显著改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病情,减轻功能障碍,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医院创伤骨科60例四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30例/组),对照组施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施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比较手术情况、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在观察组中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观察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可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使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方法将医院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膝关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VAS)。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得出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时,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严重、骨折愈合时间长,均没有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通过观察发现,关节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上,临床效果较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关节镜微创技术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恢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预后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