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大连市近10年的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导致梅毒增加及波动的因素,为今后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大连市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趋势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大连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7680.9949,P<0.01),年均增长速度为124.66%。其中I期梅毒、II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呈持续增长,而且I期梅毒、II期梅毒的增长比隐性梅毒增长幅度大。男女梅毒病例总数相当,但I期梅毒男女性别比为1∶0.51,II期梅毒为1∶1.49,病例数存在明显差别。15岁以上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梅毒病例集中在城乡结合地区。结论根据大连市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应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8年来周口市梅毒发病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周口市2005~2012年报告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2年周口市梅毒累计发病2758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16/10万。梅毒发病率(/10万),2005~2012年分别为0.75、0.70、1.51、1.68、2.19、3.39、5.14、9.69;男性为3.10、女性为3.23(P〉0.05)。2758例中,20-49岁占53.95%;农民占32.74%、工人占19.87%、家务及待业占14.76%。结论2005-2012年周口市梅毒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延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延安市2005--2010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延安市报告梅毒病例3250例,年均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2331例),占总病例数的71.72%,其次是一期梅毒(533例)占16.40%,二期梅毒(267例)占8.22%,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20~59岁年龄组发病为主(2394例),占总病例数的73.66%;男性1805例、女性1445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14804~4),占病例总数的45.54%,其次为家务及待业(占16.06%)、工人(占12.31%)。结论延安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要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行为干预,以控制梅毒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梅毒及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鼓楼区2005-2013年梅毒及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鼓楼区梅毒年均发病率74.55/10万,其中2005-2009年呈上升趋势,2009-2011年略有下降;以隐性梅毒为主(43.9%),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淋病年均发病率28.31/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淋病男女发病率之比为9.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淋病病例均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多为本地户籍。梅毒病例主要为家务及待业(18.3%),淋病病例主要为工人(20.0%)。结论南京市鼓楼区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较高,应加强疾病防治能力,加大监测力度,控制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海安县梅毒及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安县2005-2014年梅毒及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海安县梅毒累计报告2 098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6.70/10万~29.6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26/10万,隐性梅毒占70.0%;淋病累计报告1 106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4.16/10万~26.6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74/10万。梅毒男女报告发病率比为1.05∶1,20~60岁年龄组占71.0%;淋病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为5.79∶1,20~45岁年龄组占78.4%。职业分布,梅毒农民占60.7%,淋病农民和工人占63.2%。结论海安县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波动较大,应规范性病诊断和报告,有针对性进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西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全市2005—2020年梅毒疫情特征并对其乡镇/街道级别的地理分布信息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报告梅毒病例26 803例(男性12 662例,女性14 141例),年均发病率18.32/10万,年均实验诊断率99.01%,年发病率和年实验诊断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7 988.15、1 164.23,P值均<0.001)。病例发病无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职业构成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离退人员为主(68.16%,18 268/26 803),城区年均发病率(23.08/10万)高于郊县(14.03/10万),发病率高峰依次为≥85岁组(141.26/10万,隐性梅毒占92.62%)、0~1岁组(30.31/10万,胎传梅毒占96.24%)和25~29岁组(29.13/10万,隐性梅毒占52.32%);除0~1岁组外,其他年龄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I期梅毒、II期梅毒、III期梅毒、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发病到诊断时间依次为3.0(1.0,11.0) d,8.0(2.0,30.0) d,8.0(3.0,36.5) d,3.0(1.0,6.0) d和2.0(1.0,7.0) d,两两比较发现仅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I期梅毒和胎传梅毒、II期梅毒和III期梅毒发病到诊断时间间无统计学差异(adj P = 0.766,>0.999,>0.999)。报告有明确感染途径病例占68.09%(18 251/26 803),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为主(82.48%,15 054/18 25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68.60%,12 520/18 251),文化程度以初中(32.21%,5 878/18 251)和高中/中专(30.73%,5 609/18 251)为主。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文化程度梅毒病例感染途径各不相同,两者间均存在弱强度相关关系(Cramer’s V = 0.160、0.260,P值均<0.001)。结论 西安市梅毒发病率迅速上升且疾病谱有较大变化,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应在高发地区对重点人群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以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灌云县2005-2012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共报告狂犬病17例,病死率100%。年均发病率为0.32/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0.38/10万。男女性别比2.4∶1,3059岁占总发病数的52.94%;职业分布农民和学生各占76.47%和23.53%;58.82%病例多发生于5-8月。被犬致伤者最多,占82.35%,76.47%的病例暴露后未及时规范处理伤口,仅23.53%的病例接种狂犬疫苗。结论动物管理难度大、暴露人群未规范处置和群众的认知不足是灌云县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动物管理、规范处置暴露人群和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淮安市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运用Excel2010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全市共报告梅毒8 076例,报告发病率从3.02/10万上升到22.47/10万,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x2 =6.10,P=0.014),年平均增长24.98%;Ⅰ期和Ⅱ期梅毒所占梅毒构成比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且渐成流行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梅毒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8.10,P<0.001);梅毒发病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男女性别比为0.79: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占62.23%.结论 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增长迅速,性活跃人群仍是防治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隐性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延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延安市2005—2010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延安市报告梅毒病例3 250例,年均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2 331例),占总病例数的71.72%,其次是一期梅毒(533例)占16.40%,二期梅毒(267例)占8.22%,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20~59岁年龄组发病为主(2 394例),占总病例数的73.66%;男性1 805例、女性1 445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1 480例),占病例总数的45.54%,其次为家务及待业(占16.06%)、工人(占12.31%)。结论延安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要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行为干预,以控制梅毒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长兴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梅毒防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4-2018年长兴县梅毒报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长兴县共报告梅毒1 355例,年均发病率41.5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22.08,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评价防制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4年梅毒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图表。结果 2004-2014年广西发现梅毒病例共268 040例,梅毒病例已覆盖全省各市、县(区),2004-2011年每年梅毒病例呈逐年持续增多趋势,I期、Ⅱ期、Ⅲ期和胎传梅毒病例发病率最高达到26.83/10万。25~34岁年龄组男女性梅毒病例均达到高峰,发病率为14.94/10万。梅毒病例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0.67%。梅毒发病率排前5位的市有3个为港口城市。采取行政干预后,各市县梅毒规范诊疗率逐年提高,2012年以后每年梅毒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明显下降,2014年梅毒病例发病率下降至5.31/10万。结论 2012年以来,广西有效遏制了梅毒疫情持续上升的趋势,但仍需继续加强对梅毒病例的核查和规范化诊疗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县2001-2013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3年高县共报告梅毒55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9.13/10万;其中2001年发病率最低(0.20/10万),2012年发病率最高(20.75/10万),年均增长45.7%,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52.16,P0.05)。以早期显性梅毒(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为主,分别占54.38%和41.68%;其中2001-2006年以早期显性梅毒为主(66.67%),2007-2013年以隐性梅毒为主(60.82%)。男性发病率(8.07/10万)低于女性(10.20/10万),城区发病率(10.08/10万)高于农村(8.88/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6、134.82,P值均0.05)。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72.81%),职业主要为农民(54.74%)、家务及待业(12.16%)。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1-12月为发病高峰(24.87%)。非婚性接触是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54.72%)。结论高县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防病宣传,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筛查范围,规范诊治,遏制梅毒疫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成科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1032-1034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5-2010年峨眉山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5-2010年峨眉山市梅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峨眉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3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73/10万,发病率由2005年的6.95/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1.65/10万;2010年居8种性病之首;以Ⅰ期梅毒为主,隐性和胎传梅毒逐渐增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共155例,占总病例数的50.8%,疫情向普通人群扩散;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该年龄段共发病194例,占总病例数的63.61%;文化程度中学占绝大多数,共193例占总病例数的63.28%;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结论 峨眉山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农民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应为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南京市六合区2010-2014年早期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本区梅毒疫情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六合区梅毒中早期梅毒共803例,占97.22%。发病率分别为21.65/10万、26.46/10万、23.50/10万、26.13/10万、22.95/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早期潜伏梅毒分别占33.12%、43.59%、23.29%,Ⅰ期梅毒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Ⅱ期梅毒和早期潜伏梅毒构成总体呈上升趋势(P<0.0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0~39岁组病例占51.81%;男性≥40岁组构成比高于女性,女性≤40岁组构成比高于男性。结论六合区梅毒疫情较为稳定,但Ⅱ期、早期潜伏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高危人群的梅毒筛查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郑州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16年郑州市报告梅毒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郑州市5年累计报告梅毒发病15 855例,年均发病率37.8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以隐性梅毒为主(75.19%),其次是Ⅰ期梅毒(16.31%)、Ⅱ期梅毒(6.63%),不同年份梅毒分期构成比不同(P<0.05);隐性梅毒报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Ⅰ期和Ⅱ期梅毒报告病例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值均<0.05)。全市所辖15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上街区(74.47/10万),不同县(市、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为0.92∶1;20~4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51.43%),其他是50~79岁组(37.05%)、≥80岁组(8.16%)、<20岁组(3.37%);职业中农民占比最高(32.96%),其次是家务及待业(27.19%)、离退人员(13.74%)。结论梅毒仍是郑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切断梅毒的传播,严格执行梅毒病例的诊断和上报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厚街镇梅毒疫情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4年厚街镇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全镇共报告梅毒1 1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4.84/10万,最高为2011年(54.12/10万),最低为2009年(37.20/10万),各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19,P<0.01)。报告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8.36%,病例分期以隐性梅毒居多,占68.40%,报告病例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占68.91%,男女比例为1.03∶1,职业分布以工人为最多,占35.26%,时间分布以5月和3月发病例数较多,分别占11.33%和10.76%,区域分布呈中部社区发病例数较多,周边社区较少的情形。结论 厚街镇梅毒处于较高发病率水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及工厂员工的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倡安全性行为,增强人们主动筛查、主动防治的意识,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甘肃省张掖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张掖市2005-2013年梅毒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 5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隐性梅毒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6.55%;6个县区中发病率较高的是甘州区21.54/10万、肃南县19.88/10万,较低的是山丹县6.07/10万、民乐县3.0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1:1; 70~79岁组、60 ~ 69岁组发病人数较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4.50%、21.69%;发病人数较少的是0~9岁组、10~19岁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0.20%、0.65%.1月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12.18%,10月、11月最少,各占6.51%.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 张掖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2011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要进一步规范诊断报告标准,开展高危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控制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灌云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5-2020年灌云县戊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灌云县共报告戊肝535例,年均发病率3.2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071,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