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培养结果,探讨其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变迁,寻找有效的抗生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63例(97只眼)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78.4%。不同年份的细菌检出率变化无明显差异(x^2=0.79,P>0.05)。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由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转变为以淋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为主。大多数细菌对环丙沙星敏感,对氯霉素耐药。结论:对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既助于提高临床治疗,又可防止临床滥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10年致病菌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8~2007年临床确诊的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致病菌10年的变迁,为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25例(466只眼)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80%.不同年分的细菌检出率变化无明显差异(x2=0.83,P>0.05).10年来,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细菌有逐渐减少、革兰阴性细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革兰阳性细菌中,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匍萄球菌)所占的百分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所占的百分比则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在革兰阴性菌中,淋球菌为主要致病菌.10年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淋球菌在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对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既助于提高临床治疗,又可防止临床滥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对于严重的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早期可慎片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液治疗,待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告后再结合治疗情况修改治疗方案.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from the inferior palpebral conjunctival surface of neonate with acute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and research the transit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in recent 10 years for sensitive antibiotics for its treatment,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drug use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Secretion specimens were taken from 466 eyes of 325 cases with clinically diagnosed acute bacterial neonatal conjunctivitis for bacterial culture,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for specimens with positive culture results.Results Bacterial positive rate was 80% with insignificant changes among the different years.The past 10 years,neonatal conjunctivitis of acute bacterial pathogens,Gram-positive bacteria had a gradual downward trend;Gram-negative bacteria had a gradual upward trend.In Gram-positive bacteria,the percentage of opportunistic pathogen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 was a rising trend,the percentage of Staphylococcus anreus and hemolytic streptococcus was a decreasing trend.In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Neisseria gonorrhoeae.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 and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 neonatal pathogens of acute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had a gradual upward trend in recent 10 years.Conclusions Bacterial culture combined with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secretion specimens of the acute bacterial neonatal conjunctivitis are beneficial not only for clinical treatment,but also to guide clinical practice in preventing antibiotics misuse and causing an increase in resistant strains.For serious neonatal acute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the early quinolone antibiotic eye drops can be used with caution.After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the treatment programs should be modified. 相似文献
3.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200例(200只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并对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菌检出率较低(7.00%),而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高(146只眼,73.00%);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有129只眼(88.36%),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革兰氏阴性细菌17只眼(11.04%),以大肠埃希氏菌、淋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多见。大匆数主要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敏感,而对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急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在临床工作中应有针对性选择有效抗菌素进行治疗;尽早获取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于病原学诊断和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1年至2010年临床确诊的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病人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探讨其致病菌药物敏感性10年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淋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来,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淋球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药物敏感性高,对利福平、新霉素、氯霉素的耐药性强。结论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首选环丙沙星眼药水和妥布霉素眼药水。病情严重者可以联合头孢哌酮或者头孢唑啉类的药物,同时应及早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在试验结果出来之后,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01/2012-12河北邢台眼科医院诊治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并对致病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检标本186例中,培养阳性菌150例(80.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7例(84.7%),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8.0%),人葡萄球菌(10.0%),溶血葡萄球菌(4.0%)。革兰氏阴性菌23例(15.3%),前四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均为2.0%。革兰氏阳性菌除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敏感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87.0%)。
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本地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无论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尽早获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结果:检标本186例中,培养阳性菌150例(80.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7例(84.7%),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8.0%),人葡萄球菌(10.0%),溶血葡萄球菌(4.0%)。革兰氏阴性菌23例(15.3%),前四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均为2.0%。革兰氏阳性菌除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敏感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87.0%)。
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本地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无论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尽早获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8.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学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11):698-699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67例临床分析黑龙江省加格达奇铁路医院眼科侯学文我院自1991年8月至1994年5月间共诊治了67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患儿,其中男性31例,女性36例,单眼26例,双眼41例。所有病例均行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检查并证实有细胞内革兰氏阴...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结,角膜炎的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经细菌学证实的细菌性角、结膜炎共59例,结果结膜炎及角膜炎病原体相似,葡萄球菌占首位(55.9%),其次为草绿色链球菌(13.6%)。药物敏感试验,对氧氟沙星及诺氟沙星敏感者最多,分别达89.8%及84.7%,而对青霉素耐药者达86.4%,说明传统的抗菌素对目前的治疗已失去了过去的辉煌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我国最新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的种类。方法 对50例(50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给予患者10g·L-1阿奇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滴眼2d后改为每天1次,治疗3d,于第8天再次行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80.0%,革兰阳性细菌占97.5%,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占培养阳性总数72.5%),其中包括2例苯唑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应用抗生素治疗后,47例(94.0%)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再次行病原学检查,原致病菌全部清除率为60.0%,部分清除率为5.0%。治疗后细菌培养仍阳性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培养阳性总数56.2%)。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我国目前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首要致病菌,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予以重视,选择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前后的眼表改变,为进一步了解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理过程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72眼)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者给予抗生素滴眼液治疗,分别于首次就诊当天、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行患眼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显示:首次就诊当天为(7.6±2.7)mm,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分别为(5.8±2.7)mm、(8.8±3.5)mm、(9.3±2·4)mm、(11.9±3·4)mm,与正常人群12.5mm比较,治疗后1周、2周、3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显示:首次就诊当天为(6.8±3.0)s,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分别为(6.2±2.6)s、(8.6±3.6)s、(8.4±4.0)s、(24.3±3.9)s,与正常人群25.0s比较,治疗后1周、2周、3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显示:首次就诊当天阳性49眼,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阳性分别为50眼、36眼、30眼、10眼。结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发病时及治疗恢复过程中会出现干眼症状的眼表改变,在治疗中可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眼病的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性结膜炎,角膜炎及眼内炎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对1996-2000年间284例眼病感染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培养阳性的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84例培养标本中,培养出细菌62株,培养阳性率为21.8%,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35.4%,铜绿假单胞菌占16.1%,敏感药物为喹诺酮类及丁胺卡那霉素,结论: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微球菌是主要角结膜感染菌,喹诺酮类药物应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分布和耐药状况,为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采集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K-B法对分离细菌做敏感性试验,并对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到156例(156只眼)结膜囊分泌物标本,分离细菌116株(74.4%),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有78只眼(67.2%),前三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9只眼(25.0%)、金黄色葡萄球菌22只眼(19.0%)和腐生葡萄球菌17只眼(14.7%);革兰阴性细菌38只眼(32.8%),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25只眼(21.6%)、肺炎克雷伯氏菌7只眼(6.0%)、普通变形杆菌3只眼(2.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以及革兰阴性菌对加替沙星分别100%敏感,此外所有菌株对其它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是兰州地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应根据菌株耐药情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加替沙星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与安全性。设计 系统综述。研究对象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 Embase。收集加替沙星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与Stata12.0进行Meta分析。主要指标 治愈率、痊愈率、不良反应。 结果 加替沙星组治愈率(OR=3.20,95%CI为2.37~4.31,P<0.00001)与痊愈率(OR=1.88,95%CI为1.56~2.27,P<0.00001)较左氧氟沙星组均较高,并能降低总不良反应的发生(OR=0.47,95%CI为0.27~0.80,P=0.006)。而眼睛刺痛(OR=0.76,95%CI为0.37~1.57,P=0.46)、眼痒(OR=0.32,95%CI为0.10~1.00,P=0.05)等不良反应指标在两组中无差异。结论 加替沙星在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方面,与左氧氟沙星相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