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64年报道第1例人类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以来,CMV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实体器官移植后有7%-32%的受者会出现CMV感染相关问题,这是移植后受者最常见的病原感染类型。CMV疾病通常出现在移植术后或终止抗病毒预防治疗后1~4个月。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CMV感染发生率可增加1倍,感染后的病死率可达25%,这也是肝移植术后导致移植物失功能和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肝移植后CMV感染的防治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天然免疫分子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lectin,MBL)对于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肾移植的83例受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受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其本人的同意。所有受者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期间定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尿液CMV脱氧核糖核酸(DNA)拷贝数,血液或浓缩尿中检测CMVDNA≥10。copies/m|诊断为CMV感染。将83例受者分为CMV感染组和非CMV感染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MBL水平并进行比较。将可能影响CMV感染的6项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筛选出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6个月内共有18例(22%)受者发生CMV感染(CMV感染组),另65例受者未发生CMV感染(非感染组)。CMV感染组受者的术前血清MBL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受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CMV感染受者经更昔洛韦治疗后,病毒拷贝数下降转阴,无一例发生CMV肺炎或移植物失功。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供体CMV血清学阳性/受体阴性(D+/R-)、MBL〈500ng/ml、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发生术后排斥反应是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18、0.001、0.011、0.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MBL水平〈500ng/ml是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为5.691,95%可信区间1.746—18.548,P=0.004。CMV血清学阳性/受体阴性(D+/R-)亦是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为7.673,95%可信区间1.107—53.178,P=0.039。结论术前MBL水平(〈500ng/m1)和术前供体CMV血清学阳性/受体阴性是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检测受者的血浆MBL水平对术后CMV感染有预测价值,一旦术前检测血浆MBL〈500ng/ml可以术前提前应用抗病毒预防治疗。在供受体配对方面,应尽量避免将血清CMV阳性供肾移植给CMV阴性的受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推出,使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下降,但同时带来的是移植后的感染问题,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尤其是CMV肺炎较为严重,该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极为凶险,可在短期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一旦发生ARDS,预后恶劣,严重威胁受者的生命。因此,预防器官移植后CMV肺炎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更昔洛韦是治疗CMV感染的有效药物,我中心对肾移植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器官移植受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病因。用抗病毒药物对有CMV病毒血症的患者进行预治疗这种方案已被广泛接受,并常规用于CMV感染疾病的预防。为评估预治疗对预防CMV感染的有效性,澳大利亚Westmead儿童医院的Strippoli等检索了CENTRAL(截至2005年第2期)、Medline(1966~2005年2月)和Embase(1980~2005年2月)数据库,从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并于今年1月25日在线发表了分析结果。[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1):CD005133]  相似文献   

5.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7,28(11):703-703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器官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除了CMV感染所致的严重CMV肺炎及CMV肝炎等以外,无症状和有轻度症状的CMV病毒血症所导致的间接不良影响也需要重视,如CMV感染会增加细菌、真菌等其它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由于CMV对移植物的损伤和对移植受者免疫调节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发生率高,严重感染常导致受者死亡或移植物丧失。采用高灵敏、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移植术后CM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能极大的改善预后。本文对近年来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CMV)DNA拷贝数,探讨病毒载量变化在诊断CMV活动性感染中的意义和指导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40例采用预排空治疗策略预防CMV病的肾移植受者同时进行CMV抗原血症(pp65)分析和病毒载量监测并进行随访,观察CMV-DNA载量和pp65在判断肾移植受者CMV活动性感染和指导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结果 264份样本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7份阳性(21.59%),病毒载量水平2.648×101~5.273×105copy/ml;抗原血症分析检测48份阳性(18.18%),抗原指数1~18/5万WBC;Cohen,s-Kappa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良好(Kappa=0.762).25例(62.5%)患者PCR方法检测阳性,19例(47.5%)抗原血症分析阳性.病毒载量首次出现阳性时间为(13.22±14.78)d,pp65首次出现时间为(26.72±20.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4例出现CMV病,发病时间133~179 d,3例发病前pp65和CMV-DNA均为阳性,1例仅CMV-DNA阳性.结论 血浆CMV载量检测与抗原血症分析一致性良好,而敏感性较高,更准确反映肾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更适合用于肾移植术后预防CMV感染的预排空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口服伐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伐昔洛韦(valaciclovir)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121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供、受者血清CMV-IgG均为阳性(D+R+组)肾移植63例,供者血清CMV-IgG阳性、受者血清CMV-IgG阴性(D+R-组)肾移植58例。上述两组受者随机再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口服伐昔洛韦,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肾移植术后1年内CMV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的受者对口服伐昔洛韦有良好的耐受性。预防组CMV性肺炎发生率为8.06%,对照组为22.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供者血清CMV-IgG阳性、受者血清CMV-IgG阴性或供、受者血清CMV-IgG均为阳性的肾移植,受者预防性口服伐昔洛韦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术后CMV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术后急性排斥的影响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6例肾移植受者的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和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急性排斥的影响。术前感染受者根据有无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急性排斥发生率。结果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的急性排斥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29.9%比19.5%,P=0.014),术前感染受者发生急性排斥的风险增高将近1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降低术后CMV疾病的发生率但对急性排斥无影响。结论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术后急性排斥独立的危险因子。常规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减少由感染介导的免疫损伤而导致的急性排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单中心儿童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移植和/或术后门诊规律随访的10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 出现CMV感染9例(8.65%)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6例, 女3例;中位年龄10岁(3月龄~15岁)。结果 9例受者中, 采用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诱导6例, 术前CMV IgG阴性4例。除1例外, 余8例均因围手术期肾功能恢复不佳未早期使用抗CMV预防药物。CMV感染中位时间为肾移植术后22 d(7~50)d。9例受者中, 7例出现发热、肺炎和腹泻等症状, 2例无典型症状。3例受者感染CMV同时并发其他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3例在感染CMV同时或CMV DNA转阴后出现细胞或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9例受者经过注射更昔洛韦或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后, 均痊愈出院, 血CMV DNA转阴中位时间为32 d(17~90)d。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CMV感染风险高, 且发生时间较早, 应综合考虑CMV感染高危因素, 在移植后尽早启动CMV普遍性预防。  相似文献   

11.
巨细胞病毒(CMV)是广泛感染人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药物治疗CMV感染效果并不理想,疫苗的研制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最终预防和治疗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本文就巨细胞病毒的病毒学特征、致病机理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检测在肾移植术后CMV病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CMV-PP65抗原,术后3个月内每周1次。结果 100例肾移植受者中42例检出CMV-PP65抗原阳性,初次检出CMV-PP65抗原的平均时间为(23.6±16.7)d,平均抗原阳性细胞数为(7.8±5.3)个/5×104白细胞。抗病毒治疗中18例抗原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升高,平均峰值为(16.4±3.1)个。58例抗原血症阴性的受者仅1例发生CMV病。42例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受者抗病毒治疗后抗原血症均阴转,1例发展为CMV病,平均阴转时间为(24.6±11.3)d,平均疗程为(34.2±7.1)d。结论 CMV-PP65抗原监测可指导肾移植术后CMV病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LA-G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 初次肾移植受者215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CMV活动性感染将受者分为CMV阳性组和CMV阴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膜结合型HLA-G1 (mHLA-G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可溶性HLA-G5 (sHLA-G5)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HLA-G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sHLA-G5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移植肾组织中HLA-G的表达,采用ROC曲线分析sHLA-G5水平预测CMV活动性感染的Cutoff值。结果 术前两组间HLA-G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mHLA-G1均呈低表达,CMV pp65阳性时亦无明显变化。CMV阳性组外周血中CD14+ mHLA-G1+细胞显著升高(P<0.05),达到(45.53±17.32)%,转阴后下降至(10.22±5.78)%。CMV阳性组外周血中sHLA-G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预测CMV活动性感染的最适Cutoff值为202.9μg/L,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CMV阳性组受者外周血中HLA-G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MV阴性组(P<0.05)。12例CMV活动性感染受者移植肾活检样本中,10例肾小管上皮细胞HLA-G表达呈阳性。结论 HLA-G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和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可能是保护移植肾功能的机制之一。以sHLA-G5表达水平202.9μg/L作为Cutoff阈值,具有很好的判断CMV活动性感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器官移植术后,有效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同时,出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机会感染,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后再治疗较困难,并增加抗排异的难度。故如何有效的预防CMV感染尤为重要,能提高器官移植术后的生存率。现对目前有效预防CMV感染的方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1999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52例次肾移植患者,对其中所发生的16例CMV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外周血CMV IgM阳性和(或)外周血巨细胞病毒抗原(CMV-Ag)阳性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16例肾移植术后CMV感染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出现高热、干咳等症状则很快出现呼吸衰竭,对上述患者进行多次痰细菌培养及血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结果均呈阴性5例,单纯CMV感染4例,CMV并发细菌感染6例,CMV并发真菌感染3例,CMV并发寄生虫感染1例,胸片提示为肺间质性病变12例.经治疗后治愈11例,5例死亡.结论:①CMV感染为肾移植患者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②及早诊断与早期联合治疗可提高CMV感染的治愈率.③肾移植术后CMV感染在早期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治疗同时,减少或暂停免疫抑制剂,有利于提高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器官移植受者耐药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诊治新进展, 包括针对CMV感染的防治药物、耐药CMV的诊断、诊治策略及免疫学治疗策略, 旨在为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受者耐药CMV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中心行首次肾移植的受者。根据术后预防药物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缬更昔洛韦组,口服缬更昔洛韦450 mg,1次/d;对照组为更昔洛韦组,口服更昔洛韦1 g,3次/d。两种药物均于术后10 d内开始服用,持续3个月,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进行调整剂量。术后随访1年,并规律监测CMV-DNA、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比较两组的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首次CMV阳性时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存活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6例肾移植受者,实验组85例,对照组81例。实验组CMV感染率为1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实验组首次CMV阳性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40.5 d(77.3~198.5 d),对照组为47.5 d(36.8~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组CMV发病率下降(4.7 %比1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万乃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效果,为临床预防肾移植术后CMV感染提供一种有效方法。方法:将47例接受血清学CMV-IgG阳性供肾的血清学阴性受者(D /R-)和59例血清学阳性受者(D±/R )分别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肾移植术后第2天预防组口服盐酸万乃洛韦0.6g,每天3次,共服90天;对照组不用任何预防性抗病毒药物。观察预防组和对照组CMV感染、CMV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万乃洛韦减少了术后CMV感染率及CMV病发病率(P<0.05);万乃洛韦延缓了CMV感染及CMV病的发病时间(P<0.01)。万乃洛韦减少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对肾移植术后高危受者使用小剂量万乃洛韦是预防CMV感染、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nus,CMV)感染是肾移植受者重要的患病和死亡原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结合CMV的分子生物学特点阐述了其免疫逃避、大量复制以及引发疾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通过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病毒DNA,诊断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性感染。结果术前所有受者及其供者DNA检测均为阴性,术后共检出4例阳性受者。另有3例患者亦出现类似病毒感染的症状,DNA检测为阴性,后经检查确诊为结核和霉菌感染。2例术后1年多出现发热的受者经DNA检测,排除CMV感染,确诊为慢性排斥反应和霉菌感染。以上结果表明,PCR作为移植受者术后HCMV活性感染的诊断手段,简单快速,准确性高,成本低,并可用于鉴别其它细菌(如霉菌)感染或慢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