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胃安素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以光镜、电镜下胃粘膜病理形态学变化及有关生化项目为观察指标,结果发现胃安素预防组及治疗组发生萎缩性胃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0. 05),胃粘膜前列腺素 E,、已糖胺、血清皮质醇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 P <0.05);模型恢复组血清D-木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胃液 pH值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5)。表明胃安素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胃炎脾虚证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萎胃散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萎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用主动免疫、乙醇、去氧胆酸钠及热糊灌胃同时进行的综合方法,制成大鼠CAG模型。造模后治疗组以萎胃散大、小剂量治疗60d,观察指标以胃粘模固有腺体萎缩程度为依据。对照组仅予生理盐水灌胃。结果:治疗组的CAG病变数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可见腺体恢复正常,治疗组与模型组(不给药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萎胃散的应用可使胃  相似文献   

6.
胃舒胶囊防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相似文献   

7.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1].癌变的可能性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一般认为.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舒胶囊对萎缩性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92例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给予胃舒胶囊,对照组(64例)给予胃宁冲剂冲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内镜、病理疗效及治疗前后AgNOR颗粒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示积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胃镜有效率70.3%,对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有效率分别为64.1%、66.4%、67.9%,并能降低其积分值。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舒胶囊也能显著降低AgNOR颗粒数、抑制PC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结论:胃舒胶囊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胃镜征象、病理变化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和纠正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胃舒胶囊治疗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舒胶囊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造成大鼠萎缩性胃炎癌病变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甲酸组、胃舒胶囊组,观察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胃粘膜病理形态及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LPO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性下降;病理检查显示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膜肌增厚,腺体化生,异型增生,胃小凹延长,增殖细胞数、AgNOR颗粒数显著增多;超微结构亦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胃舒胶囊组显著改善(P<0.01-0.05)。结论:胃舒胶囊可抑制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和致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胃舒合剂治疗48例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从症状、胃镜、病理三大方面,通过记分法进行了综合判断。其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3.3%。6个月总有效率为91.7%。其6个月的症状有效率为91.7%,与3个月的症状有效率85.4%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而胃镜有效率66.7%,萎缩有效率64.6%,肠化有效率62.5%,异型增生有效率65.38%,与3个月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胃乐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胃舒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雷尼替丁及饥饱失常的综合方法,造成大鼠CAG癌前病变气虚血瘀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125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预防与治疗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维甲酸预防与治疗组、胃舒胶囊预防与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液红细胞(RBC)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RBC-C3b受体花环率降低,RBC免疫复合物(BRC-IC)花环率增高,胃舒胶囊预防与治疗组、维甲酸预防与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但胃舒胶囊对RBC-IC花环率的降低作用好于维甲酸(P<0.05)。结论:胃舒胶囊能显著改善和调节RBC免疫功能,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这可能是胃舒胶囊防治大鼠CAG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组织样本,其中胃癌6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检测各组组织样本中ARID1A、E-钙黏蛋白(E-cad-herin)...  相似文献   

16.
胃安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目的研究中药胃安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临床研究,以市售维酶素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双盲法,共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通过内镜观察、胃粘膜病理检查及对尿17羟、血流变、血清Hp抗体、胃粘膜尿素酶、SOD等指标的检测,观察中药胃安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实验研究,采用2月龄Wistar大鼠,以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钠自由饮用、寒凉胆汁灌胃、饥饱失常的综合法,造成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为脾肾两虚型动物模型,造模同时进行预防实验.造模成功后进行治疗实验,50d后处死动物,进行胃粘膜病理检查及各项相关指标的检测(对照药为三九胃泰和维酶素).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胃安素及维酶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综合疗效分别为:968%和758%,经统计学处理,P<005.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胃安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明显优于三九胃泰及维酶素组(P<005).结论胃安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萎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萎胃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选择经胃镜加病理检查确诊的CAG患者200例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其中萎胃散治疗组135例,胃复春对照组65例。同时对大鼠CAG模型,分别进行萎胃散治疗与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比较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结果:CAG萎胃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04%,胃复春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也有改善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研究表明,胃萎散治疗组的CAG病变数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可见腺体恢复正常。结论:胃萎散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病变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芪莲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芪莲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标准的CAG伴PLGC患者随机分为芪莲舒痞汤治疗(治疗)组56例及胃复春治疗(对照)组32例,详细记录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病理、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症状积分、病理积分、Hp清除率方面,治疗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芪莲舒痞汤治疗CAG PLGC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