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主要病因、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96例(97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0.5~5年.结果 (1)病因:角膜白斑41只眼(42.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8只眼(28.9%),角膜溃疡16只眼(16.7%),圆锥角膜4只限(4.1%),大泡性角膜病变8只眼(8.2%).(2)疗效:角膜植片透明81只眼(83.5%),视力0.05以下7只眼(7.2%),0.05~0.2者53只眼(54.6%),0.3~0.5者28只眼(28.9%),0.5以上者9只眼(9.3%).(3)并发症:主要为角膜免疫排斥反应(8只眼)和继发性青光眼(4只眼).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性眼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祖国 《眼科研究》1990,8(1):60-63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角膜疾患复明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青光眼为其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自1969年Iruine和Kaufmen首先应用MackayMary电眼压计发现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高发生率的眼压升高以来,由于角膜移植技术的改  相似文献   

3.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锦春 《眼科研究》1998,16(3):220-221
目的评价儿童角膜移植术的意义及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14岁儿童角膜炎及机械性损伤致角膜瘢痕性混浊合并白内障、无晶状体眼,先天性角膜混浊及角膜溃疡、穿孔、脓肿等40例(42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0.7~7.5a。结果植片总透明率73.8%,其中角膜炎症及机械性损伤致瘢痕性混浊者为81.3%。视力提高率64.3%,脱盲率47.6%,脱残率28.6%。排斥反应发生率28.6%。结论儿童期角膜移植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手术在视功能发育前进行尤为重要。儿童眼球解剖生理特点、术后护理及检查治疗上的困难,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较成人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故应在供体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随访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 5 2例 (5 3只眼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随访性总结。结果 术后视力≥ 0 .5者 15只眼 ,占 2 8.8% ;0 .2 5~ 0 .4者 18只眼 ,占 34.6 % ;0 .0 5~ 0 .2者 11只眼 ,占2 1.1% ;眼前指数~ 0 .0 5者 6只眼 ,占 11.5 % ;光感消失者 3只眼 ,占 5 .7%。角膜植片透明者 4 6只眼 ,占 86 .7% ,角膜植片混浊者 7只眼 ,占 13.2 %。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角膜盲的最佳复明方法 ,可以在基层二级医院推广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以使角膜盲患者复明或者控制角膜病变进展.成功的角膜移植不仅需要植片透明,还要获得较好的视力.目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残留的高度散光成为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原因之一,也一直是屈光角膜医生面临的难题.对其矫治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缝线处理,通过调整角膜缝线张力和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散光的目的;第二阶段,缝线完全拆除后残余的散光,可以通过光学镜片或手术来矫治.光学矫治主要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其中近年来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巩膜镜使用较多.手术方法除了传统的通过改变角膜曲率来实现散光矫治的角膜松解切开术及角膜楔形切除术外,还包括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新型矫治方法.近年来,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松解切开术、角膜楔形切除术及角膜基质环植入术等,使散光的矫治更加精准,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6.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意义及讨论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儿童角膜浑浊11例(11眼)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2 4月。结果 植片透明率63 . 64 %,9例术后裸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效果较成人差,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Xu JJ  Le QH  Sun XH  Zhang CR  Wang Y  Hong JX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7):583-588
目的 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对圆锥角膜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自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期间于我院行DLKP11例(11只眼)和PKP18例(18只眼)的29例圆锥角膜患者资料。对术前、术后的未矫正视力(UCVA)、最好矫正视力(BCVA)、植片情况、散光状况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DLKP术后9例患者BCVA高于0.5,PKP术后14例患者BCVA高于0.5。DLKP组术后的平均球镜度数(DS)为(-1.21±3.36)D,平均柱镜度数(DC)为(-4.03±1.87)D,PKP组术后平均DS和DC分别为(-3.86±2.43)D和(-3.43±2.31)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S:t=2.135,P=0.46;DC:t=-0.643,P=0.528)。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DLEK组与PKP组术后角膜植片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基底层及前弹力层角膜在形态上基本相似,均表现为植片基质细胞胞核略小,排列稍显紊乱,有裂隙样暗纹。DLKP组患侧眼内皮细胞的形态基本正常,平均密度为(2311.72±439.73)个/mm^2,对侧眼为(2477.81±535.92)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78);PKP组患侧眼内皮细胞面积较大,细胞大小不均匀,非六角形细胞比例高,平均密度为(1642.17±583.41)个/mm^2,明显低于对侧眼(2739.05±401.77)个/mm^2,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2,P=0.006)。DLKP组的并发症主要是术中后弹力层穿孔、缝线松脱及层间浑浊等。PKP组的并发症主要是缝线松脱、眼压升高、排斥反应及内皮功能衰竭。结论DLKP术后的屈光状况与PKP术接近,虽然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但是术后发生内皮排斥和内皮衰竭的机率低、安全性高。(中华腰群杂志,2007,43:583-588)  相似文献   

8.
无前房复杂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沁  姚进  袁南荣 《眼科研究》2000,18(2):160-161
目的 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无前房复杂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改革。方法 14例(14眼)无前房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中采用了制作球结膜瓣和巩膜瓣以利引流的方法,并在分离虹膜前后粘连形成的前房及白内障摘出和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上进行了改良。结果 随访6~12个月,其中12眼植片透明,2眼半透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探讨了改进手术方法的解剖生理依据,证明了此方法在临床  相似文献   

9.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创口裂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创口裂开的特点、治疗方法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7月至2003年6月于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创口裂开的患者,根据眼球裂伤程度采用创口缝合或联合虹膜切除、晶状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摘出、前段玻璃体切除、同期或Ⅱ期玻璃体切除或联合眼内气体和硅油填充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等处理创口裂开及其并发症,随访观察术后视力、植片透明度、眼压及眼球后段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24例患者保留了眼球,8例患者眼球萎缩.8例缝线断裂或松脱患者,术后6例视力提高,角膜植片均透明,眼压正常,未出现玻璃体出血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14例创口裂伤范围1/4~1/2周的患者,术后8例视力下降,11例角膜植片混浊,5例眼压异常(降低或升高).8例创口裂伤范围1/2~3/4周患者,术后7例视力下降,5例角膜植片混浊,7例眼压异常(降低或升高),4例玻璃体出血,4例脉络膜、视网膜脱离.2例创口裂伤范围≥3/4周的患者,术后均无光感,角膜植片混浊,眼压降低(眼球萎缩),出现玻璃体出血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创口稳定性和抗张能力差,较小的外力打击可引起破裂.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伤性创口裂开常合并更严重的眼内容物脱出、玻璃体出血或脉络膜视网膜脱离,比普通眼外伤程度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因内眼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例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6.6个月,眼部刺激症状均缓解,术后视力提高10眼,视力无改变1眼;术后9例角膜植片透明,2例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赵贵阳  王林农  方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09-2010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疗效。方法:对43例4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角膜植片透明者34例(79%),视力≥0.05者37例(86%),≥0.3者16例(37%)。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3例(7%),继发性青光眼1例(2%)。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部分提高角膜病患者视力的有效手段,角膜植片排斥反应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和预后,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具有完整随诊资料的儿童患者(年龄≤14岁)67例(80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6月至13年,平均2.7年.结果 44只眼(55.0%)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免疫排斥反应41.3%,继发性青光眼10.0%,并发性白内障5.0%,缝线松脱3.8%,植片溃疡3.8%,虹膜前粘2.5%,植片哆开2.5%,植片上皮缺损2.5%,伤口漏水1.3%和视网膜脱离1.3%.及时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后18例植片恢复透明或部分透明,26例植片完全混浊.结论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免疫排斥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的出现为精确分析角膜形态和曲率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选取30例已行角膜移植术的病人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据角膜地形图提供的资料。结合不同术式、随访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彩色编码的角膜地形图中非对称蝶结形和不规则形在术后不同时间均可出现。术后6个月以上角膜的散光度数在不同诊断组、不同的植床、植片直径差异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别,且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角膜的散光轴向倾向于垂直向方位。  相似文献   

14.
付蓉花  刘平  王新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00-2102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后继发性青光眼(post-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glaucoma,PPKG)的病因、分类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7例206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52例52眼(25.2%)诊断为PPKG;34例34眼经联合药物治疗后眼压得到控制;18例18眼行手术或激光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结论:PK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能够降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根据PPKG的不同病因进行不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术前供体角膜及术后一年内受体植片的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术后植片内皮细胞下降率为 :一周 0 2 2 % ;二周 3 94% ;三周 5 74% ;二月 8 68% ;三月 10 0 9% ;六月 14 68% ;一年 2 6 7%。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在前三周为快速下降期 ,第二个月至一年为慢速稳定下降期 ,将为临床医师在手术时对供体的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 ,应用精良的手术器械 ,缝线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使成功率大大提高 ,然而手术后仍有部分病例出现角膜植片混浊 ,而导致手术失败。本文通过 45 0例45 6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临术分析 ,探讨术后角膜植片混浊的主要原因。资料和方法 :本组选择 1989年 1月 1999年 1月诊治的较完整的 45 0例 45 6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作为分析对象。在 45 0例 45 6眼中 ,男性 394例 399眼 ,女性 5 6例 5 7眼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9岁 ,平均 44 .6岁。1.术眼病变性质 :见表 1表 145 6眼病变性质诊断眼数炎症后白斑单纯性白斑 32 7粘连…  相似文献   

17.
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目前导致角膜植片衰竭的主要原因.穿透性角膜移植仍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术式之一.近年来,通过改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式达到降低角膜移植排斥发生率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眼科医师的重视.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了飞秒激光塑形高帽状结构的穿透性角膜移植(PKP)、手工式高帽式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半高帽状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角膜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角膜溃疡穿孔42例(42眼)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随访时间6~18个月.结果 术后31例视力比术前提高,15例发生排斥反应,4例真菌性角膜炎复发,11例继发青光眼.结论 对保守治疗无效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评估圆锥角膜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和 板层角膜移植术(LKP)后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 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因圆锥角膜行角膜移植的患者40例进行研究,其中PKP组23例(24眼),LKP组 17例(19眼),术前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并应 用OQAS检查术后的客观视觉质量,检查指标包括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 频率、客观对比度视力和泪膜质量OSI变化。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 检验,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 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23~25个月,PKP组和LKP组患者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状态,2组间 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和柱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KP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低于LKP组 (t=3.91,P<0.001)。PKP组的斯特列尔比、20%对比度视力、9%对比度视力以及OSI与LKP组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KP组的MTF截止频率和100%对比度视力较LKP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t=2.58,P=0.01;t=2.66,P=0.01)。泪膜质量OSI在LKP组明显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8,P<0.001)。结论:双通道OQAS测量结果表明圆锥角膜患者行PKP术后的客观视觉质量优 于行LKP术后,PKP术后的MTF截止频率和对比度视力高于LKP术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