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14日—4月7日泉州市第一医院201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无症状感染34例,有症状感染167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转归。 结果 201例患儿中,161例(80.1%)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接触史,132例(65.7%)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接种史。167例有症状感染患儿中,轻型151例,普通型16例,无重症感染及死亡病例。101例进行胸部CT检查的患儿中,16例有磨玻璃样改变,20例有结节状或条索影改变。201例患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4±4)d,其中有症状感染组核酸转阴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组[(15±4)d vs(11±4)d,P <0.05]。接种1剂或2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组IgG检出阳性率高于未接种疫苗组(P <0.05)。有症状感染组血淋巴细胞计数增高比例低于无症状感染组(P <0.05);有症状感染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增高、血纤维蛋白原增高及D-二聚体增高患儿比例均高于无症状感染组(均P <0.05)。 结论 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患儿多有临床症状,但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有症状感染患儿多伴有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或正常,以及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升高表现,且核酸转阴时间较长,部分患儿胸部CT呈磨玻璃样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19例2022年1月28日至3月3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儿中,男性7例(37%),女性12例(63%);年龄0.5~16.0岁,中位年龄为2岁1个月,以婴幼儿(≤3岁)多见(53%)。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11例(58%),接种者8例(42%)。3例(16%)有基础疾病史。19例患儿均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其中母婴看护机构聚集性发病10例(53%)。临床表现为轻型13例(68%),普通型6例(32%),无重型病例。最常见症状为咳嗽(100%)和发热(63%)。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4%)及淋巴细胞计数多正常(68%)。患儿的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无明显异常。6例(32%)胸部CT有明显肺炎征象。19例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12例(63%)雾化吸入干扰素α。所有患儿治愈出院。结论 儿童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以婴幼儿多见,症状轻,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的17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根据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组;按感染年龄将未接种疫苗患儿分为<3岁、3~<18岁组;根据疫苗接种情况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接种1剂次、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7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男96例、女81例, 发病年龄3(1, 6)岁, 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0.3±3.1)d。轻型138例、普通型39例。3~<18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适龄儿童中未接种疫苗55例、接种1剂次5例、接种2剂次36例。接种2剂次疫苗患儿末次疫苗接种时间≤6个月比>6个月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更短[(7.1±1.9)比(10.8±3.0)d, t=-3.23, 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9日—2023年1月8日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确诊为COVID-19的2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1岁组(84例)、1~<3岁组(64例)、3~<5岁组(29例)和≥5岁组(34例),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诊治及转归的差异。结果 3岁以下儿童占COVID-19住院儿童70.1%(148/211),3~<5岁组、≥5岁组患儿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于1个月~<1岁组和1~<3岁组(P<0.05)。与其他3组相比,1个月~<1岁组患儿呼吸困难、鼻塞/鼻涕、腹泻的比例更高,惊厥发作及神经系统受累比例更低(P<0.05)。并且,与其他3组相比,1个月~<1岁组患儿胆汁酸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比例更高,血小板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及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比例更低(P<0.05)。COVID-19... 相似文献
5.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39-544
目的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 收集2022年2至3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转诊医院收治的107例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转归、疫苗接种状况等资料。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和症状感染组, 按照感染年龄将患儿分为<3岁、3~<6岁和6~<18岁组, 根据疫苗接种状态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组、接种1剂次组、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 采用相对危险度(RR)评估不同年龄患儿接种疫苗对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保护作用。结果 10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中男66例、女41例, 感染年龄10(5, 14)岁。无症状感染组29例、症状感染组78例, 2组间感染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 14)比10(5, 14)岁, Z=0.49, P>0.05];症状感染组中无重型患儿。107例患儿住院时间为(18±6)d, 症状感染组住院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组[(19±6)比(16±7)d, t=0.17, P=0.03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8日—9月21日于成都市方舱医院隔离治疗的226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过程中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和轻症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及转归的差异。结果226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无症状感染71例(31.4%),轻症155例(68.6%)。临床症状以发热(61.3%,95/155)、咳嗽(59.4%,92/155)最常见。188例(83.2%)儿童接种过疫苗。核酸转阴时间为6∽26 d,核酸转阴率为58.0%(131/226)。不同年龄组患儿在性别、前期症状、临床分型、核酸复阳率、核酸转阴率及住院时长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感染组和轻症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疫苗接种、连花清瘟颗粒的使用、核酸转阴率、核酸复阳率、住院时长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临床症状轻微,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对各年龄段儿童健康威胁均小,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深圳新生儿数据协作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7):678-684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 将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深圳新生儿数据协作网27家医院542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其临床特征。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及有症状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X线检查结果及转归。 结果 542例患儿中,男285例,女257例;515例(95.0%)为足月儿,27例(5.0%)为早产儿。无症状感染组60例,有症状感染组482例。轻型336例(69.7%),中型125例(25.9%),重型15例(3.1%),危重型6例(1.2%)。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434例,90.0%),其次为咳嗽和/或吐沫(183例,38.0%)、鼻塞和/或流涕(131例,27.2%)、气促(36例,7.5%)、喂养不耐受(30例,6.2%)等。325例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肺部斑片状阴影或实变阴影136例(41.8%),气胸2例(0.6%),肺透过度降低2例(0.6%),余185例(57.0%)未见异常。396例(73.1%)予治疗,其中对症治疗341例(86.1%),使用抗生素治疗137例(34.6%),免疫球蛋白治疗4例(1.0%),呼吸支持治疗23例(5.8%)。542例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后出院,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 d。有症状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血糖水平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有症状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患儿比例均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多为轻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有症状感染患儿多伴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血红蛋白下降等表现。患儿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Delta变异株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1年11月17日—12月17日河南省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Delta变异株感染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45例分为3组(<6岁组16例,6~13岁组16例,>13岁组13例),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各年龄组均以轻型病例为主,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仅在6~13岁组中出现。<6岁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6~13岁组血肌酐水平升高患儿比例最高,达50%。仅>13岁组中4例患儿出现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在3个年龄组中,6~13岁组外周血CD3+CD4+淋巴细胞、CD3+CD8+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均最低。>13岁组入院时SARS-CoV-2 IgG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儿胸部CT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检测典型孤独症患儿SHANK3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发生率并描述其临床表型特征,并探讨临床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进行孤独症病因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本院确诊为典型孤独症的患儿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组DNA,采用MRC P343-C1 AUTISM-1MLPA试剂盒进行CNVs筛查.结果 共收集来自102个家系的109例典型孤独症患儿,男女比例为4.45:1.发现2例患儿出现SHANK3微缺失,检出率约为2%(2/109).结论 SHANK3基因的CNVs可能解释约2%的典型孤独症病例,是孤独症的一个重要遗传学变异基础;阳性病例倾向于出现严重的三大核心症状及智力缺损的表型;MLPA作为快速、准确的CNVs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开展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y-number variations (CNVs) in 15q11-13,16p11 and SHANK3 gene by using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and the phenotyp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LPA to make an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Autism. Methods The diagnosed of autism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the ICD-10 and DSM-Ⅳ, with typical cluster of symptoms comprise social disability, communication impairments and repetitious behaviors. MLPA KIT P343-C1 AUTISM-1 was used to detect and describe the incidence of CNVs in these three domains. Results Among 109 cases collected from 102 autistic pedigrees, 2 individuals had SHANK3 microdeletion,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2% (2/109) of cases,suggesting the proportion of SHANK3 microdeletion might contribute to typical autism. The phenotypic traits of patients with SHANK3 microdeletions showed homogenicity in severe core symptoms and mental retardation. Conclusions SHANK3 microdeletion is an important genetics component for autism, which may explain 2% typical autism cases. SHANK3 microdeletion might explain autistic core symptoms and mental retardation. MLPA is a sensitive and a high throughput technique to detect CNVs in specific DNA segments,which is beneficial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etiology of autis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甲型流感(甲流)患儿病毒核酸持续时间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90例鼻咽拭子甲流病毒核酸PCR检测阳性的甲流患儿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单纯甲流组(10例)、甲流并发肺炎组(61例)、甲流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组(10例)、基础疾病合并甲流组(9例),对其临床特点、治疗经过、病毒核酸持续时间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甲流患儿的前5位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89/90,99%)、咳嗽(89/90,99%)、流涕(69/90,77%)、气促(26/90,29%)、肌痛(23/90,26%)。病毒核酸持续时间平均9.4±2.9 d。单纯甲流组病毒核酸持续时间短于甲流并发肺炎组、甲流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组及基础疾病合并甲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甲流并发肺炎组、甲流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组及基础疾病合并甲流组之间的病毒核酸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起病48 h内抗病毒治疗组的病毒核酸持续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短于48 h以后用药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83%的体温恢复正常的甲流患儿病毒核酸仍呈阳性。结论 并发症、基础性疾病和抗病毒治疗时机是影响甲流病毒核酸持续的主要因素,体温是否恢复正常不宜作为甲流患儿是否继续抗病毒治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对于控制疫情大流行并减少新冠肺炎重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有过敏性疾病史儿童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安全性是现实问题。
目的:为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提供建议。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21年8月12日至2021年12月3日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疫苗咨询门诊咨询新冠疫苗接种的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根据儿童的既往史、目前健康状态以及家长的问题进行个体化评估,给予暂缓接种或推荐接种建议,电话随访接种后72 h内、28 d内和3个月时有无征集的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AEFI)以及家长主动报告的任何非征集的不良事件;行AEFI与疫苗的因果关联评估。
主要结局指标:新冠疫苗AEFI。
结果:接受新冠疫苗接种咨询的儿童116例,男67例(57.8%),女49例,年龄(10.1±3.1)岁,经疫苗咨询门诊个体化评估后推荐接种(组)77例(66.4%),暂缓接种(组)39例。有过敏性疾病史70例(60.3%),其中 25例因处于过敏性疾病急性期建议暂缓接种,既往其他疫苗或药物过敏史11例(9.5%)中5例因严重过敏反应期建议暂缓接种,非药物过敏史13例(11.2%)中5例因处于疾病急性期、特应性体质21例(18.1%)中3例因患急性疾病(呼吸道感染),1例(0.9%因既往接种新冠疫苗1剂过敏)建议暂缓接种。暂缓接种组儿童于疫苗咨询门诊咨询后后3个月行电话随访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推荐接种组77例儿童均完成了3次随访,实际接种亚组54例(47例接种了2剂次疫苗,7例接种了1剂次疫苗);实际未接种亚组23例,两亚组性别、过敏性疾病史、其他疫苗或药物过敏史、非药物过敏史和特应性体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3.0)岁vs(9.0±3.1)岁,P=0.04]。接种后4 d和28 d的电话随访未报告征集的严重过敏反应。接种后72 h内18例(17.8%)报告征集的不良反应事件,其中皮疹和咳嗽各5例(5.0%),流涕4例(4.0%),纳差和发热各3例(3.0%),咽痛2例 (2.0%),乏力、肌痛、恶心、呕吐各1例(1.0%),经判断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因果关联。接种后28 d和3个月电话随访未再报告征集的不良反应。接种后28 d内家长主动报告5例非征集不良事件,其中特发性皮炎或湿疹发作3例(3.0%)、 过敏性鼻炎发作2例(2.0%),初步判断与新冠疫苗接种无因果关联。接种后28 d内新冠疫苗AEFI发生率 33.3% (18/54)。
结论:过敏性疾病缓解期、有其他疫苗或药物非严重过敏史、非药物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安全的,新冠疫苗AEFI均发生在接种后72 h内,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儿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3月5日确诊SARS-CoV-2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无症状组(n=41)和有症状组(n=73),在亚组分析中分别比较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单用、两联和三联)及干扰素α-1b是否联用阿奇霉素对患儿住院天数、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14例确诊患儿,其中男72例(63.2%),女42例(36.8%)。患儿中位年龄为7.1岁,住院天数、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10 d、6 d。亚组分析中,无论在有症状组或无症状组,患儿住院天数和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在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及是否使用干扰素α-1b联用阿奇霉素治疗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推荐常规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SARS-CoV-2感染及以协同抗病毒为目的联用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后的相关持续症状,为制订感染后的随访计划,减少和预防患儿感染后的相关症状提供依据。方法以2022年4月13日—5月8日由上海市仁济医院南院儿科病房出院的0~5岁Omicron BA.2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以连续2次、间隔时间超过24 h的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为随访起点,其转阴后的4~5周为随访截点,对主要带养人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出院后相关持续症状。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103例患儿中,男孩61例,女孩42例,中位年龄为18个月。主要带养家长已接种2针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苗的比例为64.1%(66/103)。患儿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98.1%,101/103),其次是咳嗽/咳痰(63.1%,65/103)、胃肠道问题(37.9%,39/103)、食欲下降(30.1%,31/103)、乏力(27.2%,28/103)、鼻塞/流涕(16.5%,17/103)等。出院1个月时随访报告44例(42.7%)至少有1种持续症状,包括呼吸道相关症状(14例,13.6%)、胃肠道问题(19例,18.4%)等。主要带养人接种2针及以上COVID-19疫苗的患儿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较家长未接种或接种1针的患儿核酸转阴时间缩短(P<0.05),但2组患儿存在至少1种持续症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半数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感染学龄前儿童出院后存在持续相关症状,多为胃肠道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但大部分症状轻微,需持续随访关注其转归情况。主要带养人COVID-19疫苗接种对儿童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亲子病房收治模式下,家庭聚集性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儿童及其家属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定点医院于2022年4月8日至5月10日收治确诊的感染Omicron变异株患儿190例及其家属1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儿童组和成人组均以轻型为主,儿童组轻型比例高于成人组(P <0.05);2组临床表现均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儿童组发热、腹痛腹泻、喘息发生率高于成人组(P <0.05),鼻塞流涕咳嗽、咽干咽痒咽痛发生率低于成人组(P <0.05);成人组治疗连花清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药汤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止咳化痰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使用率均高于儿童组(P <0.05);儿童组疫苗接种率(30.5%)较成人组(71.1%)低(P <0.001),而儿童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短于成人组(P <0.05)。2组临床轻型者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短于普通型者(P <0.05)。2组有基础疾病者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长于无基础疾病者(P <0.05)。 结论 家庭聚集性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和成人的临床分型均以轻型为主。尽管儿童疫苗接种率较低,但在亲子病房收治模式中,疾病恢复较快,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短于成人。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