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视屏时间(screen time, ST)及抑郁症状现状及其关系, 为制定青少年抑郁防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广州市1个城区(5所中学)和1个郊区(3所中学)共2 140名学生进行MVPA、ST及抑郁症状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MVPA时间、ST以及两者组合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结果  89.72%的中学生MVPA时间未达标, 女生(95.52%)高于男生(84.38%); 67.38%的中学生ST未达标, 男生(69.75%)高于女生(64.81%); 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01%, 女生(31.58%)高于男生(22.80%); MVPA、ST未达标率和抑郁症状检出率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均高于初中(χ2值分别为6.40, 121.71, 27.37, 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MVPA时间与ST对抑郁症状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 过去7 d MVPA时间达到1 h天数 < 7 d、每天ST>2 h单独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OR值分别为1.19(P=0.35)和1.93(P < 0.01);将MVPA时间与ST进行组合后发现, 过去7 d MVPA时间达到1 h天数 < 7 d且每天ST>2 h对抑郁症状的OR值最高(OR=2.03, P < 0.05)。  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MVPA时间严重不足, ST普遍过长, 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MVPA时间不足且ST过长的中学生更易产生抑郁症状。应针对不同类型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身体活动和视屏行为健康宣教, 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MVPA)、视屏时间(screen time, ST)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为筛查学龄儿童心理问题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17年3月在广州市5个区各抽取1所小学,纳入4 922名6~12岁小学生。问卷收集学生的社会人口学信息、MVPA、ST和情绪行为问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回归模型分析MVPA、ST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结果  平均每天MVPA≥60 min的学生占37.5%,平均每天ST≤2 h的学生占87.7%。与低水平MVPA组(< 60 min/d)相比,高水平MVPA组(≥60 min/d)学生在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较低,亲社会行为得分较高(t值分别为2.80,2.47,2.56,-1.97,P值均 < 0.05)。与高水平ST组(>2 h/d)相比,低水平ST组(≤2 h/d)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各维度得分较低,亲社会行为得分较高(t值分别为3.18,3.35,3.70,3.80,-3.21,4.97,P值均 < 0.05)。低水平MVPA和高水平ST的联合暴露会增加儿童品行问题(OR=1.45,95%CI=1.02~2.05)、同伴交往(OR=1.93,95%CI=1.11~3.36)、亲社会行为(OR=1.55,95%CI=1.08~2.23)和困难总分(OR=1.73,95%CI=1.12~2.68)发生风险。  结论  MVPA和ST独立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且MVPA不足和ST较长的联合暴露可以增加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中小学生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生活质量的联合效应,为制定提高学生人群生活质量的综合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在南京市随机抽取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4 3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混合效应模型计算组间均数差值和95%CI分析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和班级水平的聚集性后,与体力活动不足者相比,体力活动充足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增加0.03(95%CI=0.01~0.05);与视屏时间达到2 h/d者相比,视屏时间不足2 h/d者的CHU9D评分增加0.05(95%CI=0.02~0.08);与体力活动不足且视屏时间达到2 h/d的学生相比,体力活动不足且视屏时间不足2 h/d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增加0.05(95%CI=0.02~0.09)、体力活动充足而视屏时间达到2 h/d者的评分增加0.03(95%CI=-0.03~0.10)、体力活动充足且视屏时间不足2 h/d者的评分增加0.08(95%CI=0.05~0.12)。结论充足体力活动和较少视屏时间均可增加中小学生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分,且两者对生活质量评分具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叶盛  杨月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15-1018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探讨视屏时间、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选取南京市城区5所中学、郊县3所中学共2 010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中学生视屏时间和睡眠时间,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价抑郁症状。  结果  27.71%(557名)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CES-D≥1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 h/d(OR=1.90,95%CI=1.53~2.37)、睡眠时间 < 7 h/d(OR=2.54,95%CI=1.88~3.42)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按视屏时间分层分析发现,睡眠时间 < 7 h/d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在视屏时间>2 h/d组(OR=2.46,95%CI=1.64~3.71)高于视屏时间≤2 h/d组(OR=2.35,95%CI=1.51~3.65)。  结论  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视屏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应重点关注视屏行为和睡眠不足联合暴露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19年11月借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参考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对京津冀地区4 26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状况、视屏时间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  结果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03%;其中超重检出率12.01%,肥胖检出率10.02%。男生(26.09%)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 < 0.01);城市(24.09%)和汉族(22.7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21.05%)和少数民族(1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7.63,P值均 < 0.05)。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24.85%,视屏时间合格率为38.69%,睡眠时间合格率为57.09%。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间3项均不合格的比例为21.68%,1项合格和2项合格分别占42.80%和28.77%,3项均合格的仅占6.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合格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呈负相关(OR=0.72,95%CI=0.52~0.98);与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均未合格者相比,2项合格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7,95%CI=0.36~0.87)。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较低,保障睡眠时间将对超重肥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在以后的防控和干预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成绩的关联,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小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等信息;从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级,共对3 192名一至十二年级中小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及20 m往返跑成绩等体能指标。  结果  3 192名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为优良的985人(30.9%),男生优良率(34.7%)高于女生(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3,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组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38,95%CI=1.12~1.70);与视屏时间≥2 h/d组相比,视屏时间 < 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42,95%CI=1.17~1.71);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且视屏时间≥2 h/d的中小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且视屏时间 < 2 h/d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97,95%CI=1.46~2.67)。  结论  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视屏时间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肺适能的提升。促进体质健康应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2 h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5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银川市3个区的2 00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状况和视屏状况等.结果 银川市中学生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1.3±17.5)分,健...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小学生视屏时间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为制定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5省1 09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视屏时间和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  结果  5.6%的小学生每天视屏时间>2 h,男生、农村学生、健康素养较低的学生、饮酒的学生每天视屏时间过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5,6.94,6.86,16.86,P值均<0.05),每周零花钱不同的学生视屏时间分布不同(P<0.01)。11.3%的小学生有过自我伤害行为,西部地区、男生、三年级、农村、监护人为其他成年亲属、健康素养较低、吸烟、饮酒、每天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31,11.49,23.91,22.12,15.11,55.16,19.03,25.16,19.3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视屏时间≤2 h的学生相比,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较高(OR=2.62,95%CI=1.31~5.23)。  结论  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与视屏时间有关,应在小学生中开展减少视屏时间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实施中学生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广州市城区12 357名初一、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学生体质状况、生活作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学生的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检出率为18.80%(2 323名),其中男生为18.52%(1 165/6 292),女生为19.09%(1 158/6 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过长与蔬菜(OR=0.50,95%CI=0.42~0.58)、水果(OR=0.64,95%CI=0.58~0.70)的摄入频率存在负关联;与油炸类食品(OR=1.90,95%CI=1.70~2.09)、西式快餐(OR=1.90,95%CI=1.65~2.19)、甜食(OR=1.36,95%CI=1.25~1.49)和含糖饮料(OR=1.70,95%CI=1.57~1.84)的摄入频率存在正关联(P值均<0.01)。结论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有关,需要科学管理视屏时间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11~14岁儿童视屏时间与近视的关系, 为儿童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数据,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中国七大区域14个省、28个区/县调查点, 对12 397名11~1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每日视屏时间和视力信息。  结果  中国11~14岁儿童自我报告近视率为45.0%, 其中女童高于男童、城市高于农村, 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长(χ2值分别为178.82, 79.25, 495.96, P值均<0.01);12 397名儿童的平均每日视屏时间为40.0(30.0, 60.0)min, 男童长于女童, 城市儿童长于农村儿童(χ2值分别为20.86, 102.68, P值均<0.01)。每日视屏时间≥60 min男童自我报告近视率(42.5%)高于视屏时间<60 min的男童(36.4%), 每日视屏时间≥60 min女童自我报告近视率(55.6%)高于视屏时间<60 min的女童(48.0%)(χ2值分别为23.62, 34.15, P值均<0.01)。经调整年龄、性别、地区、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含糖食品、含糖饮料摄入量和平均每日睡眠时长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与每日视屏时间<60 min比, ≥60 min(OR=1.14, 95%CI=1.03~1.27)的女童近视风险较高(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 每日视屏时间和男童或女童的近视程度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  结论  每天≥60 min视屏时间可能是11~14岁青春期女童近视的正性相关因素之一。鉴于影响视力的因素复杂, 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与其肩颈、腰背健康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中学生肩颈、腰背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0个区10所中学的3 952名学生进行脊柱健康状况及日常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中学生中有肩颈症状和腰背症状的分别为20.3%和15.2%;有肩颈症状的女生(25.3%)多于男生(16.2%),高中生(24.5%)多于初中生(15.5%),住校生(24.4%)多于非住校生(17.6%);有腰背症状的女生(17.9%)多于男生(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学校类型、午休趴在桌子上睡觉、因学习或玩电脑熬夜、自评学习压力、持续长时间做作业、玩手机、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与学生肩颈症状相关(P<0.05);性别、午休趴在桌子上睡觉、因学习或玩电脑熬夜、自评学习压力、持续长时间做作业、玩手机、看电视与学生腰背症状相关(P<0.05)。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肩颈、腰背症状不容忽视,学习压力、长时间静坐行为和不良的睡眠习惯均对脊柱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叶梅  翟向宇  谷倩  黄涛  范翔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509-1513
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体力活动、屏幕时间与焦虑情绪、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大学生健康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3所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共抽取4 96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PAQ),评估被试的焦虑、睡眠和体力活动状况.结果 有9.7%的受访大学生存在焦虑情绪(男生8.7%,女生11.4%),睡眠质量不良率为55.0%(男生51.8%,女生60.4%).性别间焦虑发生率和睡眠质量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2,34.81,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中,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后,体力活动和屏幕时间均未达到推荐标准的人群,存在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不良的风险分别是2项指标均达标人群的2.23(95%CI=1.31 ~3.79)倍和1.48(95%CI=1.13~ 1.94)倍;女生中,屏幕时间与焦虑情绪存在正相关(aOR=1.61,95%CI=1.18~2.21),而体力活动与焦虑情绪、睡眠质量之间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力活动不足与屏幕时间过长会增加男生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不良的风险,屏幕时间过长会增加女生焦虑情绪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了解大学生上网规律和时间特征及其对颈肩病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大学生颈肩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分层抽取的武汉科技大学1 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上网时间特征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多数大学生上网的时间特征表现为网龄2~4a、每周上网总时间10~20 h、每次上网持续时间1~3 h;上网网龄特征不同区间对颈肩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6,P=0.581),每周上网时间(x2=12.636,P=0.000)和每次持续时间(x2=27.727,P=0.000)两个特征不同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R2=0.797);3个时间特征与颈肩病发生概率之间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P值均<0.01);拟合方程的系数表明每次上网持续时间对颈肩病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每周上网时间和上网网龄(B值分别为7.149,3.794,1.944).结论 上网引起的颈肩疾病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需要严格控制上网持续时长,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保持正确的上网姿势,合理适度进行颈、肩、背部肌肉锻炼,以有效预防颈肩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学生视屏时间分布情况,分析中学生学习日或周末视屏时间对身心亚健康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11月抽取安徽省某市普通初高中3 477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视屏时间,并利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身心亚健康状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视屏时间组间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的差异,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视屏时间对身心亚健康的影响。结果 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605人(17.4%)和2 126人(61.1%),躯体亚健康状态者958人(27.6%),心理亚健康状态者794人(2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OR=1.25,95%CI:1.02~1.53;OR=1.48,95%CI:1.19~1.82),周末视屏时间>2 h/d(OR=1.44,95%CI:1.22~1.69;OR=1.72,95%CI:1.44~2.05),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均>2 h/d(OR=1.63,95%CI:1.29~2.70;OR=2.13,95%CI:1.65~2.74)会显著增加中学生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的风险。结论 较长视屏时间会增加中学生身心亚健康风险,控制视屏时间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久坐引起的肩颈、腰背疼痛的改善效果,为防治大学生肩颈腰背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桂林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350名有肩颈或腰背疼痛问题的大学生分为两组(n=175),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处方干预,干预组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练习.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腰椎JOA评分、VAS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及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t值分别为21.87,18.39,19.40,21.00,18.53,39.08,P值均<0.0l),且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的VAS评分为(1.51±0.63),低于对照组(3.49±0.75)(t=26.74,P<0.05).研究组大学生的疼痛频率降低、疼痛时间缩短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大学生的总有效率为86.86%,高于对照组的4.00%(x2=242.31,P<0.05).结论 对于大学生久坐引起的肩颈、腰背疼痛,坚持进行太极拳练习能够有效放松肩颈腰背肌肉,活动各部位关节,缓解肩、颈、腰、背各部位疼痛,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大学生颈肩痛现状以及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对颈肩痛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中心向全国各地多所大学随机抽取学生发放6000份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颈肩痛患病情况、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姿势等。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分析颈肩痛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人群中颈肩痛的患病率为39.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722)、每天使用手持电子设备大于4小时(OR=1.219)、每天使用电脑总时长大于3小时(OR=1.305)、使用电脑单次最长时间大于2小时,(OR=1.210)是大学生患颈肩痛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低头不弯腰的姿势在桌前使用电子设备(A姿势OR=1.302;C姿势OR=1.445;D姿势OR=1.137)、在床上不使用电子设备(仰卧OR=1.575;俯卧OR=1.720,;侧卧OR=1.769;半卧OR=1.385;坐立OR=1.351)是大学生患颈肩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大学生颈肩痛的患病率较高,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姿势关系密切,应倡导大学生正确科学地使用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心理特质因素对大学生社交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德克萨斯行为问卷、自我监控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对吉林省长春市1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尊(49.50±7.46)、自我监控(17.17±9.83)和私我意识(23.46±5.68)评分均低于低焦虑个体的(52.96 ±7.26)、(21.06±11.54)、(24.49±6.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交焦虑分值与自尊、私我意识、自我监控呈负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自尊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大(b’=-0.27,P<0.01).结论 自尊、自我监控、私我意识的心理特质与社交焦虑情绪有关,低自尊、低自我监控和低私我意识水平可能导致大学生个体在社交情境中产生更高的社交焦虑水平和更多的回避行为.  相似文献   

19.
俞蓉蓉  徐云  许丹  李晓  林良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54-1456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开展睡眠相关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景指数量表(PSQI)和Zuckerman - Kuhlman人格量表(ZKPQ),对随机抽取的杭州市某大学1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中低睡眠质量者23名,占总体调查人数的19%;男、女生在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睡眠质量组在神经质-焦虑维度的得分高于睡眠质量正常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较差组的神经质-焦虑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较好组;睡眠时间与一般感觉寻求、日间功能障碍与冲动特质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部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且与神经质、冲动感觉寻求等人格特质相关.建议开展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以更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视屏时间、锻炼时间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2015-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中国六大行政区的16545名13~22岁青少年,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