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管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将2019年1-5月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管理前在该院行剖宫产的4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6-10月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管理后行剖宫产的5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产科护理质量达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查对制度、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护理全程等护理质量达标率分别为98.08%、96.15%、98.08%、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5.42%、81.25%、83.33%、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 5%,低于对照组的1 8.7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运动处方锻炼和手机APP健康教育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身体自尊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铜仁市某高校大一到大三233名女大学生开展为期4个月的运动处方锻炼和手机APP健康教育干预,选取对照组女大学生246名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女大学生的身体状况(14.82±2.37)、身体素质(14.36±2.42)、运动技能(14.11±2.54)、身体吸引力(15.33±2.86)、身体自我价值感(15.58±2.72)等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7,4.51,4.65,4.67,4.10,P值均<0.01);干预组女大学生的躯体化(1.37±0.35)、人际关系敏感(1.73±0.49)、抑郁(1.67±0.49)、焦虑(1.47±0.46)等4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较为明显(t值分别为2.01,2.01,2.12,2.08,P值均<0.05);干预组女大学生的BMI[(22.38±2.82) kg/m2]低于对照组[(23.57±3.08) kg/m2](t=4.40,P相似文献   

3.
目前,运动类APP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多样化,各种运动类APP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当中。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使用运动APP对其运动习惯培养效用研究进展展开综述,结果发现:适当使用运动APP对大学生运动行为和运动习惯有促进作用,这类APP的使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功能,但在运动行为结束后就难以将效果继续保持。建议学校应用APP形成师生运动交流社区及进行不同类别的运动挑战,同时政府制定高校及个人奖励制度,鼓励学生持续参与运动,进而增加持续使用运动APP的意图,并希望学术界开展长期的成效追踪,探索APP的不同功能对不同运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手机APP健康教育和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铜仁学院大一至大三年级808名大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4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与运动锻炼,干预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手机APP健康教育和运动处方锻炼干预,干预时间为4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调查对象的体质健康水平及健康生活方式.结果 干预后,除坐位体前屈外,干预组的50 m跑[(7.53±0.48)s]、体质量指数(BMI)[(22.71 ±3.21) kg/m2]均低于对照组[(7.64±0.44)s,(23.18±3.42) kg/m2](t值分别为-13.40,-2.01,P值均<0.05),立定跳远[(207.56±18.39) cm]和肺活量[(3 953.82±713.22) mL]均高于对照组[(204.82± 17.08) cm,(3 642.17±602.36) mL](t值分别为2.79,6.62,P值均<0.05).干预组的饮食营养行为(81.93%)、运动锻炼行为(79.70%)、规律生活行为(71.04%)、健康危害行为(84.65%)、健康责任行为(80.69%)、人际关系行为(78.47%)、压力管理行为(77.97%)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久坐行为报告率(51.73%)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手机APP健康教育和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生活方式协同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模拟培训在气道管理与胸外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麻醉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3名学员分为两组,2018级的11名学员作为对照组,2019级、2020级的22名学员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培训,试验组分别采用模拟支气管模型、升级版模拟支气管模型进行两个阶段的纤维支气管镜模拟培训。将试验组培训前、第一阶段培训后在模拟支气管模型中寻找目标物品的总时间、导向光源触壁次数及第二阶段培训后在升级版模拟支气管模型寻找10个肺段的总时间、导向光源触壁次数与对照组培训后数据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胸外科麻醉轮转期间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导管定位的操作时间。结果 试验组培训前在模拟支气管模型中寻找目标物品的总时间长于对照组培训后,导向光源触壁次数多于对照组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阶段培训后在模拟支气管模型中寻找目标物品的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培训后(P <0.05),但导向光源触壁次数与对照组培训后相近(P> 0.05);试验组第二阶段培训后,在升级版支气管模型中寻找10个肺段的总时间、...  相似文献   

6.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途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希望特质测评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600名大学生的希望特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以希望特质水平现状调查得分由低到高选择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30名学生为试验组,其余3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为期8周,每周2h;对照组只进行观察.试验组在每次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采用状态性希望感测评问卷测量被试的状态性希望感水平,采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参与意愿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参与意愿测评,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获取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0.57) (2.96±0.36),P=0.03];试验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前得分为(2.97±0.35),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活动完成后,愿意参与组的希望特质水平(4.21±0.41)与不愿参与组被试的希望特质水平(3.6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3).结论 希望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中采用时间目标管理方案对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2年6月进入卒中绿色通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2月)与试验组(2021年1月—2022年6月),各40例。两组分别进行常规管理、时间目标管理。比较两组开通静脉通道时间、CT完成时间、到达医院门口就诊至静脉溶栓的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静脉溶栓有效率、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开通静脉通道时间、CT完成时间、溶栓DNT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静脉溶栓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中采用时间目标管理方案,能够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脑病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 - 2015年2月选择在某院急诊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30 d,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则基于对照组安排的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健康教育。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迟发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2%和24.6%,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试验组的遵医嘱用药、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自我监测等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试验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脑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缓解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渝 《医疗装备》2021,(1):131-132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76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运动康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疗程8周,比较两组肢体运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Fu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展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为推进全民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三阶段复合抽样方法选取中国2 171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相关因素。  结果  大学生健身APP使用报告率为61.9%,不同年级、身体健康认知、健身观念、健身目的和运动频率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01,37.15,214.12,31.23,316.21,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所属年级(β=-0.31)、健身观念(β=0.46)、健身目的(提升健康:β=0.52,减肥塑形:β=0.65)、软件友善度(β=0.34)和部分运动项目(跑步类:β=1.24,持械练习:β=0.80)是健身APP使用的主要相关因素(P值均 < 0.05);性别(β=0.30)、专业(β=0.01)、运动频率(β=-0.29)等因素与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对于健身APP使用程度高,年级、健身观念、健身目的、运动项目和软件设计是大学生软件使用的相关因素。健身APP需改进训练模块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以提升大学生用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安义德  张霈  张欣  席薇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500-1504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12月在天津市河北工业大学随机抽取2019级两个女生班,以抽签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名,对照组42名。依据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及干预组学生运动前测评结果,由体能教练设计中等强度运动处方,干预组实施16周、每周3次运动处方干预。干预组学生在每次锻炼后进行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体能教练每4周依据自我监测结果,对运动处方进行个性化调整。对照组不做运动处方干预。干预前后两组分别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800 m跑和坐位体前屈,干预结束随机选取5名干预组学生进行访谈。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BMI、肺活量、800 m跑和坐位体前屈结果分别为(20.41±1.45)kg/m2,(3 376.32±389.21)mL,(228.16±17.00)s,(15.63±4.36)cm;对照组分别为(22.60±2.38)kg/m2,(2 911.16±369.73)mL,(238.11±11.86)s,(15.47±7.45)cm;干预组肺活量、800 m跑和BMI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2,5.71,-3.15,P值均<0.05);干预组较干预前BMI降低2.69 kg/m2,肺活量增加537.64 mL、800 m跑成绩减少16.00 s。干预组干预前后肺活量、800 m跑和坐位体前屈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0,0.76,3.63,P值均>0.05)。经访谈,干预组学生认为运动处方提高了体质健康水平;干预过程中同学、教练的鼓励支持,教练的组织、监督指导对完成全程干预有很大帮助。  结论  规律、持续的中等强度运动处方能增进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关运动处方的健康教育、支持性环境及良好的干预活动组织可提高运动依从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运动类APP的数据记录和社会互动功能进行健身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利用APP参与健身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招募96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北大学学生,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名)、记录组(29名)和互动组(32名),记录组和互动组采用Keep APP进行12周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保持原有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体质测试。  结果  干预后记录组女生坐位体前屈(19.36±4.55)cm、肺活量(2 929.93±422.52)mL、1 min仰卧起坐(39.71±8.32)次、立定跳远(165.14±14.73)cm与干预前[(16.39±6.15)cm、(2 690.93±380.45)mL、(36.14±9.53)次、(157.64±14.93)cm]相比均提高(t值分别为-3.34,-2.82,-3.52,-4.55,P值均 < 0.05),男生体质量指数(BMI)[(22.79±2.18)(22.19±2.22)kg/m2]显著下降,引体向上成绩[3.50(2.00,4.75),4.50(3.25,9.25)次]显著提高(t/Z值分别为3.90,-2.04,P值均 < 0.05)。干预后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13.08±2.23)cm和引体向上[6.00(0.00,12.00)次],女生坐位体前屈(21.43±5.14)cm、肺活量(3 259.33±562.70)mL、立定跳远(171.83±19.17)cm与干预前[(9.78±3.96)cm、1.00(0.00,7.50)次、(18.86±6.26)cm、(2 870.94±429.62)mL、(162.78±17.20)cm]相比显著升高(t/Z值分别为-4.22,-2.02,-3.43,-2.68,-3.84,P值均 < 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记录组男生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提高,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显著提高;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升高,女生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成绩显著提高;与记录组相比,互动组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提高(P值均 < 0.05)。  结论  使用运动类APP进行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焦晓霞  纪红  陈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323-1327
  目的  探析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智能与心理健康改善效果,为女大学生寻找有效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3月随机选取蚌埠学院2018级80名在校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传统五禽戏干预习练,对照组保持同步非固定其他运动项目习练。  结果  实验后,实验组体重由(52.45±7.35)kg下降至(50.05±6.89)kg,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体质量指数、腰围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台阶实验指数由(45.28±4.27)上升至(50.38±4.26),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仰卧起坐体重指数与实验前相比也显著提高(P值均 < 0.01)。实验组闭眼单足立由实验前(28.84±9.42)s提高到(30.61±10.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立定跳远和800 m跑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实验组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均呈现降低趋势,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6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呈现显著降低(P值均 < 0.01)。对照组除800 m跑在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 < 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能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积极提升作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健身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自我身体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2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45人、对照组1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体育锻炼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体育锻炼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城市学院4所高校1 446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电子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测试。  结果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29.72±6.19)分,合格率为48.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应用能力(18.57±4.10)分、评判能力(7.48±1.67)分、决策能力(3.67±0.91)分。不同生源地、家庭教养方式和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44,3.51,10.19,P值均 < 0.05)。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分为(73.20±7.86)分,不及格率为5.0%、及格率为77.0%,良好率为17.1%,优秀率为0.8%,不同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8.75,39.90,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及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3个维度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0.18,0.16,0.19,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的混杂因素后,电子健康素养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3,0.12,0.12,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电子健康素养有关,促进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秦剑博  郭仁红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20-1824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运动意识、运动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19年2—7月,选取天津市6所普通高校的108名轻中度肢体残疾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4名),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组通过体育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运动意识及运动行为变化。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25.93%)、抑郁(12.96%)、人际关系敏感(22.22%)阳性检出率均降低(χ2值分别为6.64,4.48,16.80,P值均 <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以辅助治疗疾病、满足兴趣、促进健康为运动目的大学生占比明显提高(29.63%,24.07%,35.19%),以应对体育考试为运动目标的(14.81%)大学生检出率降低(χ2值分别为4.48,5.65,5.98,32.04,P值均 <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每周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明显增加,主要运动形式中结伴运动者、高强度及中等强度运动者、规律运动者、运动后感受很好者占比均增加,且各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4,14.72,16.34,15.15,16.12,9.44,P值均 < 0.05)。  结论  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实施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强化其运动意识,改善其运动行为,从而有效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减轻焦虑、自责、过敏、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6所高校1 132名大学生利用问卷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1 033名(91.25%)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每周锻炼频次为(3.33±1.99)次,每次锻炼时长为(39.24±13.23)min,锻炼强度主观感觉值为(2.61±0.99)。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频次、时长和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和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性别、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缺乏锻炼兴趣、场地受限、器械不全、家庭运动氛围、学校要求是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状有待改善,应结合大学生锻炼动机和锻炼项目特征,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有效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杨梅  朱欢  肖杰文  彭永  张辉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000-1004
  目的  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微循环功能和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并对微循环功能与VO2max的关联性进行研究。  方法  以湖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7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运动组,70名习惯久坐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对照组。使用PF6000型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对受试者右侧下肢股四头肌皮肤微循环功能进行测试;使用PFT Ergo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及所配备的功率自行车对受试者VO2max进行测试。  结果  运动组微血管血流灌注量(MBP)基线值(6.5±1.8)低于对照组(8.1±2.5),但微血管反应性(1 666.3±588.6)高于对照组(1 165.2±407.1);运动组VO2max的绝对值(2 684.8±451.1)mL/min和相对值(42.7±4.3)mL/min均高于对照组(2 474.4±423.5, 35.1±4.8)mL/min(t值分别为-3.42,4.46,2.16,3.25,P值均 < 0.01)。微血管反应性和VO2max(相对值)呈正相关(β=0.40, P=0.03),经皮氧分压和VO2max(相对值)相关无统计学意义(β=0.23, P=0.19)。  结论  长期有氧运动能降低大学生安静时MBP,提高微血管反应性、经皮氧分压,微血管反应性的改善可能是有氧运动提高VO2max相对值的重要外周生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PA)与体能指数(PFI)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以及提升体能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在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区选取4 269名7~18岁学生,收集体力活动等数据,并完成立定跳远、握力、50 m跑、改良坐位体前屈、30 s仰卧起坐、20 s反复横跨、20 m往返跑测试,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儿童青少年PFI的比较中,男生10~12和16~18岁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46±3.58)(0.75±3.00),MVPA不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69±3.64)(-0.61±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0.57,P值均<0.05);女生4个年龄段MVPA达标组的PFI值与MVPA不达标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不同体能等级下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比较中,健康体能组MPA和VPA时间、体育锻炼时间高于不健康组(Z值分别为-2.04,-4.93,-7.09,P值均 < 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每日MVPA、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即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呈正相关,适当提高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