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不同时间的钉螺体内血吸虫DNA进行检测,可以鉴定出血吸虫幼虫发育早期阶段的感染性钉螺。方法选择我区三个不同流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环境,分别采集钉螺100只,在解剖镜下镜检的基础上,再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其进行检测,了解我区目前是否有感染性钉螺。结果三个不同的流行村的钉螺直接解剖镜检和LAMP技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与本地血吸虫病疫情相符合。结论通过LAMP技术对钉螺进行检测,更加确定我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建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监测体系,科学监测疫情。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制疫苗防治该病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主要针对日本血吸虫膜蛋白(Sj23)的重组抗原、蛋白质疫苗、DNA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群血吸虫病抗体水平检测方法近年发展迅速,随着各种抗原提纯技术的成熟和生物克隆技术的运用,以及多项血清学检测技术的联合,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越来越高,进而使人群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群血吸虫病的普查、抽查、监测以及病例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  相似文献   

4.
医学蠕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医学蠕虫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其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结构,而且有助于揭示它们如何适应寄生环境,从而有助于对寄生虫病流行规律的认识,加深对寄生虫病精准防控的理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条形码、简单序列重复、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等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寄生虫个体间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揭示寄生虫种群的遗传变异、物种的起源进化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三类分子标记在医学蠕虫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日本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大寄生虫病。由于种种原因,仪靠病源学检查进行诊断已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人们更加重视免疫学诊断方面的研究,而环卵沉淀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经证明是极优秀的免疫学方法之一,而其的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DNA条形码技术在医学媒介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条形码(DNA barcode)基于一段相对较短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COI),根据遗传距离的差异进行物种鉴定,具有不受发育状态和标本保存情况的限制、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等优势,在多种生物中得到广泛应用。医学媒介生物的准确鉴定是虫媒病防控的基础和关键。基于形态特征的传统鉴定方法对技术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除了受分类专家主观认识的影响外,也易受标本保存情况、样品的发育阶段等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DNA条形码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不足,为媒介生物的鉴定提供了的途径,在虫媒病的防控、口岸检验检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目前的研究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主要医学媒介生物蚊、蝇、蜱、蟑螂、蠓、白蛉、鼠鉴定中的应用,以期为该技术在其它医学媒介生物种类鉴定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策略问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郑江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2):1237-1239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流行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特点。该病的流行与防治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制约。血吸虫病危害程度、防治工作难度远远超过国外流行的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8.
刘胜林 《医学综述》2006,12(17):1073-1074
活性氧基团引起的氧化损伤在许多慢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是DNA氧化损伤的修饰产物之一,可以通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手段来检测,目前已成为DNA氧化损伤中最常采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介绍其来源、检测方法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海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10-1813
目的了解和评价上海市南汇区寄生虫病防治和监测的效果,为制定今后的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南汇区主要的寄生虫病防治进展进行分述。结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极防治和努力,南汇区已在1985年宣布消灭血吸虫病、1986年宣布消灭疟疾、1996年达到消除丝虫病的市评标准、钩虫病在上世纪70年代初已不出现病例,成绩是显著的,防治成果也得到巩固。结论虽然南汇区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危险因素依然存在,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仍需严阵以待,做好寄生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吉林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方法收集整理2013~2018年吉林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数据,结合我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分析未来寄生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结果对2013~2018年吉林市9个县(市、区)12427人次进行寄生虫病监测,均未检出肝吸虫卵、钩虫卵、蛔虫卵、鞭虫卵;2018年受检1005人次,检出蛔虫卵4例(0.40%);2017~2018年受检3995人次,肛拭法蛲虫卵阴性139例(3.48%)。结论吉林市已基本少见肝吸虫病、钩虫病和鞭虫病的发生,蛔虫病仍有存在,寄生虫病防控工作应以蛔虫病防治为主,加强疫情监测和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是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恒温反应、操作简单和耗时短等优点。该技术自2006年面世以来,被逐渐应用于医学、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农业生产等领域。寄生虫病不仅会影响人畜健康,还阻碍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寄生虫病实现准确而快速的诊断有助于推进该类疾病的治疗进程,最大程度降低危害。本文综述了RPA技术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以及在寄生虫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分析RPA技术在原虫、吸虫和线虫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原虫检测方面,RPA技术较为成熟,它的灵敏度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在吸虫检测方面,RPA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于或优于传统的检测技术。RPA技术在线虫检测方面的灵敏度优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此外,本文还对该技术在寄生虫病防疫工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和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20世纪50年代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已经被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来因地理隔离而局限于某一地区的寄生虫病,如今亦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和蔓延。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寄生虫病流行谱发生了变化,输入性寄生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国际化背景下,对寄生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十分必要,这对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人才储备和诊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亦给医学寄生虫学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拟结合我国及我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探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DNA芯片技术是集合聚合酶链反应、传感技术及生物芯片三大技术优点来检测目标核酸序列的新方法。目前,因电化学DNA芯片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费用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易于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点被用于多个领域,如传染病快速检验、疾病基因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流行病学研究、法医鉴定及临床病源微生物的检测诊断等。该文对电化学DNA芯片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病源微生物检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危害仅次于疟疾。中国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国家之一。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虫卵可溶性抗原(SEA)的持续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以虫卵肉芽肿、组织损伤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发生,最终引起肝纤维化,严重可导致死亡。本文从细胞水平(Th2细胞、肝星状细胞、肝巨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关键信号通路(IL-13/STAT6IL-13、TGF-β1/smads、IL-17、IFN-γ、其他通路)、microRNA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其致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长沙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查找薄弱环节,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螺情监测、人群监测、家畜监测、防治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7—2016年长沙市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存栏耕牛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和存栏耕牛数分别较2007年相比下降93.07%、58.12%、43.70%,人群查病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药物灭螺6 113.07 hm2、环改灭螺2 519.44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641.03 hm2结论 为实现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长沙市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大环改灭螺力度,强化巩固监测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尤璐  杨帆  季文翔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0):1019-1024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血吸虫病领域中文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HCPs)特征及趋势,旨在为制定传播阻断后血吸虫病科研攻关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血吸虫病、血吸虫或钉螺”为检索主题词,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0—201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文章被引频次截至检索日期2020-06-02)。根据普莱斯公式,定义HCPs被引频次阈值,对筛选获得的血吸虫病HCPs被引频次、发表年份、载文期刊、参与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9 094篇文章,最高被引频次为187次,HCPs被引频次阈值为11次。筛选获得257篇血吸虫病HCPs,总被引频次为6 17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4次。2000—2014年累计发表222篇HCPs(占86.4%),2015—2019年共发表35篇HCPs(占13.6%)。257篇血吸虫病HCPs主要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63篇,63.4%)和《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7篇,6.6%)。血吸虫病HCPs的主要参与机构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等。被引频次居前20位的血吸虫病HCPs研究主题涵盖全国血吸虫病年度疫情通报(9篇)、防治策略(6篇)、监测(3篇)、防治目标与任务(1篇)、灭螺药(1篇),篇均被引频次为104次,其中19篇刊载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被引频次居前20位的血吸虫病HCPs中,周晓农做出了主要贡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是主要贡献单位。结论 2010—2019年血吸虫病领域中文HCPs数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度疫情通报、防治策略和监测类文章受关注和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为全球公共卫生负担和危害最严重的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吡喹酮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效、低毒、价廉的广谱抗蠕虫口服药,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抗血吸虫的首选药物。吡喹酮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反复使用已超过40年,血吸虫是否会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引起国际社会极大担忧,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针对血吸虫病防治中这一重大需求,自1996年起,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基金资助下,我们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和实验室,对血吸虫在吡喹酮药物的压力是否会产生抗药性、抗性虫株的生物学特性、抗性的检测、吡喹酮抗性的交叉抗药性及抗药性的预防和控制等科学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其研究及其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金湖县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指导消除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金湖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疫情资料、自评资料和工作资料进行审核。随机抽取3个镇各1个村进行现场评估。采用血清学方法(DDIA),每村人群查病不少于1 000人,阳性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1粪3检)检查。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1粪3检)每村查畜100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抽样村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进行钉螺调查,每村查螺框数不少于2 000框。对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监测队伍、疫情报告、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及疫情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结果金湖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1998—2016年,累计DDIA检查73 555人次,阳性814人次,阳性率1.11%;粪检11 394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阳性率0.01%。家畜查病2 150头,未发现病畜。累计查螺36 287.60 hm2,发现钉螺面积70.87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8.18 hm2。解剖钉螺8 560只,未发现阳性。现场评估DDIA检测3 016人,阳性率2.82%。病原学检查85人,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家畜查病290头,未发现病畜。查螺面积34.71 hm2,未发现钉螺。专业人员螺类鉴别、钉螺解剖、血清学实验和病原学实验等4项技能测试合格率均为100%,临床医生理论知识考试正确率为97.78%。资料评估得分为92.5分。结论金湖县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达到了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今后应完善监测工作体系,加强螺情、病情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李珊珊  陈亚林  吴成果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127-1128,1153
目的分析2009-2011年重庆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的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订和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的目标和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重庆市2009-2011年市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应用SWOT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结果 2009-2011年共调查流动人口4591人,疫区返乡和疫区来渝人员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49%(76/3048)和1.04%(16/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P<0.05);不同年份间疫区返乡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5)。不同年份间疫区来渝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重庆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优势和机会分别为监测内容不断深入和政府支持,所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分别为缺乏长期完善的监测机制和当前严峻的血防形势。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依然严峻,应更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断提高血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钩虫病是严重危害中国人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钩虫感染率为6.12%,且在部分地区钩虫感染率仍较高。随着人群感染土源性线虫虫种变化,钩虫成为感染的代表虫种, 感染率显著高于鞭虫和蛔虫。钩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健康教育宣教,普及防治知识,增强群众防病意识,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查治病人及带虫者,采取普查普治,集体驱虫等方式降低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有效控制传染源;加强环境整治,通过改水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此外,使用疫苗可以减少钩虫重复感染,对控制钩虫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钩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方式、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