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状况,分析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为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珠海市3个区3所小学633名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633名受检儿童中,恒牙的患龋率为37.3%,龋均0.87。男、女患龋率分别为34.0%、42.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母亲的文化程度、刷牙的频率、刷牙的时间与儿童龋病密切相关;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龋病的保护因素;睡前吃东西、吃糖果/巧克力、喝碳酸饮料是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珠海市12岁儿童存在不良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宣教落实到学校,提高在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6月龄~12岁儿童患龋现状,以及监护人与儿童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儿童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做出一定的指导。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威市城乡768名6月龄~12岁儿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及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龋病检验标准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受检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武威市6月龄~12岁儿童患龋率为70.3%,刷牙频率及监护人督促与否对儿童患龋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以后刷牙这患龋率城市为51.82%,农村为67.2%;监护人不督促幼儿刷牙的城市和农村患龋率分别为81.4%和89.7%;监护人是祖辈的幼儿患龋率为67.3%,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幼儿患龋率为77.8%,每天都吃零食的幼儿患龋率为78.9%;52.0%的监护人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54.0%的监护人从未带孩子去看过牙,64.5%的监护人没有接受过口腔健康宣教。结论武威市儿童患龋率较高,监护人对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有较大影响,应加强武威市儿童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龋齿综合干预措施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口腔综合干预措施在防治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效果,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实验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每天要求刷牙的口腔卫生宣教。结果:综合干预后实验组患龋情况、治疗情况、口腔卫生行为、患儿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学龄前儿童的龋齿防治宜采用局部使用氟、窝沟封闭和充填治疗以及口腔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珠海市4所小学的800名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龋病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了解龋病的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 800名12岁儿童中,恒牙患龋301名,患龋率为37.63%,患龋恒牙688颗,龋均为0.86。城镇和农村儿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和男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刷牙频率、每次刷牙时间、睡前进食、进食糖果/巧克力、饮碳酸饮料、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影响因素。睡前进食、进食糖果/巧克力、饮碳酸饮料是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率较高,为预防恒牙龋病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儿童、家庭、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涂氟对德州地区3~5岁脑瘫低龄儿童龋病的预防效果,为脑瘫儿童乳牙龋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以德州市9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中年龄在3~5岁的脑瘫儿童107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脑瘫儿童(54例1 080颗牙)每半年涂氟1次,对照组(53例1 060颗牙)为空白组,同时每半年对监护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1次,共干预4次;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脑瘫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6,P>0.05),但实验组龋病发病率(7.41% vs.20.75%)、龋均(2.41±2.02 vs.3.47±2.35)、乳前牙龋病发病率(7.41% vs.12.8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t=-2.512,χ2=10.615,P<0.05)。结论 周期性应用多乐氟能降低低龄脑瘫儿童的乳牙龋病发病率和新增龋均,值得在脑瘫儿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涂氟对德州地区3~5岁脑瘫低龄儿童龋病的预防效果,为脑瘫儿童乳牙龋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以德州市9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中年龄在3~5岁的脑瘫儿童107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脑瘫儿童(54例1 080颗牙)每半年涂氟1次,对照组(53例1 060颗牙)为空白组,同时每半年对监护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1次,共干预4次;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脑瘫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6,P>0.05),但实验组龋病发病率(7.41% vs.20.75%)、龋均(2.41±2.02 vs.3.47±2.35)、乳前牙龋病发病率(7.41% vs.12.8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t=-2.512,χ2=10.615,P<0.05)。结论 周期性应用多乐氟能降低低龄脑瘫儿童的乳牙龋病发病率和新增龋均,值得在脑瘫儿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杭州市0~3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情况,并对引起乳牙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杭州口腔医院的2 3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0~3岁,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儿童口腔检查结果、患儿一般状况、出生情况、口腔卫生习惯、喂养状况、饮食情况、母亲文化程度等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检验分析。结果 0~3岁儿童患龋率、龋均、龋面均分别为33.9%、0.9、1.5;患乳牙龋病率、龋均、龋面均分别为10.7%、0.4、0.7。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儿童相应的患龋率、患乳牙龋病率、龋均、龋面均呈增长趋势,0~3岁儿童患龋率、患乳牙龋病、龋均、龋面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喂养方式、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1年内母亲经口腔检查显示有龋、唾液检查出变链菌水平等是引起乳牙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杭州市0~3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龋病发生率呈增长趋势;为减少乳牙龋病发生率,在儿童生活中应纠正儿童生活习惯、喂养方式,注重口腔卫生保护,加强口腔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儿童六龄齿现状及家长对六龄齿和窝沟封闭的了解程度及影响因素, 为预防六龄齿患龋及提高窝沟封闭普及力度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2019年10月依托中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 对哈尔滨市11 540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家长发放问卷。  结果  哈尔滨市6~11岁儿童六龄齿平均患龋率为37.72%, 萌出率为86.98%, 窝沟封闭率为36.93%。16.8%的家长知道六龄齿萌出时间, 35.33%的家长不认识六龄齿。19.39%的家长知道儿童做窝沟封闭的时间, 没听说过窝沟封闭的家长占32.77%。家长不认识六龄齿及窝沟封闭的儿童患龋率较高(35.33%, 32.77%)。高收入、高文化水平和城市家长窝沟封闭知识知晓率较高(χ2值分别为98.35, 192.16, 172.31, P值均 < 0.05)。  结论  哈尔滨学龄儿童六龄齿患龋率较高, 家长六龄齿和窝沟封闭知晓率较低; 应针对家长群体加大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9.
程敏  杨晓霞  叶骏  丁强  周晓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46-3148
目的:了解东台市儿童龋病情况,探讨儿童龋病防治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江苏省龋病防治科研项目组提供的口腔保健家长问卷调查表和乳牙龋齿检查表,对东台市3 384名儿童进行龋病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68.29%,龋均为3.14,患者龋均为4.59;男、女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患龋率呈递增趋势,各年龄组间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牙位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乳磨牙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依次为第一乳磨牙和乳中切牙;刷牙、饮食习惯、家长观念、口腔卫生及是否使用过含氟牙膏等多种因素与儿童乳牙龋病密切相关。结论:加大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定期口腔检查,推广口腔保健适宜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儿童乳牙患龋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龋患情况及口腔卫生行为与龋患关系 ,我们对市供销幼儿园 311名儿童进行了龋病及口腔卫生行为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为市供销幼儿园 3~ 5岁在园儿童。2 方法 由专职口腔科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各班老师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幼儿口腔卫生行为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 )。诊断标准依据《儿童口腔学》[1] 。结 果1 幼儿患龋率 全园 311名儿童 ,患龋 174人 ,患龋率5 5 95 % ,其中男童患龋率 5 4 6 6 % (88/ 16 1) ,女童患龋率5 7 33% (86 / 15 0 ) ,男女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儿童龋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龋齿发生后对患儿颌骨功能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儿童颌骨发育异常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北京市5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中共86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参照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制定调查问卷,包括人口信息、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等内容,分析儿童龋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龋齿发生后对患儿颌骨功能的影响。结果 有190名儿童患有龋齿,检出率为22.09%。儿童发生龋齿与年龄、居住地、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否睡前进食、是否喜食甜食、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频次、父母是否辅助刷牙、是否定期口腔检查、父母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指导有关(χ2值分别为5.04,4.70,75.37,7.91,12.03,9.30,7.64,255.47,253.27,11.38,P值均<0.05)。与非龋齿组相比[(81.52±3.16,80.54±1.52,1.92±0.25,31.52±1.62,33.63±3.41,50.72±1.68)°],龋齿组上牙槽座点角、下齿槽座角、上牙槽到下牙槽座点角、下颌平面角、前颅底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张家港市部分幼儿园龋高风险儿童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防控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张家港市9个区镇抽取1 600名3岁新入园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和龋易感性检测。根据风险评估标准筛选出高风险儿童,以学校为单位分为两组,试验组涂氟频率为3个月1次,结合行为管理和口腔健康指导;对照组涂频率为6个月1次,结合行为管理和口腔健康指导,1年后复查口腔情况,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基线检查3岁儿童患龋率为50.9%,男女童患龋率分别为47.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5)。筛选出高风险儿童共1 090名,其中试验组475名,对照组615名。基线检查时两组儿童患龋率分别为74.1%,75.1%,龋均为(2.98±3.33)(3.04±3.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0.15,0.28,P值均>0.05);干预1年后,两组儿童患龋率为78.5%,83.0%,龋均为(4.22±3.97)(4.51±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17,0.05,P值均>0.05)。试验组新龋发生率为3.7%,新增龋均为(1.26±1.69),低于对照组的7.6%和(1.4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6.89,5.05,P值均<0.05)。  结论  3个月1次的涂氟干预频率结合行为管理的模式对龋高风险儿童新发龋的控制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学龄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月16日—10月31日,普查哈尔滨市香坊区6~11岁7 944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情况。  结果  学龄儿童患龋率为89.7%,龋齿未充填率为60.7%,错牙合畸形率为59.3%,牙外伤率为12.5%。过去12个月中53.8%的儿童有牙痛经历。近12个月内口腔科就医率为31.6%,就医主要原因为治疗(47.6%),预防性口腔就医率为15.6%。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女生、父亲学历为高中或中专、父亲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口腔健康评价差、口腔知识得分高、口腔态度得分高、每天刷牙1次、每天刷牙≥2次、上过口腔保健课程、有牙痛经历、有牙外伤经历、患龋者更可能到口腔科就诊(OR值分别1.11,1.17,1.50,0.80,1.07,1.21,1.60,2.27,1.28,1.49,1.54,1.67,P值均<0.05)。  结论  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率低、预防性就医率低,多因素影响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相关部门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龄儿童卫生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5年后,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保留情况及患龋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南省2015年参与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8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1所项目学校,每所学校抽取2~3个班的六年级学生。被抽中班级中2015年进行了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的978名儿童作为实验组,符合适应症但未进行窝沟封闭的344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第一恒磨牙封闭剂保留及患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窝沟封闭5年后,封闭剂完全保留率15.84%,部分保留率55.32%,完全脱落率28.84%。实验组儿童龋病发病率及龋均(19.02%,0.44±0.87)均低于对照组(27.91%,0.54±1.00)(χ2/t值分别为11.98,-2.63,P值均<0.05),龋齿降低率为31.85%,纯收益率为8.59%。封闭剂保留率越高,龋病发病率越低(χ■=167.16,P<0.01)。结论 河南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远期效果良好,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龋。  相似文献   

15.
陈玲  张弛  赵新艳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717-1719
  目的  观察无龋3岁儿童干预1年后龋活性变化与新龋发生情况的关系,为今后龋病的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基线时选择张家港市9所幼儿园的808名无龋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和龋活性检测,高龋活性组3个月涂氟1次,中、低龋活性组6个月涂氟1次,干预1年后,2021年9月对714名儿童再次进行口腔检查和龋活性检测,分析不同龋活性变化组间儿童新增患龋情况的差异。  结果  干预1年后新增患龋儿童200名,新龋发生率28.0%,龋均为0.0(0.0, 1.0)。男女童患龋率分别是22.5%,34.1%,龋均分别为0.0(0.0, 0.0),0.0(0.0±1.0),女童的患龋率和龋均高于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11.83,3.61,P值均 < 0.05)。龋活性不变、降低、升高3组间的新龋发生率分别为29.6%,14.3%,35.6%;龋均分别为0.0(0.0,1.0),0.0(0.0, 0.0),0.0(0.0, 1.0),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20.68,21.04,P值均 < 0.05)。涂氟干预会影响龋活性变化,随着干预次数的增加,龋活性降低的人群占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5,P < 0.05)。但不同干预频率组间新龋发生率和龋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0.83,0.61,P值均>0.05)。  结论  龋活性降低可以减少新龋发生率,增加涂氟干预频率可降低龋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大肌肉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运动及社交能力的影响,并分析运动与社交能力间的相关性,为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康复干预提供新思路。  方法  通过微信公众号在南昌市招募23名确诊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13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6周的大肌肉运动干预,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状态,通过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量表检测运动能力的变化,社交反应量表(SRS)、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评定量表(ASSS)检测社交能力的变化,并分析运动与社交能力的相互关系。  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TGMD-3得分为(34.31±19.79)分,干预后为(59.77±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8,P < 0.01)。干预前实验组SRS与ASSS得分分别为(96.77±15.79,97.31±29.22)分,干预后分别为(82.92±15.86,117.62±24.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5,-5.61,P值均 < 0.01)。干预后对照组TGMD-3、SRS与ASSS得分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肌肉运动能力和物体操控能力与SRS总分、ASSS总分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SRS值分别为-0.49,-0.45;rASSS值分别为0.54,0.51,P值均 < 0.05)。  结论  大肌肉运动干预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与社交能力之间具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自我身体形象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2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45人、对照组1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体育锻炼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体育锻炼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身体形象。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79.31%)、锻炼频率≥3次/周(70.34%)、锻炼时间≥30 min/次(64.60%)、每次锻炼强度中等及以上(73.10%)、每月锻炼费用100~300元(49.66%)高于对照组(62.60%,54.20%,51.15%,61.07%,36.64%),每月锻炼费用<100元(33.79%)、运动损伤(47.59%)低于对照组(49.62%,5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表评价(3.87±0.32)、外表态度(3.92±0.28)、身体素质态度(3.80±0.33)、健康评价(3.78±0.24)、疾病态度(3.54±0.42)、身体部位满意度(3.61±0.38)、超重忧虑评分(3.14±0.45)均高于对照组(3.54±0.36,3.60±0.34,3.56±0.42,3.51±0.31,3.01±0.36,3.32±0.41,2.78±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6, 8.57,5.30, 8.13, 11.15, 6.10, 7.36, P值均<0.05)。  结论  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对于改善自我身体形象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冯璐  洪洁  练舒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86-1689
  目的  了解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生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健康教育效果,为探索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一、三、六年级1 0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项目组(532名)和对照组(530名),分别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和项目化学习方式进行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健康教育,2周后比较不同教育方式的效果。  结果  项目组开展项目化学习后,对掌握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99.43%,对照组开展传统教育方法后的知晓率为74.74%,其中项目组和对照组非常优秀率和优秀率合计分别为96.43%,4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62,P < 0.01)。  结论  以项目化学习为途径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提高小学生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在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新冠肺炎病毒能力方面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risk determinants of caries and record oral hygiene status in recent immigrant and refugee children residing in Saskatoon and Regina, Saskatchewan, Canada. Convenience samples of 133, 3–15 year-old recent immigrant and refugee children, and 86 adult guardians were recruit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children and survey of their guardians explored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one decayed tooth in the child’s mouth; and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among other aspects in adult participants. Refugee childre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igher decayed, missing, filled teeth (DMFT) scores (mean dmft/DMFT score 5.80 ± 4.24) than immigrant children (mean dmft/DMFT score 3.52 ± 3.78 (p < 0.001). Adult immigra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ficiency in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about preventive components like fluoride and dental floss compared to refugee adul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firm the poorer state of oral health among refugee and immigrant children compared to Canadian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