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尚乐  张强  荣霞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384-1387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2019年西藏自治区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工作,涉及拉萨、日喀则、那曲、昌都、山南市和阿里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每个地级市选取1个城区和1个县,共监测中小学生19 023名。统计分析中小学生脊柱弯曲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人数223人,检出率为1.17%。不同片区、不同性别的学生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1,8.0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测点、学段、性别、身高、课桌椅分配符合率、黑板面平均照度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44,2.17,2.46,1.62,1.02,0.11,1.00,P值均 < 0.05)。  结论  应从影响因素出发,多种措施并举,减少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7所学校1 884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结果  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7.2%,随着学段的升高,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升高,普通高中(15.7%)>职业高中(8.1%)>初中(3.4%)>小学(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4,P < 0.01);男生脊柱弯曲异常率为5.9%,女生为8.6%,女生高于男生(χ2=5.27,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的因素有学段、营养状况、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值均<0.05)。  结论  脊柱弯曲异常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加强筛查、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并分析健康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全部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在每个城区随机抽取2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每个郊县区随机抽取2所初中、1所普通高中,共纳入87 908名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和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人口学特征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检出脊柱弯曲异常中学生3 131名,检出率为3.56%;男生(3.69%)脊柱弯曲检出率高于女生(3.44%),城区(6.15%)高于郊县(2.50%),高中生(4.97%)高于初中生(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0,702.19,299.36,P值均 < 0.05);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率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年级越高,脊柱弯曲异常率越高(χ趋势2=309.29,P < 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近视、超重、肥胖、班级座位调换频次、每天放学后做作业或读书写字时间、白天户外活动时间、平时对坐姿站姿自我要求、学段、性别、片区是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相关因素(OR=0.53~2.55,P值均 < 0.05)。  结论  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与营养状况、近视、读写姿势、久坐时间、户外活动时长等密切相关,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共建护脊环境,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流行特征,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脊柱侧凸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10月在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城市抽取132所中小学校,共38 649名9~18岁学生进行脊柱侧凸筛查和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学生中有1 440名检出脊柱侧凸,检出率为3.73%。女生检出率为4.90%,高于男生的2.66%(χ2=134.72,P < 0.01)。珠三角地区检出率为4.09%,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的3.38%(χ2=13.22,P < 0.01)。城区检出率为4.51%,高于县区的2.79%(χ2=78.70,P < 0.01)。检出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升高,高中(5.94%)>初中(4.50%)>小学(1.35%)(χ2=386.8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城乡、性别、学段、中高强度运动、使用电子移动设备、营养状况是学生脊柱侧凸的相关因素(OR=0.41~3.78,P值均 < 0.05)。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检出率在性别、城乡、学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需重点关注女生、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学生,并探索有针对性的科学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郭镇  何江川  何璐  兰岚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073-1076
  目的  了解毛南族中小学学生体质现状,为毛南族中小学生整体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7~18岁毛南族2014年(男生1 107名,女生1 236名)和2019年(男生1 130名,女生1 308名)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结果  与2014年相比较,2019年7~18岁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1.5,1.1 cm,男生7,8,9,10,12,18岁年龄段身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8,15,16,17,18岁年龄段身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活量增长平均为126 mL,除7与17岁外,男生各年龄段肺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7岁外,女生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0 m跑成绩平均提高0.2,0.4 s,男生7,8,10,11,12,13,17,18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有8,10,11,12,13,14,15,16,18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1 000 m跑成绩平均提高3.7 s;13,14,15,17,18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800 m跑成绩平均提高12.8 s;13,14,15,17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毛南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运动素质整体呈上升趋势,个别年龄段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区5所学校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检查、问卷调查及所在教室教学环境检测,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18岁中小学生1 342人,其中男生687人,女生655人,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主,占81.45%。9~18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106例,检出率为7.9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学段(OR=0.147)、黑板平均照度达标(OR=0.415)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保护因素,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1~3 h(OR=2.030)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论 北京市某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较高,受学段、教学环境、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多因素影响,应加强社会、学校及家庭的联合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于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3 586名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开展脊柱侧弯检查。结果 脊柱弯曲异常检出538人,检出率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点、学段、过去1个月内背部出现过持续酸痛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33,1.74,1.28,1.51,P值均<0.05)。结论 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不容忽视。应积极控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4月,方便选取广州市、湛江市和中山市7 755名中小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定情绪行为问题,使用自编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收集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学段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  结果  广东省6~17岁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8%,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0%,14.4%,7.3%和10.1%。男生心身问题、多动指数检出率(3.4%,4.1%)高于女生(2.3%,2.5%),焦虑检出率(2.8%)低于女生(4.9%)(χ2值分别为8.08,14.40,25.38,P值均 < 0.05)。不同学段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88,228.00,28.28,85.19,15.66,39.33,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存在心身问题(OR=1.37,95%CI=1.04~1.82)、多动指数(OR=1.58,95%CI=1.21~2.06)异常的风险高于女生,发生焦虑(OR=0.50,95%CI=0.39~0.64)风险低于女生; 学段是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异常的影响因素。视屏时间过长、睡眠时长不达标的学生更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性别、学段、视屏时间和睡眠是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应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张家界地区土家族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该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11月抽取(分层整群抽样)张家界地区中小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异常弯曲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 866名有效调查对象中,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2.59%(126例),其中土家族(4 036例)学生的检出率为2.53%(102例)。土家族中小学中,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营养状况以及不同地区(城区与郊县)的个体之间脊柱弯曲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柱弯曲异常程度Ⅰ度96例(94.12%),Ⅱ度6例(5.88%),Ⅲ度未检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0.59,95%CI:0.37~0.93)、老师经常或总是提醒学生注意读写姿势(OR=0.45,95%CI:0.26~0.79)是张家界土家族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保护因素;相较于小学生,高中生检出脊柱弯曲异常的风险更大(OR=2.01,95%CI:1.07~3.78)。结论 张家界地区土家族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学校加强对学生读写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苏州市7~16岁中小学生腺样体肥大发病情况及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苏州市2015年1月—2019年12月2 986名7~16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调查腺样体肥大疑似病例、磁共振检查确诊的方法,分析7~16岁中小学生腺样体肥大流行病学及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中小学生发生腺样体肥大327例,检出率10.95%。2015—2019年中小学生腺样体肥大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检出率10.95%高于2015年9.20%、2016年9.95%。男生腺样体肥大检出率(12.29%)高于女生(9.48%)(χ2=6.04, P < 0.05)。7~10岁腺样体肥大检出率(15.08%)高于11~16岁中小学生(6.36%)(χ2=57.93, P < 0.05)。327例腺样体肥大中小学生中,合并分泌性中耳炎20例,合并率为6.12%。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组年龄低于未合并组,腺样体肥大严重程度高于未合并组,血清IL-4、TNF-α、IgA、IgG、IgM高于未合并组(P值均 < 0.05)。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与年龄、严重程度、IL-4、IgG、IgM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苏州市7~16岁中小学生腺样体肥大发病率较高,与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季节有关,且易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应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14岁学龄儿童睡眠时长、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联。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东省茂名市10所中小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儿童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饮食习惯、父母身高、体重等信息,通过体格测量获得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值。  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5 179份,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4.02%,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179名儿童中,高达40.72%的儿童夜间睡眠不足,且低年龄段(6~11岁)睡眠不足比例高于高年龄段(12~14岁),女生睡眠不足比例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夜间睡眠时长与肥胖高危饮食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112, P < 0.001)。在调整其他变量的作用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充足的夜间睡眠时间、平均每餐用餐时间>10 min可降低男童肥胖的风险,但在女童中这种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儿童睡眠时长和饮食习惯为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儿童肥胖的干预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长和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21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对8 246名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检查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为8.46%。女生(9.82%)高于男生(7.20%);城市(10.77%)高于郊区(4.94%);初中生(6.65%)低于高中生(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5,86.75,36.26,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OR=2.58,95%CI=1.72~3.86)、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d(OR=1.61,95%CI=1.14~2.29)、近距离用眼时的休息间隔≥1 h(OR=1.42,95%CI=1.01~1.97)、户外活动时长<2 h/d(OR=1.84,95%CI=1.26~2.69)与中学生脊柱弯曲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较高,与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  相似文献   

14.
殷鼎  王慧  翟锁 《中国学校卫生》2023,44(4):594-598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区小学生身体姿态异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身体姿态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城区9所学校的1 947名7~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Body Style(Model.S-8.0)仪器进行身体姿态异常筛查,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相关因素。结果 银川市城区小学生身体姿态综合评分为(22.07±2.87)分,异常检出率为71.29%;身体姿态异常检出率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4,13.47,6.46,P值均<0.05),具体表现为女童(73.54%)高于男童(69.07%);7~8岁(68.24%)低于9~10岁(72.17%)和11~12岁(73.54%);肥胖儿童异常检出率(74.91%)高于超重(72.64%)和正常(70.28%)儿童。不良体态指标中,高低肩(40.73%)、骨盆前倾(39.39%)、X/O型腿(38.57%)的检出率较高;总体身体姿态异常分级的构成,表现出轻度(54.32%)高于中度(37.82%)和重度(7.85%)。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1 906名中小学生,使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结果  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报告率为4.3%,其中小学(7.6%)>初中(4.1%)>职业高中(2.5%)>普通高中(1.9%)(χ2=23.49,P<0.01),男生(5.5%)高于女生(3.0%)(χ2=7.44,P=0.01),6.9%的非正常家庭学生和3.9%的正常家庭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χ2=4.24,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学段的学生(OR=2.13)、非正常家庭(OR=1.07)、有吸烟经历(OR=2.28)、有被父母打骂经历(OR=2.49)、有打架行为(OR=1.84)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行为(P值均<0.05)。  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存在校园欺凌行为,应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家校结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