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783-1784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的诊断方法,分析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为患儿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集76例疑似患儿鼻咽拭子,分别使用细菌培养和PCR检测法进行确诊,随后采用琼脂稀释最低抑菌浓度法(MIC)、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红霉素、头孢唑啉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细菌培养法获得5株百日咳杆菌菌株,阳性率为6.58%;PCR检测阳性率达到27.63(21例)%,两种检测方法在阳性检出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株百日咳杆菌红霉素纸片扩散法的抑菌圈直径皆>42mm(47~55mm),E-test MIC为0.051~0.089μg/ml,琼脂稀释法MIC均为0.135μg/ml;头孢唑啉MIC均为0.03μg/ml,头孢替安MIC为0.015~0.025μg/ml、阿奇霉素MIC为0.030~0.060μg/ml、环丙沙星均为2μg/ml、克林霉素为1~2μg/ml。结论:PCR在新生儿百日咳检测中检出效率高,红霉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百日咳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百日咳及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至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56例临床表现疑诊百日咳患儿,经鼻咽分泌物百日咳PCR检测显示阳性者确诊为百日咳共105例(观察组);经鼻咽分泌物百日咳PCR检测显示阴性者诊断为百日咳综合征151例(对照组)。结果:12组患儿性别(χ2=2.167,P=0.141)、年龄构成比(χ2=3.864,P=0.2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观察组为15(10,20)d,对照组15(11,21)d(Z=-1.430,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所有患儿均不能提供确切的百日咳接触史,且未接种或未完成3次百日咳疫苗注射。32014年8月为百日咳高发时间,百日咳综合征发病高峰为春季及冬季。42组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普通病原学及胸部影像学等检查相比有差异,通过百日咳PCR抗原检测可予以确诊。5百日咳可并发肺炎、呼吸衰竭、百日咳脑病等,但总的预后较好。结论:在重庆,百日咳及百日咳综合征发病年龄小,百日咳发病高峰为8月份,经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对症等治疗后,总的治疗效果较好,百日咳疫苗免疫接种、通过实验室早期诊断及治疗百日咳是预防和控制百日咳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百日咳的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百日咳患者的预防接种、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 2例有百日咳疫苗接种史,1例未接种,1例接种不详;4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百日咳在广州春夏季发病较多,年长儿及成人是重要的传染源,适时强化免疫对控制百日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代敏  刘华 《四川医学》1998,19(3):227-228
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代敏刘华随着现代医疗治疗方法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内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条件致病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耐药菌株也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我院1995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安市与上海市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的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在西安市和上海市哨点监测医院和社区采集的1岁以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经分离培养所得百日咳鲍特菌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分析其基因型。结果:共采集到疑似百日咳患儿鼻咽拭子1200份,经分离培养得到百日咳鲍特菌60株,其中西安市34株,上海市26株。西安市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MAST型别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32/34,94.12%),而上海市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MAST型别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13/26,50.00%)和prn2/ptxP3/ptxA1/fim3-1/fim2-1(11/26,42.31%),两市百日咳鲍特菌MAST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2,P<0.01)。西安市百日咳鲍特菌以MT195(13/34,38.24%)、MT55(10/34,29.41%)、MT104(9/34,26.47%)型别居多,而上海市百日咳鲍特菌以MT27型为主(12/26,46.15%),两市百日咳鲍特菌MLVA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6,P<0.01)。结论:西安市与上海市临床分离婴儿感染百日咳鲍特菌基因型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中国百日咳鲍特菌基因型演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菌血症是儿童常见病之一,为了解其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16例发烧及疑似菌血症患儿血液进行了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百日咳综合征与百日咳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肺功能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百日咳和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肺功能指标差异。结果 类百日咳综合征组百日咳疫苗接种史比例为90.63%,明显高于百日咳组的38.46%(P<0.05)。类百日咳综合征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为(15.19±2.31)×109/L明显低于百日咳组(P<0.05)。类百日咳综合征组患儿呼吸比(the ratio of inspiratory time and expiratory time,TI/TE)、达峰时间比(atio of the time to reach peak tidal expirati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 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ratio of the volume to reach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VPEF/VE)分别为0.77%±0.08%、26.42%±4.23%和27.69%±3.47%,明显高于百日咳组的0.69%±0.10%、22.15%±3.56%和22.30%±3.81%(P<0.05)。WBC、TI/TE、TPTEF/TE和VPEF/VE鉴别诊断类百日咳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723、0.729和0.771(P<0.05)。结论 类百日咳综合征和百日咳患儿在百日咳疫苗接种史、血常规WBC及肺功能方面有一定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开封市2018年百日咳监测病例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评价该市百日咳诊治和防控工作进展,为开封市的百日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8年开封市两家哨点医院的百日咳监测数据,主要是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和实验室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开封市监测病例共163例,病例调查率100.00%,其中百日咳确诊病例66例,发病率为1.446/10万。发病高峰出现在夏季(6~8月);<6岁占83.40%(59/66),>17岁占6.06%(4/66);男女性别之比为1∶0.89。确诊病例中,有明确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史病例占50%(33/66),未接种者仍有33.33%。结论开封市2018年百日咳监测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提高监测病例报告意识及规范标本采集可提高监测和防控效果,高风险人群婴幼儿及高发季节夏季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20-23
目的 分析儿童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综合征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医院收治的87例疑似百日咳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所有患儿鼻咽分泌物,分别进行百日咳鲍特杆菌PCR检测、细菌培养、病原学检测。PCR结果阳性纳入百日咳组(n=36),阴性纳入类百日咳综合征组(n=51)。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病原学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疫苗接种史、疑似病例接触史、入院前病程、住院天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组患儿中17例检出1种病原、14例检出2种病原,2例检出3种病原,1例检出4种病原,2例未检出其他病原;类百日咳综合征组患儿中,15例检出1种病原、28例检出2种病原、4例检出3种病原、2例检出4种病原,2例未检出其他病原;两组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为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其余病毒及病原体检出率偏低。百日咳组患儿的阵发性发绀例数多于类百日咳综合征组,且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类百日咳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的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疑似百日咳患儿如出现阵发性发绀且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则考虑为百日咳;甲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为导致类百日咳综合征主要病原,且多合并出现。  相似文献   

11.
127株酵母样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我院门诊部酵母样真菌感染菌株分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生物一梅里埃Ay1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鉴定真菌;ATB FUNGUS真菌药敏试验条进行药敏实验。结果127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6.9%,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占15%,宫颈分泌物分离的念珠菌达101例,占总数的79.5%。药敏结果中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敏感度达到89.8%和85.8%;5-氟胞嘧啶和咪康唑耐药率最高分别达33.8%和19.7%,对三种咪唑类药物同时中介的菌株达到70.0%左右。结论白色念珠菌仍然是临床真菌感染主要菌种;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仍然是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5-氟胞嘧啶耐药率逐渐上升:咪唑类药物敏感度最低,且有多重交叉中介现象,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药敏试验指导下脊柱结核个体化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实施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6例脊柱结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收集脓液、干酪样组织,常规处理后接种液体培养基,使用BACT/ALERT 3D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培养阳性者接种至改良罗氏培养基,按绝对浓度法进行11种药物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4-5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定期(1、3、6、9、12个月,以后每6个月1次)随访,观察血沉、平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骨块融合和畸彤矫正情况.结果 培养阳性率41.3%(19/46),全程平均耗时42 d(30~58 d).耐药率21.7%,其中异烟肼耐药10.8%,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耐药2.1%,链霉素耐药6.52%,力克肺疾耐药4.34%,左氧氟沙星耐药17.39%.除4例明显胃肠道反应、1例药物型肝炎患者完成12个月疗程,其余18个月.随访18~44个月,平均25个月,切口均2周内愈合.椎间植骨均获Ⅰ级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2个月.结论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组成脊柱结核12~18个月个体化联合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1基因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56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20例健康人群的GSTP1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GSTP1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GSTP1突变基因型(VaL/VaL)频率在UC组中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5);根据临床特征对UC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VaL/VaL基因型在远端UC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广泛UC(P=0.022)。结论:GSTP1基因型与UC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发酵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搜集、分析2004年1月~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225例非发酵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和药敏资料。结果 225例患者中,医院获得性感染占绝对多数。高龄、基础疾病、免疫抑制、长期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机械通气的应用是非发酵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非发酵菌检出率依高低排序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5.77%)、不动杆菌属(35.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56%)、其他假单胞菌属(4.89%)、黄杆菌属(4.00%)、伯克霍德尔菌属(1.78%)和其他(0.89%)。药敏显示非发酵菌高度耐药,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相对敏感度最高。三代头孢敏感性差,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耐药率明显下降。结论非发酵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存在高危人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抗生素选择应依据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5年11月-2006年2月连续不重复产ESBLs大肠埃希菌40株,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表型确认方法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分别用针对TEM、SHV、CTX-M-Ⅰ、CTX-M-Ⅱ、CTX-M-Ⅲ、CTX-M-Ⅳ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六对特异性引物对每株细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所有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TEM、SHV、CTX-M基因。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4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仅携带一种基因型的分别为SHV型1株(2.50%),CTX-M-Ⅰ型7株(17.50%),CTX-M-Ⅱ型7株(17.50%),CTX-M-Ⅲ型2株(5.00%),CTX-M-Ⅳ型4株(10.00%)。有18株(46.15%)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且多为CTX-M型与TEM型或SHV型共同存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结论]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近期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为CTX-M型,而且多基因携带情况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ARS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及其相关性,评价流行期间SARS的早期诊断工作.方法:对2003年3月15日到5月14日某地SARS临床诊断病例(1 550例)和疑似病例(790例)的相关特征进行描述和对比,通过分析存在的异同以及可能的原因来评价SARS早期诊断情况.结果:90%左右的病例在发病后6 d内做了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发病时间(r=0.941)、地区分布(r=0.793)及年龄(r=0.961)和职业构成(r=0.937)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样情况也见于临床症状(r=0.996)、白细胞(正常时r=0.723,降低时r=0.863)及淋巴细胞(正常时r=0.772)等指标.结论:SARS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多数特征上存在相似性,应开发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监护室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存在状况及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方法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每隔2周对外科监护室、神经内科监护室和呼吸科监护室病人周边环境进行采样并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耐药基因IMP、SIM、VIM、OXA-23、24、51、58检测。结果3个监护室病人周边环境共采集标本7878份,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29株,其中呼吸科监护室分离率(5.41%)高于外科监护室(2.39%)和神内监护室(2.56%)(P〈0.001)。抗生素敏感性除对多黏菌素(67%)相对较高以外,其余普遍较低;金属酶IMP和VIM基因检出率为20.52%和11.36%,未检出SIM基因;苯唑西林酶(OXA群)基因OXA-51分离率为32.75%(75/229)、OXA-23分离率为31.44%(72/229)、OXA-58分离率为3.49%(8/229),未检出OXA-24、AmpC和CTX—M。结论监护室环境菌株的污染和耐药现状较为严重,应加强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工作,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暴发和感染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南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疑似病例的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河南省2003年4~6月诊断的31例SARS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胸部X线、其他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高热29例(93.5%),咳嗽28例(90.3%);血白细胞计数正常23例,降低4例,升高4例;胸部X线示片状浸润性阴影29例,正常2例。最终诊断为细菌性肺炎8例,支原体肺炎7例,肺结核5例,衣原体肺炎5例,真菌性肺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病毒性肺炎1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31例均排除SARS。结论:加强鉴别诊断,可以减少SARS的过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收集疑似和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相关病例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关临床依据。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咽拭子进行SARS-CoV-2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确诊或除外SARS-CoV-2感染,分析其一般情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方面特征。 结果 本研究疑似患者共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16)岁,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分布;大部分为输入性病例,86%患者为武汉相关人员。最终有13例确诊为SARS-CoV-2感染者,7例经2次及其以上咽拭子核酸检测方可确诊,1例合并甲型HIN1。37例为非SARS-CoV-2感染患者,其中26例细菌性肺炎,6例为单纯性甲型HIN1,5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32/50)和咳嗽(24/50),周身症状以乏力多见(12/50),消化道症状少见。94%的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降低,30%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无心肝肾功能损害表现,86%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表现,以毛磨玻璃影(60%)和斑片状影(56%)为主,胸腔积液少见。 结论 流行病学史是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重要条件之一,诊断需注意警惕同流感病毒的鉴别及混合叠加感染;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隔离诊治对疫情防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疑似感染者中的感染率和药敏情况.方法 使用安图生物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4 414份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临床标本.结果 4 414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阳性感染者2 295例,阳性率51.99%,其中Uu和Mh的单一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69%和2.08%,两者共同感染阳性率9.22%.交沙霉素(JOS)、多西环素(DOX)、克拉霉素(CLA)、加替沙星(GAT)和红霉素(ERY)敏感率分别为96.03%、95.51%、78.69%、77.21%和72.55%.罗红霉素(RXT)、甲砜霉素(THI)、克林霉素(CLI)和克拉霉素(CLA)的耐药率分别为16.91%、22.27%、41.96%和17.60%.结论 Uu是NGU感染中的主要病原体,临床推荐使用DOX、JOS、GAT和ERY作为一线药物,而不适宜使用耐药率高的RXT、THI、CLI和C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