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朝鲜族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延边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968名朝鲜族大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46.59%的朝鲜族大学生为(SAS-C)测试正常人群,有34.92%为手机成瘾倾向群体,有18.49%为手机成瘾群体.在使用手机的功能上,以通话交流为首要功能的占36.47%,以网络聊天为首要功能的占21.46%,以娱乐放松为首要功能的占17.72%,以新闻浏览为首要功能的占11.21%,以其他使用为首要功能的占7.78%,以帮助学习为首要功能的占5.36%.朝鲜族手机成瘾大学生的EPQ-E得分为(52.84±11.06)分,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得分为(54.02±8.09)分,正常人群为(56.79±8.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9,P<0.05);在EPQ-N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01,17.88,P值均<0.05).SAS-C与EPQ-E得分呈负相关,与EPQ-N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45,0.43,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大学生手机成瘾有关心理影响因素与人格、情绪因素相关.提供有效的心理压力疏通和情绪宣泄渠道,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是降低朝鲜族大学生手机成瘾人数比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乔瑞红  苗秋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16-1519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变化趋势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方法  2018—2019年对河南2所高校的1 824名2018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抑郁、焦虑状况5次随访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第5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平均得分为(43.19±5.51)分,焦虑检出率为34.21%,抑郁检出率为40.73%。在城乡、不同班级排名、睡眠时间方面,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5,3.79,3.8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手机成瘾变化趋势平稳组学生相比,高成瘾-升高组(OR=3.21,95%CI=2.33~4.4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8.39,95%CI=5.08~13.78)发生焦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成瘾-升高组(OR=3.31,95%CI=2.39~4.5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4.51,95%CI=2.81~7.15)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尤其手机成瘾问题集聚上高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手机使用行为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并建立结构模型,为进一步采取干预和调节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哈尔滨市6所高校大学生共956名,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自编手机使用行为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0.1%,大一、大四学生的手机成瘾率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外向性和神经质对手机成瘾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外向性可通过手机使用行为中的每周使用短信条数、每周通话时间、每周手机上网时间间接影响手机成瘾,神经质可通过每周通话时间、每周手机上网时间间接影响手机成瘾,手机使用行为中的每周短信条数、每周通话时间、每周手机上网时间对手机成瘾有直接影响;模型拟合较好(x2/df=3.435,RMSEA=0.071,GFI=0.901,A GFI=0.884,CFI=0.912).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使用行为与手机成瘾存在相关性;应根据大学生不同人格特点,对手机成瘾行为进行干预和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及与日常生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联,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 于2020年2月24日-3月4日,对广东省和山西省2所省属医药类院校10 357名在读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人口学特征、手机成瘾、生活作息、身体活动、体重变化、焦...  相似文献   

5.
了解手机成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及自我控制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昆明、聊城地区3所高职院校的898名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自我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27.6%.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得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成瘾得分(45.80±10.41)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得分(36.18±9.13)呈正相关(r=0.53,P<0.01).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控制、自尊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0.28,P值均<0.01);自我控制在手机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6,P<0.01),手机成瘾倾向对抑郁、压力的影响受到自尊的调节.结论 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不但有直接负面效应,并且通过自我控制来影响心理健康;自尊水平越高,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的负面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6.
探究大学生无聊倾向、冲动性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3所大学1 047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arrat冲动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问卷调查.结果 高、低无聊倾向组大学生在戒断性、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6,64.24,49.98,63.11,63.14,P值均<0.01),高无聊倾向者的手机成瘾程度及各症状均高于低无聊倾向者.除无聊倾向的创造缺乏因子外,大学生无聊倾向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手机成瘾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总分及各因子与手机成瘾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3.38,RMSEA=0.06,CFI=0.90,TLI=0.91,SRMR=0.04,AIC=28 463.24,BIC=28 857.39).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又可间接通过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北省4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循证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部分高校的87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状况。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0%,男生成瘾检出率为59.1%,女生为63.9%;轻度占82.5%,中度占17.0%,重度占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学生、文科类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2.58(1.84~3.62),1.47(1.02~2.11)];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络成瘾率较低(OR=0.49, 95%CI=0.24~0.98);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和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网络成瘾率高(初中OR=1.52, 95%CI=1.01~2.29;本科及以上OR=2.30, 95%CI=1.16~4.56)(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集娱乐、通讯、休闲于一体的生活必备物品~([1])。手机依赖是指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2])。中职学生比普通高中学生的自由时间多、学习任务轻,所以手机的使用更普遍,手机依赖问题更需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3])。本研究拟通过调查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小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和学校认同的关联,为指导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抽取河南、湖北两省11个区县的全体四、八年级学生,选择其中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5 13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智能手机成瘾、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主观幸福感和学校认同感。结果中小学生智能手机使用可分为无成瘾型(30.37%)、低成瘾型(38.07%)、成瘾倾向型(24.73%)、高成瘾型(6.83%) 4类,男生(OR=1.34,95%CI=1.21~1.49)更易成为高成瘾型人群;小学生(OR=0.24,95%CI=0.21~0.26)、城市学生(OR=0.77,95%CI=0.68~0.86)和独生子女(OR=0.80,95%CI=0.72~0.89)更不易成为高成瘾型人群。不同智能手机使用类型中小学生在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认同和主观幸福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lch值分别为120.54,116.97,314.09,158.71,133.12,P值均<0.01),高成瘾型中小学生在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和学...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中学生无聊倾向、自我控制、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为控制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无聊倾向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河北省承德市913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中学生无聊倾向存在年级差异(F=13.16,P<0.01),初三及高中学生无聊倾向得分高于初一、初二学生,高三学生高于初三学生;中学生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22.56%,存在年级差异(F=8.85,P<0.01),表现为初三、高二学生得分高于初二学生,高三学生得分高于初一、初二和高一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无聊倾向、手机成瘾均呈负相关;自我控制在无聊倾向预测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4.09,CFI=0.91,TLI=0.92,RMSEA=0.05,SRMR=0.04,AIC=27 368.52,BIC=27 743.12).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自我控制对中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学习成绩、家庭结构、家庭和睦程度及不良情绪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在线数据库,收集截至2015年7月国内外正式刊物发表的有关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共有24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各因素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学习成绩0.782(0.678~0.902),家庭结构1.571(1.181~2.089),家庭和睦0.522(0.427~0.637),不良情绪1.968(1.417~2.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研究表明家庭结构为单亲家庭、有不良情绪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学习成绩好、家庭和睦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较多相关因素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探索和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52所中小学校共56 803名6~19岁儿童青少年,对2008-2009年的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出血压偏高7 744人,血压偏高率为13.63%,其中以仅收缩压偏高者为主,占58.9%,其次为仅舒张压偏高者,占22.0%,而收缩压舒张压均偏高者占19.1%;在低年龄段(12岁)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全国城市同年龄、性别组平均水平(P0.01),除18,19岁高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体质指数收是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15(95%CI=1.14~1.16)和1.21(95%CI=1.20~1.22)。结论杭州市区儿童血压偏高发生情况较青少年严重,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血压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市在校大、中学生和农村地区在校中学生11939名,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青少年过去7d里上网率为78.96%;过去7d里每天上网超过4h的比例为14.07%,男生(17.70%)远高于女生(1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25%,男生(10.88%)高于女生(5.99%);职业中学学生最高(10.25%),初中生最低(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性别、学校类型、学习成绩、感到孤独及因学习问题而感到心情不愉快等因素相关(P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高危人群的预防控制,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620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four high schools in Changsha City were surveyed using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for Internet Addiction (YDQ),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he edition for children, EPQ),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TMDS) and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The mean age of whole sample was 15.19 years (ranging from 12 years to 18 years).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YDQ criteria by Beard, 64 stud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mean age: 14.59 years) and 64 who were diagnosed as being normal in Internet usage (the mean age: 14.81 years) were included in a case-control study. RESULTS: The rate of Internet use among the surveyed adolescents was 88%, among which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ernet addiction was 2.4%.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EPQ subscales of neuroticism, psychoticism, and li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scored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TMDS subscales of sense of control over time, sense of value of time, and sense of time efficacy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had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SDQ subscales of emotional symptoms, conduct problems, hyperactivity, total difficulties and lower scores on the subscale of prosocial behaviours (P < 0.05).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Internet addiction is not rar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additio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possess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features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use the Internet less frequent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对医学生的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39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373名上网者的问卷结果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网络成瘾者21人,占所用网络使用者5.6%,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性格类型、上网期间是否休息、每月上网费用、电子邮箱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威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城乡差异与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  方法  于2017年9月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4 254名、郊县3 88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网络成瘾报告率:乡村小学4~6年级男生(3.57 %)高于城市男生(0.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乡村小学女生(1.77 %)与城市女生(1.3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乡村初中男生(9.04 %)高于城市男生(4.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乡村初中女生(4.08 %)与城市女生(3.5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乡村高中男生(7.67 %)与城市男生(7.2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乡村高中女生(4.44 %)低于城市女生(9.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网络成瘾报告率,小学高年级与初中阶段,乡村男生高于城市,城乡女生无差异;至高中阶段逆转,城市女生高于乡村,城乡男生无差异;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又高于小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城市高中女生和乡村初中男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中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行为形成的心理社会等影响因素。方法从浙江省德清县6所高中选取7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IAT)、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浙江省德清县高中生IAD发生率为9.8%;男生IAD发生率(12.2%)高于女生(7.3%);IAD发生率随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加(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平均上网时间(OR=2.716)、SCL-90精神病性因子(OR=2.180)、同学朋友压力(OR=1.649)、幻想否认(OR=1.171)、逃避(OR=1.134)、学习压力(OR=1.101)、父亲过分干涉(OR=1.068)与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有关。结论网络成瘾发生与上网时间、应激压力、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个性心理特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allergic rhinitis, and eczema among Dutch early adolescents, an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everal social demographic and individual risk factors. METHODS: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udy using the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 (ISAAC). In January 2003, 10 087 12- to 14-year-old students from 33 secondary schools in four regions of the Netherland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Of all participants, 52.6% reported that they had an allergic disease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fetime. The 12 months prevalence of wheezing, rhinitis, and itchy rash was 12.3%, 28.3%, and 13.5%, respectively. Several social demographic and individual factors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s, ethnicity, body mass index, and residential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atopic symptoms and diseases.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llergic conditions are common in the Netherlands. Several social demographic and individual risk factors were related to the atopic diseases and symptoms.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及青年正处于由儿童向完备成年人转变的阶段,性生理趋于成熟,而性心理尚不完善,具有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易于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从而增加了自身感染HIV的风险。青少年及青年中存在较多的易感因素,近年来HIV感染新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本文从青少年及青年HIV感染现状、感染与发现途径、易感因素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青少年水果/蔬菜摄入行为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为进行有效的营养环境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辽宁、贵州城乡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3 1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水果摄入达标率为24.2%,蔬菜摄入达标率为44.1%.水果摄入不足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包括缺乏父母的帮助(OR=1.230)、家庭允许规矩差(OR=1.161)、家庭可及性差(OR=1.506);蔬菜摄人不足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包括蔬菜的家庭可及性差(OR=1.181)、母亲受教育水平低(OR=1.117).结论 家庭环境是中小学生水果/蔬菜摄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青少年水果/蔬菜摄人行为进行干预,应注意改善家庭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