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分娩方式与儿童肌肉及脂肪含量的关系,为探索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发育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在广州市招募423名6~9岁儿童,通过面对面访谈获取儿童分娩方式等信息,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四肢肌肉含量(ASM)、全身肌肉含量(TSM)、四肢脂肪含量(AFM)、全身脂肪含量(TFM)和去头骨矿物质含量(TBLH BMC),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四肢肌肉含量指数(AFM/ASM,ASM/体重)、全身肌肉含量指数(TFM/TSM,TSM/体重)及体脂含量指数(FMI).应用协方差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分娩方式与儿童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顺产组、非选择性剖宫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男童的ASM,AFM,TSM,TFM,TFM/TSM,TBLH BMC,F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顺产组相比较,选择性剖宫产组儿童ASM,AFM,TSM,TFM,TFM/TSM,TBLH BMC,FMI分别增加了8.31%,37.02%,8.20%,40.00%,18.42%,7.08%,31.50%(P值均<0.05).各组女童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相较于顺产儿童,选择性剖宫产与男童四肢和全身肌肉及脂肪含量较高密切关联,且脂肪含量的增加更为显著,但对女童肌肉和脂肪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状况,分析其年龄和性别变化特点。方法利用3项在北京城区或北京郊区的儿童、青少年中开展的横断面研究,选取8、9、10、13、14、15岁男女生共947人。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全身及手臂、腿部和躯干的体成分,计算身体脂肪含量指数(FMI)、去脂体重指数(FFMI)、体脂百分比(%BF)和躯干/四肢脂肪比。结果随年龄增长,女生的FMI从4.8 kg/m2增加到7.6 kg/m2,%BF、FFMI和骨矿物质含量均相应增加;男生FMI从13岁开始下降,%BF则从8岁的23.9%下降到15岁的14.7%,但FFMI和骨矿物质含量均相应增加。各年龄段女生的FMI和%BF均高于同龄男生,且脂肪均主要分布于四肢;女生FFMI均低于同龄男生,8~15岁男生的增长总量接近女生的2倍,且瘦体重主要分布于躯干;男女生间骨矿物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青少年在生长过程中,各种体成分的含量、比例和分布不断变化,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2年和2009年北京市同龄初中生的骨量进行比较,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骨骼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9年随机抽取北京市郊区12~14岁初中生323名和307名,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躯干、上肢、下肢)和腰椎的骨矿物含量(BMC)和骨矿物密度(BMD)及体成分。结果 2009年13岁男生躯干BMD低于2002年同龄组,14岁男生下肢BMD高于2002年同龄组;2009和2002年12~14岁男生身高、体重、体成分及余部位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12岁女生上肢BMC和BMD高于2002年同龄组,13岁女生躯干BMD、下肢BMC及14岁女生全身、下肢的BMC和BMD及腰椎、躯干的BMD低于2002年同龄组;2009年12岁女生的瘦体重高于2002年同龄组,14岁女生的身高、体重低于2002年的同龄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郊区2002与2009年12~14岁男生骨量差异不大,女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肌肉、脂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女中学生48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及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全身骨密度、骨矿含量(BMC)、肌肉含量(LM)、脂肪含量(FM),分析全身骨密度与肌肉、脂肪的相关性。结果用DXA及BIA测得48名女中学生的脂肪含量百分比(FM%)、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与BM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名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LM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FM无相关性(P0.05)。13岁和14岁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体质量、LM无相关性,15~17岁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体质量、LM均呈正相关;各年龄段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FM均无相关性。结论女中学生全身骨密度与体质量、BMI呈正相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组织,与脂肪组织关系不大。青春期女性应加强营养,注意体育锻炼,增加肌肉含量及瘦体质量,促进骨骼发育,积累更高的峰值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少年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IR)指标与骨矿物质含量(BMC)的关系及其对骨量低下的评估效果,为早期识别和防治青少年骨骼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9月—2020年9月,通过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川市1 594名12~18岁青少年,并计算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三酰甘油葡萄糖-体重指数(TyG-BMI)及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作为新型简化IR指标。使用偏相关分析不同简化IR指标与BMC水平的相关性,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IR指标与骨量低下的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骨量低下的评估效果。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混杂因素后,新型简化IR指标与BMC水平均呈正相关(TyG:r=0.11;TyG-BMI:r=0.58;TG/HDL-C:r=0.21);进一步调整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FM)、瘦体重(LM)指标后,IR指标与BMC的关系转为负相关(TyG:r=-0.20;TyG-BMI:r=-0.18;TG/HDL-C:r...  相似文献   

6.
了解广东省大学生骨骼生长同发育现状及其与膳食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为维护大学生骨骼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广东省212名18~ 22岁青年全身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研究对象膳食营养摄入及体力活动情况.结果 男生全身BMD(1.0 g/cm2)显著高于女生(0.9 g/cm2) (P<0.05),男生全身BMC(2 779.3 g)与女生(2 176.9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膳食脂肪、维生素D摄入量与全身BMD、BM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男生钙摄入量与BMD呈正相关,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摄入量及体力活动强度与全身BMD、BM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膳食营养素和体力活动可影响广东青年全身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脂肪、肌肉含量的相关性,为增加青少年骨量与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68名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跟骨骨密度、骨矿含量、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青少年骨密度及体成分测试结果 ,并分析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脂肪及肌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男生的宽频超声衰减值(BUA)、肌肉量、骨矿量均高于女生,脂肪量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1,10.65,4.52,-7.55,P值均<0.05).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骨矿量、肌肉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0.42,0.69,P值均<0.05).不同年龄段男生的BUA,BMI,肌肉量及骨矿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95,8.63,6.96,5.01,P值均<0.05).不同年龄段女生的BUA、脂肪量、肌肉量、骨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5,10.33,7.96,4.87,P值均<0.05).12,13岁青少年的跟骨BUA值与BMI、肌肉量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14,15,16岁青少年的跟骨BUA值与BMI、肌肉量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肌肉含量密切相关,与脂肪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8.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量学龄前儿童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通过对 50名正常学龄前儿童体成分测定 ,评价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方法 :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测量法 ( 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量全身及各部位的体成分。结果 : 学龄前儿童全身的骨矿物质含量 ( BMC)、骨密度 ( BMD)、体脂肪含量( FTM)、体脂百分含量 ( % BF)、瘦体组织含量 ( LTM)分别为 :( 4 63.3± 80 .9) g、( 0 .69± 0 .0 4 ) g/cm2 、( 391 7.1± 1 2 81 .6) g、( 2 1 .8± 4.9) %、( 1 3391 .4± 1 82 3.8) g;BMC、LTM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男童全身 BMD和 LTM显著高于女童 ;女童的全身 FTM、躯体脂肪含量与下肢脂肪含量的比值 ( Ft/1)、躯体脂肪含量与上肢脂肪含量比值 ( Ft/a)均显著高于男童。结论 : DXA法可用于小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7~15岁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和性别差异,为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选择2所中小学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采用DEXA测定身体成分。结果7~13岁儿童机体脂肪组织(FM)及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3岁以后有所下降,女生高于男生,去脂肪组织(FFM)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四肢和躯干脂肪占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接近,男生7~13岁、女生7~12岁四肢脂肪组织占全身脂肪组织百分比大于躯干,但男生14~15岁、女生13~15岁小于躯干。结论青春期前后儿童脂肪组织含量及分布随年龄而变化,且男女差异明显;男性脂肪向心性分布加速期在12岁,女性在10岁。  相似文献   

10.
体重对青年人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指标.[方法]通过测量114例年轻健康人的身高、体重,测量其头、上肢、下肢、躯干、肋骨、骨盆、脊柱和和全身骨密度(BMD),以及上肢、下肢、躯干和全身骨矿含量(BMC).并分析体重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间相关性和体重对两指标的影响.[结果]两性体重与下肢、躯干、全身BMC相关性均较体重与这3个部位BMD的相关性强,男性体重与BMC的相关性不如女性;体重标化的下肢BMC具有最小的变异系数,其次是全身和躯干的BMC变异系数较小.[结论]体重与BMC和BMD均呈正相关,尤其和BMC相关性最强,故分析骨矿含量时,用体重校正可更加准确反映个体骨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儿童青少年的骨矿物含量(BMC)的一致性,为BIA准确测量儿童青少年BMC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5月在广州市某区招募1 469名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DXA和BIA技术分别测量BMC。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在对数转换的数据中进行。将BMC按性别年龄别三分位数分类,计算Kappa值评价一致性。以DXA测量值为因变量,建立BIA校正预测模型。  结果  男、女生的ICC分别为0.93和0.94。在Bland-Altman分析中,男、女生的BIA与DXA比值的一致性限范围均较宽,分别为0.27~0.76和0.17~0.72。男、女生中两方法判断BMC三分类水平的Kappa值分别为0.57和0.45,呈中高度一致。按BMI分组,各体重状态男生及超重女生的Kappa值均在0.75以上,一致性程度极好。构建的男、女生BIA校正预测模型分别为:BMCDXA=-0.51+0.44×BMCBIA+0.06×Age+0.02×BMI; BMCDXA=-0.55+0.43×BMCBIA+0.06×Age+0.02×BMI。模型的R2值分别为0.87和0.87。  结论  BIA与DXA所测BMC值一致性较差,但在判断分类BMC水平方面一致性尚可,研究建立的BIA测量BMC校正模型拟合效果好,提示BIA可能适用于评估儿童群体的BMC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海市青春期学生体脂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16个区的16所学校中选取5 148名11~18岁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全身体脂率。按照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判定血压偏高与否,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体脂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  结果  2019年上海市5 148名初中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0.98%,其中男生为8.99%,女生为13.13%,女生高于男生(χ2=22.48,P < 0.01);男生全身体脂率平均为(20.90±10.73)%,随年龄增加而下降(F=10.04,P < 0.01);女生全身体脂率平均为(25.14±8.03)%,随年龄增加而增加(F=69.23,P < 0.01)。控制年龄、饮食、运动、是否月经/遗精等影响因素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随着体脂率百分位的上升,血压偏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体脂率≥P90的男生血压偏高的风险是体脂率<P25男生的12.43倍(95%CI=6.98~22.14),体脂率≥P90的女生血压偏高的风险是体脂率 < P25女生的6.12倍(95%CI=3.89~9.63)。  结论  青春期学生体脂率与血压偏高呈正相关,血压偏高检出率随体脂率百分位的上升而上升,且在男生中关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及其与心肺耐力的关系,为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在2018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中国六大行政区抽取7~18岁的4 269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基本情况、20 m往返跑测试及体力活动状况的测试和调查.结果 男生每天低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为(31.4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父母外出类型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结合亲子互动的调节作用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方法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的追访数据,对3 470名居住地为农村的八年级学生自我报告的亲子互动频率和心理健康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父母均外出的留守男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留守女生[(68.90±22.45)(63.59±20.83),t=3.02,P < 0.01]。两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父母均外出对留守女生亲子互动频率和心理健康的负向预测作用大于留守男生(B值分别为-0.90,-4.02,P值均 < 0.05);亲子互动频率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起调节作用,控制亲子互动频率后,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减小(B=-3.65,P < 0.1)。  结论  父母均外出对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大于留守男生。需更多呵护青春期留守女生心理健康,促进外出父母与其进行更多沟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留守青少年厌学、自悯与问题行为的现状,并探讨自悯在厌学与问题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为缓解或减少留守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所普通中学的1 285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留守青少年895名;采用厌学量表、自悯量表以及问题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男生的自悯与外化问题行为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的内化问题行为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3,1.98,-2.05,P值均<0.05);留守青少年的厌学、内化问题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青少年,而非留守青少年的自悯得分高于留守青少年(t值分别为2.01,2.08,-1.99,P值均<0.05);独生子女的外化问题行为高于非独生子女(t=1.95,P<0.05);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得分高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内化问题行为高于初中生(t值分别为2.03,2.02,P值均<0.05)。厌学与问题行为呈正相关,自悯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厌学与自悯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49,-0.46,P值均<0.01)。  结论  厌学与留守青少年问题行为存在正相关,应重视留守青少年自悯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脂率(FM%)、体脂指数(FMI)、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联性,为探讨身体成分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程度的潜在价值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北京地区样本,采用Inbody 230对北京市4 069名6~20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成分测定,用四分位数法将FM%、FMI、FFMI和BMI分别分成4组,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4组的体测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男生FM%(20.03±10.39)和FMI[(4.35±2.84)kg/m2]均小于女生,而FFMI[(14.21±4.95)kg/m2]和BMI[(20.31±4.27)kg/m2]均大于女生(t值分别为-13.36,-7.66,11.49,8.16,P值均 < 0.01)。在男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1 00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的成绩呈下降趋势; 随着FFMI增加,5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成绩有上升趋势。在女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时间逐渐缩短,800 m跑时间逐渐增长;FFMI越大50 m跑时间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800 m跑中未见FFMI的显著趋势性。4个体成分指标对于坐位体前屈和1 min仰卧起坐无明显预测作用。  结论  FM%、FMI、FFMI和BMI对于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很好的预测作用。FFMI较高、FM%和FMI较低者在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柔韧性、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方面有更好表现,且这种趋势在男生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儿童体脂肪量及其分布指标体脂百分比(FMP)、内脏脂肪面积(VFA)和躯干脂肪质量百分比(%TFM)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血压的早期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依托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于2018年10—11月和2020年9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展儿童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及基线和随访体格检查,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儿童体成分,共纳入1 098名参与者。分性别建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体脂肪分布指标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童体脂肪指标和血压均有所增加。基线FMP、VFA和%TFM在男、女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男童FMP、VFA和%TFM均高于女童(t值分别为2.73,3.76,3.41,P值均 < 0.01)。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调整年龄、标化身高和生活方式,男女童体脂肪指标与血压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β=0.64~3.48,P值均 < 0.05)。其中与收缩压的关联强度排序在男、女童中均为%TFM>FMP>VFA;与舒张压的关联强度排序在男童中为FMP>%TFM>VFA,女童中为VFA>FMP>%TFM。  结论  儿童体脂肪分布与血压存在纵向关联,关注不同部位体脂肪的累积有助于实现儿童血压零级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BMC)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于2017-2020年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银川市随机抽取1578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骨矿物质含量测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定义的肥胖指标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握力的发育特点,并探讨握力与身高、体重和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2020年9—10月,对北京4所幼儿园的9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和握力测量,使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检测体成分,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对握力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学龄前儿童握力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男童由(5.2±1.7)kg增至(9.3±2.5)kg,女童由(4.3±1.6)kg增至(7.9±2.5)kg(F值分别为57.93,48.77,P值均 < 0.01),男童握力高于女童(t=6.42,P < 0.01),肥胖男童握力高于超重和正常体重男童(F=5.35,P < 0.01)。调整身高、体重、出生体重、母亲文化程度及过去1周家中进食各类食物频率后,男童握力与瘦体重、上肢肌肉量呈正相关,与体脂肪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09,-0.18,P值均 < 0.05);女童握力与体脂肪呈负相关,与瘦体重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09,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瘦体重和上肢肌肉量对男童的握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6.75,P < 0.01);年龄、瘦体重对女童的握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50.81,P < 0.01)。  结论  学龄前期男童握力可以反映瘦体重和上肢骨骼肌水平的变化,女童可以反映瘦体重的变化。增加瘦体重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握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动态变化趋势,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青少年控烟限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分析2004,2006,2008,2012,2015,2017,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数据,比较分析青少年尝试吸烟、目前吸烟、尝试饮酒、目前饮酒行为的变化情况。  结果  2004,2006,2008,2012,2015,2017,2019年调查中男生尝试吸烟、目前吸烟、尝试饮酒、目前饮酒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20~347.44,P值均 < 0.05);除2012年尝试饮酒率外,7轮调查中的尝试吸烟、目前吸烟、尝试饮酒、目前饮酒行为报告率均以中职校生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9~1 196.61,P值均 < 0.05);2004—2019年,男生和女生的尝试吸烟标化率、尝试饮酒标化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APC=-6.20~-1.80,P值均 < 0.05);总体尝试吸烟标化率由2004年的21.02%下降至2019年的12.23%(APC=-5.00, P < 0.05);总体尝试饮酒标化率由2004年的60.52%下降至2019年的47.17%(APC=-1.80, P < 0.05)。目前吸烟标化率、目前饮酒标化率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2004—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尝试吸烟、尝试饮酒行为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但青少年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行为报告率未出现下降趋势。青少年吸烟饮酒防控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