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新冠肺炎后疫情期大学生复课后的风险感知和预防行为,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贵州某高校835名复课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和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37.0%的大学生认为感染的概率很高,57.4%的大学生认为如果感染严重程度很高,大学生认为远离拥挤的场所是较好的预防行为(84.3%),89.7%的大学生常戴口罩,91.4%的大学生常洗手;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和预防行为两两间呈正相关(r=0.10~0.65,P值均 < 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在风险感知和预防行为间既起部分中介作用,也起链式中介作用。  结论  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感知中等,能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风险感知可直接影响预防行为,也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大学生的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为儿童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于2020年6—7月选取安徽省5个地市30所幼儿园,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量表(PSQ)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7 982名3~6岁在园儿童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共检出多动行为儿童126名, 检出率为1.6%。男童检出率(2.2%)高于女童(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1, P < 0.01)。在126名多动行为儿童中, 40名(31.7%)共患1种行为问题, 82名(65.1%)共患至少2种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男童(OR=2.85, 95%CI=1.88~4.30)、睡眠时间不足(OR=1.87, 95%CI=1.31~2.68)和母亲职业为农民或其他(OR=1.81, 95%CI=1.11~2.94)的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较高, 近半年主要抚养人为父母(OR=0.61, 95%CI=0.40~0.92)的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较低(P值均 < 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早期干预应重点关注男童, 保持合理睡眠时间, 增加父母代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的关系,为疫情防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8所高校大学生4 092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的关系。  结果  大学生情感风险感知(ARP)总分为(19.72±4.01)分,认知风险感知(CRP)总分为(14.56±3.64)分,距离感知(DIP)总分为(18.04±5.33)分,自我效能总分为(27.27±6.74)分,态度信念总分为(26.15±4.54)分,个体防护行为总分为(25.67±4.45)分。情感风险感知(β=0.16)、认知风险感知(β=0.08)、态度(β=0.23)和自我效能(β=0.13)均与大学生个体防护行为正向相关(P值均 < 0.01),而距离感知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相关。高校应强化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关注态度,提高学生风险认知水平,促进校园疫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前及期间城市学龄前儿童各类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为控制学龄前儿童电子屏幕使用和预防近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 于2020年6—7月, 横断面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幼儿园8 244名儿童, 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龄前儿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各类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长, 估算加权屏幕屈光时间, 分析家庭电子屏幕督导行为与学龄前儿童加权屏幕屈光时间的关联。  结果  被调查学龄前儿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日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投影视屏时长过度检出率分别为30.52%, 51.40%, 56.82%, 而疫情前上学日三者检出率分别为21.94%, 41.80%, 47.51%。控制重要混杂因素后, 家长控制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频率高、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有规定并严格实施与疫情前加权屏幕屈光时间负向关联(调整OR=0.60~0.77, P值均<0.05);家长陪伴孩子时使用电子屏幕的频率高、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有规定但实施不严格与加权屏幕屈光时间和疫情期间加权屏幕屈光时间增加正向关联(调整OR=1.18~1.80, P值均<0.05)。  结论  城市学前儿童疫情前后电子屏幕用眼时长均过长。学龄前儿童视屏行为的控制措施中, 应注重家庭内部的电子屏幕使用管理和父母自身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高水平比例为18.21%(785名),中水平为56.92%(2 454名),低水平为24.87%(1 072名)。农村地区初中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63.49%),防护态度积极率为74.25%,良好防护行为具备率为8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健康素养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OR=4.85,95%CI=3.80~6.18)、防护态度积极率(OR=44.07,95%CI=24.57~79.05)、防护行为具备率(OR=25.99,95%CI=19.67~34.35)均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非故意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2 062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儿童过去1年非故意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PSQ)对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进行调查。  结果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年发生率为14.55%(300名),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21%(293名)。发生非故意伤害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及品德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32.67%,2.33%,19.67%,15.00%,2.00%,1.00%,5.00%,未发生非故意伤害儿童分别为11.07%,0.45%,6.41%,4.88%,0.40%,0.17%,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11,12.54,58.90,44.12,10.51,6.08,32.68,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身问题(OR=3.13,95%CI=2.11~4.66)、学习问题(OR=2.73,95%CI=1.86~3.99)、多动指数异常(OR=3.16,95%CI=1.40~7.14)与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心理行为问题是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影响因素,在制定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防控措施时,应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家长参与和儿童良好用眼行为形成的相关性,为更精准的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4—5月,选择温州市鹿城区3所学校2 726名小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眼部测量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眼部参数、儿童用眼行为、家长特征和家长参与情况。  结果  家庭经济水平、家长学历程度、家长是否近视与家长参与行为有关(P值均 < 0.05)。儿童近视风险较低与家长总是/经常参与睡眠和户外活动行为管理有关(P值均 < 0.01)。家长总是/经常参与儿童用眼行为管理对儿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2 h(OR=1.95,95%CI=1.31~2.90)、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0.78,95%CI=0.65~0.93)、每天睡眠时间>8 h(OR=0.52,95%CI=0.40~0.68)、每天持续读写时间<1 h(OR=1.33,95%CI=1.30~1.56)、读写时距离桌面距离>30 cm(OR=0.57,95%CI=0.34~0.95)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家长参与性高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降低近视患病率。自身患有近视的家长参与度更高,且家长参与度与家庭总收入和家长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了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生的正确洗手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选取上海、广州、北京的34所民办随迁子女小学4 089名四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用自填结构式问卷了解被调查学生近1周的洗手行为(包括洗手频率和方法)、学生与家长对洗手相关认知及家庭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率仅为28.2%.家长对洗手必要情境认知的正确率(75.0%)高于小学生(41.6%)(x2=174.485,P<0.05),但家长对洗手方法的正确认知率仅为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呈正相关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OR=2.09,95%CI=1.44~3.05),呈负相关的有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OR=0.57,95%CI=0.33~0.98)、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较低(OR=0.53,95%CI=0.33~ 0.86)、家长对洗手情境认知不正确(OR=0.53,95%CI=0.33~ 0.86)、小学生对洗手情境认知不正确(OR=0.24,95%CI=0.20~ 0.28).结论 中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生的正确洗手行为整体上不容乐观,并且存在家庭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的不平等.要加强对随迁子女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洗手必要性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健康教育,尤其是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母亲文化程度较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和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发生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学龄前儿童自闭症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3 655名幼儿园儿童,了解儿童一般基本情况,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和克氏自闭症行为量表(CABS)分别评估母亲ACEs和儿童自闭症行为情况。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分析母亲ACEs对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的影响。  结果  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检出率为6.10%,男童(7.22%)高于女童(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 < 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母亲有ACEs组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的检出率高于母亲无ACEs组[OR值(95%CI)=2.77(1.92~3.99),P < 0.05]。母亲ACEs与学龄前男童、女童自闭症行为的风险增加相关,男童OR值(95%CI)=2.90(1.81~4.64),女童OR值(95%CI)=2.56(1.43~4.6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暴露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相关,降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需要关注母亲ACEs的代际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研究生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社交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为研究生群体健康促进提供参考借鉴。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江苏省5所高校研究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疏离感量表(GAS)、社交焦虑量表(IAS)以及自编基本信息与居家生活状况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  结果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 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疏离感、社交焦虑得分分别为(2.58±0.50)(30.68±6.22)(47.55±8.77)分, 社交焦虑问题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3.9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加重(OR=1.86, 95%CI=1.32~2.61)及较高的疏离感(中水平: OR=2.06, 95%CI=1.45~2.92;高水平: OR=5.19, 95%CI=1.00~27.00)均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 与好友交流增多(OR=0.65, 95%CI=0.47~0.90)、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中水平: OR=0.37, 95%CI=0.21~0.66;高水平: OR=0.15, 95%CI=0.08~0.30)均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  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研究生社交焦虑问题仍较为严重。获得朋辈支持、缓解个体疏离、提升自我效能感与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有助于改善特殊时期研究生社交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学龄前儿童家长喂养行为和认知状况,为预防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贫血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新疆农牧区共抽取1 846名哈萨克族学龄前儿童,对其贫血状况进行检测,对其家长进行喂养行为调查.结果 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学龄前儿童贫血检出率为49.19%,其中轻度、中重度贫血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顺义区学龄前儿童发生伤害风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顺义区3所幼儿园,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抽中幼儿园的所有家长进行网络平台线上调查。  结果  学龄前儿童伤害的低、中、高风险评估比例分别59.5%,37.5%和3.0%。学龄前儿童年龄和班级越高,伤害风险评估等级越高(χ2值分别为12.35,12.70,P值均 < 0.05),伤害风险隔代照顾意外伤害高风险(3.7%)高于父母照顾(2.4%); 主要照护人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越高,伤害风险评估等级越低(χ趋势2值分别为11.23,14.10,P值均 < 0.05)。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儿童在烧烫伤风险、中毒风险、其他伤害风险、儿童伤害防范和伤害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6,5.61,4.95,6.15,7.86;9.88,8.39,4.25,6.27,7.55,P值均 < 0.05);不同性别的儿童烧烫伤风险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 < 0.05);不同居住地儿童伤害防范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P < 0.05);不同年龄、年级的儿童在风险来源中的行为监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护人文化程度(大专:B=-2.66,95%CI=-4.69~-0.63;本科及以上:B=-3.80,95%CI=-5.90~-1.70)、家庭年收入(B=-2.82,95%CI=-4.80~-0.84)是学龄前儿童发生伤害风险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在开展学龄前儿童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工作中,着重对家庭收入较低及文化程度偏低的主要照护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进一步提高儿童伤害风险的预防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21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对8 246名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检查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为8.46%。女生(9.82%)高于男生(7.20%);城市(10.77%)高于郊区(4.94%);初中生(6.65%)低于高中生(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5,86.75,36.26,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OR=2.58,95%CI=1.72~3.86)、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d(OR=1.61,95%CI=1.14~2.29)、近距离用眼时的休息间隔≥1 h(OR=1.42,95%CI=1.01~1.97)、户外活动时长<2 h/d(OR=1.84,95%CI=1.26~2.69)与中学生脊柱弯曲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较高,与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1 906名中小学生,使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结果  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报告率为4.3%,其中小学(7.6%)>初中(4.1%)>职业高中(2.5%)>普通高中(1.9%)(χ2=23.49,P<0.01),男生(5.5%)高于女生(3.0%)(χ2=7.44,P=0.01),6.9%的非正常家庭学生和3.9%的正常家庭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χ2=4.24,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学段的学生(OR=2.13)、非正常家庭(OR=1.07)、有吸烟经历(OR=2.28)、有被父母打骂经历(OR=2.49)、有打架行为(OR=1.84)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行为(P值均<0.05)。  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存在校园欺凌行为,应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家校结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