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了解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和小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现状及相关性,为学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机制改革提供路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宝鸡市金台区、陈仓区、陇县,在3个区县随机抽取12所小学,对四、六年级学生622名和全校教师33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6.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乡(OR=2.30,95%CI=1.30~4.07)、性别(OR=2.62,95%CI=1.36~5.05)对教师健康素养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具备率为4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乡(OR=2.07,95%CI=1.33~3.24)、母亲文化程度(OR=2.01~2.41,95%CI=1.25~4.76)对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健康行为素养与教师健康素养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r=0.69(P<0.05).结论 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和小学生的健康行为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提高小学生健康素养应首先提高小学教师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3.
4.
分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减肥相关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地区8所高校4 160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1 052人(25.3%)为减肥进行锻炼,123人(3.0%)有不健康节食行为.除不同家庭收入大学生诱导呕吐、不健康节食、擅自吃减肥药外,其他不同家庭因素的大学生减肥相关行为报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发生不健康减肥行为(OR=1.537,95%CI=1.122~2.104);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不健康减肥行为的保护因素(OR=0.749,95%CI=0.631 ~0.889);母亲职业为教师、医务人员和公务员是不健康减肥行为的保护因素(OR=1.287,95%CI=1.126~1.471).结论 大学生减肥相关行为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应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对减肥有正确的认识,并加强家庭方面的宣传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了解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进一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3所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共1 275名,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有2.9%的高职学生具备良好健康素养,11.4%的学生有5种以上的健康危险行为.具有良好健康素养和基本具有健康素养的学生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健康素养差的学生;低健康素养的学生发生打架等暴力行为、发生不健康减肥行为、出现网络成瘾现象和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报告率都高于健康素养较好的学生(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素养高的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少.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具有相关性.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可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以1:1匹配设干预与观察组各742人,对干预组进行了为期一年锻炼行为的干预和评价,结果表明,干预组较对照组的体质有全面的提高,尤以机能,素质为著。除男耐力外,素质的提高甚优于1985年本省和全面最好水平。该干预在大学生近期体质提高上已初见成效并可推广,而要达到慢性病一级预防、终身锻炼行为模式的巩固,尚需依行为形成的多因和复杂性,扩大干预人群,对影响行为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探讨体质健康信念在体质量指数(BMI)和锻炼行为关系中的中介调节作用,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分别抽取北京、济南、贵阳3城市部分初高中学生1 678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检测以及体质健康信念量表和体育锻炼量表评分.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知觉锻炼益处(14.07±0.25,14.24±0.54)、体质评价态度(14.26±0.63,13.72±0.41)、体质强弱与患病易感性(15.12±0.72,14.12±0.61)、知觉疾病与体弱的严重(14.30±0.55,12.88士0.27)、评价结果关注(14.12±0.56,13.76±0.23)、锻炼行为(61.13±0.53,57.74±0.37)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与体质健康信念知觉锻炼益处、体质评价态度、患病易感性、知觉疾病与体弱的严重、评价结果关注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5,-0.174,-0.163,-0.122,-0.129,P值均<0.01);BMI与锻炼行为呈负相关(r=-0.203,P<0.01),体质健康信念知觉锻炼益处、体质评价态度、患病易感性、知觉疾病与体弱的严重、评价结果关注维度均与锻炼行为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7,0.619,0.407,0.589,0.308,P值均<0.01).体质健康信念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更大,在BMI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调节作用.结论 随着BMI的增加,体质健康信念和锻炼行为评分减少;体质健康信念比BMI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更大,体质健康信念在BMI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对促进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8.
了解新疆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维吾尔族大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5所高校中随机各抽取2个年级,以年级内全体维吾尔族大学生共8 94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报告率最高的为缺乏锻炼(87.09%),其次为不按时休息(67.85%),最低的是吸烟(15.74%).在饮酒、不吃早饭、不按时休息、上网时间>2 h/d方面男生的不良健康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227.68,206.45,75.29,13.01,P值均<0.01);女生在节食减肥和缺乏锻炼方面的报告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0,271.21,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吸烟与饮酒、不吃早饭、节食减肥呈正相关,与缺乏锻炼呈负相关;饮酒与不吃早饭、缺乏锻炼、休息不规律、上网时间>2 h/d呈正相关;不吃早饭与节食减肥、休息不规律、上网时间>2 h/d呈正相关;节食减肥与缺乏锻炼、休息不规律呈负相关,与上网时间>2 h/d呈正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男生、独生子女、月生活费支出高、父亲和母亲学历低是不良健康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普遍较高,并存在聚集性特征,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9.
探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认知能力的关系,为减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及早期预防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次、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的方法,从全国28个县级单位(县、区、市)随机抽取112所学校,2013-2014学年基线调查19 487名学生,2014-2015学年追踪调查8 636名初中学生.运用x2检验、t检验的描述性统计方法,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认知能力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结果 学生存在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为20.77%,1种以上的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为16.03%.学生认知能力标准化得分为(0.33±0.82)分.有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认知能力标准化得分均分为0.14分,没有健康危险行为青少年的得分为0.43分.男性、农村户口、非住校、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认知能力与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OR=0.67,P<0.01).结论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堪忧,认知能力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显著.建议以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为出发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肥胖的现况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及超重、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以1985~2005年间五次全国体质调查资料,分析与探讨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及超重、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结果]男女大学生在体格上基本上仍然表现为城市大于农村,但是男生BMI城市大于农村,而女生则表现为农村大于城市: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城市组还是农村组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均逐渐增加,特别是与1995年相比,2000年及2005年城市组的肥胖率分别高出5.81,7.33个百分点,而农村组则只分别高出2.08,3.05个百分点: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及肺活量指数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并且除了立定跳远以外,随着年代的推移,成绩逐渐有所下降。城乡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滞后的健康教育体制。[结论]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身体素质间的关联性,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对天津市49所大学(大专)1 834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选用Pearson偏相关系数探讨不同类别大学生BMI和身体素质间的关联.结果 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77%和0.77%,体重偏低发生率分别为8.07%和12.21%.男、女生身体素质总分和总体BMI值的Pearson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17(P值均<0.01).BMI正常组男生的身体素质总分和BMI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超重组和肥胖组中男生的身体素质总分和BMI呈现负相关.BMI偏轻组、正常组及超重组的女生中,身体素质总分和BMI间的偏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女生的BMI和身体素质总分呈负相关.男、女生超重组和肥胖组BMI与1 000 m/800 m成绩呈正相关,体重偏轻组与立定跳远成绩呈负相关;男生超重组与引体向上成绩、女生超重组及肥胖组与仰卧起坐成绩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超重和肥胖对耐力和肌肉耐力成绩的负影响明显,体重偏轻对下肢爆发力的正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健康体适能的关系,为建立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数学模型和反映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综合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云南省6所高校1 56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指标存在共线性,各健康体质指标容忍度为0.393~0.979,VIF=1.100~ 5.291.健康体适能4个主成分分别为:主成分一为综合反映健康体适能的指标,主成分二主要反映身体成分(或形态),主成分三主要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主成分四主要反映肌肉耐力.其中主成分一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0.063),其余依次是主成分三(0.022 1)、主成分四(0.009 1)、主成分二(0.000 9).结论 利用大样本人群资料的主成分分析建立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综合指标,可较好反映不同学生群体的体适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中学生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体质的关系,为制定青少年学生提升体质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泰州市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泰州市城、乡共2 374名中学生的静态行为及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泰州市中学生学习日静态行为总时间为(8.75±1.56) h/d,周末静态行为总时间为(7.34±1.55) h/d;与学习日或周末屏前行为<2 h/d、周末写作业<2 h/d及周末上文化辅导班<2 h/d相比较(53.5%,49.1%,49.6%,53.4%),学习日或周末屏前行为≥2 h/d、周末写作业≥2 h/d及周末上文化辅导班时间≥2 h/d的中学生体质水平不合格率(63.0%,56.6%,55.0%,55.1%)明显上升(OR值分别为1.43,1.37,1.12,1.43,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周末写作业时间、周末上文化辅导班时间和学习日、周末屏前行为时间均过长,且均与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中国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与早餐食用频率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干预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47 172名汉族大学生数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计算学生体质健康综合得分,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差异.建立Log-binomial模型,探索早餐食用频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 22.8%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男生(24.7%)、城市学生(25.7%)、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23.3%)的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分别高于女生(20.9%)、农村学生(19.9%)和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者(20.3%)(x2值分别为101.38,223.33,32.20,P值均<0.01).大学生年龄越高体质健康不及格率越高(x2=425.48,P<0.01).东、中、西部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分别为21.2%,21.7%和25.1% (x2=84.83,P<0.01).营养状况体重正常者(18.2%)体质健康不及格率明显低于体重过低者(26.0%)和超重/肥胖者(42.6%)(x2=1 660.50,P<0.01).只有53.2%的大学生每天吃早餐,每周早餐食用次数越少,体质健康不及格率越高(x2 =393.50,P<0.01).Log-binomial模型结果显示,与每天吃早餐的学生相比,每周吃3~5次早餐(PR=1.16,95%CI=1.11~ 1.20)、每周吃1~2次早餐(PR=1.34,95%CI=1.28~1.40)、从来不吃早餐(PR=1.43,95%CI=1.32~ 1.53)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及格风险更高.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早餐食用频率有关,良好的早餐习惯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5.
了解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情况,为开展大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策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对保定市3所普通本科院校1 0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界定为标准,分析该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结果 具有全部4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仅31人(2.9%).4项心血管健康行为中,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分别为吸烟(84.1%)、体质量指数(84.8%)、体育锻炼(11.3%)和饮食(32.0%).吸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女生、医学专业、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和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65.51,44.56,9.91,12.32,P值均<0.05);体质量指数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仅2 =25.60,P<0.05);体育锻炼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和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71.35,6.91,P值均<0.05);饮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农村学生、非医学专业和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1.14,8.01,6.21,7.07,P值均<0.05).结论 保定市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心血管健康教育需重点关注饮食和体育锻炼,并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6.
探讨南京市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及特点,为有效预防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5所高校3 183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采用样本聚类法对12种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男生行为聚集模式分为4组,女生为2组.低危险组男生仅占22.0%,女生占46.6%.2.9%的大学生未发生过任何健康危险行为,其中医学生的比例最高(5.5%);50.9%的大学生发生过≥4种的健康危险行为,艺术专业大学生比例最高(67.6%).吸烟是女生高危险组的标志性行为.结论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方式多样.应根据男、女大学生的聚类特征,分别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与生命质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行为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河北地区高校9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生理功能为(78.65±7.56)分,活力为(57.20±20.75)分,情感职能为(60.12±19.54)分,精神健康为(73.21±17.45)分,生理职能为(67.35±28.14)分,社会功能为(80.23±21.65)分,躯体疼痛为(67.58±20.86)分和总体健康(69.26±18.22)分;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行为、生命质量中各条目除了柔韧度、锻炼强度外,其他条目男女生差异明显(P<0.05或P<0.01);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与不同健康体适能之间总体上除情感职能维度外,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在与运动行为的关系上,生命质量与锻炼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而部分维度却与锻炼强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大学生运动行为既是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又是提高生命质量的积极手段;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激发大学生锻炼热情,改善健康体适能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大学生日常饮食与运动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学生日常饮食与运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市7所大学1771名1~4年级学生,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大学)”进行集体匿名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其中每天吃甜点率23.9%、偏食率65.9%;每天喝牛奶率30.7%,吃早餐率52.1%;不健康减肥率5.5%;经常运动率25.1%,每天1h运动率4.8%,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使用计算机2h以上报告率高于17%;各不良行为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时代仍需加强健康教育,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确定体质检测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评价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亚健康状态问卷对801名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状态评价,并从中整群随机抽取284名大学生进行体质检测.结果 男大学生的道德亚健康得分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得分高于男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与反应时存在线性趋势(P<0.05).对应分析表明,男大学生反应时间越长,其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越明显,女性握力体质量指数越小,躯体亚健康状态越明显.结论 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反应时能较好地反映男大学生的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而握力体质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女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