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了解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情况,为开展大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策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对保定市3所普通本科院校1 0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界定为标准,分析该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结果 具有全部4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仅31人(2.9%).4项心血管健康行为中,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分别为吸烟(84.1%)、体质量指数(84.8%)、体育锻炼(11.3%)和饮食(32.0%).吸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女生、医学专业、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和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65.51,44.56,9.91,12.32,P值均<0.05);体质量指数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仅2 =25.60,P<0.05);体育锻炼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和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71.35,6.91,P值均<0.05);饮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农村学生、非医学专业和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1.14,8.01,6.21,7.07,P值均<0.05).结论 保定市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心血管健康教育需重点关注饮食和体育锻炼,并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18岁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吸烟行为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控烟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中的1 057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吸烟与体育锻炼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吸烟行为的关系。  结果  被试青少年中有104(9.8%)名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为(14.21±2.68)岁,戒烟年龄为(14.41±2.72)岁。年龄(χ2=7.23)、性别(χ2=83.01)、上学状态(χ2=107.12)、体育锻炼(Z=-2.20)、主观幸福感(Z=-2.20)和生活满意度(Z=-2.93)是青少年吸烟风险的相关因素(P值均 < 0.05)。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吸烟行为呈负相关(OR=0.92,P=0.03),控制人口统计学和社会认知心理变量后,负相关作用无统计学意义(OR=0.93,P=0.08);进一步分析显示,体育锻炼与男生吸烟呈负相关(OR=0.91,P=0.04),但与女生吸烟可能性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OR=1.12,P=0.20)。  结论  体育锻炼与16~18岁青少年吸烟风险呈负相关,但未发现体育锻炼与女生吸烟行为的关联,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学生昼夜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为有针对性的预防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1—12月在锦州市3所大学抽取1 938名大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MCTQ)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昼夜节律和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不同专业,不同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80,5.88,5.76,12.23),不同专业、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的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5.80,5.56)(P值均 < 0.05)。分层分析显示,不同睡眠时型抑郁症状在年龄21岁、女生、医学和非医学专业、二年级、城镇户籍地、体质量指数为正常、不吸烟、饮酒和不饮酒、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6,14.42,12.25,6.19,10.99,15.29,17.41,15.63,7.47,9.59,10.51,P值均 < 0.05);不同睡眠时型焦虑症状在年龄21岁、不吸烟大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4,7.16,P值均 < 0.05)。Spearman秩相关显示,校正后的休息日睡眠中点(MSFsc)与抑郁、焦虑标准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10,0.09),社会性时差与抑郁、焦虑标准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09,0.05)(P值均 < 0.05)。控制年龄、专业、吸烟、饮酒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平均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82),每周失眠时间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1.14)。早起型和中间型睡眠时型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6,0.57);中间型睡眠时型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OR=0.65)。  结论  昼夜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有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长、早起型和中间型睡眠时型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中间型睡眠时型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 分析其生命早期影响因素, 为提升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1 580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试和问卷调查。  结果  学龄前儿童体质及格率为87.2%, 优良率为30.8%。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女童体质优良率呈上升趋势。男、女童身体形态指标(男童皮褶厚度除外)各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超重肥胖率为14.7%, 且男童(17.2%)高于女童(12.0%)。超重肥胖者和非超重肥胖者不同体质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4, 3.96, 5.73, 4.85, 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早产与学龄前儿童体质优良率呈负相关(OR=0.81, P < 0.05);出生体重大于胎龄儿与学龄前儿童体质优良率呈正相关(OR=1.37, P < 0.05)。  结论  广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整体体质健康水平较差, 体质优良率与生命早期分娩孕周、出生体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高校大学生视屏时间、体力活动与颈肩痛之间的关系, 为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4-6月, 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904名天津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视屏时间、体力活动与颈肩痛之间的关联。  结果  大学生性别间颈肩痛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5, 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视屏时间>6 h/d与男生颈肩痛的发生呈正相关(OR=4.55), 体力活动>150 min/周与女生颈肩痛的发生呈负相关(OR=0.63)(P值均 < 0.05)。本科生与研究生群体及大学生整体体力活动>150 min/周与颈肩痛发生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2, 1.26, 0.61), 视屏时间>6 h/d与颈肩痛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39, 6.18, 2.97)(P值均 < 0.05), 在男生及本科、研究生群体中均发现高视屏时间×高体力活动人群较低视屏时间×高体力活动人群的颈肩痛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2.96, 2.35, 2.93)(P值均 < 0.05)。  结论  体力活动不足与视屏时间过长会增加大学生颈肩痛的风险, 体力活动不足对颈肩痛的影响弱于视屏活动。建议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配合控制视屏时间, 增加体育锻炼, 进而预防大学生颈肩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0岁及以前心理攻击和体罚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4—5月,方便抽取哈尔滨市2所大学部分专业的大一和大二年级全体2 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调查、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CTSP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量表(AHRBI)。  结果  10岁及以前遭受过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80.05%和58.37%。男生、非独生子女的体罚检出率分别高于女生和独生子女(P值均 < 0.05)。10岁及以前遭受过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焦虑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6个维度的检出率均高于未经历过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攻击、居住地、体罚和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焦虑有影响(OR值分别为1.85,1.53,1.49,1.34);心理攻击和居住地对大学生健康妥协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60,1.26);心理攻击、性别、体罚和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暴力攻击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75,1.66,1.63,1.28);体罚对大学生自杀自残行为有影响(OR=3.44);性别和体罚对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2.67和2.25);体罚和心理攻击对大学生破坏纪律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88和1.55);体罚、性别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无保护性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4.51,1.91,0.62)(P值均 < 0.05)。  结论  10岁及以前遭受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经历对大学生焦虑及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城市学院4所高校1 446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电子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测试。  结果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29.72±6.19)分,合格率为48.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应用能力(18.57±4.10)分、评判能力(7.48±1.67)分、决策能力(3.67±0.91)分。不同生源地、家庭教养方式和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44,3.51,10.19,P值均 < 0.05)。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分为(73.20±7.86)分,不及格率为5.0%、及格率为77.0%,良好率为17.1%,优秀率为0.8%,不同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8.75,39.90,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及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3个维度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0.18,0.16,0.19,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的混杂因素后,电子健康素养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3,0.12,0.12,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电子健康素养有关,促进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为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提供可参照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非体育生)3类院校1 237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3类体质测试成绩,通过自我报告法调查学生近1年内运动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两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12.5%(155名)。体质健康得分与发生运动伤害事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体质健康得分 < 70分时,体质健康得分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88,95%CI=0.85~0.91,P < 0.05);体质健康得分≥70时,不同得分间发生运动伤害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95~1.02,P>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建议大学生体质健康得分至少达到70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与进食障碍的关联,为开展大学生进食障碍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市3所本科院校共计2 712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进食态度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中,体力活动未达标组1 750名(64.5%),达标组962名(35.5%);有抑郁症状者488名(18.0%);进食障碍者452名(16.7%)。不同性别、自评学习压力、体力活动及抑郁症状的大学生进食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65,23.17,34.24,70.66,P值均 < 0.05)。调整人口学变量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均与进食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9,2.58,P值均 < 0.01)。相同抑郁症状组别中,体力活动水平越低,进食障碍检出率越高。  结论  大学生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与进食障碍有关。可通过积极改善抑郁症状、增加体育锻炼等途径干预进食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学生龋齿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9,12,14岁学生龋齿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龋齿检出率和有无龋齿组贫血检出率,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有无患龋学生的身高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龋齿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为56.6%,男生(53.4%)低于女生(59.7%),城市学生(53.4%)低于乡村学生(59.8%)(χ2值分别为52.31,54.00,P值均 < 0.01)。无龋齿组的身高高于有龋齿组,身高差值为0.5~1.6 cm; 随年龄增加,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χ趋势2=992.01,P < 0.01);有龋齿组的贫血检出率(16.7%)高于无龋齿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 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82)、性别(OR=1.27)、城乡(OR=1.26)、超重(OR=0.67)、肥胖(OR=0.67)均与龋齿存在相关性(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龋齿影响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应加强对中小学生龋齿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开展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为推进全民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三阶段复合抽样方法选取中国2 171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相关因素。  结果  大学生健身APP使用报告率为61.9%,不同年级、身体健康认知、健身观念、健身目的和运动频率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01,37.15,214.12,31.23,316.21,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所属年级(β=-0.31)、健身观念(β=0.46)、健身目的(提升健康:β=0.52,减肥塑形:β=0.65)、软件友善度(β=0.34)和部分运动项目(跑步类:β=1.24,持械练习:β=0.80)是健身APP使用的主要相关因素(P值均 < 0.05);性别(β=0.30)、专业(β=0.01)、运动频率(β=-0.29)等因素与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对于健身APP使用程度高,年级、健身观念、健身目的、运动项目和软件设计是大学生软件使用的相关因素。健身APP需改进训练模块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以提升大学生用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超重肥胖现状,探讨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18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利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龄组学生PFI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I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数学生的PFI在-5~5,0~<5组占比最多(46.8%),其次是-5~<0组(44.0%),最少的是≥5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表现为男生(16.8%,12.3%)高于女生(12.8%,7.6%)、城市(16.1%,11.8%)高于乡村(13.3%,7.9%)(χ2值分别为124.78,245.43;62.52,166.23,P值均<0.01)。PFI与BMI呈负相关(r=-0.23,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城乡(乡OR=1.21)、性别(女OR=1.11)、超重(OR=1.94)、肥胖(OR=4.85)是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及时调整疫情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的抽样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量表对某高校2 700名首批返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32.4%,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36.0%)高于女生(31.2%)(x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随机抽取2个省份,每个省份随机抽取2所高校,对来自12所高校的3951名大学生完成在线匿名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卷.采用x...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症状现况及其相关性,为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的9 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伤行为问卷等。  结果  9 638名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22.94%(2 211名),男生(24.51%)高于女生(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 < 0.05);抑郁检出率为28.57%(2 754名),焦虑检出率为11.11%(1 071名)。抑郁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33.48%,高于非抑郁组(1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22,P < 0.01);焦虑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48.74%,高于非焦虑组(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6,P < 0.01)。抑郁、焦虑均与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后,抑郁(OR=1.48)及焦虑(OR=2.84)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抑郁和焦虑检出率不容乐观,且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6—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皖南地区医学与非医学高校各1所,对其中3 781名医学与非医学大学生进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的网络问卷调查。  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情绪检出率(30.03%,31.05%,14.50%)均低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44.49%,46.22%,2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9,88.26,63.08,P值均 < 0.05)。2所院校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以中度为主(18.43%,20.68%),压力以轻度(9.41%)和中度(5.29%)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医学生、父母关系差、与父亲关系差、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线上教学不满意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1.84,1.28,1.63,1.75,1.24)、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79,1.22,1.65,1.77,1.19)和压力负性情绪(OR值分别为2.09,1.41,1.58,1.29,1.48);女生相比较男生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0.82)和焦虑症状(OR=0.74);居住地在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OR=1.27);高年级学生更容易感到压力的存在(P值均 < 0.05)。  结论  在线学习期间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与压力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家庭和学校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并针对不同特征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7.
王聪帅  闫建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64-1667
  目的  了解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为有效缓解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纵向设计,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分别于2021年12月(T1)和2022年3月(T2)方便抽取郑州、北京、沈阳、天津4个地区16所高校的973名大学生进行2次追踪调查。  结果  2次调查,男、女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81,-1.82,P值均>0.05),在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2个变量上存在跨群组的性别差异(T1:Z值分别为-0.98,-4.84;T2:Z值分别为-0.86,-4.64,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上存在稳定、同步相关性(r=-0.31~0.54,P值均<0.01);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T1能够预测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T2(β值分别为0.30,0.43,P值均<0.01),体育锻炼T1能够预测心理健康T2(β=0.37,P<0.01),且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上,体育锻炼具备中介作用。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纵向因果关系,依据性别提高大学体育锻炼意识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家庭关怀度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性,为预防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12月对新乡市3所大学的5 094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攻击性行为量表(AQ)、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调查。  结果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分为低攻击性行为组(26.4%)、中等攻击性行为组(48.5%)、高攻击性行为组(25.1%)3个潜在类别。不同性别、身体灵活性、运动频率、睡眠状况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潜类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5,169.86,125.76,325.24,P值均 < 0.01)。生命意义感和家庭关怀度在大学生攻击性行为3个潜在类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3.47,231.82,P < 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命意义感(OR=0.96,95%CI=0.96~0.97)、家庭关怀度(OR=0.83,95%CI=0.81~0.84)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3个潜在类别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结论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性别、运动频率、睡眠状况、身体柔韧性、生命意义感和家庭关怀度、身体灵活性相关。学校及家庭、社会均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支持,从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