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指18岁以前遭受的健康、生存、发育、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实际或潜在的各种损伤,包括童年期虐待、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等[1]。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会损害个体的躯体健康(如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2-4],还会增加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如抑郁、焦虑、自伤、药物滥用、不安全性行为和暴力行为等[5-7]),导致整体医疗支出和死亡负担上升[8]。前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母亲情绪症状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为情绪行为问题儿童的家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6—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芜湖市3个区县的12所托幼机构3 012名学龄前儿童。使用问卷星方式调查其家庭及儿童基本情况、儿童情绪行为发展、母亲生活经历、母亲情绪症状等,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并采用GLS法评估母亲情绪症状在母亲不良经历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为(10.08±4.05)分,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6.6%,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6.5%。母亲不良经历总分与SDQ困难总分以及母亲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儿童SDQ困难总分与母亲抑郁、焦虑、压力情绪得分均呈正相关(r=0.17~0.71,P值均 < 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抑郁、焦虑、压力等情绪在母亲不良经历总分与儿童SDQ困难总分间的中间效应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6%,15.2%,17.1%。  结论  母亲童年不良经历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受到母亲情绪症状的影响。关注母亲早期生活经历和心理健康,有益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对母子关系的影响,为提高亲子关系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3个地区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和儿童-家长关系量表(CPRS)分别评估母亲ACEs和母子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母子关系的关联。  结果  母亲童年期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同伴欺凌与母子亲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3,-0.03,-0.03),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同伴欺凌、社区暴力、家庭功能不全与母子依赖和母子冲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08,0.05,0.14,0.06,0.11,0.08,0.04;0.18,0.17,0.07,0.20,0.11,0.16,0.12,0.10)(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各种类型ACEs与男童亲密性母子关系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躯体虐待、性虐待和同伴欺凌史的母亲与女童亲密性母子关系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17,-0.62,-0.19,P值均 < 0.05);母亲各种类型ACEs对男女童冲突性母子关系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7~1.96,P值均 < 0.05);母亲童年期性虐待与男童依赖性母子关系呈正相关(β=0.53,P < 0.05),与女童依赖性母子关系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其他类型ACEs对依赖性母子关系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9~0.4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不良母子关系有关,关注有ACEs的母亲对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和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发生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学龄前儿童自闭症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3 655名幼儿园儿童,了解儿童一般基本情况,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和克氏自闭症行为量表(CABS)分别评估母亲ACEs和儿童自闭症行为情况。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分析母亲ACEs对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的影响。  结果  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检出率为6.10%,男童(7.22%)高于女童(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 < 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母亲有ACEs组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的检出率高于母亲无ACEs组[OR值(95%CI)=2.77(1.92~3.99),P < 0.05]。母亲ACEs与学龄前男童、女童自闭症行为的风险增加相关,男童OR值(95%CI)=2.90(1.81~4.64),女童OR值(95%CI)=2.56(1.43~4.6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暴露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相关,降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需要关注母亲ACEs的代际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阜阳、芜湖、六安3个地区城乡幼儿园9 647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调查母亲ACEs及学龄前儿童EBPs。  结果  学龄前儿童困难问题、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障碍、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7.4%,16.3%,18.3%,22.7%,34.2%,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显示,母亲不同类型ACEs均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51~2.97,P值均 < 0.01);随着母亲ACEs种类数增加,儿童EBPs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OR=3.13~9.61,P值均 < 0.01)。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社区暴力与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关联,男童高于女童(ROR值分别为1.25,1.26,1.4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关注母亲ACEs有益于学龄前儿童EBPs防控。  相似文献   

6.
肖婉  万宇辉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272-1275
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损害个体躯体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后代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中涉及的生物学机制,特别是端粒在关联中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从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不同生命阶段端粒形态的改变以及端粒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健康关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深入认识童年期不良经历健康危害效应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EBPs)关联中的作用,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文版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分别评估母亲ACEs、母亲教养方式和儿童EBPs,采用Bootstrap检验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  结果  母亲ACEs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呈正相关(r=0.28, P < 0.01)。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与母亲ACE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0,0.21,0.31),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0,0.20,0.28)(P值均 < 0.01);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与母亲ACEs和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29,P值均 < 0.01)。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9.13%,7.34%,24.88%,12.05%,26.83%。  结论  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改善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减少ACEs母亲子代EPB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童年期不良经历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从脑、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学视角探讨两者关联的生物学基础,提出若干研究选题,倡导把童年期不良经历放在防控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优先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青少年身体意象情况及与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间的关联,为有效应对青少年的体象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3所初中六至八年级1 701名10~14岁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的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ACEs暴露、体象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体象满意率和各种ACEs间的关联。  结果  60.73%的青少年对自己的体象较为满意,男生的体象满意率(66.16%)高于女生(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0,P < 0.01);79.19%的青少年至少经历过1种类型的ACE,分别有61.61%,65.14%和21.58%有过被虐待、忽视和家庭功能不良经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中有过任一种ACE、虐待、忽视、家庭功能不良与体象满意率相关联(OR=0.33~0.57, P值均<0.01),男生中仅发现忽视、有过3或≥4种ACEs与体象满意率相关联(OR=0.54~0.64, P值均 < 0.05);ACEs暴露对青少年体象评价的负面影响有累积效应。  结论  ACEs与青少年的体象评价有关联,并呈现一定的累积效应,关联与累积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应注重在青少年(尤其是女生)中开展ACEs筛查和家庭养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多方面论证,近年来,国外有研究关注到父母ACEs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诸多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学因素在两者关联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父母ACEs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代际作用,并分析关联的可能机制,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 are linked to later life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behavioral health (BH) service use but less is known about how to counter this association. Using a population based sample of 807 adults,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rotective factors in countering this association. AC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H service use while protective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BH service use. However,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was found.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velop a better measure of protective factors. Social workers need to be aware of ACE prevalence among clients and can foster protective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童年不良经历对男女童青春发育过程的持续影响,为青春发育规律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9月抽取黄山市城区和乡镇寄宿制和公立小学各1所的三、四年级共1 156名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青春发育问卷(PDS)进行自我评定的基线调查,根据儿童期虐待问卷不同维度得分将童年不良经历分为无暴露组、轻度暴露组和重度暴露组,2年后再次进行PDS问卷的自我评定,分析童年不良经历类型及严重程度对男女童青春发育的持续影响。  结果  基线调查中,女童发育提前53名(11.32%),男童发育提前51名(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童年不良经历虐待类型及严重程度对青春发育的影响在基线和随访中都具有性别差异,童年不良经历不同暴露组基线和随访时发育提前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童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性虐待程度越重,PDS得分越高(B值分别为0.22,0.15,0.08);男童情感虐待越重PDS得分越高,躯体虐待越重PDS得分越低(B值分别为0.20,0.04)(P值均 < 0.05)。  结论  在男女童青春发育过程中要重视童年不良经历的影响及性别差异。应进行更为长期的时间效应观测。  相似文献   

13.
总结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现有的队列研究证据,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证据.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自建库到2019年2月间发表的有关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相关性的队列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童年期不良经历、虐待、忽视、欺凌、家庭功能不全、家庭暴力、逆境、不良经历、不良事件、创伤、抑郁、前瞻性、队列、纵向、随访;英文检索词包括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abuse,maltreat,mistreat,neglect,bully,bullying,family dysfunction,family violence,adversities,trauma,victimization,victim,adverse events,adverse experiences,longitudinal,follow-up,prospective,cohort,depression,depressive.对筛选得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2篇(11篇英文,1篇中文).结果 显示,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抑郁呈正相关(OR=1.75,95%CI=1.43~2.15),其中忽视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最大(OR=2.42,95%CI=1.31 ~4.46),而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最小(OR=1.77,95%CI=1.25~2.52).欺凌的OR值为2.09(95%CI=1.38~3.16),男生(OR=3.77,95%CI=2.31 ~6.15)大于女生(OR=1.44,95%CI=1.04~2.01).漏斗图和Egger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健.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抑郁呈正相关,忽视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最大,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儿童青少年肥胖症患病率大大增加,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均呈蔓延趋势,而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数量在全世界排首位。儿童期超重肥胖会增加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肌肉骨骼疾患和过早死亡等风险,同时还会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儿童肥胖影响因素众多,而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含糖饮料摄入过量等不良膳食结构导致的营养不平衡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控制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进一步加强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18.
Fong CL  Watt I 《Health trends》1994,26(1):14-15
Research into health behaviour among people of Chinese ethnic origin in Britain has been piecemeal and provides an inadequate basis for health prevention initiativ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direct future research and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health prevention initiatives among the Chinese community might be achieved by use of the Health A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