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吉水县一起狂犬病犬伤多人事件处置效果,为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一起狂犬病犬伤28人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暴露人群进行规范处置。结果 28名暴露者经规范处置随访6个月身体健康,未发生狂犬病病例。结论应将一犬伤多人事件纳入传染病应急响应范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非典型麻疹病例传播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的情况。方法对广州市某区的非典型麻疹确诊病例及其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健康观察,并采集部分人员的咽拭子检测病毒核酸,采集静脉血血清检测麻疹IgM、IgG抗体。结果符合研究条件的12例非典型麻疹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83. 3%)、皮疹(83. 3%);采集其中6例病例的咽拭子,均未检出MV核酸。纳入密切接触(暴露)者共352名,未发现麻疹确诊病例;采集其中156名暴露者的咽拭子,均未检出MV核酸,但在其中140名无症状暴露者中发现13名(9. 3%)麻疹隐性感染者。结论非典型麻疹病例的传染性较典型麻疹病例弱,未见其显性传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1—2021年一犬伤多人事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处置情况,为西安市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11—2021年一犬伤多人事件肇事犬只、暴露者情况、处置措施和随访进行分析,采集肇事犬脑组织检测狂犬病毒。结果 西安市2011—2021年共报告一犬伤多人事件96起。抓捕肇事犬32只,检测脑组织狂犬病毒阳性标本24份,阴性标本8份。暴露病例501例,男性278例,女性223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病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1岁,<10岁年龄组占比最高,为17.96%(90/501);职业分布中,农民占比最高,为46.51%(233/501);咬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占50.90%(255/501);Ⅲ级暴露者最多,占84.03%(421/501),1例患狂犬病死亡。结论 开展一犬伤多人事件的常规监测,对暴露病例进行规范化处置,同时提高家养犬的疫苗接种率,加强流浪犬抓捕工作,是降低狂犬病发生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管控措施及治疗方法,为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及其父母血液标本进行免疫功能测定和基因检测,并定期采集病例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病例所在地和医疗机构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进行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开展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和应急免疫,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和脊灰抗体阳转率检测。结果 病例多次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临床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最终分类诊断为免疫缺陷者Ⅲ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VDPV)病例。共计采集患儿粪便标本108份,其中69份标本检测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病毒核苷酸最大变异数为37个。丙种球蛋白治疗持续24个月,未能阻断VDPV在肠道内的复制。当地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脊灰抗体滴度较高。同时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灵敏度较高。结论 在采取排泄物消毒、脊灰疫苗查漏补种、AFP主动搜索等措施后,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职能部门果断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Ⅵ级应急响应,开展查漏补种和应急免疫等活动,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严谨规范,快速有效。当前应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接种率,保持监测系统高度灵敏性,维持无脊灰状态。同时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展,应适时修订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江西省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2006年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全省5个狂犬病哨点监测点资料。通过对流行特点以及与流行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整理和狂犬病暴露者的现况调查,用Epi Info 3.3.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02例,全省5个狂犬病哨点监测点调查暴露治疗者37693例。其中调查病例中未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比例分别为55.6%、75.8%、95.6%。门诊暴露治疗人群中97.8%进行了伤口处理,94.3%接种了疫苗;在接受疫苗接种者中,93.6%的狂犬病暴露者完成了全程接种。6.4%的未完成全程接种。病例致伤动物88.5%是犬,门诊暴露治疗人群致伤动物85.7%是犬。结论病例暴露后预防治疗率低以及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全程治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不规范可能是造成江西省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狂犬病流行医有必要加强普及狂犬病预防知识。改变暴露后伤者不当应急行为,提高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及时率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一起霍乱散发疫情的调查处置的经验和教训,完善霍乱防控措施。方法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调查,按照霍乱防控预案结合实际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防控效果和疫情风险控制进行评估。结果从病例粪便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RT-PCR检测菌株etxAB毒力基因阳性。密切接触者肛拭子或粪便标本及外环境样品均未检出霍乱弧菌。病例治愈,未发生二代病例,有效控制了疫情,处置及时规范。结论应对霍乱疫情,诊断及时、应急处置得当,是快速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安徽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感染来源及传播模式,为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例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首例患者2016年2月4日发病,2月27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非重症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儿子)2月15日发病,24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重症病例,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与患病母亲的密切接触;经积极防控处置和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者有限的人传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活禽市场环境污染监测,加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规范市场管理是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承德市近年来报告的1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讨疫情处置过程,思考存在的不足,为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病例的临床就诊、暴露史及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例确诊病例男女比例为1∶1.75,以中老年人为主,10例(90.9%)发病前有外购散养家禽(大鸡换小鸡)和本地散养家禽暴露。密切接触者经最长潜伏期全部解除医学观察,1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处置及时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人禽流感感染主要与当地"大鸡换小鸡"活动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农牧、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合作,联防联控是科学、高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庆市主城片区首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总结疫情特征规律。方法按COVID-19《防控方案(第二版)》要求,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信息、发病诊疗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暴露史以及人群接触情况等信息,制作疫情报告诊疗经过时间轴。结果此次COVID-19疫情由输入性病例导致,共报告6例确诊病例。主要以生活方式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其中4例由密切接触者中筛查出。6例病例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病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1岁,已全部临床治愈,住院日最长39天、最短10天,平均19.3天。结论病例发现越早,越利于治疗,越利于处置疫情;密切接触者筛查可能是发现新冠病例/感染者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狂犬病暴露者的资料信息,了解狂犬病暴露人群预防处置现状,为制定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两家定点接种医院收治的21 991名狂犬病暴露者处置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991名狂犬病暴露者中,男性10 777人(49.01%)、女性11 214人,平均年龄(35.25±2.37)岁。狂犬病暴露者的年龄以21~30岁为主(25.02%),导致狂犬病暴露的致伤动物主要为犬和猫;暴露时间以6~8月为主;致伤部位方面以手部最多(46.46%),其次为下肢和上肢;致伤原因以无故咬伤为主(51.42%),其次为嬉戏玩耍(36.91%)。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理时间以24小时内处理为主(53.49%);疫苗全程按时完成比例为83.40%。结论狂犬病暴露后及时处置率和疫苗全程接种率低,对于狂犬病预防应加强犬、猫的管理和免疫,同时加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规范化处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的传播机制.方法 采集病人体表及居住环境蜱,通过Real-time PCR筛查蜱中的病毒核酸.结果 病人体表蜱中检测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提示蜱可能为该新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对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青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0):1004-100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的感染性疾病,2009年在中国大陆首次被发现,近年来已在大半个中国流行并传播,在韩国、日本和美国也陆续有类似疫情报道,已致数千人患病甚至死亡;该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达10%。目前已经证实其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致。SFTSV的基因组由大(L)、中(M)、小(S) 3 个单股负链RNA片段组成。为更详细地了解SFTSV,本文针对其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综述,以期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o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方法检测SFTS患者血液、排泄物中的SFTSV RNA。【结果】共43例患者,均为农民,其中男20例,女23例。大多数病例没有蜱叮咬史,但发病前2周均有树木、草丛等野外活动史或田间劳动史。主要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全身不适、肌肉酸痛、乏力、纳差、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咽痛、腹痛、腹泻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WBC、PLT降低,ALT、AST、CK、LDH升高,蛋白尿、血尿。39例患者血液标本SFTSV RNA检测阳性(90.70%)。所有病例的尿液、粪便、咽拭子标本未检测到SFTSV RNA。【结论】SFTS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患者血液中有SFTSV RNA存在;排泄物中虽未检测出SFTSV RNA,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在皖西高发地区一般人群布尼亚病毒(SFTSV)IgG抗体阳性率,分析其流行规律.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照报告病例数进行排序,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 126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集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SFTSV-IgG抗体,分析发病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SFTSV-IgG总抗体阳性率4. 66%.不同行政村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 28,P<0. 01),SFTSV血清阳性数和SFTS发病数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F =11. 51,P<0.01),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TSV-IgG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波浪式的上升,从事不同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21,P=0.01).结论 一般人群对SFTSV普遍易感,皖西SFTS高发病地区SFTS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腾冲市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发现、诊断、个案调查和处置情况,为基孔肯雅病热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腾冲市人民医院报告的1例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采集患者血液,用Real-time PCR法进行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开展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媒介伊蚊调查;采取环境整治、灭蚊、防蚊隔离治疗,追踪同行人员、密切接触者及家庭周围人群控制疫情。结果 患者2019年7月31日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疼痛,8月1日出现皮疹,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发病前有缅甸探亲史,确认为缅甸输入性病例,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同行人员、密切接触者及家庭周围人群未发现疑似症状者;滇滩岳家寨、猴桥及滇滩口岸均捕获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布雷图指数(BI)分别为4.00、9.80、3.85;灭蚊喷洒90余户,面积2.3万m2,处置后,布雷图指数(BI)控制在5以下。结论 病例为腾冲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调查处置及时有效,未发生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和疾病进展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标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分别采集深咳痰液、咽拭子、粪便及眼结膜拭子,采用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收集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及辅助诊断等资料,分析提高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共采集537例COVID-19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654份,其中,深咳痰液569份,咽拭子26份,粪便28份,眼结膜拭子31份。SARS-CoV-2核酸阳性32例,核酸阳性检出率6.00%(32/537);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的采样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天数0~23 d。在2种样本检测比较中,深咳痰液中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P=0.000)。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中 SARS-CoV-2核酸阳性分别有19例和5例,它们的采样时间与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样本的采样时间比较平均晚7 d。在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28例单次采集深咳痰液样本为核酸阳性,其中,于发病第1、2、3、4和5 d及以上分别有6、6、3、4和9例;4例病例需采集2次及以上深咳痰液样本才出现核酸阳性结果。1例病例在采样前有发热及治疗史,作为密切接触者排查隔离观察,分别于发病后第21天(阴性)、第23天(阳性)采集2份深咳痰液标本检测。结论 SARS-CoV-2核酸检测中深咳痰液标本优于咽拭子标本,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也可检测到病毒核酸,采样方式、采样时机及治疗史为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对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需隔离观察并多次采样检测,以免漏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铜陵地区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收集我院近3年收治的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24例疑似SFTS病例中,确诊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2例;所有疑似病例均有发热,部分病例有畏寒、浅表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腹泻及肌肉酸痛、黑便、神志淡漠、腹痛、头痛、嗜睡及皮肤瘀点瘀斑、低血压/休克及昏迷等;87.5%的病例有血小板计数减少,75%的病例有白细胞计数减少;24例患者均有肝脏血清生化学指标异常,其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升高明显。结论:SFTS病例早期无显著特征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临床医生需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感染所致,该新病毒隶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2009年在中国首次被发现,近年来已在大半个中国地区流行传播,致数千人患病甚至死亡,平均病死率约10%,陆续地在韩国、日本和美国也有类似疫情报道。该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厌食、肌肉痛、寒战、淋巴结肿大、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SFTSV的基因组由大(L)、 中(M)、 小(S) 3 个单股负链 RNA片段组成。为更详细地了解SFTSV,本文针对其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早期检测方法和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综述,以期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沙  张猛  朱雄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8):760-763
目的 回顾分析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CT影像学、血常规和核酸检测结果,为COVID-19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5日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和实验室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资料,分析疑似病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结果 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4例,SARS-CoV-2核酸阳性率为11.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确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排除的疑似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确诊病例中,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3例(占95.8%),呼吸道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密度影或双侧浸润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确诊,在综合考虑其流行病学史和相应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仍需依靠病原学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标本1份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 RD细胞),通过观察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来分析EV71的分离效果。分别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方法来鉴定EV71病毒特异性核酸和蛋白。扩增EV71VP1区全长基因,对其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接种RD细胞传代至第2代后出现CPE。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均显示,感染组RD细胞中有EV71病毒特异性条带,暂命名为EV71分离株2016SHYP00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6SHYP001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与C型代表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3.1%~98.3%;其中与C4a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3%。进化树分析发现本地流行株与深圳地区流行株的亲缘较近。结论 成功分离出一株新的EV71病毒株2016SHYP001,其株型为C4a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