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务农,年龄分别为55和62岁,基础疾病均为支气管扩张症,例1还合并龋齿和2型糖尿病,例2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咳嗽和咳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例1还伴有呼吸困难和类白血病反应。胸部影像学表现均为肺部实变影,例1为双肺病变,伴坏死和空洞;例2为单肺病变,无坏死空洞。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弱抗酸染色均阳性,例1痰培养为豚鼠耳炎诺卡菌,例2痰培养阴性。例1药敏试验显示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耐药,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阿米卡星和莫西沙星等敏感。例1予SMZ/TMP+莫西沙星+阿米卡星联合治疗6个月,例2予SMZ/TMP单药治疗3个月。两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共检出相关文献共6篇,中文4篇,英文2篇,均为个案报道,共7例患者。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是肺诺卡菌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合并诺卡菌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科诊断的1例ABPA合并诺卡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ABPA和诺卡菌病的宿主特征、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等。结果 患者男,79岁,退休工人,咳嗽、咳痰、喘息、胸闷20余年,有影像资料记录至少漏诊ABPA 6年。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升高,血清总IgE升高,胸部CT表现为中心型支气管扩张和浸润影,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灌洗液mNGS、灌洗液和痰培养证实有诺卡菌和烟曲霉。给予糖皮质激素、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短期内临床症状减轻,血嗜酸性粒细胞下降,肺部影像有所好转,但血清总IgE无明显下降。复习文献,有3例个案报道。其中,2例ABPA治疗中继发诺卡菌感染,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免疫抑制有关,1例确诊ABPA前应用多种抗生素引起诺卡菌“二重感染”。结论 ABPA和诺卡菌病的免疫状态不同,前者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可能是合并诺卡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肺曲菌病4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1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为肺曲菌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曲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原发曲菌病10例,继发曲菌病21例,其中,肺脓肿8例,肺结核、支气管囊肿各4例,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癌2例(含1例同时合并肺癌和肺结核),支气管肺炎1例。X线及CT主要征象包括斑片状、片状或点片状渗出影。结论:肺曲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支气管镜活检有利于临床诊断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巴西诺卡菌全身播散性感染病例患者, 既往有肾病综合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史及肺隐球菌病长期治疗史, 从患者的血液、腹水及痰液里同时分离到巴西诺卡菌, 后经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美罗培南及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例肺部奴卡菌感染并发脓气胸的病例,提高临床医师对肺奴卡菌病(PN)的认识。方法对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肺部奴卡菌感染并发脓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着重阐述PN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结果患者表现为重症肺炎,按照常规抗感染思路经验性覆盖治疗效果较差,明确病原后对因治疗使用复方新诺明,结合局部脓液、气体引流,效果明显。口服复方新诺明8个月后肺部阴影基本吸收。结论临床医生应当提高对PN的警惕,对于PN患者早期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戴逸君  高飞  周梦  林禾 《浙江医学》2018,40(22):2470-2472,2476
目的分析总结结缔组织病合并诺卡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中,男1例,女5例;年龄33~61(50.83±4.24)岁;中位病程2.50(1.63~6.25)年。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痛风各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肺为最常累及的脏器,其次分别为皮肤软组织、脑部、肾脏及血液。1例患者出现超过3个部位受累的弥漫性感染。所有患者均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生素的治疗,其中4例好转,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诺卡菌感染属于少见病,结缔组织病患者是该病的高危人群,诺卡菌感染可累及多个脏器,积极联合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但播散性感染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前我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相关的病因学研究极为缺乏, 本研究通过对一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结其常见病因及疾病特点。方法 对2010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04 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04 例患者中, 男47 例, 女57 例; 平均年龄( 53. 5 ±16. 8) 岁。特发性支气管扩张最常见, 占48. 1% , 其次为感染后支气管扩张( 29. 8% ) , 其他疾病包括囊性纤维化或囊性纤维化转膜传导调节因子相关疾病( 5 例, 4. 8% )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4 例, 3. 9% ) ,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3 例, 2. 9% )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2 例, 1. 9% ) , 以及胸腺瘤合并免疫球蛋白缺乏( 2 例,1. 9% ) , 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恶性胸腺瘤合并免疫球蛋白缺乏、胃食管反流病、先天性巨大气管支气管症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各1 例( 占1. 0% ) 。铜绿假单胞菌为支气管扩张患者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 占病原菌总数的70. 6% ) , 占全部支气管扩张患者的35. 6%; 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曲霉( 占病原菌总数的13. 7% ) 。15 例患者同时检测到2 种及以上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肺功能中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pred) 较没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低[ ( 45. 4 ±18. 5) % 比( 58. 2 ±27. 4) % , P 〈0. 05] ; 患者感染单一或没有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与感染2 种及以上病原菌的患者的FEV1% pred 也有显著差异[ ( 56. 4 ±25. 8) % 比( 38. 0 ±13. 6) % , P 〈 0. 01] 。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因中以特发性支气管扩张最为常见, 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且其感染及多种病原菌感染与患者的肺功能恶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以气道的病理性、不可逆性的扩张为特征,多种病因(特发性、感染及免疫缺陷为主要病因)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肺疾病。表型是指一种、一组或一系列疾病特征,可分为临床表型、影像学表型及微生物学表型,其可描述疾病在不同患者中表现差异,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及支气管哮喘同为慢性炎症性肺疾病,但社会对支气管扩张症的关注远不如COPD和支气管哮喘,且国内外有关支气管扩张症表型研究鲜有报道,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笔者对支气管扩张症表型相关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支气管扩张症表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诺卡菌病的的认识。方法分析4例肺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肺诺卡菌病患者2例有免疫性疾病并服用免疫抑制剂,4例均有咳嗽咳痰和发热,3例为午后发热。肺部影像学表现4例肺实变影,3例大小不等的结节影/月中块影并可见空洞。病原学检查标本多种。磺胺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肺诺卡菌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肺部多发结节影/月中块影并空洞形成是其影像学特点,磺胺是主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程春旭 《当代医学》2014,(32):59-60
目的: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3年12月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收治的AIDS合并PCP患者2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爆裂音或湿啰音,影像学检查可呈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部分患者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ranchoalveolar lavage,BAL),灌洗液作银染找到了肺孢子菌包囊,其余患者为临床诊断。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在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共出现6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AIDS患者感染PCP的几率明显增加,易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且以青年男性居多。由于患者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无明显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双肺磨玻璃影等症状时应积极开展早期诊断,积极开展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老年性肺结核胸部并发症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90例老年性肺结核合并症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结果 209例老年性肺结核胸部并发症中胸腔积液70例,自发性气胸25例,肺部感染45例,空洞及支气管播散30例,支气管扩张32例,阻塞性肺气肿35例,矽肺25例,肺癌28例。结论 老年人肺结核胸部并发症CT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CT表现,需结合临床资料、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活检穿刺等检查,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重症甲型H1N1流感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12月入住ICU的34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3个月~60岁,平均(13.9±4.5)岁,7岁患者24例。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WBC总数正常范围21例(61.8%),下降7例(20.6%),增高6例(17.7%)。淋巴细胞正常16例(47.1%),下降6例(17.7%),增高12例(35.3%)。胸片示双肺野或单侧肺小斑片状模糊阴影。肺部CT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胸腔积液或支气管扩张。肝功能酶谱和心肌酶谱指标均异常。30例应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例使用激素,6例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例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34例患者全部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肺、心、肝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损伤机体的主要脏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病变受累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年,收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患儿133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133例SLE患儿中并发肺胸膜病变者45例(33.83%),其中有呼吸系统表现者30例(66.67%),无呼吸系统表现者15例(33.33%);呼吸系统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55.56%),其次为呼吸困难和胸痛(15.56%和11.11%);只有28.89%患儿肺部可闻及干和/或湿性罗音。肺胸膜病变类型以胸腔积液/胸膜炎最多(32例,71.11%),其次为支气管肺炎样改变(21例,46.67%)和肺间质病变(13例,28.89%)。与无肺胸膜病变组比较,肺胸膜病变组患儿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异常,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异常,以及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LE累及肺胸膜病变发生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可无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但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的SLE患儿肺胸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建议SLE患儿常规行胸片或HR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6例P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62.5%),女性6例(37.5%),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7±12)岁。P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及咯血。胸部CT检查表现为圆形及团块状的实性肿块影8例,囊状或蜂窝状影5例,片状致密影2例,梭形致密灶1例,术前经增强CT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确诊11例、误诊5例,误诊率为31.25%。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93.75%)接受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1例(6.25%)接受开胸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肺泡间隔呈迷路样,围成不规则蜂窝状囊腔改变,囊腔内见分泌物;周围慢性炎症反应与纤维化,可见畸形或者闭塞性的动静脉血管。结论 P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增强CT和CTA有助于术前诊断;治疗方法常为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呈慢性炎性反应伴纤维化;病理学改变需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22例肺曲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曲菌病患者常合并有基础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囊肿。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咯血、咳嗽、咳痰、胸闷、发热。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空洞内有一球形阴影,球形影与洞壁形成半月形或环形透亮影。本组病例确诊前有12例误诊,主要误诊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误诊时间数天至数年不等。1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肺曲菌病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易误诊、漏诊,手术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机会性感染的诊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11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 在本研究期间总共收治艾滋病5 785例,其中合并马红球菌感染11例。马红球菌感染确诊时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21个/μL。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90.9%)、发热(72.7%)、乏力(72.7%)。马红球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血液(81.8%)、骨髓(57.1%)、支气管灌洗液(66.7%)、胸水(80.0%)、痰液(9.1%)。肺部CT异常表现11例(100.0%),均为浸润性改变,其中多叶受累9例(81.8%),空洞8例(72.7%),胸腔积液5例(45.5%),纵膈淋巴结病变5例(45.5%),心包积液5例(45.5%)。治疗转归好转6例,放弃治疗或未治4例,死亡1例。结论 马红球菌是晚期艾滋病患者中一种罕见的机会性感染,常引起败血症和空洞性肺炎,在临床上需引起重视及鉴别诊断,联合并长疗程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胸膜炎(TP)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诊断为T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儿中,病程1~<2周12例(18.1%),2周~<1个月30例(45.5%), 1个月~<1年24例(36.4%)。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多见(62.1%),有明确接触史17例(25.8%),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4.8%(56/66)和咳嗽51.5%(34/66),胸痛18.1%(12/66),气促16.7% (11/66);60例行胸腔穿刺抽液术,胸水性质均为渗出液,细胞数最高10 751×106/L ,平均(3 020±266.05)×106/L,57例(95.0%)以单核细胞为主,ADA(50.5±18.9)U/L,胸水培养阳性5例(8.3%)。66例行全血TSPOT检查,25例行胸水TSPOT检查,均阳性。全部病例给予全程抗结核治疗,同时合理使用激素及对症治疗,61例6个月后复查痊愈,后期需手术治疗5例。结论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以学龄期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与成人结核性胸膜炎比较,更易出现误诊及漏诊,需详细询问病史、结核病接触史,PPD、血/胸水TSPOT检查、胸膜活检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诊断确定后应尽早联合抗结核治疗,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以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两组患者全血及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差异,探讨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血和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45/50)和92.0%(46/50)、53.8%(21/39)和76.9%(30/39)、71.4%(45/63)和83.6%(46/55)、80.8%(21/26)和88.2%(30/34)。非结核组血和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46.2%(18/39)和23.1%(9/39),与活动性肺结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性肺结核组血和肺泡灌洗液培养滤液蛋白γ-干扰素释放试验斑点数分别为(56.66±13.38)和(80.86±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既往结核病史及肺结核接触史能提高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阳性率,而对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则无。结论 肺泡灌洗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且不受既往肺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的影响,更能体现肺结核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结核发展为继发性肺结核的演变过程。 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展为血播性肺结核及继发性肺结核的诊疗过程。 结果 患者,男,29岁,因发热1月入院。既往曾患克隆恩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胸部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原发综合症,给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展为血播性肺结核,并进一步发展为继发性肺结核。 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报道1例疑诊为肺结核的肺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肺毛霉菌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疑诊为肺结核的肺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胸部CT表现。结果 51岁男性患者,因少量咯血入院,有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胸部CT示双肺沿支气管分布斑片状实变影,伴树芽征,可见黏液栓征,抗感染治疗病灶增多,纤维支气管镜提示血疑块及白色坏死物堵塞支气管,病理确诊支气管肺毛霉菌病。结论 肺毛霉菌病一般具有基础疾病,症状可表现轻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